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菜》
辭書之祖裡,最早稱繁露。
醫藥典籍中,用名皆落葵。
葉片肥厚軟,別名木耳菜。
入口細嫩滑,俗名豆腐菜。
常蔓籬落間,又名籬笆菜。
果實可染色,還名胭脂菜。
【圖釋文說】
【辭書之祖裡,最早稱繁露。】《爾雅》是辭書之祖。木耳菜在《爾雅》中被描述得朝氣而浪漫:蔠葵,繁露也。一名承露。其葉最能承露,其子垂垂亦如綴露,故得露名。描寫了木耳菜清晨葉片承載著露珠的情態,又將木耳菜飽滿的葉片比作欲滴的露水,可見命名者對它關注得分外仔細,用心也格外的多。

【醫藥典籍中,用名皆落葵。】自《名醫別錄》到《本草綱目》,甚至近現代成書的諸多醫藥典籍中記載木耳菜的性味歸經及功能主治時所用的名稱皆為「落葵」,「落葵」可以說是幾乎成了木耳菜在傳統醫學中的「官方藥用名」。木耳菜味甘、酸、性寒,歸心、肝、脾、大腸、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滑腸、潤燥、涼血、生肌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便秘、痢疾、癤腫、皮膚炎症等病。

【葉片肥厚軟,別名木耳菜。】木耳菜以幼苗、嫩梢或嫩葉供食,質地柔嫩軟滑,營養價值高。可作湯菜、爆炒、燙食、涼拌等,其味清香,咀嚼時如吃木耳一般清脆爽口,故名木耳菜。
這麼好吃的食物估計要「自慚在家僧」了。宋 蘇軾 《和黃魯直食筍次韻》:「一飯在家僧,至樂甘不壞。」 宋 黃庭堅 《謝楊履道送銀茄》詩之三:「 戎州 夏畦少蔬供,感君來飯在家僧。」我覺得木耳菜的美味不下筍與茄。

【入口細嫩滑,俗名豆腐菜。】木耳菜的食用葉片部分肥厚而柔軟,極富有彈性,在食用時給人一種酷似在吃豆腐的鮮美爽滑之口感,故而得名「豆腐菜」。
木耳菜食用注意事項:1..孕婦及脾胃虛寒者慎食。2.木耳菜適宜素炒,要用旺火快炒,炒的時間長了易出黏液,不能和醬油同時使用。

【常蔓籬落間,又名籬笆菜。】木耳菜屬藤蔓型蔬菜,枝蔓繁多,人們可利用這個特點,來綠化庭院陽臺。它葉片寬大肥厚,光滑油亮。米粒似的小花紅白相間,星星點點散露於葉叢中,鮮豔奪目,很是迷人;由青變紫再轉黑色的肉果一串串綴滿其間,極富情趣。無論城鎮還是鄉村,如果利用陽臺、庭院種植一些,不僅可供全家食用,而且還美化了居住環境。

【果實可染色,還名胭脂菜。】木耳菜還有「胭脂菜」、「染漿葉」、「胡燕脂」、「染絳子」一類的別稱,是因為木耳菜的果實紫紅,可以將其中的果汁收集起來用作天然染色劑,在古代被女性們當成胭脂塗抹或漿染布匹,色澤鮮亮而持久。木耳菜見證了古代女子如何追求美:木耳菜的果實皮薄,當中飽含著色彩濃鬱的紫紅果汁,女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收集起來當作胭脂,輕輕戳破後用指腹將這抹顏色點染在兩頰,頓生健康而元氣的氣色,增添幾分少女獨有的嬌俏和可愛;有的伶俐姑娘還用這染料塗抹指甲,蔥白般的玉指顯得紅色丹蔻更加豔麗動人。木耳菜也成了深閨女性生活裡美好的物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