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天空那麼多恆星,可是為什麼夜空和宇宙都是黑暗的?

2020-10-03 寒武紀科學館

白晝結束,天空中最明亮的恆星太陽落下地平線,留給地球的是廣闊的黑色夜幕,上面散布著遙遠的恆星發出的光,如果幸運的話,也許還可以看見我們銀河系的其餘部分和鄰近的星系——麥哲倫星雲。

但是同樣是恆星,為什麼太陽那麼亮,照亮了地球,夜晚滿目的恆星卻還是如此的黑暗呢?只是距離的緣故呢?

夜空應該是黑暗的嗎?

在1820年代,天文學家海因裡希·奧爾伯斯指出,根據當時人類對宇宙的了解,夜空根本不會變得漆黑,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假設,因為當時人類認為宇宙是穩定不變的。

每天開始,太陽都會升起,天空中的星星將以可預測的方式運動,我們還認為宇宙在可視範圍上是統一且無限的。整個夜空不僅應該不暗,而且應該在各個方向上都與太陽表面一樣明亮。

這個看似矛盾的地方被稱為奧爾伯斯悖論,奧爾伯斯也並不是提出問題的第一人。1600年代克卜勒在內的其他天文學家,甚至六世紀希臘的哲學家都曾提到夜空較暗的問題 。

但是,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那麼望著夜空進入無限的宇宙,就意味著在任何方向上我們最終都會看到一顆恆星。想像一下,看著一片茂密的森林,儘管樹之間有空間,但您會看到一堵樹牆,那是因為一棵樹總是落在您的視線內。在我們無限的宇宙中,您可能不得不往後看得越來越遠,才能看到給定方向的恆星,這可能意味著恆星太微弱而看不見。

但是,奧爾伯斯悖論也告訴我們,如果宇宙是無限不變的,那麼它也必須無限古老。即使是最遙遠的恆星發出的光,也有時間到達我們的眼睛。

漆黑的夜空的可能解釋

奧爾伯斯和其他人認為問題可能出於星際塵埃。觀察者與恆星之間的塵埃可以通過吸收恆星的光線而使恆星模糊。例如,如果房屋上的窗戶上滿是灰塵,則很難透過它們看到窗外的風景。那麼,可能是因為很多灰塵擋住了所有光嗎?

天文學家很快意識到這不是解決方案。儘管灰塵確實吸收了星光,但它會加熱並重新釋放該能量,這意味著我們仍然會在地球上看到來自遙遠恆星的光。而且,根本沒有足夠的星塵引起這種現象。

奧爾伯斯悖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案。例如,星星的分布可能不均勻嗎?即使有無數的恆星,它們也可能會聚在一起並彼此隱藏。這些方案可能部分正確。在我們的視線中,可能有些恆星彼此堆疊在一起,呈絲狀結構。

最可能的解釋-我們不斷變化和擴展的宇宙

當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發現宇宙在膨脹,並且用宇宙大爆炸解釋宇宙的起源時,夜空暗淡的解釋就變得容易多了。

宇宙大爆炸告訴我們宇宙並不是無限古老,而是有生命的, 而且宇宙在不斷增長,發生變化和伸展。這種膨脹的、變化的宇宙對夜空有兩個主要影響。

膨脹的宇宙導致恆星發出的光從遙遠的地方到達我們的眼睛發生伸展。拉伸光波可以有效地改變其波長,將其移動到電磁頻譜的紅色和紅色以外的部分,這種現象稱為紅移。拉伸或紅移的光線波長太長,被稱為紅外光,我們的眼睛看不到。因此,宇宙的膨脹意味著恆星發出的可見光最終可以擴展為我們不再可見的光,從而為我們提供了黑暗的夜空。

也許更重要的是,在不斷膨脹的宇宙中,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宇宙所有遙遠角落的光到達我們眼睛。光以有限的速度傳播,但是我們通常不會在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尺度上遇到這種有限的速度,在地球光的旅程似乎是瞬間發生的。

但是在宇宙尺度上,從太陽光到我們地球需要八分鐘。因此,如果太陽熄滅,我們將幸福地整整八分鐘都沒有意識到。然而,我們鄰近的大規模星系仙女座發出的光將耗時250萬年才能到達地球。因此,隨著宇宙變大,這些時間尺度也變長,我們最終達到了已知年齡 138億年的上限 。

如果一顆恆星足夠遠,它發出的光以至於需要超過138億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地球,那麼該光可能正在路上,我們還在等。

所以,在膨脹的宇宙中,正是由於光波發生紅移以及有限的光速導致了我們所看到的的宇宙和夜空是黑暗的。

——全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點讚分享評論。

關注寒武紀科學館,精彩科學趣事,第一時間帶給您!

