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瑜伽,首先要了解身體,生理解剖是最適合了解身體的方式。今天小一帶大家從人體解刨學的角度,深入了解人體骨骼。在今後的練習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深入體式。
人體骨骼,總共有206塊骨骼,分為顱骨、軀幹骨、四肢骨三大部分。其中顱骨29塊,軀幹骨51塊,四肢骨126塊。人骨的主要組成部分分為三類:水、有機質、無機鹽。水的含量在20%-25%,有機質的含量在40%,無機鹽含量在60%。有機質決定骨的彈性和韌性,無機鹽決定骨的硬度。
這些骨骼可以很好地對身體起到支撐作用;保護者人體重要的臟器;骨骼和肌肉、肌腱、韌帶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同時,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和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在人的幼年時期,骨髓腔內含有大量的造血細胞,參與血液的形成。人成年後,部分松質骨內仍存在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其中,脊柱尤為重要。脊柱,又名脊椎,是人體的中軸,生命的支柱。脊椎是由若干個椎骨藉助椎間盤、關節、韌帶緊密連接而成。主要分為頸椎、胸椎、腰椎、尾椎四段。頸椎7節椎骨、胸椎12節椎骨、腰椎5節椎骨、尾椎7節椎骨。
瑜伽練習過程中,腳的關節活動可以分為:屈曲、伸展、外翻、內翻。
膝關節的關節活動可以分為:屈曲和伸展。
髖關節的六大運動方向分別是:屈曲、伸展、外展、內收、外旋、內旋。
在瑜伽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個體差異適度練習,不可過度追求體式的完美而忽略了呼吸。了解自己的體能和健康,注意保護各個關節,不要造成關節損傷。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版權,也樂於分享!部分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