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貼丨關於內旋和外旋的想法

2020-12-04 網球之家

在發球和正手拉球時,教練很強調擊球時的內旋發力,羽毛球教練更是如此。但是加入內旋發力後,很多人拉球出現容易下網的情況。這裡可能是2.5和3.0的分割區域,由於內旋加入產生威脅同時,大大提升了下網概率,尤其是對方的無力量球,反而2.5以下比賽名次好的很多是放高球的。如果下圖的內旋發力太早了就容易下網。

這個疫期把以往談這個問題的文章找出來看看,不少作者已經明確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但是由於不同作者使用名詞不同,容易讓人糊塗。

例如真正的發力前會有個拍柄對球的瞬間,有的人說這是外旋,有的人翻譯過來的是超越器材(超越器材意思大概是重心要走到器材前面,其實就是教練常說的拍頭滯後,這個名詞真心讓人難以看出字面意思啊)。外旋這個詞好像不太準確,因為內旋是小臂或者肩部向內轉動,但這裡說的那個外旋並不是肩或者手臂向外的轉動,是拉拍軌跡有些向外。

比如圖中所示,費德勒在肩沒有完全轉平時,會有拍柄指向外的過程。當然,不同球向外因素有所不同,如果想拉的更穩更上旋,往往從內向外因素更多。如果想拉的彈跳低,前衝力量大,向前更多,向外角度小。德約的上旋球慢動作更可以看出向外的動作,所以很多人說費德勒正手是偏進攻,德約正手是偏向防守,我個人比較認同。

費德勒偏平擊一些的拍柄指向會明顯向前,拍面和沒有那麼封閉地面,這種球會打出前衝效果。

有教練籠統的說拍柄指球,但是很多人嘗試了效果還是不好。因為這個說法有點含糊,是什麼時機拍柄指球?一直指著還是只有中間某個時刻?如果不是一直指著那麼什麼時間結束?我個人覺得是有個瞬間指球,這個瞬間只是為了形成前面說的重心在器材前面的感覺,這個過程後進入內旋區域,進入的遲些還是早些會明顯影響弧線高低。納達爾就會明顯更晚一些內旋,雖然他內旋很誇張。

當然平擊有的時候加了拍柄指球的因素會因為手腕太活了增加失誤。平擊球和桌球攻球類似,攻球不應該太活動手腕,要更加穩定結構,小一些的引拍和快速發力。手腕太活動了雖然力量會多一些角速度,但容易失控。平擊球的外旋因素很少,就好像桌球攻球,基本上動作是從外向內。但要明確一點,桌球對應的往往是桌球中遠臺對拉,而不像桌球那麼容易打上升期和下降前期。所以網球外旋因素要明顯大於桌球。

至於內旋區域和外旋區域切換時機,只能說要自己找。有的人一下子就過了這個關口,多數人都需要自己找出來,找不出來就被困在前面一個級別中要習慣練習無力量球,因為平時大家都喜歡對拉,互相都是有力量球,可以借力過去,不需要相對精確,沒有外旋根本不是事。比賽時遇到軟球高球,不同力量球,就各種失誤。有個朋友說比賽時淺球和機會球老失誤都失誤出晚上做噩夢的效果來了。(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自律即自由)

