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技術丨正手上旋球

2021-01-18 網球之家

在業餘比賽中,超過80%的時間,我們都在進行底線相持,當你底線正手技術,除去「月亮球」,是不是只能依靠對方失誤來拿分?當然,業餘比賽比的就是穩定性。這是一種戰術,而且在業餘比賽中還很實用,但是沒有人想要一直停留在「月亮球」階段吧?畢竟這樣的比賽毫無觀賞性可言。每個人的技術或多或少都想要向自己的偶像看齊,比如納達爾的上旋,費德勒的截擊,瓦林卡的單反,大菠蘿的平擊等等。

上旋球擁有過網高,下墜快,落地後再次加速,不易下網、出界,容錯率高等特點。作為當代網壇的主流,無論是現役球員,還是青少年培訓,亦或是NTRP的評級,對上旋球技術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那麼,如何才能擁有有力的上旋?

虛假的上旋球(無力的上旋球):這種「上旋球」可以說完全是靠「擦」出來的。當對手來球非常緩慢時,將正手動作分解開來,到達擊球位置時,幾乎完全的向上提拉,這種球,可以說跟「月亮球」非常接近,無力,不穩定,容易被對方一板拍死或是自己打框,將球打出場外。而上旋球的由來,確實是來自摩擦。但這種惡意刷上旋,多半是由小臂和手腕發力,這種違背動力鏈的發力方式,會導致小臂和手腕肌肉受到嚴重的傷害(麒麟臂可以一試)。

錯誤示範(圖)

真正的上旋球(有力並擁有強烈的旋轉):真正的上旋球,相比於平擊球,不但可以降低下網或者OUT的機率(前提是腳步到位),在被打出大斜線時,還可以有回位的時間,這點是平擊球所不具備的,落地後的再次急速前衝,能壓制到對手引拍到擊球的時間。強力的上旋球可以將對手拉出底線,降低對手回球質量,消耗對手體力,為自己取得優勢。

正確的軌跡(圖)

這種上旋球,有力而且旋轉充足,與上文的「上旋」,區別在於發力時,動力鏈是完整的,有力的同時不會對手腕和小臂造成傷害。正確的上旋是讓球剛好「撞」在我們揮拍軌跡的「上拉」期。這就要求我們的揮拍軌跡必須是由下向上的,來球的高度不能低於膝蓋(最好是在膝蓋到腰部的高度),強有力的大揮拍,讓我們揮出的斜向上的揮拍軌跡「撞」上來球,這就完美的發揮了幾乎完全的力量,同時給球增加了強力上旋,讓球更容易控制方向和深度(雖然不能讓你變成納豆,但是控球足夠了)。

如何做到讓球「撞」在揮拍上拉軌跡上?提前擊球!(圖)在黃色上升階段擊球!

(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ZERO)

