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約1.3億年!5歲男孩的重大發現!成國內年齡最小的發現者

2020-10-11 生活幫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確認了一處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第一次發現白堊紀恐龍足跡,表明約一億年前此地有恐龍活動。



此次發現源於5歲男童楊哲睿對恐龍的喜愛與執著。他在幼兒園上大班,從小就喜歡恐龍。楊哲睿的外公家在四川通江,國慶節前開玩笑說老家有「怪腳印」,楊哲睿很好奇,就讓爸爸媽媽帶他回通江看一看。


原來,通江朝陽村有個傳說,有座山叫雞子頂,雞子頂對面山上有一塊大石板,石板上有一些凹坑,當地人把那個遺蹟叫「雞腳印」但從來沒人想到這是恐龍留下的。


10月1日,5歲的楊哲睿和家人在山石上看「雞腳印」


10月1號下午兩點左右,楊哲睿跟著爸爸媽媽和外公到了現場,大石板上覆蓋著藤蔓、苔蘚和泥土。大家把石板表面清理乾淨後,看到了一些凹坑。媽媽問楊哲睿,這是恐龍?楊哲睿說,是的,估計是獸腳類恐龍足跡。他讓媽媽發照片給恐龍專家邢立達問一下,於是媽媽在微博上給邢立達留了言。邢立達馬上與他們取得聯繫,確定10號帶隊前往考察。


10月1日,5歲的楊哲睿和家人在山石上看「雞腳印」


邢立達團隊與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今天上午在現場予以了確認,在一塊約20平米的石頭表面,共發現五個足跡,初步判斷為白堊紀早期恐龍,距今約1.3億年。這組足印為獸腳類,行跡清晰,步幅較大,說明行走速度相對較快。足跡長約35釐米,每個足跡有三個趾,專家據此測算其體長4米。


邢立達說,更令人驚喜的是,這一恐龍足跡的最先發現者是一個5歲的孩子,這也是目前國內首次發現恐龍年齡最小者。「國外也有5歲孩子發現恐龍化石,但並不知道自己發現的是恐龍化石,而楊哲睿小朋友自己當場斷定是恐龍足跡,還清楚地說出了恐龍類別,更棒呢。」



尊重保護孩子的求知慾望

帶他們觀察理解世界

他們會反饋給世界

更多驚喜!

