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列傳》,你可知道那些改變世界的偉大科學家的凡人逸事?

2020-10-16 童心與老成枕上讀書


公元前212年的某一天,強大的羅馬大軍攻破希臘的敘拉古城,統帥馬塞拉斯三令五申「不得傷害阿基米德半根毫毛」。但據說,沒有目睹過這位「數學之神」的士兵攻城後,看到一個正對著地上的幾何圖形發呆的「傻老頭」,想迎面去抓時,老頭卻狂怒道:「別弄壞了我的圓!」

士兵一怒,順手一刀,這位人類文明史上璀璨的科學巨匠--阿基米德,帶著遺憾而終。



惋惜不已的羅馬軍隊統帥馬塞拉斯把那位士兵以殺人犯處決,為阿基米德修建陵墓,並且在其墓碑上刻了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柱體內的切球,以紀念他的科學成就。

至此,由阿基米德掀起的數學、物理、力學等領域的高潮,成了古希臘文明落幕的壓軸戲。西方科學的凜冬來臨,中世紀時期的黑暗,科學讓位於宗教,直到1800多年後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才讓科學重獲新生。



在人類發展史上,有無數如阿基米德一樣醉心於科學的科學家,如璀璨的群星,照耀人類歷史的天空,讓人類後來的上天入地成為可能。

如何打撈人類歷史長河的這些珍寶一樣珍貴的科學家事跡,如何運用現代人喜歡的幽默、詼諧的語調解說他們,是門藝術。

無疑,這本由楊義先、鈕心忻所著的《科學家列傳》,做到了科學的嚴肅與文字的活潑的恰到好處。



楊義先是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數學名師,而且還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的他,在本書中採用了中國傳統章回小說體裁,引人入勝之餘,又不失科學的嚴謹,把44位科學家真實呈現在我們面前。讓人讚嘆他們偉大的科學創舉之時,又增添幾分對這些同食人間煙火的科學家的親切感。

《科學家列傳》以時間為軸系,集中展示古今中外頂級科學家的成果,從中清晰可見人類科學發展的軌跡。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是希臘,自阿基米德之後,斷檔1800多年的期間,卻是西方不亮東方亮。



這期間,中國的數學、醫學、農學和天文學這4門最發達的自然科學,曾在歷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輝;中亞的科學家點燃科學這盞明燈,照亮了後來者的探索科學之路;直到歐洲文藝復興帶來西方文明的輝煌,人類最頂級的科學家噴湧而出,形成近代科學文明的燎原之勢,科學帶來世界的巨變。

01.古希臘時期,科學家的腳踏實地與仰望星空

在科學尚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對於難以解釋的現象,以充滿想像力的神話來解釋萬物,文學作品是最好的佐證。



不過,科學的誕生,讓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形成完備的知識體系。

那科學誕生的標誌是什麼?區別於過去採用懸疑和超自然的解釋客觀現象,取而代之試圖藉助經驗觀察和理性思維來了解世界,是為科學誕生的標誌。

誕生在古希臘城邦米利班的泰勒斯是人類的科學始祖。這位比孔子早80年就收徒教學的科學家,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嚴格證明若干平面幾何定理,在數學中引入命題證明的思想的第1人。



「引入邏輯證明,無異於給數學王國奠定了根基。他保證了命題的正確性,不僅是數學王國奠定根基,還使數學成為一個嚴密的體系,為數學『科學之母』的地位一錘定音。」

3000多年前的這位人類「第1位數學家」的科學研究成果,仍舊是現在小學生的幾何必學內容。

在泰勒斯的墓碑上銘刻著人們對他的敬仰之情:這既是一位聖賢,又是位天文學家,在日月星辰的王國裡,他頂天立地,萬古流芳。



既是數學家,又是天文學家的泰勒斯,在日月星辰中遨遊,處處展示出他的不同反響。

有一天夜晚,酷愛科學研究的泰勒斯,一邊走路,一邊仰望星空。不小心掉進一個深坑,被救起後,仍然沉浸於天文學意境中的他,脫口而出一句「明天肯定有雨「。

眾人嘲笑他「只知天上事,不知腳下坑」,他卻意味深長道:「只有那些站在高處的人,才有跌進深坑的資格;而那些文盲,本身就躺在坑裡,又怎能從上往下掉呢?」他以科學家的睿智與深沉,讓「史上最牛一跤」盡顯意義。



直到18世紀,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依舊說:「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裡,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摔坑」;19世紀英國著名作家奧斯爾•王爾德也說「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一些人還在仰望星空。」這何嘗不是一種文化的致敬和傳承?

