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這7點,再轉的下旋球都能拉起來!

2021-01-19 哈爾濱好桌球

1.放鬆

除了放鬆,手要把前臂跟大臂的夾角打開。不一定要很直,但是夾角一定要夠,至少150度,這樣小臂才有足夠的收縮空間。



2.引拍位置

其實很多球友在起重下旋時,引拍還是太高了,應該是把拍子放低到膝蓋以下的高度。


引拍位置太高,不利於往上發力;不可以把拍子甩到屁股後面來引拍,引拍位置太后,擊球時往前發力就會過大,就容易撞擊過多,或者吃到旋轉而下網。



3.擊球部位

下旋越強的來球,擊球部位應該要越低。像波爾拉下旋的拍面後仰,原因就是要摩擦球的中下部。


當然對我們業餘選手來說,不是每一個來球都需要後仰來拉,這就需要靠自己的預判能力跟經驗了。拉球時機最好等下降期或者是下降前期,也就是發力方向要配合來球的運行軌跡的圓弧"切線"。



4.小臂收縮技巧

手感不好的人,建議在觸球之前小臂最好不要提早發力,而是先控制拍子由下往上前迎找球,觸球瞬間小臂才發力收縮,要有那種把球"粘"住再甩出去的感覺。


小臂收縮要快,但是太早發力會不利於"咬球"的手感,球容易提早脫板。另外初做練習時,先把摩擦的重心放在小臂收縮,手腕先相對固定即可,避免用腕不當反而繞了遠路。



5.發力

拉球時要運用腿、腰、手的合力,只靠手臂拉球是不夠的。不要只是強調蹬腿轉腰,您要想辦法把這力量配合小臂收縮,同時、同向來發力。


腿->腰->手,三種力量要一層層的疊上來 。許多球友有一個誤解,以為腿腰發力之後就只剩下手臂動作,這樣是不對的,成年人力量都不是問題,關鍵是力量在擊球瞬間有沒有傳遞並且集中到拍子。



6.迎前

如果身體沒有重心轉移的迎前動作,就代表沒用上腿的力量。腿不使力,腰就很難發上力,這樣一來,就只有手的力量了,球少了往前走的力量,往往會摩擦過薄,球不頂人同時也會有下網的危險。


拉過去的球太軟,速度不夠容易被高手輕易扣回;迎前不夠容易發生拉漏或者拉球之後身體後仰的毛病。



7.步法

以上的重點都做到了,定點練習沒問題了,接下來就要考慮步法的練習。簡單來說,轉腰引拍動作做好,準備拉球之前,右腳一定要到位,重心也已經穩穩的落在右腳。這沒什麼技巧問題,就是一個練字。

 

6月5日(周五)

09:00  2019世乒賽男單決賽,國際乒聯巡迴賽總決賽男單1/4決賽

 

6月6日(周六)

14:00 2018年第54屆世乒賽團體賽 男團決賽(中國-德國)

20:00 2018年第54屆世乒賽團體賽 女團決賽(中國-日本)

 

6月7日(周日)

14:00 2018年第54屆世乒賽團體賽 女團決賽(中國-日本)

溫馨提示: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電視節目預告數據可能在發布後有更新,最終播放節目時間表以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節目預告為準。

