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恆星多得難以計算,但為什麼宇宙卻那麼冰冷和黑暗?

2020-12-07 魅力科學君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當我們在晴朗的夜空下仰望星空時,天空中的那些密密麻麻的亮點,每一個都可能是一顆恆星,甚至還可能是很多顆恆星共同發出的光線。科學家告訴我們,就光銀河系就有2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而銀河系相對於宇宙而言,只不過是滄海一粟。

由此可見,宇宙中的恆星數量是大得難以計算的,我們都知道,宇宙中的恆星其實就是一個個「大火球」,在它們的內部,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激烈的核聚變反應,並向周圍釋放出巨量的光和熱。比如說太陽這顆普通的恆星,其釋放出的能量只有大約22億分之1被我們地球吸收,地球就變成了一個充滿溫暖和光明的世界。

在想像中,整個宇宙也應該充滿溫暖和光明才對,然而我們看到的事實卻完全相反,現在問題就來了:宇宙中的恆星多得難以計算,但為什麼宇宙卻那麼冰冷和黑暗?

這個問題要分為兩部分來解釋,我們先來講為什麼宇宙會如此冰冷。所謂冰冷是指物體的溫度非常低,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溫度是描述一個物體內部微觀粒子(如分子、原子等)的運動激烈程度的物理量,這些微觀粒子運動得越快,物體的溫度就越高,反之亦然。

這就意味著,溫度是大量微觀粒子熱運動的集體表現,是具有統計意義的,因此對於單個或者是數量極其稀少的微觀粒子而言,所謂溫度也就無從談起。

不巧的是,宇宙空間中的物質密度就極其稀少,平均下來大概就是每立方米只有幾個氫原子的樣子。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宇宙空間中,因為沒有足夠的物質來保存來自恆星的熱量,所以宇宙空間也就是「冰冷」的了。

那為什麼很多行星或者其他更小的天體也是冰冷的呢?這是因為它們要麼離恆星太遠,恆星釋放的熱量已不足以溫暖它們(比如說冥王星距離太陽非常遙遠,其表面平均溫度就只有可憐的零下223攝氏度),要麼接收不到太陽的能量,其本身又不具備保溫效果(比如說水星雖然距離太陽很近,但它背對太陽的一面溫度卻低至零下173攝氏度)。

冥王星

說完了冰冷,我們再來說為什麼宇宙會如此黑暗。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也迷茫了很長一段時間,當時的思路大概是這樣的:因為宇宙中的恆星多得難以計算,照理來講,不管往哪個方向看,我們都應該看到大量恆星匯集而來的光線,所以宇宙應該是一片光明才對。

然而事實卻偏偏不是這樣,直到科學家發現了暗能量之後,這個謎題才得以解開,原來這是因為我們的宇宙是處於一個膨脹的狀態。根據實際觀測,科學家進一步發現,在暗能量的驅動下,離我們越遠的宇宙空間,膨脹的速度就越快(距離每增加300萬光年,膨脹的速度就增加大約68公裡/秒)。

宇宙的這種膨脹狀態導致了那些離我們非常遙遠的恆星,其遠離我們的速度超過了光速,以至於它們發出的光線永遠也到不了地球。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某個人站在傳送帶向前奔跑,同時這個傳送帶又是在向後運行,在這種情況下,當傳送帶向後運行的速度超過了這個人向前奔跑的速度時,這個人就永遠都到不了他的目的地。

而那些近一點的恆星所發出的光線,也會因為宇宙膨脹的原因而發生紅移現象(波長變長、頻率降低),當這些光線到達地球時,早已經不在可見光的波長範圍了。

也就是說,在宇宙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恆星能夠給我們提供光明,但遺憾的是,宇宙中的恆星密度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密密麻麻,事實上,宇宙中的恆星通常都相距非常非常遙遠,比如說離我們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它與太陽的距離也有4.22光年。

