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根本,維持人口數量的合理增長是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都希望能夠做到的大事。不過,一個國家人口數量的變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發達程度、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條件,婦女就業狀況、婚姻生育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戰爭、自然災害和人口政策等都會不同程度上的影響人口增長情況。歸根到底,人口增長的快慢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不同時期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差異,會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在人類社早期至農業社會時期,人口增長模式主要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原始型」和「傳統型」人口增長模式。到了18世紀中期以後,歐洲開始工業革命,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人口死亡率快速下降,人口增長模式主要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長率的「過渡型」人口增長模式,目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屬於這一類型。目前主要的發達國家,包括日本在內,都處在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人口增長模式主要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現代型」人口增長模式。
日本自二戰以後,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是亞洲第一個發達國家,隨著現代科學知識的普及、醫療衛生技術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水平的提高、養老政策的健全等,使得日本民眾的生育觀念發生改變。雖然目前日本的人口總量依舊在1億以上,約為1.24億人,但是已經是連續十年人口出現負增長,日本的人口老齡化也十分嚴重,目前日本65歲以上的老年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8%,是世界中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的數據來看,2019年日本新出生的人口數量約為86.4萬人,這是自1899年有人口記錄以來首次出生人口低於90萬人,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僅為0.69%,2019年日本新生人口數量比2018年大幅減少了5.4萬人。目前日本30歲至39歲女性大約683萬人,20歲至29歲女性大約577萬人,育齡期婦女人數大幅減少,新生人口再將來恐將繼續減少。與之相反的是2019年日本死亡人口數量約為137.6萬人,是1945年以後最多的一年。從數據來看,2019年日本人口大約減少了51.2萬人,看來2018年以來的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對於日本的人口出生情況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開放移民可能是日本將來緩解人口數量減少的一個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