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爾區
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海拉爾市區西部,在清朝曾被列為呼倫貝爾八景之一,是中國唯一以樟子松為主題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面積21萬畝。樟子松又稱海拉爾松,屬於歐洲赤松的一個變種,是中國北方珍貴的針葉樹種之一,被譽為「綠色皇后」。樹體高大粗壯,耐寒抗旱。因此,無論是它的生存特點,還是它的生物形態,都具有極強的觀賞價值。
滿洲裡市
位於滿市西部中俄邊境處我方一側的乳白色建築。國門高30米,寬40米,1989年建成。國門莊嚴肅穆,在國門乳白色的門體上方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鮮紅大字,上面懸掛的國徽閃著的金光,國際鐵路在下面通過。有黑山頭中俄界河、火車頭廣場、和平之門廣場、紅色旅遊展廳等著名景區。
滿洲裡第五代國門目前是中國陸路口岸最大的國門,是國家4A級景區。國門莊嚴肅穆,在國門乳白色的門體上方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鮮紅大字,上面懸掛的國徽閃著的金光,國際鐵路在下面通過。
登上國門,俄境後貝加爾斯克區的車站、建築、街道、行人盡收眼底。國門對面不遠處是俄羅斯的國門,國門上"РОССИЯ"六個碩大的金色字母,格外引人注目,俄羅斯國徽鑲在國門北側的立柱上方。
後貝加爾斯克是俄羅斯聯邦赤塔州的一個小城,位於中蒙蘇三國交界地帶,距滿洲裡市僅9公裡,人口7000餘人。
從後貝加爾斯克沿鐵路上行85公裡即達博爾賈,博爾賈可直達蒙古國的額倫察市、喬巴山和塔木察格布拉格。沿博爾賈鐵路北上,石雷姆斯科耶與西伯利亞大鐵路相接;由此東行可直達海參崴進入日本海,西行經赤塔、伊爾庫茨克直入俄羅斯內地。
滿洲裡是一座非常乾淨、漂亮的小城市,建築風格很有特色,也是中國較大的陸路口岸城市,市內的中國國門和中俄互市貿易區是必遊之地。這裡的草原風光、蒙古族風情、邊境異國情調以及面積列全國第五的淡水湖呼倫池,都是吸引遊客的亮點。
牙克石
牙克石鳳凰山莊位於呼倫貝爾牙克石市南郊,距市區8公裡,距海拉爾區87公裡,301國道從旅遊景區旁經過,交通便利。鳳凰山莊屬國家AA級旅遊景區,自1996年開始旅遊開發建設,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已具備了70人住宿,400人用餐的接待能力。鳳凰山莊集「山、水、林、原」四大特點。風格獨特的人工建築與優美的自然景觀相得益彰。
扎蘭屯市
柴河鎮迄今為止仍然保持良好的原生態環境,柴河鎮是扎蘭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柴河景區分布著七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天池,其中月亮天池是世界上罕見的、最具滿月姿容的天然高山天池,是世界上唯一與月亮天地交融、神形皆似的天池。
山水巖壁畫位於距離柴河景區3公裡處,筆直的矗立在綽爾河岸邊,氣勢恢弘,渾然天成。山水巖壁畫系由千百萬年前地殼運動形式的地質斷層所致,是由玄武巖熔巖流堆疊而成。山水巖壁畫的面積約20公頃,長約100多米,畫面上呈黃土色,無任何人工痕跡,堪稱天造地設。
臥牛天池也稱臥牛泡,學名鄂內湖,們於柴河鎮北1.5公裡處。湖水深不可測,水面180公頃,呈梨形。湖東有一泉,味道怪異,當地人稱「硫磺泉」,常年霧氣瀰漫,使大半個湖面冬季不結冰。
湖正南有一狹窄山口,一股清泉汩汩流出,酷似伸出的梨把;湖北山體巖石裸露,為火山巖堆積而成,晨霧瀰漫,沿山流動。湖內還盛產多種魚類,以本地鯽魚、白魚、鯰魚為主,並引進達賚湖鯉魚、南方草鰱、白鰱等,遊人可垂釣並遍嘗魚宴。
額爾古納市
額爾古納市是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一個縣級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大興安嶺西北麓,呼倫貝爾草原北端,額爾古納河右岸。地理坐標北緯50°01′~53°26′、東經119°07′~121°49′,是內蒙古自治區緯度最高的市,也是中國最北的邊境城市。
額爾古納市面積2.84萬平方公裡;總人口7.7萬額爾古納是蒙古語「捧呈、遞獻」之意。後又逐漸把它修飾為「奉獻」之意。額爾古納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西北麓,呼倫貝爾草原北端,額爾古納河右岸,為內蒙古自治區緯度最高的市。額爾古納市區域範圍為北緯50°01′~53°26′、東經119°07′~121°49′,市境東北部與黑龍江省漠河縣毗連,東部與根河市為鄰,東南及南部與牙克石市、陳巴爾虎旗接壤,西部及北部隔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相望。2011年額爾古納市管轄面積2.84萬平方公裡,邊境線長671公裡。
根河市
根河市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一個縣級市,是蒙古語「葛根高勒」的諧音,意為「清澈透明的河」。位於大興安嶺北段西坡,呼倫貝爾市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20°12?~122°55?,北緯50°20?~52°30?,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根河市是中國最冷的城市,年平均氣溫-5.3℃,極端低溫-58℃,年封凍期210天以上,境內有「中國冷極」。
東以鄂倫春自治旗為鄰,西與額爾古納市接壤,南連牙克石市,北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呼中區。南北直線距離最長240.4公裡,東西直線距離最寬198.8公裡,總面積約2萬平方公裡。伊克薩瑪國家森林公園距滿歸鎮38公裡處是根河市非常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伊克薩瑪旅遊風景區,它位於伊克薩瑪國家森林公園內。(位於北岸林場,北岸10幹線處)伊克薩瑪是鄂溫克語"美麗寬闊的河"之意。
伊克薩瑪國家森林公園是2001年批准建立的,面積15,565公頃,北臨黑龍江省漠河縣,西北與原始森林奇乾林業局接壤,西南與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相連。
來到伊克薩瑪,猶如來到西伯利亞,冬季是冰雪世界,有的地方雪厚可達2米多,夏季是綠色的海洋,許多在北極才能見到的植被,如北極草甸、老頭林、烏凡樹等,在這裡可一飽眼福,公園內的主要河流---激流河蜿蜒曲折,落差大,流速急,是漂流的理想去處。
阿榮旗