相關焦點

  • 5歲小迷弟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判斷為距今約1.3億年白堊紀早期恐龍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本次通江之行,源於10月1日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
  • 四川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系四川盆地北部首次發現,網友熱議:小...
    虎撲10月10日訊 國慶期間,四川一名5歲男孩楊哲睿回巴中通江老家度假,在山間發現了恐龍足跡。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四川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獨家採訪邢立達:系四川盆地北部首次發現】國慶期間,四川一名5歲男孩楊哲睿回巴中通江老家度假,在山間發現了恐龍足跡。
  • 了不得: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連種類都鑑別出來了
    了不得: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專家本次通江之行,源於10月1日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小朋友楊哲睿今年國慶期間,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聽外公說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
  • 四川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本次通江之行,源於10月1日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在一塊面積約20平米的石頭表面,共發現五個足跡,專家判斷為白堊紀早期恐龍,距今約1.3億年。專家認為,相較於恐龍足跡的發現,更令人驚喜的是,最先發現者為一個5歲小孩,這也是目前國內首次發現恐龍年齡最小者。這是自然科學普及和素質教育巨大成功的表現,古生物學雖然是小學科,但未來可期。
  • 四川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封面導讀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專家本次通江之行,源於10月1日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在一塊面積約20平米的石頭表面,共發現五個足跡,專家判斷為白堊紀早期恐龍,距今約1.3億年。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看了現場後認為,本次發現,為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增添了新的亮點,此前在巴中市南江縣發現過恐龍化石,但發現恐龍足跡在巴中甚至四川北部尚屬首次。
  • 南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銀杏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王永棟供圖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  王永棟介紹,之前,古生物學家在距今2.5億年左右的地層中發現了不少類似的銀杏葉片化石;而與現代銀杏有關的銀杏屬葉子和果實化石,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但是,銀杏木化石,也就是莖幹化石之前的記錄是1.2億年的白堊紀早期。「相比於保存較多的葉片化石,銀杏的樹幹化石發現得最少,所以非常稀有。」  不過,這次王永棟他們的發現,刷新了紀錄。
  • 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近日,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 發現恐龍足跡 成國內最小年紀恐龍發現者 讓網友直呼「了不起」 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3日 12:03 來源:     來源:科學時報           日前,記者從瀋陽師範大學獲悉,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新發現了一種蜥蜴化石
  • 吉林延邊發現恐龍化石群 距今約1億3千萬年
    央廣網延吉6月3日消息(記者 劉源源,延邊臺記者 趙陽) 吉林省東南部延吉市,近日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群。專家初步鑑定,這是距今約1億3千萬年前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而且是一個非常密集的恐龍化石群體。目前現場至少能復原兩隻完整的成年恐龍化石。專家稱,它們是被原地埋藏的,位置沒有發生過變動,保存比較完好。不排除是群體性的恐龍墓地的可能。將對中國恐龍化石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 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創造一個紀錄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近日,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成國內最小年紀恐龍發現者讓網友直呼「了不起」↓↓↓>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當場斷定並說出類別國慶期間,四川小朋友睿睿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無意中聽外公說起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從小喜歡恐龍的睿睿一下很有興趣10月1日下午
  • 美國發現距今約3億年的剪刀齒鯊顎骨化石
    【每日科技網】   [導讀]美國一名礦工在肯塔基州一處200米深的礦井內發現了一塊長約46釐米的黑色顎骨化石,研究人員鑑定後認定這是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剪刀齒鯊的顎骨化石,距今約3億年。
  • 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陽泉長壽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迄今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我國在新疆發現目前最早遠古森林 距今約3.71億年
    來源標題:我國最古老森林距今約3.71億年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獲悉,研究顯示,在3.71億年前我國就出現了森林,這是我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遠古森林。
  • 英國四歲的小女孩發現2.2億年前的生物化石
    圖源/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近日,英國一名年僅4歲女童有一項重大發現。她和家人散步時,找到了距今2.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這一發現令全世界的古生物學家「十分興奮」。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31日消息,小女孩莉莉·懷爾德跟著父親和寵物狗沿英國威爾斯州的海灘散步時,在一個低矮的巖石上,看到一個保存完好的恐龍足跡。小女孩的母親稱,那塊巖石和莉莉的肩膀差不多高,她恰巧看到了,激動地叫父親來看。她的父親拍下照片,並把這一發現告知專家。
  • 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_新聞中心...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陽泉長壽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迄今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日本發現1.2億年前的遠古鳥類化石
    新華社東京11月16日電 日本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通訊-生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在日本福井縣發現了距今約1.2億年的鳥類化石,它擁有之前發現的類似時期鳥類化石中沒有的尾綜骨,有助於人們了解早期鳥類演化情況。
  • 5歲小男孩第一人!首次發現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恐龍足跡
    5歲小朋友的發現。在一塊面積約20平米的石頭表面,共發現五個足跡,專家判斷為白堊紀早期恐龍,距今約1.3億年。專家認為,相較於恐龍足跡的發現,更令人驚喜的是,最先發現者為一個5歲小孩,這也是目前國內首次發現恐龍年齡最小者。這是自然科學普及和素質教育巨大成功的表現,古生物學雖然是小學科,但未來可期。
  • 史上年紀最低,發現恐龍腳印的他,只有五歲
    近日,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成為國內最小年紀恐龍發現者。讓網友直呼「了不起」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當場斷定並說出類別。國慶期間,四川小朋友睿睿。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無意中聽外公說起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從小喜歡恐龍的睿睿一下很有興趣。
  • 寒武紀地層新發現多毛類動物距今約5.14億年
    近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在雲南省東部富含軟軀體化石保存的寒武紀地層裡發現了一個新的多毛類動物,距今約5.14億年前。多毛類動物是環節動物中物種最豐富、進化歷史最悠久的一個類群,身體具有成對帶剛毛的疣足,主要生活在海洋中。研究表明,這一新的多毛類動物——丹尼多毛蟲屬於現生多毛類環節動物中的長手沙蟲科,具有一個典型的鐵鍬狀頭部和一對細長的觸鬚。這是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記錄,表明丹尼多毛蟲和現生環節動物由同一個最近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統稱為環節動物冠群。
  • 國際團隊新發現:距今1.6億年,最原始的哺乳動物會滑翔
    由北京自然博物館、美國芝加哥大學和河北地質大學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在距今約1.6億年的晚侏羅世地層中,發現了兩種最原始的滑翔哺乳型動物化石,它們和現代滑翔哺乳動物的演化如出一轍。這個發現對演化生物學來說意義重大。現代滑翔哺乳動物一般性的演化模式實際上在遠古哺乳動物的遠親中就已經存在,所謂的「特異」其實一點也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