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88歲的沈大爺穿著嶄新的棉皮鞋,摸著新鞋錚亮的皮面,一個勁地說,「剛剛好,剛剛好」。
徐洋正在給沈大爺穿上新買的鞋子
這雙新鞋是瓜瀝派出所民警徐洋送給他的。去年2月,徐洋還送過一個新馬桶,這是92歲潘奶奶平生第一次用上抽水馬桶。(早前報導《92歲的潘奶奶平生第一次用上抽水馬桶!「我再活八年,就一百歲了,知足了。」》)
沈大爺家住瓜瀝黨山村,沒有老伴和子女,一個人住在小平房裡。
1月19日上午9點多,徐洋組織百家百店志願者隊伍走訪獨居老人。到了沈大爺家,徐洋把沈大爺扶到椅子上,一旁志願者忙著打掃衛生,和大爺說話。大爺愛笑愛說話,見了大傢伙兒,高興得直鼓掌。
這時,一樣東西引起徐洋的注意——沈大爺腳上穿著很薄的對襪和很舊的低幫膠鞋。右腳的鞋頭破了,露出小腳趾,左右鞋的鞋跟都磨破了。
沈大爺之前大冬天就穿這麼一雙單薄的鞋
這麼冷的天,鞋面這麼薄,得多冷啊。
徐洋想好了,要給沈大爺買一雙鞋子,他靠近沈大爺耳邊,悄悄問沈大爺穿幾碼的鞋子。
活動結束,徐洋去瓜瀝街上的老北京布鞋店,買了一雙42碼的軟底防滑棉皮鞋,又在邊上店裡買了兩雙棉襪。「一定要厚一點的。」他叮囑店員。
中午十二點半,徐洋折返回沈大爺家裡,他正在吃午飯。
「阿爺,你把鞋子脫了,我給你換上。」在瓜瀝,「阿爺」是爺爺的意思。
徐洋給沈大爺換上新襪新鞋,感覺鞋子稍微有點大,問要不要去換。
「不用不用,這個鞋好,剛剛好!」沈大爺眉開眼笑,說鞋裡有毛不怕大。
「阿爺,那這個膠鞋我去扔掉了。」徐洋拿起一旁的破膠鞋。
哪知沈大爺馬上搶過去,護在懷裡,直說不要扔不要扔,還可以穿的。
「不要緊的,我以後會給你買的,你不要捨不得穿新鞋。」徐洋又把舊鞋拿了過來,好一番說服。
「好的,你說扔就扔了。」大爺終於同意了。
於是徐洋把舊鞋放在新買的鞋盒裡,準備一起去扔掉。
這時,沈大爺又說了:「不要扔掉,這個鞋盒可以賣1毛錢。」
徐洋回想起六年前走訪獨居老人時,第一次在沈大爺家裡看到的情形:整個家裡找不出一件像樣的家具,看得到的電器只有電燈和電風扇。臥室裡只有一張床和一塊木板。木板上放著一個紙質的鞋盒。家裡還有不少地方放著沈大爺撿來的破爛。
徐洋從村委了解到,沈大爺一直獨居,靠著十多年前村裡給辦的勞保為生,偶爾下地種菜賺點菜錢。他的家人只有一個70多歲的弟弟,偶爾會來給他送些東西。
當時,徐洋給沈大爺拎來了大米和食用油,遞過去一張警民聯繫卡,上面有他的聯繫方式,讓大爺遇到困難就給他打電話。
接下來每逢過年過節,他都會給沈大爺拎來一些生活用品。最開始的時候,沈大爺都會推辭,看徐洋依然雷打不動地送來,漸漸的,不再推辭了。
現在,沈大爺每次都把徐洋送到家門口,然後說「再來,再來」。
沈大爺沒有電話,就找鄰居給徐洋打電話,有時是家裡燈泡壞了,有時是家裡的米沒了,他腿腳不方便沒辦法買。
接到電話,徐洋買來燈泡和大米送到沈大爺家裡,有時是10斤、15斤,有時是20斤。
「謝謝你啊,這個錢給你。」沈大爺拿著錢要遞給徐洋,但他都回絕了。後來沈大爺不再給他錢了,也不再客套地說謝謝。
碰上徐洋來看他,當有村民路過的時候,沈大爺都會笑眯眯地說:「我兒子來了,來看我了。」徐洋也不知道「兒子」這個稱呼是什麼時候開始叫的。
沈大爺最寶貝的就是床邊放著的鞋盒,裡面放著身份證、戶口本和存摺,剩下一樣就是徐洋的警民聯繫卡,「這張卡,我誰都不賣,給我十萬塊錢我也不賣。」
【來源: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