無線電波望遠鏡搜尋來自 130 億年前宇宙黑暗時代所發出的訊號

2020-08-27 小章說科技圈那些事

現今,恆星布滿著夜空。然而,在宇宙形成的初期,宇宙中根本不存在恆星。一個國際科學團隊比起以往更近距離地偵測、測量、及研究來自所述時期的一個訊號,而這個訊號自從無星時代在大約 130 億年前結束以來,就一直在宇宙間運行。

由來自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W)、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及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科學團隊於 2019 年在科學期刊《天文物理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報導說,他們將從默奇森寬場數組(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MWA)無線電波望遠鏡所收集到的無線電波發射數據改善了將近 10 倍以上。而目前,為了一道來自宇宙歷史中黑暗時期(dark age)的訊號,該科學團隊正在搜尋來自 MWA 的數據。了解這段黑暗時期能夠幫助科學家回答當今宇宙中的主要問題。

科學團隊中的一員暨 UW 物理系的米格爾·摩拉利斯教授(Miguel Morales)表示:我們認為在那段時期的宇宙性質對於第一批恆星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並推動當今宇宙的結構特徵。在那段時期,物質散布於宇宙中的方式可能塑造了當今宇宙中星系及星團散布的方式。

在黑暗時代之前,宇宙很熾熱,且密度很大。電子及光子規律地互相吸引,使得宇宙變得不透明。但是,當宇宙年齡還不到 100 萬年時,電子與光子間的互動變得稀少。擴張中的宇宙逐漸變得透明且黑暗,而開始了黑暗時代。這個沒有恆星的時代持續了數億年之久,在這期間中性的氫,也就是不帶電的氫原子,佔據了整個宇宙。

摩拉利斯教授表示:對於這個黑暗時代而言,當然沒有我們可以研究,以光為主的訊號,因為並不存在可見光。但是,有一種我們可以搜尋的特定訊號。它來自那個中性的氫。我們從來沒有測量過該訊號,但我們知道它存在。但是它難以偵測,因為自從 130 億年前該訊號被發射以來,我們的宇宙就變得非常忙碌,充滿著來自恆星、星系的其他活動。甚至,我們的科技也淹沒了來自中性氫的訊號。

摩拉利斯教授及他的團隊正在追蹤的 130 億年訊號是中性氫所發散出來的電磁無線電波,波長 21 公分。宇宙從那時開始就一直擴張,將訊號波長拉長為將近 2 公尺。摩拉利斯教授表示,該訊號應該隱藏有關於黑暗時代以及結束黑暗時代的事件之訊息。

當宇宙年齡正好 10 億年時,氫原子開始聚集,並形成了第一批恆星,進而終止了黑暗時代。來自這些第一批恆星的光打開了一個新時代,即所謂再電離時代(Epoch of Reionization),在該期間來自這些恆星的能量將大部分的中性氫轉成了離子化電漿,而這些電漿自此佔據了星際空間直至今日。

摩拉利斯教授表示:在電離時代及其之前的黑暗時代是了解我們宇宙特徵的關鍵時期,例如為何有些區域充滿著星系,但有些卻相對地空曠、以及物質的分布,甚至是暗物質及暗能量的分布。

MWA 是該團隊的主要工具。這個無線電波望遠鏡包括了 4096 支偶極子天線(dipole antenna),可以接收低頻率訊號,例如中性氫的電磁波訊號。

但是這類型的低頻訊號很難被偵測到,這是因為在宇宙間穿梭有許多來自其他源頭的電磁噪聲,包括星系、恆星及人類活動。摩拉利斯教授及其同事發展出了更複雜的方法來過濾這些噪聲,並更接近所需的訊號,在 2019 年,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從超過 21 小時的 MWA 數據中,成功過濾掉電磁幹擾,包括來自自身無線電波廣播的噪聲。

該團隊目前還有由 MWA 所收集,約 3000 小時的追加無線電波放射數據。研究人員將試著過濾掉幹擾,並試著更靠近來自中性氫的難以捉摸的訊號,進而更靠近其所能揭曉的黑暗時代的面紗。

