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2年前,當地村民無意中發現龍遊石窟,之後不久又在無意中遭到破壞,造「鬼城」、刻雕塑,政府收回後進行了保護和旅遊開發,但6年時間虧了2000多萬元。如今,龍遊人又打算「申遺」,而龍遊這個經濟欠發達的小縣城已經很難「養活」石窟。民資入股,當地政府提出超前的想法,外地三家大財團已有初步意向投資石窟,但讓當地村民擔心的是,企業入股,新的一輪破壞是否又要開始了?
國慶長假引來5萬遊客位於浙江西部、錢塘江上遊的龍遊縣小南海,歷史上是風景名勝區。1992年6月9日,4位村民動用了4臺抽水泵連續抽水17個晝夜,終於將一個深塘抽乾了,一個天大的奇蹟展現在人們面前:是一個巨大的石窟,一座巨大的地下宮殿。從此,又一個世界奇觀——龍遊石窟橫空出世。
這是一個謎團百結的地下建築群。在方圓0.38平方公裡的土丘上似有規律地分布了大小36個洞窟,每個洞窟的面積從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每個洞窟從矩形洞口開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約30米,頂部呈「倒鬥型」,洞內均科學地分布著三四根巨大的「魚尾形」石柱,與洞頂渾然一體。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洞壁,洞頂和石柱上都均勻地留下古人似乎帶有裝飾意義的鑿痕。而它的開採年代、開採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謎。
近幾年來,龍遊石窟的旅遊形勢一直很好。龍遊縣文化旅遊局黃國平副局長告訴記者,參觀石窟的人一直很多,單今年「十一」黃金週遊客近5萬人次。去年總的遊客達到四五百萬人次。
遭遇世界性保護難題而如今,這一地下建築群正在被侵蝕。有專家分析,1號至5號洞窟,由於洞室處於地表附近,且開挖年代久遠,受風化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巖體卸荷拉裂,裂縫發育並不斷擴張,圍巖穩定性降低,洞窟安全隱患日趨嚴重。因各種因素的作用,許多石柱已出現大量風化或應力裂縫,其巖體強度也顯著降低,一旦裂縫發展貫通石柱發生整體破壞,勢必破壞石窟洞頂的穩定,造成洞頂坍塌。
為保護石窟,目前,除現已開發的1—5號洞窟以外,其餘石窟保持原貌,不再重新開發。「本來一共有7個石窟要開發的,後來專家說最好的保護就是讓它們浸在水裡。所以,後面兩個石窟的水抽乾後,又把它們灌滿了。」黃國平說,「在沒有找到解決風化問題的方法之前,其他石窟也不再開發。」
黃國平介紹,他們已經在尋找一些解決方案,從2001年開始,就對所開發的5個洞窟進行搶險加固,目前已經完成3號、4號和5號石窟的加固施工、噴漿、灌水等工作。「但龍遊石窟自身的特性決定了它的保護難題,紅砂巖像泥土一樣不夠堅固,易滲水。由於這類石窟保護在世界上還沒有專門研究過,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今年9月,龍遊召開了石窟保護國際會議,計劃將投入一些新技術、新成果,如化學加固技術、碳纖維布加固技術等。針對龍遊石窟風化的現狀,龍遊與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同濟大學、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等單位,建立了防風化等課題協作關係。
開放6年虧了2000萬黃國平說,為了這座石窟,龍遊縣自2000年以來,已連續4年舉辦大型保護研討會。從1998年至今,石窟景區的門票收入為2000多萬元。用於石窟保護和建設資金共達4200多萬元。國家還發了1000萬元國債資金。6年時間虧了2000多萬元。
據介紹,2002年,龍遊建立石窟研究所,多次聘請國內外有關著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龍遊石窟的研究。他們投入10多萬元買來儀器,每天測試石窟的溫度、溼度和位移。目前,以龍遊石窟為主的地下工程研究項目被中國科學院立項作為研究課題,列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扶持項目,安排了專項研究經費,正開展對石窟的全方位研究。其中兩個技術難題,龍遊石窟的斷代和保護,經費也超過100萬元。
目前,龍遊石窟已正式向國家文物局申報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僅要成為「國保」,還要向「世遺」衝刺。但這一切都需要錢。
龍遊屬欠發達地區,傳統農業縣,2003年龍遊全縣國內生產總值35億元,財政總收入3.15億元。全縣有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有保存完好、文物價值高的明清古民居300多幢。文保任務相當艱巨。黃國平說,今年他們已經花了3000多萬元用於文物保護,其中,2000多萬元用來搞古民居異地保護。
有關人士表示,既要保護石窟又要「申遺」,沒有幾個億肯定拿不下來,龍遊人養龍遊石窟已經力不從心。
國有文物可否認領託管當政府力不從心,或者單單靠政府財政無法更好保護的時候,這些國家文物能否像古樹名木一樣,通過認領託管的形式加以保護?或者民間資本參與入股經營?
