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式肩膀的使用方法:帶你了解外旋和內旋各自的優缺點

2020-12-04 遊泳教練師超

遊泳的姿勢每天都在被重新審視,變化著。我覺得沒有「這個技術一定好」「這個技術不好」之分,我一直認為正確的遊泳姿勢是要符合自身身體素質(身體條件)、不受傷,滿足這兩點就是最好的。

在考慮這兩點(自身素質、不受傷)的同時,今天我想著重的與大家聊聊自由式肩膀的使用方法(內旋和外旋),希望可以給愛好者們一些技術上的「靈感」。

肩膀內旋的運動

這是一個普遍的技術,就是我們自由式手臂前伸抓水的時候是從大拇指開始(手掌外向),這個動作就伴隨著肩關節也向內側扭的運動(內旋)。

對初學者來說手臂入水抓水的教學方法也都是這個內旋動作入水,我相信很多地方的教練員依舊採用這個大拇指入水的技術來教學,非常普遍。

同時我覺得蝶泳技術也是一樣的,移臂動作從手掌外向開始。

在遊泳池中你可以看見各種各樣的入水抓水技術,有的人使用大拇指入水抓水,有的人使用小拇指入水抓水,有的人使用中指入水抓水,甚至有的人使用手掌平拍入水後抓水,然後,輕輕地使肩膀向內旋轉,同時扭轉前臂(旋前)並以手掌朝下的方式抓住水。

無論如何,肩膀向內旋這樣的內旋動作很普遍,並且似乎被廣泛使用。

內旋的優點

我認為,自由式手臂入水抓水時肩膀向內旋轉的優點是:「如果使用得當,很容易使用身體產生連鎖反應。」自由式的滾動動作從腰部開始穿過身體直達指尖,肩膀內旋的話,指尖就像螺絲釘一樣的作用,通過身體的連鎖反應,帶動手臂延長了前伸過程。那麼,重視腿部動作和上半身動作配合的愛好者會非常適合該動作,肩膀內旋動作會讓我們整體動作做起來更協調。

內旋的缺點

肩膀內旋的缺點是「肩膀受傷的風險增大」。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遊泳損傷叫「遊泳肩」。這是肩部旋轉袖帶受傷時發生的故障。肩膀的內旋動作太大的話會對我們的肩關節進行超生理的擠壓,這樣一來患遊泳肩的風險當然也提高了。

同樣,如果您想充分利用內旋,則肩關節的柔韌性很重要。我認為它不適合那些肩關節僵硬並且試圖進行內旋時變得笨拙的人。

肩膀外旋的運動

內旋的反義詞是外旋。是自由式的手臂入水的時候,肩膀不向內而朝向外側那樣的運動。也就是說手臂入水的時候手掌與水面平行,從小指一側入水。

我覺得和剛才的內旋比較的話容易理解。

順便說一句,和內旋的時候相比,划水的動作也多少有些變化。

外部旋轉看起來像肘部下降。

但是,這是正常運動,而不是遊泳中經常使用的肘部向下運動。隨著腋窩收緊,前臂旋轉,將水推到末端。

手掌本身的軌跡是筆直的。

外旋的優點

與內旋相比,肩部的外旋入水和抱水是會讓人體更自然的運動。即使一隻手完全伸開,外部旋轉也可以自然地延伸。我們不必擔心肩膀被卡住,這是一種輕柔的動作,輕柔的身體運動也會導致平穩的運動。那麼從筋膜的角度來看,肩關節隨著外旋和小指的延伸而來更自然。

外旋的缺點

我認為有些人可能難以理解在自由式手臂入水抱水過程中肩關節從外部旋轉而不是內部旋轉時如何傳遞動力。 還有一個,向外轉動手掌的動作要小於內部轉動的動作,因此我認為有些人在划水時會遇到更多困難。

最終哪個更好?

我認為每個人的技術都是不一樣的。如果您正在學習一個技術,並且這個技術可以讓您遊走(遊快)0.01秒,那現在可能是您的技術為正確答案。

在日常我們遊泳運動中沒有技術的明確的答案。只有在學校(培訓班)學習的時候有叫做答案的東西,那麼學校(培訓班)老師認為你記住這些東西才是正確的。

但是,在體育中,在規則框架之內,沒有正確的答案或結論。只有通過反覆實踐,「繼續找到適合您的正確答案」。通過我們技術的不斷提升,也許今天「適合你」的「答案」,在明天將不再「適合你」。

感謝您的關注!祝2020年遠離運動損傷,遊出新高度!