正如我們所熟知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中所總結的那樣:「科學思想是對前科學思想的發展」,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是泰勒斯的數學同盟;柏拉圖深受畢得格拉斯的的影響;歐基裡德從小就是柏拉圖的崇拜者,他的《幾何原本》是史上最成功的教科書,時至今日仍然是中小學甚至大學的必修課;而「力學之父」阿基米德,就是歐基裡德的徒孫。


圖片來網絡


作為中國古代最發達的自然科學之一的中醫,也是遵循「科學思想是對前科學思想的發展」這一規律發展起來的。

02.中醫在望聞問切中的與時俱進和晚清西醫的衝擊

「醫聖」扁鵲不僅學識淵博,醫術高明,而且還廣收弟子,他的弟子把老師的學說發揚光大,讓中醫成為一門科學分支,並最終形成了影響千年的中醫學派。

正所謂「家貧出孝子,國難現良醫」,在「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的東漢末年,既有華佗這樣的中國「外科鼻祖」,發明「麻沸散",將麻醉首次用於手術中;也有影響中醫2000年的「神醫」張仲景



張仲景是扁鵲的忠實崇拜者,小小年紀就走上拜師學藝的道路,年紀輕輕就成為經驗豐富的名醫。

生活在戰事頻繁,天災人禍不斷的東漢末年的張仲景,早先為長沙太守,首開「坐堂醫生」先河,在衙門為百姓看病。後隱居山中,潛心著書,寫就十六卷的《傷寒雜病論》,後被整理成《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本書。對治療方法和處方藥的貢獻突出,其中許多著名方劑,至今仍發揮著巨大作用。


圖片來自網絡


而且,張仲景在天人合一世界觀的指導下,「將陰陽學說」這個荒蠻年代野性思維的結晶,優化整理後移植到中醫的辨證診治過程中,並提出了非常另類的「中醫辨證論治原則」。

中醫成於張仲景,他所建立的理論體系相當完善,就此奠定中醫臨床的理論基礎。集秦漢以來的中醫理論大成的《傷寒雜病論》是中國第1部從理論到實踐的醫學專著,是繼《黃帝內經》之後另一重要著作,受到醫學界的廣泛重視,至今仍是中國國內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即使是在海外,《傷寒雜病論》也頗受醫學界的推崇,被後人奉為「方書之祖」。


圖片來自網絡


這本書也成為被後世尊為「藥王」的孫思邈的枕邊書,他也是繼張仲景之後全面系統研究中藥的先驅,對中藥的發展建立不可磨滅的功德。

正如《科學家列傳第》31回所表:中醫中藥本不錯,西醫衝擊靠邊站,」中醫學傳統的理論實踐,經過長期的歷史經驗和積澱後,到了清朝初期,已臻於完善和成熟,尤其是溫病學派的形成,在治療傳染病熱病方面是起到積極作用,降低了死亡率,預防了感染。'

但是,長期的閉關自守,使得這時的中醫停滯,而不能實現突破。到晚清時,在西醫對中醫的淘汰衝擊下,中醫日漸式微。


圖片來自網絡


讓人感到欣喜的是,在2020年的抗擊疫情中,中醫藥又一次發揮了它的最大作用,讓「振興中醫」成為共識。

03.在宗教的枷鎖中,科學家們的步步為營

在黑暗的中世紀將近2000多年,歐洲幾乎沒有出現過科學家,直到神父哥白尼的出現.他用神職作掩護,在神的地盤搭建「天文臺」,從事天文觀測和研究,創建「日心說」。

據說,在他創作《天體運行論》時,作為神父的他,還曾經有段愛情佳話曾為他助力。出身名門的安娜性情賢淑,與哥白尼兩情相悅。他倆共同生活10年,在愛情的激勵下,哥白尼的巨著進展更加迅速。


圖片來自網絡


但被人告密後,教會強迫哥白尼和安娜脫離關係。感情深厚的他倆不願就此分開,哥白尼甚至表示,為了安娜自願還俗。為了不影響哥白尼的創作,安娜忍痛離開教堂。不久,她被驅逐出境。

他們1535年的遭遇,讓今天的我們讀來,不免唏噓。也看到寫出顛覆人類之前認知的《天體運行論》的哥白尼的「真實」一面。

哥白尼的「日心說」,是伽利略和克卜勒對宇宙研究不可缺少的序幕。而正是伽利略關於慣性、加速度的概念提出,和克卜勒的三大「行星運動定律」,才使牛頓有能力確定「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


圖片來自網絡

尤其是伽利略始終認為的「科學不是一個人的事業」,讓100多年後的牛頓感同身受,他坦言道:「若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高遠的話,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伽利略堅信:「追求科學,需要特殊的勇敢,思考是人類最大的快樂」,這也是他對科學研究,畢生都保持極大熱情的原因。

晚年的伽利略雙目失明,卻始終未停止科研活動。仍然在思考比如,如何設計掛擺鐘,礦井下的大氣壓是多少,諸如此類的問題。他奉為座右銘的「生命猶如鐵砧,愈被敲打,愈能發出火花」,在今天讀來,仍舊具有激勵人心的力量。


伽利略的斜面實驗


在仍然以西方科技領先全球的今天,在中國的和平發展卻總是遭打壓的現實下,我們更應該銘記:落後就要挨打!

