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風得風」!一起走進央企打造的南非最大風電項目

2021-01-08 中國江西網

  在全球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中央企業「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克服困難,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保障開工和運營,為當地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積極貢獻。

  之前,小新分別帶大家線上雲遊了中國鐵建所屬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奈及利亞拉伊鐵路項目和中交集團所屬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運營科倫坡港口城。

  今天,小新帶著大家來到「一帶一路」上第三家央企舉辦的雲開放日活動。

  「一帶一路」助力南非「要風得風」

  中企承建並運營的南非最大風電項目

  8月10日,國家能源集團龍源南非公司德阿風電項目舉行「雲開放日」活動。活動以「新能源,新生活」為主題,多角度立體化呈現南非已投產最大風電項目的生產經營、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情況,講述「一帶一路」央企故事,傳遞「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內核,展現了中國企業的責任擔當形象。

  南非德阿風電項目於2017年建成投運,是中國在非洲第一個集投資、建設、運營為一體的風電項目。項目裝機容量24.45萬千瓦,每年可為當地供應穩定的清潔電力約7.6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準煤21.5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1.99萬噸,滿足當地30萬戶居民的用電需求,有效優化當地能源結構、推進清潔低碳發展。

  我們的鏡頭跟著國家能源集團龍源南非公司當地員工白茉莉走進德阿風電場,走進升壓站、中控室、風機塔筒及機艙,介紹風機發電原理、風機結構、風電場布局及風電場生產運營和疫情防控情況。風電場員工介紹,德阿風電場投運以來一直保持安全穩定運行,現在已經累計為南非輸送近20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特別是疫情期間,風電場已持續穩定地為當地電網提供了超2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

  隨後,白茉莉和當地早教中心進行了直播連線,她和風電場工作人員與小朋友們「隔空」跳起了舞蹈。這家早教中心是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南非公司在德阿成立的四所兒童早教中心之一,屬於南非公司「助學·築夢·鑄人」計劃。

  早教中心教師介紹,龍源南非公司為他們捐贈了六間教室及教學設施,並在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封鎖期間,為早教中心購買食物,供孩子們上學及回家食用。她通過鏡頭對龍源南非公司一直以來的幫助表示了感謝。「助學·築夢·鑄人」計劃還幫助了很多大學生,曾資助過的大學生達思文在給龍源的感謝信裡說:「我幾乎要放棄自己的夢想,但我又是那麼渴望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龍源南非公司為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使我能更順利地成長、成才。我相信其他受資助的同學也會像我一樣,不忘來自中國企業的恩情,我也相信中國企業的善舉一定會將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

  在殷坦尼政府,白茉莉採訪了殷坦尼政府經濟發展部主任麥森加納。麥森加納介紹,德阿風電項目建設運營期間,為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在幫助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悉,國家能源集團龍源南非公司每年投入約622萬元人民幣,致力於當地社區發展。在協助市政當局對抗疫情方面,公司向開普敦市和北開普省共捐助約138萬元人民幣的善款和抗疫物資,包括向德阿風電場周邊貧困社區定向捐贈了總額為10萬元人民幣的廁所及儲水罐,以及與當地政府通力合作,採購食品包分發給受疫情影響的急需幫助的最貧困居民。

  風電項目海外掀起報導旋風

  眾多媒體紛紛點讚中國製造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中國日報、中新社、中國經濟報、環球網、中國網、中國電力報等媒體的16個平臺同步報導開放日相關情況,國內媒體紛紛轉發,發布稿件254條,人民日報國際版發表文章「『雲上』參觀風電場」。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網站在首頁進行推薦,臉書、微博平臺,閱讀量20萬次。國資委中英文官網、海外社交平臺權威發聲,截至8月12日,在國資委新聞中心臉書帳號點擊量破100萬。國家能源集團中英文官網、微博、微信、社交平臺同步發聲。

  同時,德阿風電項目的「雲開放日」活動還受到了海外媒體,尤其是南非媒體的廣泛報導。南非主流媒體獨立傳媒、時代傳媒的網站頁面和報紙重點宣傳,南非經濟類電視節目DSTV412頻道播放了專題片。國際媒體South Africa Horizon、PR Newswire UK、One News Page Global Edition等媒體發布報導22篇。

  人民網南非網站和社交平臺、中國企業臉書、南非·中國經貿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SACETA微信公眾號也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宣傳。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

