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江,趕海,到南通;宜居,宜業,在通州。
在江蘇通州的東部,有一個古韻農耕、儒雅水鄉——東社,這裡,「一產與三產互帶互提」的發展模式已然形成,農業項目、文化品牌的優勢凸顯,一批集觀光、旅遊、休閒、修身於一體的特色景點聲名鵲起,「東社生態遊」的品牌效應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
2019年,位於東社鎮最南端、335省道北側的東平村,被江蘇省列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示範村。東平自古就有「龍遊勝地」的美稱:古老的龍遊溝傳說是玉皇大帝為平息百姓爭端,使人間和諧而派一條白龍和青龍由南向北開出的一條界河。從此蜿蜒曲折、波光粼粼的龍遊溝,如一條絲帶鑲嵌在這片綠色的田野上,滋養出淳厚的民風,以及幽靜古樸的風景!
東平,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安居樂業是精緻東平的代名詞。
如果說,通州是江海平原上的一顆明珠,那麼,東平就是這顆明珠上的亮點。因為,特色田園鄉村的景象正閃亮啟幕。
(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示範村效果圖)
這個寂靜的沒有喧譁的村落,廣袤農田一片翠綠,偶而夾雜著的是特種養殖的蝦塘魚池。雖然也有一些家庭作坊,但大家都自覺地維護著這份真樸的寧靜。這裡,祥和的寂靜,沒有被現代的繁華嘈雜所驚擾。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在這裡不是傳說。村落的各條道路都經過了硬化,平整的道路乾淨整潔。空氣是溼潤的,微風習習,卻不見塵土飛揚。寬大整潔的民居錯落其中,白牆紅瓦或白牆灰瓦,仍不失一份安祥的富足和坦然。
龍遊溝就靜靜地臥在村頭,像是村莊的守護神。整個村莊錯落有致,相得益彰,呈現著江海平原的地域風格與和諧共存的博大智慧。
東平,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宜居生態是水韻東平的代名詞。
龍遊溝是東平村的標誌。龍遊溝清澈碧透,蜿蜒如練,水天一色,婀娜多姿,令人嚮往。
沿龍遊溝西側的小徑一路往北,就能逐漸進入東平的腹地。日出日落,都能在並不算寬闊的水面上留下印跡。村落的房前屋後、角角落落,都見縫插針地種著時鮮蔬菜和玉米、花生、地瓜等農作物。白色小花的辣椒,淺紫色喇叭花的茄子,玫紫色串花的扁豆,嬌豔黃花的絲瓜、黃瓜、南瓜……它們都在盛開中掛滿果實,體現了村民珍愛土地的深情,更是大自然給勤勞者的豐富饋贈。在田園鄉村快速成型之中,只有這些長勢蓬勃的農作物,才能將這裡與城市區別開來。
自然的生態風貌,真的不需要太多的人工雕琢。水源充足,景色優美,整個村子都流淌著詩意。東平人用真真切切的行動,體現了民眾對生活生產環境的摯愛。
「東海紫氣皆盈澤,平川龍遊本納福。勝似仙境宜居業,地沃草肥碧波湧。」這是詩人德林對「東平勝地」的定義。
東平,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睿智嫻靜是人文東平的代名詞。
夜幕悄然降臨,萬物宵禁。就連雞鴨狗貓也沉靜下來,細享這份寂靜。走在筆直平整的村道上,仰頭對天,繁星點點,遐想陡然聯翩,詩意在心中湧動。
(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示範村效果圖)
現如今的東平,遠遠勝過了曾經記憶中的東平,四五個自然村合併形成了新的村域,原先的草蓬矮屋都已重新裝葺,或平房小院,或樓房別墅,寬敞幽靜,精美典雅。各種果木成林,鬱鬱蔥蔥,層層疊疊,恪守著長幼尊卑的講究戒律。慶幸得很,美麗田園鄉村的進程沒有破壞東平原有的人文風貌。
睿智一般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但用於表現東平也同樣十分恰當。水清、樹綠、路平、院潔,是東平永不褪去的底色;寧靜、閒適、緊張、活力,是東平始終如一的節奏。
每當三千多在外勞務經商的東平人感覺累了的時候,東平這個家永遠都有一種讓他們心靈平和的力量。因為,東平只是不善於表達和炫耀,但內心裡想的和他們在做的比誰都多。東平人把有限的資源,奉獻給了無限的民眾闔家幸福和特色村風傳承。
東平,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捷速軒昂是活力東平的代名詞。
時近中午,村裡極為寧靜,狗懶洋洋地臥著,雞在若無其事地尋食,幾隻不知名的鳥兒在樹枝間鳴叫。寧靜的田園生活,難忘的兒時記憶!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說的就是東平吧。
(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示範村效果圖)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生態宜居的自然優勢,歷史文化的資源優勢,農耕生活的風貌優勢,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整體提升,打造精緻。撲面而來的田園鄉風,清爽整潔的庭院別墅,鱗次櫛比的康莊大道……變化之大,品質之佳,從細微之處彰顯精緻魅力和青春活力。
當地的民眾相當自豪,因為不久的將來,南通繞城高速會建到村頭,南通新機場也會建在他們的村邊,在龍遊溝與範公堤遺址之間,一條五公裡多的健康步道即將啟動,更多的休閒景觀即將融入村民們的生活。
看似溫婉嫻靜、與世無爭的東平人,理解特色田園鄉村,自然有他們的角度和內涵。
「特色」可以是顯性的,讓人過目不忘;也可以是隱性的,讓人感受深刻;更可以是挖掘塑造的,讓人融入其中。總而言之,特色體現的是東平的吸引力、競爭力。
「田園」可以是鄉村廣袤景觀之上的,是人們追求「詩意棲居」的美好寄託;也可以是人們細微神思之上的,是鄉村空間形態和諧共融的田園意境。
「鄉村」是老百姓的家園、觀光者的嚮往、創業者的樂土。特色是魂、田園是形、鄉村是根。無論是城市反哺鄉村,還是鄉村滋養城市,都能收穫到滿滿的成就感。凹地效應,靠的是磁力,有了磁力,就有了未來,就能海納百川。
從長江之尾到東海之濱,從江海平原到龍遊溝畔,從生態農莊到休閒觀光……東平人以厚積薄發的態勢,跨越式發展的氣魄,積極打造資源凹地,構築起高質量全面小康的戰略「支點」。百畝蘆筍園、數百畝生態養殖、超千畝生態林、數千畝設施果蔬、農產品冷鏈加工物流……厚積就是為了薄發,東平正處於積蓄能量的釋放期、潛在優勢的轉化期、財富效應的爆發期,到這裡興業休養正當其時。未來的東平,到底會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
龍遊勝地宜鳳棲。當然,讓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強項更強,使經濟有特色又有特質、村貌有顏值又有溫度、感受既和諧也有深韻,永遠是東平人不懈的追求。(王海林)
[責任編輯:呂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