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自打20號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從日本發射升空,就一直在期待著我國的「天問一號」,可算在今天盼出來了。
欣喜,激動,驕傲的同時,也想到了我國在火星探測的歷程中所遭受的各種艱辛。「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冰心的詩用來形容我國的火星探測事業非常的合適。
「螢火一號」,這個名字可能大家都沒聽過。但不得不說的是這才是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早在2011年,中國「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在俄羅斯「福布斯-土壤」探測器內部,由俄羅斯「天頂號」運載火箭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點火發射。
可惜由於技術失誤,它未能成功抵達火星。所以在今後的報導中,也就很難覓到它的蹤跡了。但這件事和我國的技術沒有任何關係。2007年我國和俄羅斯籤約,按照俄方要求,2009年即要發射,我國只有23個月完成「螢火一號」,正常來說至少需要4到5年,但是中國航天人展現出淋漓盡致的「航天精神」完成了這一幾乎不可能的任務。不過問題還是出現了。
俄方跳票,放了我們一個鴿子。發通知說:因「福布斯-土壤號」無法按時完成,推遲兩年發射(發射火箭去火星有時間限定,錯過一次就要再等26個月),這不是單純的推遲兩年的問題,地面保養「螢火一號」要面臨很多複雜的問題,比如潮溼,富氧等等。
但中國航天人依舊出色的完成了這個任務,2011年11月8日,螢火一號終於在俄羅斯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不過僅高興了幾個小時,俄方宣布目標丟失,在美國幫助下找到後探測器已偏離預定軌道、變軌失敗,我們的首次火星探測就因為俄方的失誤而失敗了。
2016年,中國重啟火星探測任務計劃,背負這項國家重大使命和任務的「主帥」名叫萬衛星。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中國這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首席科學家。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然而,就在發射前兩個月,萬衛星已經因病在北京遺憾離世了,年僅62歲。這對於中國火星探測任務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他在《天問-空間物理學家萬衛星院士人生探訪》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
「三十年前我們也曾是尋夢的一代。我的人生之路就像一片帆船,一直追逐著那盞雖然模糊,卻一直存在的燈塔……」
萬院士,您在天上看見了嗎?您的心血沒有白費前往,「天問一號」已經在前往火星的路上了!
中國航天史是從1956年二月開始的,當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兩個月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成立,統一領導了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
從明朝的萬戶到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太空終於從古人的詩賦,幻想中緩緩向我們走來,」嫦娥奔月,天問探火「,滿足國人對於太空的浪漫同時,這也是一次次我國綜合實力穩步上升的見證!
為什麼登山?因為山在那裡!
這是一句登山界中很有名的話,用來形容太空探索也很貼切,為什麼要探索太空?因為太空就在那裡。天問的成功發射不是中國航天終點,火星也不會是我們徵途的終點。中國航天大有可為!向所有中國航天人致敬!
我是@科學研究所,關注我了解更多科學知識!
想了解更多「天問一號」的知識點擊下方搜索卡片就能看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