  中央企業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

  在努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同時

  積極承擔著沿線國家的社會責任

  惠及民生、福澤一方

  共建責任無界

  奉獻大愛無疆

  「一帶一路」這條「共贏之路」

  必將繪出美麗的畫卷

  持續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強勁能量

相關焦點

  • 全國單體容量最大平原風電項目在濮陽投產
    全國單體容量最大平原風電項目在濮陽投產 2020-11-26 10:34:58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王映 馬鵬宇
  • 風資源沒有「天花板」 低風速風電能否喚醒風電產業「第二春」
    對於這樣特殊機型的選擇,華能集團河南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廖毛雄解釋說,在風速條件方面,河南平原地區比三北地區要低,且風切變較高(高空風速更大)。為了捕獲較高的風能,需要選擇更高塔筒、更大葉輪直徑即單位掃風面積更大的風機。
  • 保定:打造國內最大的風電設備製造基地
    國電聯合動力技術(保定)有限公司隸屬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主營風電整機、風電葉片、風電控制櫃及風電配套設備的設計、生產製造和工程承包及風電場風電設備的調試服務。經過近10年的發展,公司已具備風電機組一體化設計、製造、風場安裝和運營維護服務能力。截至2015年底,公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73億元,上繳稅金7億元。
  • 風電行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風電行業應該向何處發力?
    目前陸上風電究竟是否具備了全面平價的條件?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曾公開表示,新增陸上風電2021年起全面實行平價,基本符合行業預期。過去10年,我國陸上風電度電成本下降了40%,除去非技術成本,大部分地區尤其是新建風電陸上項目不再需要補貼。風資源好的地區,有些地方甚至比煤電還低0.1元/千瓦時。
  •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巨無霸定樁臺灣 海上風電競爭加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繼上周推出目前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機組SG 14-222DD後,西門子歌美颯5月26日正式宣布該14兆瓦巨無霸機型首先用於中國臺灣即將建設的300兆瓦海龍2號項目。同時,西門子歌美颯宣布美國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CVOW將安裝該最新款機型,有條件合同總計2640MW。
  • 南通如東重通成飛打造風電葉片「巨無霸」
    走進重通成飛風電設備江蘇有限公司一期,9月的生產車間格外繁忙。這裡每天可以保證有兩支風機葉片產出。用公司質量總監康秀的話說,「公司目前生產的工藝節拍,不是24小時,而是48小時。」  重通成飛風電設備江蘇有限公司是上市企業重慶機電股份公司的下屬企業,主要生產風力發電葉片。2006年以來,公司相繼在國內的西北、東北、華北、西南等地區設立了5家生產企業,江蘇基地是重通集團風電板塊在全國的第6個生產基地。  康秀說,目前整個風電行業正發生著巨大變化,隨著強風區域開發殆盡,風電設備企業也在尋求新的市場,逐步將目光轉向沿海、華中地區。
  • 產業升級六部走,以「濠江模式」打造海上風電「汕頭樣本」
    依託汕頭研發體系,上海電氣推進汕頭智慧能源系統項目建設,預計總投資1.6億元,將充分利用汕頭豐富的風、光自然資源,構建集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新型儲能裝置、充電車樁設備、智能樓宇監控、微網控制器、智能能量調度管理平臺為一體的綜合能源系統。
  • 華銳風電布局海上風電後運維市場 全力打造利潤增長點
    ,為海上風電項目提供優質長效的後運維服務,從而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華銳風電憑藉強大的研發實力、豐富的運維經驗,成為東海大橋海上風電示範項目的供應商,從首臺機組成功吊裝,到34颱風電機組通過240小時預驗收,再到全部風電機組退出質保期,每個成功節點都來之不易。該項目成為歐洲以外、全球第一個海上風電場,也是中國第一個海上風電示範工程。
  • 一周核准、中標、開工等風電項目匯總(01.01-01.08)
    近年來,通渭縣立足全縣風能源稟賦優勢,搶抓國家能源局定點幫扶的有利機遇,把新能源產業培育成全縣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積極打造隴中百萬千瓦風電基地。目前,已建成併網50萬千瓦,在建70萬千瓦,計劃2021年全部建成併網發電。屆時,通渭風電基地預計年發電總量可達22.8億千瓦時,年可實現發電收入11.2億元以上、稅收收入1.4億元。
  • 風電走進「強健肌肉」新常態 分散式成行業主戰場
    【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北方找網,南方找風」是對我國風電開發基本特徵的生動描述。伴隨風電開發重點向中東南部轉移,中東南部低風速區域也將成為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建設的主戰場。業內普遍認為,發展分散式風電是提高風能利用率、優化風電布局,推動產業發展的需要。