相機誤刪照片沒了,臨時在家抓拍兩張,太醜了見諒,主要看文。

相關焦點

  • 技術貼丨關於內旋和外旋的想法
    在發球和正手拉球時,教練很強調擊球時的內旋發力,羽毛球教練更是如此。但是加入內旋發力後,很多人拉球出現容易下網的情況。這裡可能是2.5和3.0的分割區域,由於內旋加入產生威脅同時,大大提升了下網概率,尤其是對方的無力量球,反而2.5以下比賽名次好的很多是放高球的。
  • 那是你不會內旋和外旋
    那是你不會內旋和外旋 最近遇到很多球友都在談,打完羽毛球之後手腕疼,而且殺球越厲害,手腕痛的越厲害,這是為什麼呢?一個最主要的原因為就是發力不對,用手腕的力量去把球壓下來,手腕過於彎曲,導致扭傷而疼痛。
  • 技術|發球力量的最大秘訣:手臂的外旋和內旋
    技術|發球力量的最大秘訣:手臂的外旋和內旋 現代網球發球算是網球中最難得一項技術,強有力的發球在比賽中會使你成為操盤手
  • 羽毛球四種發力方式:向心內旋,向心外旋,離心內旋,離心外旋!
    我在今年不知道是哪期的《羽毛球》雜誌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德國的一項運動研究表明,羽毛球運動員持拍手的肩關節囊的肌腱套要比非持拍手強壯,且肩部向心運動中,內旋的力量要比外旋的力量大;離心運動中外旋的力量要比向心運動中外旋的力量大。
  • 瑜伽體式細節詳解:下犬式中,大腿到底是外旋還是內旋?
    內旋和外旋:在站立狀態下,關節在水平面,向身體內側轉動畫圈就叫內旋,向身體外側轉動畫圈就叫外旋。肩關節的內旋和外旋:在標準山式站立的基礎上,大手指向身體外側轉動叫外旋;大手指向身體內側轉動叫內旋。髖關節的內旋和外旋:在標準山式站立的基礎上,腳尖向外轉動成外八字時,髖關節外旋;腳尖向內轉動,成內八字時髖關節內旋。前屈和後伸:在站立狀態下,人體關節在矢狀面發生向前的運動叫前屈;人體關節在矢狀面發生向後的運動叫後伸,或伸展。
  • 一分鐘教你用好內旋與外旋
    內旋揮拍指前臂向內轉動帶動球拍旋轉擊球。在正手範圍內,內旋揮拍擊球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在反手擊球時外旋前也都會先向內旋,以增大加速過程。   外旋   外旋揮拍指前臂向外轉動帶動球拍旋轉擊球。反手範圍內外旋擊球很具殺傷力。在大力擊球時,內外旋手臂混合使用是很重要的。
  • 羽毛球內旋,外旋很高深,聽聽樂動體育資深教練如何點破
    (原標題:羽毛球內旋,外旋很高深,聽聽樂動體育資深教練如何點破)
  • 羽毛球揮拍時,手腕小臂大致可分為四個動作:屈、伸、內旋、外旋
    羽毛球揮拍時,手腕小臂大致可分為四個動作:屈、伸、內旋、外旋 2020-04-19 19:55  羽毛球技術圈TB
  • 羽球內旋和外旋:用儘可能小的損失,將身體力量通過球拍傳遞出去
    羽球內旋和外旋:用儘可能小的損失,將身體力量通過球拍傳遞出去 想要打好羽毛球,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原理:用儘可能小的損失
  • 打羽毛球幾年,內旋外旋還是分不清?一篇文章幫你搞定所有疑惑
    一篇文章幫你搞定所有疑惑 初學羽毛球時,很多球友不會注意手臂的旋轉,擊球就擊球,對著球一頓猛抽就是了。等到步法也上來了,擊球也熟練了,發現自己的水平一直處於「瓶頸」期,很難再提升。
  • 練瑜伽「大臂外旋」為什麼那麼重要?尤其要注意!
    那麼,肩膀外旋是為了肩頸放鬆,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如下圖中淺綠色的部位: 當雙手上舉過頭頂或者側平舉,如果此時大臂內旋(上圖左),會導致
  • 彎舉就能打造粗壯手臂,3種彎舉帶你練