相關焦點

  • 國際科學團隊追蹤來自130億年前宇宙所發出的信號
    由來自華盛頓大學、墨爾本大學、科廷大學及布朗大學的科學團隊於2019年在科學期刊《天文物理期刊》報導說,他們將從「默奇森寬場陣列」(MWA)無線電波望遠鏡所收集到的無線電波發射數據改善了將近10倍以上。而目前,為了一道來自宇宙歷史中「黑暗時期」(dark age)的信號,該科學團隊正在搜尋來自MWA的數據。
  • 再次突破:更接近130億年前,宇宙「黑暗時代」結束髮出的信號!
    研究小組成員目前正在搜尋這架位於偏遠西澳大利亞的射電望遠鏡數據,以尋找宇宙這個鮮為人知的「黑暗時代」信號。了解這一時期將有助於解決當今關於宇宙的主要問題。那個時代物質在宇宙中的分布方式,很可能決定了星系和星系團的分布方式。在一下這個黑暗時代之前,宇宙是熾熱而稠密的。電子和光子有規律地相互纏繞,使宇宙變得不透明。但當宇宙的年齡不到一百萬年時,電子-光子相互作用就變得罕見了。不斷膨脹的宇宙變得越來越透明和黑暗,開始了宇宙的黑暗時代。
  • 再次突破:更接近130億年前,宇宙「黑暗時代」結束髮出的信號!
    研究小組成員目前正在搜尋這架位於偏遠西澳大利亞的射電望遠鏡數據,以尋找宇宙這個鮮為人知的「黑暗時代」信號。了解這一時期將有助於解決當今關於宇宙的主要問題。但有一個特定的信號我們可以尋找,這個信號來自中性氫。雖然從未測量過這個信號,但天文學家知道它就在那裡,而且很難探測到,因為自從這個信號發出130億年來,宇宙已經變得非常繁忙,充斥著來自恆星、星系的其他活動,甚至是人類的技術,淹沒了來自中性氫的信號。
  • 再次突破:更接近130億年前,宇宙「黑暗時代」結束髮出的信號
    研究小組成員目前正在搜尋這架位於偏遠西澳大利亞的射電望遠鏡數據,以尋找宇宙這個鮮為人知的「黑暗時代」信號。了解這一時期將有助於解決當今關於宇宙的主要問題。那個時代物質在宇宙中的分布方式,很可能決定了星系和星系團的分布方式。在一下這個黑暗時代之前,宇宙是熾熱而稠密的。電子和光子有規律地相互纏繞,使宇宙變得不透明。但當宇宙的年齡不到一百萬年時,電子-光子相互作用就變得罕見了。不斷膨脹的宇宙變得越來越透明和黑暗,開始了宇宙的黑暗時代。
  • 尋找宇宙「黑暗時代」
    的終結根據最廣泛接受的宇宙學理論,宇宙中的第一批恆星是在大爆炸之後幾億年形成的。不幸的是,由於天文學家的出現恰好是在被稱為「黑暗時代」的宇宙學時期之際,他們一直無法「看到」它們。在這個大約130億年前結束的時期中,氣體雲瀰漫著整個宇宙,使可見光和紅外光變得模糊。
  • 奇特原子終結宇宙「黑暗時代」:第一個星系形成時刻
    來源:新浪科技默奇森廣域陣列是澳大利亞內陸的一個射電望遠鏡網絡,科學家利用該陣列在天空中搜尋中性氫的蹤跡,這可能是宇宙黑暗時代最後的遺存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曾經在數億年的時間裡一片黑暗,而一種原子可能就是開啟這個被遺忘時代的鑰匙
  • 神秘訊號在15億光年外的「問候」地球,千萬別回答,別回答!
    自從2018年8月以來,科學家多次接收到一種來自宇宙深處的神秘訊號,這個距離地球15億光年外的訊號被稱為快速射電暴(FRB),而且已經重複出現了至少十次以上,最早是加拿大CHIME射電望遠鏡捕捉到的,此前人類捕捉到這種深空訊號並不少見,但這次接收到的訊號內容竟然都是重複的
  • 科學家將傾聽來自宇宙「黑暗時代」的信號
    DAPPER宇宙飛船將在月球背面寧靜的天空中傾聽來自宇宙「黑暗時代(Dark Ages)」的無線電信號。大爆炸後約37萬年,宇宙開始變得相當無趣。在那之後的數百萬年裡,周圍幾乎只有巨大的氫氣雲團,但隨著一切開始冷卻,這些氣體的口袋凝結坍縮並形成了第一批恆星和黑洞。隨著這些恆星的出現,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束光,自此結束了黑暗時代、進入了被稱為「宇宙黎明(Cosmic Dawn)」的時期。
  • 美DAPPER將傾聽來自宇宙「黑暗時代」的無線電信號
    DAPPER宇宙飛船將在月球背面寧靜的天空中傾聽來自宇宙「黑暗時代(Dark Ages)」的無線電信號。在那之後的數百萬年裡,周圍幾乎只有巨大的氫氣雲團,但隨著一切開始冷卻,這些氣體的口袋凝結坍縮並形成了第一批恆星和黑洞。隨著這些恆星的出現,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束光,自此結束了黑暗時代、進入了被稱為「宇宙黎明(Cosmic Dawn)」的時期。截止到目前,我們探測到的最早信號來自於宇宙大爆炸1.8億年後由氫產生的無線電波,其可能是由首批恆星跟周圍氫相互作用產生的輻射引起的。
  • 科學家偵測到30億光年之外的星系發出外星訊號