1、請先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

關注「哈爾濱好桌球」公眾號

2、公眾號菜單,點擊「桌球直播」

~閱讀全文~觀看桌球精彩賽事

相關焦點

  • 上旋球與下旋球的軌跡
    桌球有上旋球和下旋球。就說上旋球,它的運動軌跡和不旋轉的球相比,是偏上了還是偏下了呢?
  • 弧圈球先從上旋還是下旋開始練
    回顧一下自己練習正手拉球的過程,我是先從下旋球開始學起的,多球練習,練正手拉兩點,搓一板拉下旋,多球練習動作和成功率都沒有問題,可是一旦到了單球就不行了,拉不起來了,首先是動作不到位,人容易後仰,等我動作熟練了,我發現節湊不對,老是搶節湊,不能等球跳起來之後再去引拍,有一段時間我感覺非常絕望,我想我可能一輩子都學不會正手起下旋了,後面我就不練這個技術了,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單球的成功率提升了很多
  • 這2種接法,破解又低又頂的弱下旋球
    那麼處理這個球有什麼技巧?  能搓出這種球的要不然是業餘高手,要不然就是水平不太高的球友,他只會搓這種不轉的長球。估計前者的可能性會大一點。不客氣的說,業餘選手能把球搓成這樣的人,不多見。這個球你站位太貼臺可不行,因為這球長頂人,而且還低平,有了這些條件,那就說明來球的速度絕對不會慢。  不要以為凡是搓球都是慢的,打桌球時這個所謂的快慢,在絕大多數的狀態下,都是相對而言。桌球不是百米賽跑,比的不是絕對速度,這個概念要建立,不然那球會打得稀裡糊塗。
  • 【桌球網指導】直板反面拉反手位長下旋球經常下網,怎麼解決?
    現在這些都不是問題了,非常榮幸的請到了馬凱旋教練,為大家解決各種技術困惑!詢問:   直板反面拉反手位長下旋球經常下網,請問:問題出在哪裡?特別是擺短後被劈長到反手位,經常連擊球的空間都沒有了,如何解決?
  • 打長膠發不轉球,拉回搓下旋拍面需後仰,常打桌球,細節要注意
    拉回搓下旋拍面需後仰如果對手回搓的下旋弧線很低,它的下旋也必然會非常強,尤其是自己發加轉下旋球的情況下。遇到這種球最好不要拉,它的難度比較高,不適合普通球友。打長膠手以不轉球為主打長膠選手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費心費力打出一拍高質量旋轉,對手只是輕輕一擋便化解掉,很是讓人鬱悶。這是由於長膠球拍與球的接觸面積小,不吃旋轉,而且還能把來球的旋轉反彈回去。因此,打長膠選手儘量不要用旋轉球。只要自己不用旋轉,長膠手就很難打出旋轉球來。
  • 底線技術丨正手上旋球
    在業餘比賽中,超過80%的時間,我們都在進行底線相持,當你底線正手技術,除去「月亮球」,是不是只能依靠對方失誤來拿分?當然,業餘比賽比的就是穩定性。這是一種戰術,而且在業餘比賽中還很實用,但是沒有人想要一直停留在「月亮球」階段吧?畢竟這樣的比賽毫無觀賞性可言。
  • 有獎問答 | 正手起下旋球,引拍的時候重心能壓在右腳上,但是拉完以後不能轉移到左腳,導致球經常下網,該怎麼練習?
    活動詳情:每一期我們都會選擇一個桌球問吧 www.pingpangba.com 裡的問題作為題目,任何人都可以回答優勝條件:截止至7天後正手起下旋球,引拍的時候重心能壓在右腳上,但是拉完以後不能轉移到左腳,導致球經常下網,該怎麼練習?
  • 「器材」4個人輪番試打優拉皇朝,結論:對抗上旋球的大殺器!
    整個套膠在上旋球的表現非常好,看似很滑的膠面卻能配合海綿將球牢牢的抓住,在搓球時,摩擦下側面都不是很轉,一跳過長,這款套膠又沒有D05那種很強的全面支撐,下旋球處理雖談不上完美,但也足夠應對大多數的業餘比賽。擰拉和挑打給人很驚豔的感覺,弧線很低,球的路線很準確,而且不需要很多刻意的發力去製造旋轉。
  • 桌球解惑|側上還是側下旋到底怎麼判斷出來的?
    ,所以必須得「盯球」剛練習打桌球時就要培養「盯球」的好習慣,不僅僅是要看著球是要盯住球,因為你所有的判斷,都是從盯球而來,這是首要的一件事。側下,一定是摩擦到球的水平中心偏下,一般這都是側下旋,上旋,一般會有一個食指帶著手腕前臂往上鉤的動作,另外側上旋,側旋越多,側上旋就越強烈,觸球點,一般是在球體的水平中心偏上一點。
  • 掌握這9點,你發球的旋轉就能達到專業水準了!
    這就像打拳一樣,你把拳先伸到別人身前10釐米處,再直接出拳用盡全力打他,估計他連痛的感覺都沒有,但是你如果把拳頭先後引,再一次打過去,那力量可能會大上幾十倍,發球時的引拍是一樣的道理。▌拍形這個不用講太多,基本上大家都明白,例如發側旋時球拍一般是比較立的,發下旋時拍型一般是比較平的,這樣才減少擊打增加磨擦。