記者採訪了原西泠印社主任、浙江省旅遊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戎玉中老先生。他認為,企業認領或者民資注入無疑將加大保護力度,但也要看情況。企業和政府責任要分清楚,區域要劃分好,明確哪一部分是用來商業操作的,哪一部分是用來保護的,政府要實行監管。前陣子在烏鎮開了文物保護和開發研討會,像烏鎮現在的商業味還是太濃,以後要減少保護區的商店。而民資入股成立股份公司參與保護或者經營,應該是一種趨勢,國外已經有先例,蘇州已經開始有這方面的嘗試。
浙江省文物局文物處副處長吳志強說,按照《文物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不得轉讓、抵押。建立博物館、保管所或者闢為參觀遊覽場所的國有文物保護單位,不得作為企業資產經營。各級文保單位和文保點本身,民資是不能進來參與經營等活動的,更不能用來交易。在文保範圍以外做經營性活動是沒問題的,或者在文保範圍內經審批後做一些輔助經營也是可以的。政府鼓勵民間以捐助等形式參與保護,這在以前已經有過幾次,像金華有的文保點就是企業家捐助後維修的,而外省有地方已經在搞企業、個人、部門對文保單位、文保點的託管工作,省內還沒有。至於民資進入對文物主體如何進行管理使用的問題,這兩年一直還在探索中。
打算為石窟成立股份制企業最近,龍遊有關部門開始著手準備讓企業參與石窟保護,籌集資金。龍遊石窟拋出要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後,目前已經有浙江恆勵集團、永康群身集團、香港恆誠集團等多家企業和龍遊有關部門接觸,已有初步意向。
黃國平說,接下來龍遊石窟要做大了,以後打算成立股份制企業,石窟的管理體制實行國有性質,營銷等實行私有性質,而前提是保證40%—50%的資金用於保護,政府控股,具體股份分配還未談好。「當然,這還是初步意向階段,具體要做的事情很多。」而龍遊石窟度假中心目前也已經達成初步意向。
企業開發同時要注意保護12年前,4位村民發現石窟後,為賺錢村民承包後將石窟建成「鬼城」,後來又在石窟上雕龍刻神,石窟經歷了幾年的無序開發,開始出現了小面積裂縫,風化現象相當嚴重。2000年,縣旅遊部門籌錢保護石窟,開始接管石窟。曾有人認為,開發景點為賺錢,犯不著貼錢保護一個「採石場」。但當地文化旅遊部門還是跑了許多文物保護部門,呼籲保護石窟,之後政府越來越重視對石窟的保護。
政府要求居住在「石窟」背上的居民遷出,一些村民不理解。縣裡組織幹部挨家挨戶上門,向村民們講明白:只有保護好古蹟實現可持續旅遊開發,村民才能長久賺到旅遊錢。目前,已有45戶石巖背村的農戶,遷出石窟保護區。
開始找企業合作後,當地村民擔心,新一輪的破壞會不會又要來了?
分析人士表示,龍遊不像蕭山等經濟發達的地區,本地缺少有實力的財團。企業畢竟是要索取回報的,外地的財團進來後,會不會只是一種短期行為,撈一票就走掉?
保護一條船花了上千萬2002年,跨湖橋遺址經考古發掘出了一條近似完整的獨木舟,船身長5.6米,最寬處為0.53米,船體深0.2米,距今約8000年至7500年。船史專家據此認為,這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獨木舟。但是,由於跨湖橋獨木舟塵封地下,受海水及地下有害物質的侵蝕,出土時含水量大,舟體已開始腐朽。鑑於獨木舟及周圍豐富的文物信息,文物部門決定原址保護獨木舟。原址保護獨木舟,在世界上還沒有先例。之後蕭山和中國文物研究所、北京故宮、中國國家博物館、中科院等館所合作,目前已投入資金超千萬元。
蘇州文保領域成民資新寵去年10月份修復竣工的山塘雕花樓,被視為有1500年的蘇州三塘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一件傑作。該樓原是建於清末的許宅,被蘇州市列為200處控制保護建築和49處瀕危控保建築之列。不慎失火燒毀大部分建築後,民營企業家周炳中於2001年5月買下僅剩300多平方米建築的宅園,已投資1200多萬元用於修復,還將進行修復東花園的二期工程,總投資將達3000萬元。利用雕花樓挖掘蘇州的傳統茶文化和飲食文化。
蘇州通過地方立法鼓勵民資進入。49處瀕危建築按原貌修復總投資近6億元,由於民資等社會資本的湧入,修復工作2005年可基本完成。
敦煌面對摩肩接踵之累今年「十一」期間,敦煌莫高窟的遊客數量超出了常規接待能力的175%。節後統計,參觀的遊人總數,將近兩萬人。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說,石窟不能處於長期疲勞狀態。敦煌研究院科研人員試驗證明人體進入洞內,所發出的「三氣」(熱氣、溼氣、廢氣),會使洞窟內的小環境產生不可忽視的變化;洞窟內外空氣交換條件很差,如連續接待遊人,就會長時間被濃濃的二氧化碳所籠罩,而陷於「環境疲勞」狀態,導致洞窟「體質惡化」。今年「五一」期間,有708人觸摸了壁畫,佔3.9%。如將這個比例放大,乘以莫高窟近年年均接待量32萬人次,那麼,觸摸壁畫的人數將達到1.29萬多人次!
樊錦詩說,有企業甚至打算承包幾個窟,被他們拒絕了。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敦煌研究院和美國著名的梅隆基金會合作進行的敦煌莫高窟虛擬石窟拍攝小組,已於去年春天開始進行系統的虛擬石窟攝影。「數字敦煌」,採用數字影像技術,將文物資料進行永久保存。
文物該不該挖出來有專家發問,地下文物該不該發掘出來?有關人士認為,像龍遊石窟一樣,旅遊開發多了,人越來越多,破壞肯定是有的,省內許多石窟性的文物都有這樣的問題,而且還沒有很好的辦法。不過大家都非常重視。至於文物該不該發掘出來,許多時候都是非主動的,搶救性為主的。當然,發掘出來後,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的,人們對文物對過去歷史的認知度提高了,這是一種財富。
是否勾踐秘密復仇基地在對龍遊石窟的眾多推斷中,越來越多的專家疑為它是越王勾踐秘密復仇基地。龍遊縣有關方面正在籌劃,明年將嚴格按考古程序開挖一個新的石窟並進行電視直播,希望到時能夠發現可以佐證上述推斷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