這樣的距離,即使以光的速度都要跑4.22年才可以到達,恆星之間的遙遠就可想而知。顯而易見的是,如此稀疏的星光最多只能用來當作晴朗夜空下的點綴,而想依靠它們來讓我們的世界大放光明,那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綜上所述,雖然宇宙中的恆星多得難以計算,但是在巨大的宇宙空間裡,它們發出的光和熱被極大地稀釋了,再加上宇宙本身又在膨脹,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宇宙才會如此冰冷和黑暗。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宇宙中存在那麼多恆星,為什麼宇宙還是冰冷黑暗的呢?
    在我們的想像中,擁有如此龐大數量的恆星,宇宙應該是光明和溫暖的,但事實卻完全相反,宇宙是極端黑暗和寒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黑暗冰冷的宇宙宇宙為什麼黑暗關於宇宙為什麼是黑暗的,很久以前就進入了科學家們的研究範圍。
  • 夜晚天空那麼多恆星,可是為什麼夜空和宇宙都是黑暗的?
    白晝結束,天空中最明亮的恆星太陽落下地平線,留給地球的是廣闊的黑色夜幕,上面散布著遙遠的恆星發出的光,如果幸運的話,也許還可以看見我們銀河系的其餘部分和鄰近的星系——麥哲倫星雲。但是同樣是恆星,為什麼太陽那麼亮,照亮了地球,夜晚滿目的恆星卻還是如此的黑暗呢?只是距離的緣故呢?夜空應該是黑暗的嗎?
  • 宇宙中那麼多恆星,為什麼沒有太陽的照射天空就黑了?
    在滿是星星的夜空下,如果有人問你,夜空為什麼是黑色的?你可能會脫口而出,是因為太陽落山了,夜半球的人不再受到陽光的普照。這好像是每個人都知道的答案。那麼,如果他繼續追問,既然夜空繁星滿天,這其中不乏比太陽更大、更亮的恆星,為什麼卻照不亮頭頂這片天?你該如何回答。
  • 宇宙中的恆星那麼多,為什麼太空還是黑的?
    宇宙無邊無際,其中的星系更是數不勝數,就光銀河系中就有數千億的星系,也許你會發現宇宙大部分還是一片漆黑的,那麼為什麼恆星沒有照亮整個宇宙呢,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樣的秘密呢?宇宙中大部分光根本到達不了地球!要知道光子在不同的條件下存在時間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光子存在不超過三小時,但是當光子到達光速以後,就可以存在超過10億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不知道你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宇宙中無時無刻不在誕生恆星,那麼宇宙的光子應該非常多,但是通過人類的觀測,發現宇宙中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的光子,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宇宙膨脹。
  • 宇宙中恆星那麼多為什麼還有天黑?科學家解開謎團
    現在,人們已經知道了自己在宇宙中的渺小程度。對於宇宙來講,人類的存在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覺得自己是孤獨的,可是放眼宇宙,其實整個人類都是孤獨的。人類在一顆小小的星球上繁衍生息已經上百萬年,可是這樣的生存方式與存在時長,對宇宙來說不過是彈指一瞬的事情。人類在地球上所依賴的,不僅是腳下踩著的這顆地球,還有天上的太陽,這顆恆星,與地球一樣重要。
  • 星星是恆星,太陽也是恆星,但是為什麼夜空和宇宙都是黑暗的?
    白晝結束,天空中最明亮的恆星太陽落下地平線,留給地球的是廣闊的黑色夜幕,上面散布著遙遠的恆星發出的光,如果幸運的話,也許還可以看見我們銀河系的其餘部分和鄰近的星系——麥哲倫星雲。但是同樣是恆星,為什麼太陽那麼亮,照亮了地球,夜晚滿目的恆星卻還是如此的黑暗呢?只是距離的緣故呢?夜空應該是黑暗的嗎?
  • 宇宙孕育了生命,卻留下一個冰冷黑暗的未來
    宇宙的未來,一片黑暗恆星,是宇宙活力的象徵,只有存在恆星,才能提供生命賴以生存的能源,但是宇宙中所有恆星都存在壽命。一顆年輕的恆星產生後,會穩定散發光和熱,當一顆恆星的壽命終結,會坍塌成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
  • 在宇宙中擁有上萬億億顆恆星,為什麼太空依然是一片黑暗?
    你曾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嗎,在浩瀚的宇宙中幾乎擁有數以萬億計的恆星,這些恆星無時不刻散發著強大光芒,那麼我們便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何太空依舊一片漆黑呢?並且均勻分布著大量恆星,那麼我們無論望向天空哪一位置,這些光最終都會到達地球,星與星之間便不會再有黑暗的區域,宇宙應該是一片明亮沒有任何黑暗,地球的夜空也應該像白天一樣明亮才對。
  • 宇宙中有那麼多恆星放出熱量,為什麼宇宙還是那麼寒冷?
    宇宙中有無數個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它們依靠核聚變釋放出能量,為整個宇宙加溫在這些恆星的內部,溫度可以達到1500萬開爾文,其表面溫度也有5800開爾文。但是,儘管有那麼多恆星在輻射熱量,整個宇宙卻是非常寒冷的,它的溫度可以低達2.7開爾文。為什麼太空會如此寒冷呢?在物理學中,溫度其實是分子的平均動能。