阿榮旗因境內阿倫河而得名,系滿語「清潔、乾淨」之意。地處呼倫貝爾市東南部,背倚大興安嶺,面眺松嫩平原,東以扎格敦山嶺為界與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為鄰,西與扎蘭屯市隔音河相望,南以金界壕為界與黑龍江省甘南縣毗鄰,北以畢拉河為界與鄂倫春自治旗相連,西北靠大興安嶺與牙克石市接壤,是呼倫貝爾市連接東北三省的南大門。全旗總面積1.36萬平方公裡,轄8個建制鎮、4個少數民族鄉、7個地方林場和2個國營農場,共有148個行政村,居住著漢、蒙古、朝鮮、回、滿、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等27個民族,總人口32萬。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簡稱莫旗)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下轄自治旗,成立於1958年8月15日,是全區三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之一,是全國唯一的達斡爾族自治旗,轄13個鄉鎮、4個辦事處、220個行政村,總人口34萬人。全旗有17個民族,主體民族是達斡爾族。
莫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最東部、大興安嶺東麓中段、嫩江西岸。全境南北長203.2公裡,東西長125公裡,北與鄂倫春自治旗接壤,西、南與阿榮旗、黑龍江省甘南縣為鄰,東與黑龍江省訥河市、嫩江縣隔江相望。面積約1.1萬平方公裡。
1988年,國家體委授予莫旗「曲棍球之鄉」稱號;2002年和2003年莫旗連續被中國縣域經濟評價中心評為西部進步最快、最具競爭力的縣市之一。截至2008年,查明有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93種(不包括兩棲、爬行、昆蟲等類動物)。獸類基本上屬於北極型和林棲型兩個生態類型。被列為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的有黑熊、紫貂、馴鹿等。可供人食用的植物30餘種,伺用植物200餘種,藥用植物250多種,用材樹木10餘種。多種植物具有二種以上經濟價值。2013年,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推廣市級科技項目4項,投資17萬元,推廣旗級科技項目3項,投資20萬元,各級財政投入科技資金共37萬元。
鄂倫春自治旗
鄂倫春自治旗位於呼倫貝爾市東北部,大興安嶺南麓,嫩江西岸,東經121°55′~126°10′,北緯48°50′~51°25′之間。北與黑龍江省呼瑪縣以伊勒呼裡山為界,東與黑龍江省嫩江縣隔江相望,南與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阿榮旗接壤,西與根河市、牙克石市為鄰。全旗總面積59800平方公裡。是呼倫貝爾市面積最大的旗(市)。野生動物150多種,受國家保護的一、二級野生動物30餘種。林經濟魚類10餘種。林間生長著300多種中草藥、蕨菜、黃花菜、柳蒿芽、蘑菇、猴頭、黑木耳、紅豆、越桔等山產品。主要農作物有大豆、雜豆、油菜、土豆等。鄂倫春自治旗實現現價地區生產總值591075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29841萬元,可比增長7.4%;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77161萬元,可比增長18.1%;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62431萬元,可比增長17.6%,建築業增加值完成14730萬元,可比增長19.6%;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84073萬元,可比增長7.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8.67:12.64:48.69調整為38.89:13.05:48.0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上年的19821元增加到22331元,增長10.7%。
鄂溫克族自治旗
鄂溫克族自治旗是中國三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之一,是鄂溫克民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鄂溫克族自治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大興安嶺西側、呼倫貝爾大草原東南部。全旗除北部偏東地區外,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溫度在零下2.4℃~零上2.2℃之間。自治旗以鄂溫克族為主體,由蒙古、漢、達斡爾等20多個民族組成,土地總面積19111平方公裡。2016年全旗轄4鎮1鄉5個蘇木;旗牧區的所有鄉鎮蘇木共轄44個嘎查。鄂溫克族自治旗經濟呈現平穩增長、運行質量提高、發展後勁明顯增強的良好發展態勢。鄂溫克族自治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1936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79078萬元,同比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705117萬元,同比增長13.9%; 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完成634877萬元,同比增長12.0%, 建築業增加值完成70241萬元,同比增長35.6%; 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35173萬元,同比增長9.3%。人均GDP達71064元,同比增長12.4%。鄂溫克族自治旗生產總值佔全市的7.1%,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總量位居全市第6位,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產業結構繼續優化,鄂溫克族自治旗地區生產總值中一、二、三產業比由上年的7.9:69.3:22.8調整為今年的7.7:69.2:23.1。
新巴爾虎左旗