相關焦點

  • 星星是恆星,太陽也是恆星,但是為什麼夜空和宇宙都是黑暗的?
    但是同樣是恆星,為什麼太陽那麼亮,照亮了地球,夜晚滿目的恆星卻還是如此的黑暗呢?只是距離的緣故呢?夜空應該是黑暗的嗎?在1820年代,天文學家海因裡希·奧爾伯斯指出,根據當時人類對宇宙的了解,夜空根本不會變得漆黑,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假設,因為當時人類認為宇宙是穩定不變的。每天開始,太陽都會升起,天空中的星星將以可預測的方式運動,我們還認為宇宙在可視範圍上是統一且無限的。整個夜空不僅應該不暗,而且應該在各個方向上都與太陽表面一樣明亮。
  • 為什麼夜晚的天空總是黑暗的?
    ——顧城詩人筆下的夜色,總帶著浪漫和神秘。然而,天空中發光的星星數不勝數,為什麼夜晚總是黑暗的呢?晴朗的夜空,你或許見過天空微微發亮的稀薄帶狀物,猶如一抹淺淺的雲。這條帶狀物包含了構成銀河係數以億計的發光恆星,由於遙遠,我們無法辨別出它們各自的星光,只看到一片瀰漫的稀薄亮光。
  • 宇宙中那麼多恆星,為什麼沒有太陽的照射天空就黑了?
    在滿是星星的夜空下,如果有人問你,夜空為什麼是黑色的?你可能會脫口而出,是因為太陽落山了,夜半球的人不再受到陽光的普照。這好像是每個人都知道的答案。那麼,如果他繼續追問,既然夜空繁星滿天,這其中不乏比太陽更大、更亮的恆星,為什麼卻照不亮頭頂這片天?你該如何回答。
  • 科普: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如果連這些常識都不知道,那麼恐怕犯罪也就不需要負刑事責任了。俗話說得好,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卻用它來翻白眼。有些問題雖然結論很簡單,可是一旦想的複雜了,這個問題也會變得很複雜,而且其中還蘊含了很多奧秘。咱們首先來解決為什麼夜空是黑色的這個問題。
  • 科普: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
    剛才的推導似乎很有道理,可是晚上接受不到太陽的照射,就一定會面臨黑暗嗎?這個問題忽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星星有一個問題,就是星星既然有這麼多,多到無窮無法數清,那麼無窮個星星的亮度加在一起,按說亮度應當比太陽的亮度還要大才對嗎?
  • 既然宇宙有如此多繁星,為何夜晚的天空仍留灰暗?
    為什麼夜晚的天空不總是明亮的呢。宇宙中的恆星釋放熱量,那麼熱量一定有所去處。光總是伴隨著熱,既然沒有脫離宇宙,這些熱量必然會加熱宇宙,那麼夜晚也本應亮如白晝(我假設100多億年釋放的熱量足以使宇宙升溫)你一定聽說過一個名為奧伯斯佯謬的著名問題,你可能會發現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相當令人驚訝。關於你提出問題的答案,我想我會說「不,100多億年並不足夠加熱宇宙」。
  • 宇宙中的恆星多得難以計算,但為什麼宇宙卻那麼冰冷和黑暗?
    當我們在晴朗的夜空下仰望星空時,天空中的那些密密麻麻的亮點,每一個都可能是一顆恆星,甚至還可能是很多顆恆星共同發出的光線。科學家告訴我們,就光銀河系就有2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而銀河系相對於宇宙而言,只不過是滄海一粟。
  • 為什麼夜空是黑的?20萬億顆恆星都無法照亮地球
    當你看著天空,或者一張太空照片時,最讓你震撼的是什麼?答案可能是滿天星鬥,但事實上,還有一件事也會以同樣的方式讓你感到奇怪,那就是黑暗的夜空。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夜晚的天空是黑暗的?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空間(也包括夜空)都應該像恆星的表面一樣發光。現在,讓我們試著去理解為什麼。如果宇宙中有無數的恆星,並且它們在空間中均勻分布,那麼無論你朝哪個方向看,你都應該能看到一顆恆星。很明顯,離我們越近的恆星發出的光越多,而離我們越遠的恆星發出的光就越少。但這一事實被另一個事實所彌補,或者說在同一個空間區域看得越遠,則恆星發出的光會越來越多。
  • 夜晚的天空為什麼是黑的?因為沒有太陽?絕非如此簡單!
    越遠的恆星就要用越長的時間,它的光才能到達地球,因此,如果宇宙是永遠存在的,那麼在那裡的所有光線就都會時間到達我們這裡,夜空將由於星光而燈火輝煌,但事實並非如此。到底為什麼呢?所以無論我們怎樣努力地看著天空,我們還是根本無法看到它;我們只能看到這樣的恆星,它們的光能夠有時間到達我們這裡,這個時間應該在自宇宙大爆炸以來的137億年內,這個區域被稱為可觀察的宇宙,這裡沒有足夠的恆星來照亮夜空。
  • 宇宙中存在那麼多恆星,為什麼宇宙還是冰冷黑暗的呢?
    在我們的想像中,擁有如此龐大數量的恆星,宇宙應該是光明和溫暖的,但事實卻完全相反,宇宙是極端黑暗和寒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黑暗冰冷的宇宙宇宙為什麼黑暗關於宇宙為什麼是黑暗的,很久以前就進入了科學家們的研究範圍。