    不過同樣是彎舉,你會發現有些人訓練之後效果特別好,而有些人只是訓練的時候有手臂灼熱感,但是手臂就是不見粗壯。彎舉動作雖然簡單,但是裡面還是有不少技巧,不同握法及運動軌跡都可以產生不一樣的效果。這裡分享三個彎舉動作,看起來很類似,但是裡面的差別需要你在實踐中去體會:1、常規彎舉這是常規的彎舉,但是通過臥推凳固定住了身體,能夠有效減少身體的晃動和借力,讓你真正用手臂力量完成彎舉,達到最佳訓練效果。常規的彎舉也有個小技巧,就是在彎舉種逐漸外旋,可以讓你的肱二頭肌輪廓更加飽滿,外旋最好是在訓練中間階段採用,而不是動作開始和結束的時候。
  • 你走路有外八字嗎?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要小看了問題表面
    一旦了解了這種運動解剖結構,就很容易看到腰大肌會導致髖關節緊張。我們可以避免或緩解緊繃感的一種方法是定期拉伸我們的髖屈肌和四頭肌。這些延伸都不是很複雜,主要是找到原因,對症下藥。這是髖關節在骨盆上向外旋轉的位置,這可能導致臀部,膝蓋和腳向外翻形成外八字。注意:髖關節外旋可與後,中性或前骨盆同時發生。
  • 肩痛手麻,肩外旋無力,小圓肌損傷該如何應對和預防?
    當我們手臂外旋時,可以感覺到肩胛骨外側緣有肌肉鼓起,那就是小圓肌。小圓肌的主要作用是外旋和內收肩關節,當手臂上舉時,小圓肌通過擠壓肱骨頭並將肱骨頭向下拉而維持盂肱關節的動態穩定。因此,當小圓肌損傷或無力時,會出現肩關節外旋無力,且在手臂上舉時無法有力下拉肱骨頭,造成肱骨頭向上移位,為肩關節撞擊症候群埋下隱患。
  • 秋蝶瑜伽-帶你了解瑜伽解剖學,避免運動損傷
    練習瑜伽,首先要了解身體,生理解剖是最適合了解身體的方式。今天小一帶大家從人體解刨學的角度,深入了解人體骨骼。在今後的練習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深入體式。人體骨骼,總共有206塊骨骼,分為顱骨、軀幹骨、四肢骨三大部分。
  • 肩膀太窄會影響氣質,6個肩部肌肉訓練動作,幫你打造球形肩膀
    想擁有一副健碩、飽滿的肩膀嗎?快快跟著下面幾個動作一起訓練吧。動作一、槓鈴推舉這個動作又叫實力舉,一開始和三大項一起唄用作於力量舉比賽的項目,後來由於這個動作不好判斷輸贏的標準所以從力量舉比賽當中剔除了,但也不可否認它對於健身的重要性。
  • 娃研所丨孩子的腳為何「內八」或「外八」?兒科醫生告訴你答案
    正常7-8歲的孩子,外旋和內旋都是   脛骨內旋和股骨前傾和遺傳有關。
  • 自由式就是鑽水圈,三個微小的遊泳動作有大作用
    馬戲團裡「鑽火圈」的節目給我印象非常深刻,在學習自由式到一定階段時,突然意識到,原來自由式遊進過程就是在不斷的「鑽水圈」。鑽水圈有三個原則:一是快,二是平滑,三是交替迅速。對於自由式來說,就是三點:四肢配合要協調,發揮最大推進力;二是過程要自然順暢,有節奏感;三是側滾切換要乾淨利落。對於自由式初學者來說,難點在於手臂划水和腿部打水的配合時機。在這個點上的錯誤實在太多了,因為這些錯誤大都會引起一個問題:上下半身相互掣肘,要麼划水作用被打水作用抵消,要麼打水效果被划水破壞。以下分享一些動作要領,可以幫助初學者減少相互影響的錯誤。
  • 做引體向上時你體會過手臂的感受嗎?今天通過肩關節好好分析分析
    正手引體向上和反手引體向上到底有什麼區別?相信大部分的人看到這個問題都能輕而易舉的答上來,「正手引體向上對背闊肌刺激強烈,反手引體向上對肱二頭肌刺激強烈而對背部的刺激不明顯」,我想這種答案是單純的來源於對兩種訓練方式的親身體驗,但你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嗎?難道僅僅是因為做反手引體向上時手臂的運動狀態與二頭彎舉相似?
  • 趙揚答疑:擰毛巾和擰火腿腸一樣也會產生橫斷力,那為什麼我們要用擰毛巾的例子來講解螺旋呢?
    平平 :但毛巾和「大腿外旋、小腿內旋」那種差不太多,都有兩個發力點。 趙揚老師:但擰毛巾人們容易理解,可以步步深入的講,這個最接近人們生活,人們一下就理解扭轉了。 那有什麼事物是既有內旋又有外旋? 趙揚老師:目前我覺得,自然中,龍捲風,螺旋槳,漩渦,銀河系,都是定向旋轉,或者內旋,或者外旋,內旋下沉,外旋擴張。這都是一個原動力產生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