新巴爾虎左旗(又稱東旗,新左旗)是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一個旗,位於東經117°33′~120°12′,北緯46°10′~49°47′,地處大興安嶺北麓,呼倫貝爾市西南端。土地面積2.2萬平方公裡,人口4.2萬人(2011年)。2011年12月,新巴爾虎左旗轄2個鎮、5個蘇木。 2013年,新巴爾虎左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27562萬元。新巴爾虎左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27562萬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1.8%(按可比價計算)。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70200萬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63760萬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0.1%,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108851萬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7.0%;建築業增加值完成54909萬元,同2012年相比下降8.3%;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93602萬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2.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0.0:52.0:28.0調整為21.4:50.0:28.6。2013年,新巴爾虎左旗財政總收入完成26251萬元,同2012年相比下降22.6%,其中:地方財政總收入為24341萬元,同2012年相比下降2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3065萬元,同2012年相比下降8.4%。地方財政支出完成87543萬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5.0%
新巴爾虎右旗
新巴爾虎右旗(簡稱新右旗)是自治區 19 個邊境旗(市)和 23 個牧業旗之一,位於祖國東北邊陲(東經 115 ° 31 ′— 117 ° 43 ′,北緯 47 ° 36 ′— 49 ° 50 ′),呼倫貝爾市西部中俄蒙三國交界處。東北部與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滿洲裡毗鄰。國境線長 515.4 公裡 ,其中:中蒙邊界 467.4 公裡 ,中俄邊界 48 公裡 。
新巴爾虎右旗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回、滿等 11 個民族聚居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新巴爾虎右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4.6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57.9億元,增長13.7%,其中工業增加值56.7億元,增長13.7%,建築業增加值1.2億元,增長14.4%;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0.4億元,增長6.9%。三次產業結構為6.3:79.4:14.3。人均生產總值達206798元(折合33918美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5%。
陳巴爾虎旗
陳巴爾虎旗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西北部,地處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地理坐標為北緯48°48′—50°12′,東經118°22′—121°02′,東部和東北部分別與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接壤,東南與海拉爾區毗鄰,南邊接著鄂溫克族自治旗,西與新巴爾虎左旗交接,西北與俄羅斯隔額爾古納河相望,中俄邊境線總長193.9公裡(系水界)。該旗土地面積21192平方公裡,人口5.9萬(2012年)。2012年,陳巴爾虎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8.1億元。陳巴爾虎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80851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17.9%(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89210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535069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24.5%,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88084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27.5%,建築業增加值完成46986萬元,同2011年相比下降0.6%;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56571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3.8%。
扎賚諾爾區
扎賚諾爾區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轄區,由滿洲裡市代管,西北靠滿洲裡市區,轄5個街道、1個鎮,總面積279.5㎞2,總人口90614人(2013年)。區人民政府駐第三街道新政街1號。
扎區位於呼倫貝爾草原西北部,地勢西高東低,草原廣闊,山巒起伏。呼倫湖位於轄區南部,「扎賚諾爾」(蒙古語「達賚諾爾」之同音異譯)是呼倫湖的習慣稱謂,意為「海一樣的湖」。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涼爽。
扎賚諾爾煤炭地質儲量101億噸,是一座因煤而興的工礦城市,煤炭、電力、化工、加工製造、商貿物流、文化旅遊是扎區的支柱產業。2014年,扎賚諾爾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0.7億元,比2013年增長8.2%;地方財政收入6.6億元,比2013年增長10.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0元,比2013年增長7.5%。
(責編:劉澤、曾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