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餘比賽中,超過80%的時間,我們都在進行底線相持,當你底線正手技術,除去「月亮球」,是不是只能依靠對方失誤來拿分?當然,業餘比賽比的就是穩定性。這是一種戰術,而且在業餘比賽中還很實用,但是沒有人想要一直停留在「月亮球」階段吧?畢竟這樣的比賽毫無觀賞性可言。每個人的技術或多或少都想要向自己的偶像看齊,比如納達爾的上旋,費德勒的截擊,瓦林卡的單反,大菠蘿的平擊等等。
上旋球擁有過網高,下墜快,落地後再次加速,不易下網、出界,容錯率高等特點。作為當代網壇的主流,無論是現役球員,還是青少年培訓,亦或是NTRP的評級,對上旋球技術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那麼,如何才能擁有有力的上旋?
虛假的上旋球(無力的上旋球):這種「上旋球」可以說完全是靠「擦」出來的。當對手來球非常緩慢時,將正手動作分解開來,到達擊球位置時,幾乎完全的向上提拉,這種球,可以說跟「月亮球」非常接近,無力,不穩定,容易被對方一板拍死或是自己打框,將球打出場外。而上旋球的由來,確實是來自摩擦。但這種惡意刷上旋,多半是由小臂和手腕發力,這種違背動力鏈的發力方式,會導致小臂和手腕肌肉受到嚴重的傷害(麒麟臂可以一試)。
錯誤示範(圖)
真正的上旋球(有力並擁有強烈的旋轉):真正的上旋球,相比於平擊球,不但可以降低下網或者OUT的機率(前提是腳步到位),在被打出大斜線時,還可以有回位的時間,這點是平擊球所不具備的,落地後的再次急速前衝,能壓制到對手引拍到擊球的時間。強力的上旋球可以將對手拉出底線,降低對手回球質量,消耗對手體力,為自己取得優勢。
正確的軌跡(圖)
這種上旋球,有力而且旋轉充足,與上文的「上旋」,區別在於發力時,動力鏈是完整的,有力的同時不會對手腕和小臂造成傷害。正確的上旋是讓球剛好「撞」在我們揮拍軌跡的「上拉」期。這就要求我們的揮拍軌跡必須是由下向上的,來球的高度不能低於膝蓋(最好是在膝蓋到腰部的高度),強有力的大揮拍,讓我們揮出的斜向上的揮拍軌跡「撞」上來球,這就完美的發揮了幾乎完全的力量,同時給球增加了強力上旋,讓球更容易控制方向和深度(雖然不能讓你變成納豆,但是控球足夠了)。
如何做到讓球「撞」在揮拍上拉軌跡上?提前擊球!(圖)在黃色上升階段擊球!
(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