只有讓「當代天才成為當代科學家」,才能湧現更多造福於中華民族的科學家。這讓我想起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中講到的"論學術自由"中的一段文字:"誠然,大自然給我們什麼,我們就得接受什麼,但也有一種類似於時代精神的東西,它是某一代人彼此傳遞的典型的心靈態度,給社會打下它的獨特印記。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以轉變這種時代精神為己任。」


圖片來自網絡


時代呼喚科學精神,更迫切需要建立科學裡程碑的中國科學家,而「人人都有成為科學家的潛力」,這也是這本《科學家列傳》,想要告訴我們的科學真諦。

相關焦點

  • 你忍不住想看《科學家列傳壹》科學家寫的章回體科普小說
    每一個勵志成為科學家的小夥伴,一定看過很多科學家的傳記故事,千篇一律的故事,無數故事集堆砌,怎麼會吸引你走上科學家之路呢? 今天石墨楊給你帶來一本有趣的書《科學家列傳壹》,這本書以喜劇評書方式,從全新視角,重現人類有史以來各個時期頂尖科學家們的風貌。
  • 《科學家列傳》:趣談科學家的奇聞軼事,讓你看到科學的真面目
    當我第一次聽說《科學家列傳》這本書的時候,我嗤之以鼻。在我的觀念裡,這類書籍是相當枯燥乏味的,典型的「翻開就想睡覺」的書。可是,當我看了這本書後,我才發現自己錯了。我陷入了固定思維模式的誤區,差點錯過了打開新世界大門的機會。
  • 《科學家列傳》:一本幽默詼諧的科學類「奇書」
    因為這本書的名字叫《科學家列傳》。學過歷史的應該都知道,一般來說列傳都是歷代有影響的人物的傳記,比如說這個傳記就有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五部分。01,在內容上這本書不同於一般的介紹科學家的書籍一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它是按照古代章回體小說的形式展開,講述了40多位大科學家的故事。讓我們從不同側面了解科學史,走近科學家,‍‍見識了科學上很多有意思的事兒。‍
  • 《科學家列傳壹》:通讀40位科學家,我發現科學家都具有的共性
    誰說科學家就必須是看上去嚴肅,刻板,且專業的呢?其實不是,就拿阿卜杜勒·巴西特·卡瓦尼在臉書上提供的問問伊桑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問我:「伊森·西格爾先生,為什麼你看起來很奇怪又不嚴肅,而你卻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呢?(照片裡你嘴巴張得大到)一隻蒼蠅會飛進你的嘴裡。」這完全顛覆了大部分人對於科學家的認知,其實,很多科學家並不是嚴肅,刻板的。
  • 那些年,乘風破浪的科學家們
    尤其是科學史上那些最為璀璨耀眼、光耀千古的偉大靈魂,是不是一群不食人間煙火、永遠「仰望星空」的特殊人?印象中的他們,總是那麼完美無瑕,是難以超越的榜樣。然而,真的如我們想像中那麼高深玄妙嗎?眾人轟笑道:「只知道天上事,不知腳下坑」。但泰勒斯卻摔出了「史上最牛一跤」,影響世界數千年。
  • 那些年,乘風破浪的科學家們
    尤其是科學史上那些最為璀璨耀眼、光耀千古的偉大靈魂,是不是一群不食人間煙火、永遠「仰望星空」的特殊人? 印象中的他們,總是那麼完美無瑕,是難以超越的榜樣。 然而,真的如我們想像中那麼高深玄妙嗎?
  • 《科學家列傳》:萬萬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科學家!
    每一個人小學時,都會面臨一道靈魂般拷問的作文題:你長大後想做什麼?or你的理想是什麼?在眾多的回答中,往往都會有這一個答案:科學家!然而,真正的科學家是怎樣的呢?《科學家列傳》給我們真實展現了歷史上40位頂尖科學家的故事。
  • 世界最偉大的十位科學家你知道是哪十位嗎?
    眾所周知,近代科學離不開那些對科學做出最大貢獻的人,現代物理學的廣義相對論,可以說徹底顛覆了以往的概念,一起看看世界最偉大看看有哪些?還發明的擺針和溫度計,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為動力學和材料強度的科學奠定的基礎,是世界最偉大的思維科學家之一。
  • 《科學家列傳》刷新認知,祖衝之圓周率,竟然可以用詩來記憶
    當我第一次聽說《科學家列傳》這本書的時候,我嗤之以鼻。在我的觀念裡,這類書籍是相當枯燥乏味的,典型的「翻開就想睡覺」的書。可是,當我看了這本書後,我才發現自己錯了。我陷入了固定思維模式的誤區,差點錯過了打開新世界大門的機會。
  • 《科學家列傳》:科學家原來不神秘,章回演繹有趣也很酷
    接過書單,想著書名,我想,這應該就是一本千篇一律的科學家傳記,或者說滿篇堆砌的都是科學家的故事集粹。當拿到這本《科學家列傳》的時候,赫然映入眼帘的是呈現幾何圖形的封面設計,別致清雅俊美,原來這是一本章回體故事力作。全書共計四十四章,每一章節體現一位科學界的風雲人物,而且涵蓋古今中外。
  • 《科學家列傳 壹》——在科學發展和歷史時空中遊刃有餘地穿梭
    《科學家列傳》是一部讓人大開眼界的科學家傳記著作,作者寫作的視角新穎、敘述方式新穎、敘事立場客觀公正,把科學家的成長和貢獻融入到時代大背景之中,而且這個時代背景不局限於我們以前從歷史課本中獲取的科學家所在的國家和地域背景,而是站在更廣闊的全球視角,讓讀者可以綜合掌握東西方的科學發展進程。