相關焦點

  • 技術|發球力量的最大秘訣:手臂的外旋和內旋
    技術|發球力量的最大秘訣:手臂的外旋和內旋 現代網球發球算是網球中最難得一項技術,強有力的發球在比賽中會使你成為操盤手
  • 自由式肩膀的使用方法:帶你了解外旋和內旋各自的優缺點
    我覺得沒有「這個技術一定好」「這個技術不好」之分,我一直認為正確的遊泳姿勢是要符合自身身體素質(身體條件)、不受傷,滿足這兩點就是最好的。在考慮這兩點(自身素質、不受傷)的同時,今天我想著重的與大家聊聊自由式肩膀的使用方法(內旋和外旋),希望可以給愛好者們一些技術上的「靈感」。
  • 那是你不會內旋和外旋
    那是你不會內旋和外旋 最近遇到很多球友都在談,打完羽毛球之後手腕疼,而且殺球越厲害,手腕痛的越厲害,這是為什麼呢?一個最主要的原因為就是發力不對,用手腕的力量去把球壓下來,手腕過於彎曲,導致扭傷而疼痛。
  • 羽毛球四種發力方式:向心內旋,向心外旋,離心內旋,離心外旋!
    我在今年不知道是哪期的《羽毛球》雜誌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德國的一項運動研究表明,羽毛球運動員持拍手的肩關節囊的肌腱套要比非持拍手強壯,且肩部向心運動中,內旋的力量要比外旋的力量大;離心運動中外旋的力量要比向心運動中外旋的力量大。
  • 瑜伽體式細節詳解:下犬式中,大腿到底是外旋還是內旋?
    昨天寫了一篇關於基礎運動解剖學的知識。其中說到了關節的運動方向,主要是關於理論方面的。在具體的瑜伽體式中,關節的運動方向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各種組合在一起。下面各種留言,大家問得最多的是下犬式,所以再用一篇文章詳細的來分析下犬式中肩關節和髖關節的運動方向。
  • 一分鐘教你用好內旋與外旋
    內旋揮拍指前臂向內轉動帶動球拍旋轉擊球。在正手範圍內,內旋揮拍擊球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在反手擊球時外旋前也都會先向內旋,以增大加速過程。   外旋   外旋揮拍指前臂向外轉動帶動球拍旋轉擊球。反手範圍內外旋擊球很具殺傷力。在大力擊球時,內外旋手臂混合使用是很重要的。
  • 羽毛球揮拍時,手腕小臂大致可分為四個動作:屈、伸、內旋、外旋
    羽毛球揮拍時,手腕小臂大致可分為四個動作:屈、伸、內旋、外旋 2020-04-19 19:55  羽毛球技術圈TB
  • 羽毛球內旋,外旋很高深,聽聽樂動體育資深教練如何點破
    (原標題:羽毛球內旋,外旋很高深,聽聽樂動體育資深教練如何點破)
  • 羽球內旋和外旋:用儘可能小的損失,將身體力量通過球拍傳遞出去
    羽球內旋和外旋:用儘可能小的損失,將身體力量通過球拍傳遞出去 想要打好羽毛球,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原理:用儘可能小的損失
  • 娃研所丨孩子的腳為何「內八」或「外八」?兒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正常7-8歲的孩子,外旋和內旋都是,內旋角度增大,有的孩子腿幾乎可以平放到檢查臺上   股骨前傾的孩子喜歡W坐,家長可能會擔心W型坐會否加重寶寶的股骨前傾,其實並不需要擔心。
  • 小臂內旋——羽毛球爆發力的來源
    小臂內旋——羽毛球爆發力的來源 小臂內旋,不是一個技術,而是正確動作的一個必然環節
  • 打羽毛球幾年,內旋外旋還是分不清?一篇文章幫你搞定所有疑惑
    打羽毛球幾年,內旋外旋還是分不清?於是,又有一種新的「錯誤」出現,就是壓腕和甩腕,下壓無力或者是角度不尖,就利用壓腕來擊球;反手球打不到位,就開始甩腕子,完全利用手腕的力量來打球了。短時間內,這種方式可能會有一些效果。但是,經常使用之後,手腕就會腫痛無力,每次打球後手腕針刺般的疼痛,要休息很久才能恢復。久而久之,也就離打球越來越遠了。今天我們來詳細分析:內旋和外旋。
  • 趙揚答疑:擰毛巾和擰火腿腸一樣也會產生橫斷力,那為什麼我們要用擰毛巾的例子來講解螺旋呢?
    平平 :但毛巾和「大腿外旋、小腿內旋」那種差不太多,都有兩個發力點。 趙揚老師:但擰毛巾人們容易理解,可以步步深入的講,這個最接近人們生活,人們一下就理解扭轉了。 那有什麼事物是既有內旋又有外旋? 趙揚老師:目前我覺得,自然中,龍捲風,螺旋槳,漩渦,銀河系,都是定向旋轉,或者內旋,或者外旋,內旋下沉,外旋擴張。這都是一個原動力產生的現象。
  • 底線技術丨正手上旋球
    在業餘比賽中,超過80%的時間,我們都在進行底線相持,當你底線正手技術,除去「月亮球」,是不是只能依靠對方失誤來拿分?當然,業餘比賽比的就是穩定性。這是一種戰術,而且在業餘比賽中還很實用,但是沒有人想要一直停留在「月亮球」階段吧?畢竟這樣的比賽毫無觀賞性可言。
  • 練瑜伽,髖外旋能力差?試試這套瑜伽序列,簡單有效!
    練瑜伽,我們都知道髖關節有6種運動方向,但其中以髖部外旋更主要!#百裡挑一#髖部外旋能力差,會導致膝關節內扣,例如:練習戰士一、戰士二、盤蓮花等!長期髖部外旋受限會造成膝關節損傷!今天分享一套以靈活髖關節為主題的瑜伽序列,髖外旋能力弱的伽人一定要多練!
  • 練瑜伽「大臂外旋」為什麼那麼重要?尤其要注意!
    我們都知道,在很多瑜伽體式的時候,老師很強調大臂外旋 那麼,肩膀外旋是為了肩頸放鬆,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如下圖中淺綠色的部位: 當雙手上舉過頭頂或者側平舉,如果此時大臂內旋(上圖左),會導致
  • 鹿豹座天區的分子氣體旋臂結構研究獲進展
    2月2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銀河畫卷」巡天團隊發表了鹿豹座及周圍天區位於銀經140°至150°,銀緯-5°至5°範圍內的分子氣體旋臂結構的研究結果
  • 肩痛手麻,肩外旋無力,小圓肌損傷該如何應對和預防?
    當我們手臂外旋時,可以感覺到肩胛骨外側緣有肌肉鼓起,那就是小圓肌。小圓肌的主要作用是外旋和內收肩關節,當手臂上舉時,小圓肌通過擠壓肱骨頭並將肱骨頭向下拉而維持盂肱關節的動態穩定。因此,當小圓肌損傷或無力時,會出現肩關節外旋無力,且在手臂上舉時無法有力下拉肱骨頭,造成肱骨頭向上移位,為肩關節撞擊症候群埋下隱患。
  • 過度足內旋——生物力學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