  • 數億顆發光的星星在夜空中,為什麼天空還是黑色的夜空
    上世紀90年代哈勃望遠鏡對大熊座的一小塊天空連續拍攝了10天,得到一張著名的照片,稱作「哈勃深空」這塊天空,只有144弧秒,但上面有3000多個物體,全是極其遙遠的星系,每一個都還有幾十億乃至數千億顆光芒四射的恆星,據此計算,整個宇宙有1700多億個星系。夜空為什麼是黑的?
  • 太空為什麼這麼黑?在漆黑的夜空深處我們能看到宇宙的誕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關於宇宙的黑暗仍然存在著疑團:宇宙中所有的天體發出的光為什麼不能合在一起形成明亮的光?天空為什麼會在晚上變黑?  託馬斯·迪奇斯是16世紀的天文學家,他當時也研究了這些問題,他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宇宙在各個方向上拓展,在這個無盡的空間裡,有無數顆恆星。但是按照他的推理,如果宇宙裡充滿了恆星,天空被星光籠罩,那麼夜空將和白天一樣明亮。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迪奇斯終其一生都沒能解開這個難題。
  • 為何夜晚時的天空是黑色的?這可不是小學生問題
    我們在讀幼兒園或者小學的時候,在初次接觸天文或望向夜空時,相信都會有這疑問:「為何有夜晚?為何天空夜晚是黑色的?」不知大家長大後知道這問題的答案與否呢?「什麼?開玩笑嗎?夜晚出現不就是地區因為地球自轉而轉了去背面,太陽照射不到的位置吧!這需要問?這不是給「小學生」的問題嗎?
  • 為什麼外太空那麼暗,地球天空五顏六色,月球卻總是黑的?
    如果你不是一個習慣早起的人,那麼你可能會比較喜歡住在月球或外太空上,拋開缺氧問題不談,全天候的夜空,聽起來還蠻誘人的吧。但這不禁讓我疑惑為什麼地球上有那麼充足的光,但一旦離開了地球,就幾乎都沒有光了呢?你可能以為地球上白天是亮的,而晚上則是暗的,是因為地球以地軸自轉,而太陽照亮了半個地球的關係。這只是部分原因,但整體原因其實更為複雜。
  • 為什麼宇宙一片黑暗?
    為什麼夜空不像太陽表面一樣明亮?如果宇宙有無數的星星,那麼可能是一樣明亮的。畢竟,假如將太陽移動至距現在距離的兩倍,就只有四分之一的光子到達地球,而且天空下太陽的面積也會下降到原來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太陽的單位面積強度保持不變。
  • 宇宙擁有無數恆星,為何我們人類看到的太空,卻是黑暗的?
    可是還有一個讓許多人都難以理解的問題。那就是:宇宙為什麼是黑色的?而不是明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 由於宇宙太大了,所以恆星發出的光散射範圍太大。1576年,英國人託馬斯·迪格斯嘗試解釋為什麼夜晚沒有被星光照亮,迪格斯是哥白尼的支持者,認為恆星散布於宇宙空間中。
  • 在宇宙中擁有上萬億億顆恆星,為什麼太空依然是一片黑暗?
    你曾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嗎,在浩瀚的宇宙中幾乎擁有數以萬億計的恆星,這些恆星無時不刻散發著強大光芒,那麼我們便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何太空依舊一片漆黑呢?並且均勻分布著大量恆星,那麼我們無論望向天空哪一位置,這些光最終都會到達地球,星與星之間便不會再有黑暗的區域,宇宙應該是一片明亮沒有任何黑暗,地球的夜空也應該像白天一樣明亮才對。
  • 為什麼宇宙看上去總是漆黑一片?
    天氣好的時候,每到夜晚都可以看到天上的星辰閃爍,這些天上的星宿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很多神話傳說都和天上的星辰有關。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日益嚴重的光汙染讓我們在夜晚可以看到的星辰越來越少。科學的發展對人類社會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但是也帶了不小的弊端。
  • 如果地球在銀河系的這個位置,夜晚也會非常明亮,這是為什麼?
    太陽系如此,那麼銀河系能夠存在,能夠影響著直徑達10萬光年範圍,其中心處必然也存在著一個超大質量的天體,這個天體科學家猜測大概率是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同時地球的自轉有了四季,有了白天和黑夜。白天有太陽的光芒照射,一片光明。到了夜晚沒有了太陽的照射,除了天空的星星反射和月亮的反射光,沒有其它的自然光源。我們要想讓夜晚更亮,只能通過燈光來照明。
  • 宇宙中有那麼多恆星,為何太陽落山之後,天空就變黑了?
    我們處所的銀河系估測恆星的數量就有1000-4000億個,而在可觀測宇宙範圍內,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起碼有數萬億個之多,那麼理論上在半徑為465億光年可觀測宇宙內,恆星的數量可以達到10^23這樣的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