  • 蘆溪縣舉行中材科技(萍鄉)風電葉片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擴建項目開工...
    中國江西網萍鄉訊 朱寧、張妮麗報導:11月23日上午9時08分,中材科技(萍鄉)風電葉片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擴建項目開工儀式在蘆溪縣舉行。  黃再滿首先在儀式上致辭,他向中材科技(萍鄉)風電葉片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擴建項目開工儀式順利舉行表示熱烈的祝賀,並指出啟動生產車間擴建項目的建設,是中材集團落實風電葉片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重要舉措,這也將極大地提升中材集團國內乃至國際風電葉片產業的發展空間。
  • 22個風電等新能源項目籤約!「2020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作為江蘇省海岸線最長、海域面積最廣、灘涂溼地最多、海洋資源最豐富、海洋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鹽城近海100m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7.6m/s,遠海接近8 m/s,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可達3000-3600h,且少颱風等惡劣氣候影響,是全省乃至全國海上風電開發條件最好的區域。
  • 各大電力央企「十四五」新能源規劃紛紛發聲!
    華能黨組書記、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提出「十四五」期間華能要幹8000萬到1億千瓦的清潔能源,初步估算新能源調整的投資力度在7000億人民幣左右,這是目前各大央企在官方提出的十四五最大能源規劃。國家能源集團:11月28日,國家能源集團在重組掛牌成立三周年之際,召開生產調度視頻會,部署年末安全生產及全年目標任務衝刺工作。
  • 德陽研發亞洲單機容量最大海上風電機組併網發電
    ,這是目前我國自主研發並投入運行的單機容量亞洲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風電機組,刷新了我國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新紀錄。它的成功併網標誌著我國已完全具備10兆瓦級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自主研發、製造、安裝能力,實現歷史性跨越,躋身世界第一方陣,是實現海上重大裝備國產化,打造海上風電大國重器的重要成果。
  • 河南三市爭上風力發電項目 專家質疑風不足(圖)
    世界各國正在大力開發利用風能源發電(本報資料圖片)  河南三市爭上風力發電項目 專家質疑風不足  □首席記者郭啟朝  風力發電選址方城「大風口」  12月17日上午,風和日麗。因風多風大,自古就被當地人稱為「風口」。  「大風口」走進「乘風計劃」  中國政府為減少對國際石油市場的依賴,正在著手打造自己的「能源版圖」,針對不同地域特點加快開發風能、太陽能、地熱和潮汐能等新型能源。1996年,中國政府制定了「乘風計劃」。2004年5月,河南省發改委與河南省氣象局根據「乘風計劃」要求,對全省各地的風力進行普查。
  • 從「三北」轉戰平原 風電下一個風口已到?
    其實,隨著技術進步,平原風電的可開發性已經大大提升,一些央企和民企都已經瞄準了這塊風電新藍海。風電場已經悄然進入人口稠密的大平原。華能集團河南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廖毛雄透露,華能集團規劃到2025年低碳清潔能源佔比要達到總裝機50%以上,華能河南分公司在建風電項目12個合計容量90萬千瓦,將在2020年年底前全部投產。
  • 魯能江蘇東臺2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建成投運 攻克「最難」成標杆
    &nbsp&nbsp&nbsp&nbsp隨著4號機組風機葉片緩緩啟動,魯能集團江蘇東臺2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50臺4兆瓦海上風機全部成功併網發電。這個有「在建難度最大」之稱的海上風電項目,不僅較原計劃提前110天併網發電,還創造了國內同類項目多項紀錄。
  • 中國核電首個分散式風電項目在遼寧核電正式併網發電
    中國核電首個分散式風電項目在遼寧核電正式併網發電 發布時間:2018-05-14   來源:電力網 5月9日10點18分,隨著遼寧核電風電機組的葉輪隨風轉動,中國核電(601985)首個分散式風電項目在遼寧核電徐大堡廠區正式併網發電
  • 風電項目籤約,內蒙古佔了仨
    遼寧清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楊輝表示,遼寧清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將積極踐行央企責任,挖掘區內外風光能資源稟賦條件,綜合利用廠內廢棄場地、曹家溝灰場、荒山荒坡荒地等條件,立足於增加地區新能源容量,積極開拓外部新能源市場,通過自建項目、合作開發、股權收購等方面,積極開拓新能源市場份額,加速企業轉型發展。
  • 「全國海上風電第一縣」項目詳情速覽
    如東海上風電項目是省重特大項目,也是江蘇「海上三峽」建設中的重點項目,總投資達686億元,投資額居如東省級重特大項目之首,包含13個海上風電項目。它的加快實施,將有效助推如東風電新能源產業邁入「千億」大關,推動江蘇沿海綠色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到底有哪些項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