    科學家們不只反追蹤這些神秘的外星訊號,一直追溯到它發源的主星系,他們還表示,最近一次截獲到的訊號伴隨著一個持續不變的、較弱的無線電波
  • 比鄰星,發來可能的人造訊號
    ❞在澳大利亞的帕克斯望遠鏡於 2019 年 4 月和 5 月探測到 980MHz 的窄頻無線電波,這個訊號來自比鄰星。研究人員仍在梳理這一發現並預計發表論文。為什麼說可能是人造訊號?帕克斯望遠鏡是斥資 1 億美元的「突破聆聽計劃」的一部分,旨在尋找來自太陽系以外的無線電訊號,該訊號僅出現短暫一次後就再也沒有被檢測到,而該 980MHz 訊號通常不是人造衛星及太空船的常用頻段。「突破聆聽計劃」一直在探測不尋常的無線電訊號。
  • 比鄰星向地球發出神秘無線電信號,科學家:可能是外星生命發出
    此計劃的目標是通過搜尋恆星和銀河發出的電波和雷射傳輸訊號來尋找地外文明。電波訊號由北半球的GreenBank射電望遠鏡和南半球的Parkes射電望遠鏡來搜尋。GreenBank射電望遠鏡是同時期全球最大的可轉向射電望遠鏡,Parkes是南半球第二大的射電望遠鏡。  而近日,「突破聆聽計劃」捕捉到一串神秘無線電信號。科學家們認為這些信號可能來自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科學家把這串信號稱之為BLC-1。
  • 宇宙黑暗時代星系觀測再獲重要突破
    該項目使用安裝於智利CTIO天文臺4米口徑望遠鏡的超大視場暗能量相機,通過專門定製的窄帶濾波片,系統搜尋宇宙黑暗時代萊曼阿爾法發射線星系候選者(紅移~7.0),並使用國際大型望遠鏡進行光譜證認,以研究宇宙再電離和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與演化。
  • 宇宙黑暗時代再電離研究獲重要突破
    該項目使用智利CTIO天文臺4米口徑望遠鏡上的超大視場暗能量相機,通過專門定製的窄帶濾波片,系統搜尋宇宙黑暗時代萊曼阿爾法發射線星系(紅移~7.0),他們觀測獲得了一個宇宙早期(大爆炸後約8億年,約為宇宙當前年齡6%時)的星系樣本,並由此發現在該宇宙年齡處,宇宙星系際彌散介質中氫的電離比例為約50%。
  • 宇宙的黑暗時代是如何結束的?科學家為何要從氫原子裡尋找答案?
    曾經有科學家推測,在第一顆恆星誕生的數百萬年前,整個宇宙是一片黑暗的海洋。大約從宇宙大爆炸後的40萬年開始,到此後的數億年間,被科學家們稱為宇宙的黑暗時代。黑暗時代的太空真的是空的,沒有恆星,沒有行星,更沒有生命,只有大爆炸形成的大量氫原子霧在無邊的黑暗中飄蕩。
  • 宇宙的黑暗時代是如何結束的?科學家為何要從氫原子裡尋找答案?
    曾經有科學家推測,在第一顆恆星誕生的數百萬年前,整個宇宙是一片黑暗的海洋。大約從宇宙大爆炸後的40萬年開始,到此後的數億年間,被科學家們稱為宇宙的黑暗時代。黑暗時代的太空真的是空的,沒有恆星,沒有行星,更沒有生命,只有大爆炸形成的大量氫原子霧在無邊的黑暗中飄蕩。
  •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最早恆星形成證據 136億年前誕生(圖)
    中新網3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宣布首次探測到宇宙最早恆星的訊號,這些恆星誕生於136億年前,即宇宙大爆炸的1.8億年後,這比此前預期的時間早了好多年。2018年3月1日消息,科學權威雜誌《自然》公布了兩張渲染圖,顯示天文學家找到了大爆炸後第一顆恆星的形成證據,距離大爆炸僅僅1.8億年。圖為藝術家繪製的宇宙首顆恆星的概念圖。報導稱,這些恆星訊號是安裝在澳大利亞沙漠的一個無線電光譜儀偵測到的。
  • 大家所說的太陽無線電波指的是什麼
    打開APP 大家所說的太陽無線電波指的是什麼 發表於 2019-08-20 10:44:11 天體的無線電輻射是在1931年由美國無線電技師楊斯基首先發現的
  • 科學家再次測到來自宇宙的神秘快速無線電突發訊號
    天文學家再次探測到來自宇宙的快速無線電突發(FRB)訊號,大部分科學家認為這些FRB是源於數十億光年外的強大天體物理現象,例如黑洞或超密集的中子星合併。但有少數科學家,包括哈佛 - 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教授Avi Loeb,提出大膽理論,認為是先進外星科技的證明。
  • 宇宙歷經黑暗時代 曾十億年沒有光亮
    【科技訊】4月6日消息,科學 家利用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遙遠的星系,儀器測定它與地球的距離為128億光年。這說明現在觀測到的該星系的光是128億年前發出的,因而該星系至少誕生於128億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