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羽毛球時,很多球友不會注意手臂的旋轉,擊球就擊球,對著球一頓猛抽就是了。等到步法也上來了,擊球也熟練了,發現自己的水平一直處於「瓶頸」期,很難再提升。
主要表現在:正手高遠球不到位,下壓無力,搓球過網太高,反手推球不到位,反手挑球不到位等等。總覺得自己的力量在手腕的位置卡殼了,沒辦法傳遞出去。
於是,又有一種新的「錯誤」出現,就是壓腕和甩腕,下壓無力或者是角度不尖,就利用壓腕來擊球;反手球打不到位,就開始甩腕子,完全利用手腕的力量來打球了。
短時間內,這種方式可能會有一些效果。但是,經常使用之後,手腕就會腫痛無力,每次打球後手腕針刺般的疼痛,要休息很久才能恢復。久而久之,也就離打球越來越遠了。
今天我們來詳細分析:內旋和外旋。希望能幫助你糾錯,讓你更明白旋轉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內旋和外旋
先把持拍手伸出來,手心虛握,大拇指向上,做自然持拍時的動作。旋轉小臂和手腕,讓手心朝上,此時的動作過程為外旋;讓手背朝上,此時的動作過程為內旋。如下圖所示:
外旋
內旋
其實很簡單,大拇指向內外哪個方向轉動,對應的就是內旋或者是外旋。
除了內旋和外旋之外,手腕還可以向前後左右四個方向運動,就有了:後伸:向後為伸腕,前曲:向前為曲腕,內收:向內為收腕,外展:向外為展腕。如下圖:
手腕的四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