  • 翻開《科學家的筆記本》帶你探索世界上的偉大發明
    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了由英國科普作家傑克·查洛納撰寫的《科學家的筆記本》,通過28個在科學技術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主題、300多項發明創造、理論、著作,200餘幅產品圖片、結構模型、設計圖紙、筆記手稿、專利證書和古代版畫,展現從距今200萬年的能人時代至21世紀的科學發展史,見證科學家們如何改變這個世界。
  • 瘋狂實驗:改變人類歷史的偉大科學家
    世界因為有了發明才有了進步,想像力是人類最大的財富,而行動力把想像變為了事實。
  • 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
    他的哲學可以叫做一種超驗的唯物論,這種哲學達到了形上學的前沿,那裡可以完全割斷對自我世界的糾纏。對我來說,科學和藝術都是我們天性的表現,它們高出我們的生物學需要之上而具有終極價值。愛因斯坦的理論,最初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就連當時一些著名物理學家也對這位年青人的論文表示懷疑。
  • 可惜:我們失去了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誰知道,2017年,顏寧從清華辭職,又回到了普林斯頓大學,成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至於顏寧為何出走,一直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但都被顏寧否認了。無論是《細胞》還是《PANS》都是世界頂級學術期刊,代表的是學術上的成就和權威。今年8月,又獲大獎。我說這麼多,就是想說,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她就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 精讀40位科學家的趣事,我發現了他們的2條共性
    誰說科學家就必須是看上去嚴肅,刻板,且專業的呢?其實,不是,就拿阿卜杜勒·巴西特·卡瓦尼在臉書上提供的問問伊桑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問我:「伊森·西格爾先生,為什麼你看起來很奇怪又不嚴肅,而你卻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呢?(照片裡你嘴巴張得大到)一隻蒼蠅會飛進你的嘴裡。」這完全顛覆了大部分人對於科學家的認知,其實,很多科學家並不是嚴肅,刻板的。
  •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科學家傳記繪本講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我深以為然,回首歷史,中國從近代發展到如今,那些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為科技創新而執著、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的科學家們,實在是令人尊敬。可以說,正是由於他們無私的獻身於科學才造就了今日的中國,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那麼,中國究竟有哪些科學家呢?他們的一生有何成就?
  • 千年來最偉大的科學家,楊振寧上榜,他的貢獻你知道多少?
    要是有人問起,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是誰?那麼我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一定是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等人,而這些人的建樹我們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了,然而在中國有一位不比這幾位差的物理學,或許被我們國民給遺忘了,他就是楊振寧先生。
  • 沈南鵬:偉大的科學家永遠在探索世界的終極問題
    沈南鵬認為,偉大的科學家永遠目光長遠,探索世界的終極問題,而技術應用是看似「無為」的科學研究的「副產品」。此外,他認為科學和商業有許多共通之處:科學家和企業家都辛勤工作、以苦為樂;都對原創精神抱有執念;都希望通過解決問題來揭示世界本質並指引未來,而且「第一性原理」是科學和商業創造性的根源。
  • 人類最偉大的科學與科學家,兩部趣味又權威的書為你講透
    真實的科學與科學家,究竟是怎樣?這兩部傑出的大書,必須結合起來向讀者們推薦。因為,二者具有強烈的內在關聯,且呈現出深度的互補特性,共同努力之下,趣味而又權威地講透了那些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與科學家。其一,《現代科學史》。作者是曾任英國科學史學會主席的彼得·J.鮑勒,國際科學史大家,影響深遠的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