相關焦點

  • 上旋球與下旋球的軌跡
    桌球有上旋球和下旋球。就說上旋球,它的運動軌跡和不旋轉的球相比,是偏上了還是偏下了呢?
  • 納達爾:沒攻擊性的上旋球,無異於自殺
    底線上旋打法成為現代網球主流後,各大網球線品牌都在旋轉性能上下足功夫:多角切割、表面粗糙紋理、結構扭曲。 在所有性能中,耐用性、控球、旋轉、磅數維持的得分都達到了非常優秀的水準。 用戶滿意度更是高達95%。 測評反饋 非常適合上旋進攻打法,扭曲的結構帶來非常出色的控球、紮實的擊球手感。回球的旋轉異常強烈,讓對手難以適應 。
  • 「器材」4個人輪番試打優拉皇朝,結論:對抗上旋球的大殺器!
    上旋球方面可以說已經和D套是處於一個水準,弧線明顯、穩定,容錯率極高,本以為套膠會支撐不住發力,但瞬間改變了想法,近臺不需要用很規範的動作,弧線就可以製造的很完美,而且球速很快,這對於比賽中近臺容錯率提升是相當明顯的。
  • 技術貼丨關於內旋和外旋的想法
    在發球和正手拉球時,教練很強調擊球時的內旋發力,羽毛球教練更是如此。但是加入內旋發力後,很多人拉球出現容易下網的情況。這裡可能是2.5和3.0的分割區域,由於內旋加入產生威脅同時,大大提升了下網概率,尤其是對方的無力量球,反而2.5以下比賽名次好的很多是放高球的。
  • 是「摩擦」產生上旋球? 真相讓你大吃一驚
    上圖中足球與頭部碰撞的高清視頻,有利於我們從「碰撞」的力學角度去探究、審視與反思網球技術的本質、特徵及要素等。既然我們已經從碰撞力學上論證了球拍與網球的接觸,不是「包裹」,那麼對於我們熱衷與沉溺的「摩擦」一詞也要去推敲和扣問下了。
  • 弧圈球先從上旋還是下旋開始練
    這個問題眾說紛紜,有的人說是從下旋球開始,有的人說從上旋球開始練,各有各的道理,從我自己練習弧圈球的親身經歷來看,我從下旋球開始練起走了一些彎路。回顧一下自己練習正手拉球的過程,我是先從下旋球開始學起的,多球練習,練正手拉兩點,搓一板拉下旋,多球練習動作和成功率都沒有問題,可是一旦到了單球就不行了,拉不起來了,首先是動作不到位,人容易後仰,等我動作熟練了,我發現節湊不對,老是搶節湊,不能等球跳起來之後再去引拍,有一段時間我感覺非常絕望,我想我可能一輩子都學不會正手起下旋了,後面我就不練這個技術了,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單球的成功率提升了很多
  • 是「摩擦」產生了上旋球嗎?偏心碰撞力學說「NO」
    上圖中足球與頭部碰撞的高清視頻,有利於我們從「碰撞」的力學角度去探究、審視與反思網球技術的本質、特徵及要素等。通常我們是從向上與向前的兩個力的維度來考量網球的飛行軌跡效果的,下面是常規平擊球與上旋球的飛行軌跡,但還是有很多特例需要辯證分析影響網球飛行軌跡的。
  • 所以你知道為什麼上旋球下墜快,彈跳高嗎
    牛頓在劍橋觀看一場網球比賽時觀察到,上旋球會使球的下降速度更快。與此相反,下旋球會使球小距離地輕輕向上移動和漂浮。這是為什麼?想要了解上旋球的運動原理及造成過網急墜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馬格努斯效應 (Magnus Effect)。
  • 羽毛球四種發力方式:向心內旋,向心外旋,離心內旋,離心外旋!
    我在今年不知道是哪期的《羽毛球》雜誌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德國的一項運動研究表明,羽毛球運動員持拍手的肩關節囊的肌腱套要比非持拍手強壯,且肩部向心運動中,內旋的力量要比外旋的力量大;離心運動中外旋的力量要比向心運動中外旋的力量大。
  • 奕恆高爾夫技術之手腕(1)基礎篇
    與  Extension(手腕伸直)我們經常會在低差點球手以及部分職業球手上杆的頂點發現他們的左手腕呈現手腕屈曲的狀態。幫助球手回正杆面或是杆面稍稍關閉2.幫助球手獲得適量的Shaft lean(桿身前傾),減少Dynamic loft(動態杆面角),給球施加較多的Compression(擠壓力量)。
  • 遼寧底線球戰術被廣州封死後發不出球,郭艾倫靈機一動破解僵局
    在第四節1:31,以96:101落後於遼寧男籃的廣州男籃先是用繞八字戰術迫近比分,隨後再次使出了全場緊逼防守,企圖逼迫遼寧底線球失誤,從而獲得球權。第四節1:34,郭士強叫暫停後布置了「繞八字」的戰術。
  • 星系旋臂的存在證明星球有旋渦力?
    星系旋臂的存在證明星球有旋渦力?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宇宙中80%以上的星系屬於旋渦星系。旋渦星系優雅的旋臂令人心曠神怡。有的星系有一個旋臂,更多的星系有兩個旋臂,銀河系有四個旋臂。這四條旋臂為什麼沒有收縮到銀河系中心去呢?按照「萬有」引力思想,銀河系中心黑洞「萬有」引力非常巨大,如此多的星球又互相吸引,根本形成不了旋臂。即使形成了旋臂,也會很快旋緊。旋臂是無法存在的。但事實勝過雄辯。銀河系四條旋臂在太空優雅地舒展了幾十億年。「萬有」引力也無可奈何。銀河係為什麼會存在四條旋臂呢?
  • 球球說丨摩擦摩擦 似魔鬼的步伐
    球球說丨摩擦摩擦 似魔鬼的步伐 2020-12-25 1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記住這7點,再轉的下旋球都能拉起來!
    2.引拍位置其實很多球友在起重下旋時,引拍還是太高了,應該是把拍子放低到膝蓋以下的高度。3.擊球部位下旋越強的來球,擊球部位應該要越低。像波爾拉下旋的拍面後仰,原因就是要摩擦球的中下部。當然對我們業餘選手來說,不是每一個來球都需要後仰來拉,這就需要靠自己的預判能力跟經驗了。拉球時機最好等下降期或者是下降前期,也就是發力方向要配合來球的運行軌跡的圓弧"切線"。
  • 【桌球網指導】直板反面拉反手位長下旋球經常下網,怎麼解決?
    技術有疑問?不知道怎麼提高?沒時間去找教練?現在這些都不是問題了,非常榮幸的請到了馬凱旋教練,為大家解決各種技術困惑!
  • 小臂內旋——羽毛球爆發力的來源
    小臂內旋——羽毛球爆發力的來源 小臂內旋,不是一個技術,而是正確動作的一個必然環節
  • 正多邊形的滾動與旋輪線下方的面積
    來源:http://www.matrix67.com/blog/archives/4955   想像一個圓盤在地面上滾動一周,那麼圓周上一點所形成的軌跡就叫做旋輪線旋輪線下方的面積是多少,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據說, Galileo 曾經用一種非常流氓的方法,推測出了旋輪線下方的面積。他在金屬板上切出一塊圓片,再在金屬板邊緣剪下這個圓形所對應的旋輪線,把它們拿到秤上一稱,發現後者的重量正好是前者的三倍。於是,他推測,半徑為 r 的滾輪所產生的旋輪線,其下方的面積就是 3πr2 。
  • 行者方致遠 奮鬥路正長丨陝西師範大學召開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會議
    聚焦教師群體,切實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嚴格底線約束,認真落實《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把思政工作做到教師的思想深處、切身要處、心裡暖處。第三,要打造有擔當的高素質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程光旭書記強調,行者方致遠,奮鬥路正長。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全局、事關根本,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凝心聚力,銳意進取,把各項工作任務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這2種接法,破解又低又頂的弱下旋球
    我們在比賽中,對方搓出來弧線低平而且較頂的弱下旋球,不太轉,如果用高吊弧圈球處理,經常會出界。
  • 熱評丨香港絕非中國「法外之地」,國家安全底線不容挑戰
    反中亂港分子嚴重踐踏法治和社會秩序,嚴重破壞香港繁榮穩定,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今天的香港正面臨回歸以來最為嚴峻的局面,渴望回歸繁華與安全、恢復法治與秩序的呼聲愈發迫切。建立健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及執行機制,就是要築牢堤防、鞏固根基,恢復香港社會穩定,為香港再出發奠定基礎,這也是國家責任所系。我們再次重申,主權問題不容討論,國家安全底線不容觸碰、不可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