  • 是「摩擦」產生上旋球? 真相讓你大吃一驚
    既然我們已經從碰撞力學上論證了球拍與網球的接觸,不是「包裹」,那麼對於我們熱衷與沉溺的「摩擦」一詞也要去推敲和扣問下了。                              在《很少人知道,網球與球拍碰撞的真相!》一文中,小編已經從力學上釐清了網球拍與網球的碰撞應該學分為對心碰撞與偏心碰撞兩種情況,下面再做擴展性補充。
  • 技術貼丨關於內旋和外旋的想法
    在發球和正手拉球時,教練很強調擊球時的內旋發力,羽毛球教練更是如此。但是加入內旋發力後,很多人拉球出現容易下網的情況。這裡可能是2.5和3.0的分割區域,由於內旋加入產生威脅同時,大大提升了下網概率,尤其是對方的無力量球,反而2.5以下比賽名次好的很多是放高球的。
  • 是「摩擦」產生了上旋球嗎?偏心碰撞力學說「NO」
    網球正手第二季:雨刷器傳說(4)《「包裹」不住球?》雖然放在網球朗道裡,但還是雨刷器傳說的連載內容之一。筆者在力學上分析了球拍與網球親密接觸瞬間的真實發生的「彈性碰撞」現象,很多球類運動從碰撞力學角度看都發生了或大或小的彈性形變。
  • 星系的旋臂為什麼不會越拉越長?
    直覺上,星系應該早就被旋臂緊密地纏繞起來了,就像下面視頻中那樣:但是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旋臂並沒有越拉越長,也沒有越纏越緊。在很多案例中,旋臂的長度甚至還不到星系的一個周長。星系的這個特點,只意味著一件事:這些旋臂並不是實體,只是一種視覺效果。不管星系是獨立的,還是處在互動中,都是這樣。
  • 所以你知道為什麼上旋球下墜快,彈跳高嗎
    牛頓在劍橋觀看一場網球比賽時觀察到,上旋球會使球的下降速度更快。與此相反,下旋球會使球小距離地輕輕向上移動和漂浮。這是為什麼?想要了解上旋球的運動原理及造成過網急墜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馬格努斯效應 (Magnus Effect)。
  • 掌握旋轉,5點讓你不再吃發球!
    業餘球友在平時練習時,要多接觸發球好的球友,吃什麼球就讓對方發什麼球,防守弧圈掌握的不好,就找弧圈拉的好的球友練習,最好在實戰中體會如何克服旋轉,在有限的時間內有針對性的選擇自己薄弱環節進行練習。需要強調一點,對球的旋轉強度上往往很難把握,這一點也是業餘選手中有一部分球友善用的發球變化之一,通俗一點就是即使知道對方發的是下旋,但究竟有多轉,自己估計不足。所以,在旋轉強度的判斷上,大家要提高警惕。怎麼樣判斷來球旋轉性質和旋轉強度?
  • 生膠搓球 | 郭焱教練告訴你生膠搓球的妙用,居然可以一個動作兩種旋轉
    生膠在處理接發球或臺內球的時候,可以使用搓球、彈擊或快撥技術,生膠的摩擦不足,搓球的下旋程度不如反膠,因為反膠的搓球靠的是球和膠皮的摩擦,往下摩擦的時候會搓出一個強烈的下旋球;雖然生膠的搓球旋轉不如反膠,但是生膠搓球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搓出兩種旋轉,可以搓出轉的下旋球和不轉的弱上旋球,這樣給對方的判斷增加難度,也非常容易讓對方直接吃旋轉。
  • 手臂外旋
    雖然說在比賽中背身高壓球其實並不常見,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還是需要學習這項技術的。而其他握拍可能導致擊球拍面偏離球場,容易將球打到場外。2、側身移動分腿墊步,迅速向球場左側轉動,肩轉幅度更大,保持側身姿勢用交叉步快速移動到位。身體隨著移動持續轉動,到達擊球點位置時幾乎是背對球場的狀態。
  • 羽毛球內旋,外旋很高深,聽聽樂動體育資深教練如何點破
    (原標題:羽毛球內旋,外旋很高深,聽聽樂動體育資深教練如何點破)
  • 為什麼熟雞蛋轉著轉著會立起來?| No.153
    熟悉的由藍變綠再變黃(來源:Wikipedia)而平時使用的pH試紙是廣泛pH試紙,由百裡酚藍、甲基紅、甲基橙、溴麝香草酚藍、酚酞和溶劑按一定配比配製後再在紙上乾燥而成的,因為含有指示不同pH範圍的指示劑,且不同指示劑顯示的顏色不同,所以能依靠豐富的顏色變化來指示很寬的pH值。By 重光3Q請問浮沉子的原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