  • 宇宙可能在黑矮星爆炸中走向黑暗
    這些恆星年齡介於120億至130億年,是宇宙中最古老的恆星。根據新的研究,白矮星也將成為宇宙中最後的恆星,並將一直延續到超乎想像的遙遠的未來,並最終發生爆炸。圖源:NASA AND H. RICH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撰文:DAN FALK  宇宙史的終章預計會相當黯淡。
  • 宇宙可能在黑矮星爆炸中走向黑暗
    圖為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在2012年拍攝的銀河系中古老的白矮星。這些恆星年齡介於120億至130億年,是宇宙中最古老的恆星。根據新的研究,白矮星也將成為宇宙中最後的恆星,並將一直延續到超乎想像的遙遠的未來,並最終發生爆炸。
  • 宇宙究竟有多「黑暗」?黑到難以想像
    織網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比如今熾熱得多、狹小得多、也稠密得多。那時的宇宙也比現在更乏味無趣,各處的密度都相差無幾。當然,那時的太空整體上比現在擁擠得多,但無論你去到哪裡,各處都沒什麼區別。但當時的宇宙密度也會隨機出現一些微小的區別。有些小塊部位的引力會比周圍略大一些,因此物質往往會被吸引到它們身邊去。
  • 宇宙擁有無數恆星,為何我們人類看到的太空,卻是黑暗的?
    可是還有一個讓許多人都難以理解的問題。那就是:宇宙為什麼是黑色的?而不是明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 由於宇宙太大了,所以恆星發出的光散射範圍太大。1576年,英國人託馬斯·迪格斯嘗試解釋為什麼夜晚沒有被星光照亮,迪格斯是哥白尼的支持者,認為恆星散布於宇宙空間中。
  • 宇宙可能存在半徑一光年的恆星嗎?聊聊宇宙中的「恆星之最」
    宇宙這麼大,是否存在半徑為一光年的恆星呢?「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那麼在比地球更大更浩瀚的宇宙中,就可能存在更多刷新我們世界觀的現象和事物出現,並且人類總會說「一山更有一山高」,在宇宙中有無數的恆星,我們的太陽在恆星中並不算特殊,甚至可以說十分的「普通」。
  • 為什麼宇宙一片黑暗?
    為什麼夜空不像太陽表面一樣明亮?如果宇宙有無數的星星,那麼可能是一樣明亮的。畢竟,假如將太陽移動至距現在距離的兩倍,就只有四分之一的光子到達地球,而且天空下太陽的面積也會下降到原來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太陽的單位面積強度保持不變。
  • 暗能量新解:黑暗的宇宙中擠滿了古老恆星的「死魂靈」
    暗能量天體和黑洞不一樣,它們的內部沒有奇點,而是一個暗能量核。核外是自旋層。但從外部看,它們和黑洞一般無二,甚至也和黑洞一樣,會在合併的時候產生引力波。暗能量天體和黑洞很像,實際上一直以來都難以用它來解釋宇宙的膨脹。
  • 宇宙驚人的奧秘:極度寒冷和無盡的黑暗
    一些宇宙的奧秘慢慢被發現,為人類深入了解宇宙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那麼,科學家們發現了哪些宇宙的奧秘呢?一、宇宙中存在大量黑洞。黑洞是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於1916年發現的一種宇宙天體,後經美國物理學家泰勒命名的。
  • 宇宙中的恆星比地球的沙子多嗎?科學家得出結論
    地球上的沙粒數和宇宙中的恆星數,哪個更多?想想這個問題可能會傷到你的大腦,答案是難以解答的,但至少數字大致相同。天文學家很早之前就開始著手回答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但如果你加上幾個限定條件就會簡單一些——我們說的是可觀測宇宙中的恆星,還有整個地球上的沙粒,而不僅僅是海灘。科學家們從測量宇宙某一區域的光度密度開始——這是測量該空間中有多少光。然後他們用這種測量方法來估計產生那麼多光所需的恆星數量。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學挑戰!
  • 宇宙中有如此多恆星,為啥太陽落山之後,天空就變黑了?
    如今,隨著人類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我們知道了自己身處的地球不過是廣袤宇宙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人類的歷史相比於宇宙存在的時間來說根本不值一提。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人類最熟悉的太陽和月亮也是宇宙中的小小星球,它們對於地球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 宇宙中有那麼多恆星,為何太陽落山之後,天空就變黑了?
    我們處所的銀河系估測恆星的數量就有1000-4000億個,而在可觀測宇宙範圍內,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起碼有數萬億個之多,那麼理論上在半徑為465億光年可觀測宇宙內,恆星的數量可以達到10^23這樣的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