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公民科學素質競賽年度總決賽21日舉行

2020-11-29 網易新聞

2020-11-22 09:52:15 來源: 正北方網新聞

舉報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段麗萍)11月21日下午,由內蒙古自治區全民科學素質專項工作協調辦公室、內蒙古自治區科協聯合主辦的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公民科學素質競賽年度總決賽在呼和浩特落幕:經過激烈角逐比拼,最終評選出團體一、二、三等獎6隊。

  據介紹,本次競賽參賽隊伍由12個盟市和滿洲裡市、二連浩特市14支隊伍組成,參賽選手是從12個盟市、103個旗縣(市、區)青少年、農牧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中嚴格選拔產生。

  

  

  

  

  比賽現場

  2018年以來,大賽已連續成功舉辦兩屆,全區各盟市分別組織開展了本級公民科學素質大賽和網絡知識競賽,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和新媒體平臺進行廣泛宣傳,目前已成為全區影響力廣、參與性強、備受群眾喜愛的品牌科普活動之一。大賽的成功舉辦將對內蒙古年底實現公民科學素質達到10%目標、助力推動創新型內蒙古建設、助力科技興蒙行動作出積極貢獻。

  據了解,2018年以來,內蒙古科協加強科普工作常態化和信息化建設,在全區範圍內組建起110個科普傳播專家團隊,連續3年開展百名專家走進盟市旗縣科普傳播行活動,舉辦講座、培訓等2600多場次,累計受益群眾超過350萬人;全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機器人競賽等活動參加人數超過300萬人次;科技場館免費接待參觀體驗者1000多萬人次;拓寬科普傳播渠道,構建廣播、電視、報紙、微信平臺、移動客戶端APP、科普中國e站「六位一體」的科普傳播體系;在數位電視4K智能終端開通的「科普內蒙古」服務平臺覆蓋200萬用戶;建立800多支、近5萬人的科技志願者隊伍,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旗縣(市區)建設,大力開展科技志願服務工作;組建起超過37.4萬人的嘎查村(社區)科普信息員隊伍,累計傳播科普文章超過3142萬篇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內蒙古自治區公民科學素質競賽年度總決賽落幕
    11月21日,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公民科學素質競賽年度總決賽在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落幕。本次大賽由自治區全民科學素質專項工作協調辦公室、自治區科協聯合主辦,旨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全面提升自治區公民科學素質水平。
  • 科技為民 奮鬥有我——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公民科學素質競賽年度總...
    科技為民 奮鬥有我——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公民科學素質競賽年度總決賽成功舉辦 2020-11-24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民科學素質大賽進社區
    紙張、塑料、橡膠玻璃、瓶罐、金屬以及廢舊家用電器都是可回收垃圾重新回收、利用都可以變廢為寶11月19號,呼和浩特市新城區麗苑社區居委會人流攢動,內蒙古自治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初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初賽將科技服務進社區作為競賽內容之一,各參賽隊按照比賽總體要求,針對社區50歲以上公眾代表、網格員制定了科技志願服務活動方案。通過現場講解、手機操作指導、垃圾分類實操等環節考察各參賽隊組織參與、科技志願服務和傳播宣傳等能力,比拼團隊組織實施科技志願服務活動的整體水平。
  • 內蒙古自治區公民科學素質競賽
    大學畢業之初,緣於對夢想的追求,緣於對人生價值的感悟,我有幸成為了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的志願者,參加科普志願者活動以來,我覺得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我們的志願者更是有責任心,有耐心。
  • 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基礎知識
    2020年8月-9月我市將面臨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為制定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規劃提供依據。為全面提升我市公民科學素質,迎接做好全國第十一次公民科學素質測評工作,下面的科學素質問答知識供大家學習參考。1.什麼是「科學素質」?答:科學素質是指當代人在社會生活中參與科學活動的基本條件。
  • 【關注】第三屆公民科學素質大賽參考題庫來啦!快收藏
    【關注】第三屆公民科學素質大賽參考題庫來啦!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我區將舉行第三屆公民科學素質大賽考點提示本次大賽由區委宣傳部、區科協、區科技局、區衛生健康委、區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全區21個鎮街和所有區級部門參加比賽。
  • 10年翻了3倍多 內蒙古公民科學素質逐年提升
    公民科學素質的提升,不僅是完善人格、培育人才、創新創造、造福人民的基礎手段,更是實現社會文明、和諧穩定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標誌。內蒙古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從2010年的3.04%到2016年的5.14%,再到2018年的7.63%。
  • 【公民科學素質學習】 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15問
    2020年7月,我市將和全國同步開展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為制定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規劃提供依據。為做好這次調查工作,景德鎮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推出了《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15問》供大家學習參考,並呼籲大家以科學的態度迎接此次調查評估,為全面提升我市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 內蒙古公民科學素質逐年提升 10年翻了3倍多
    在世軒農業示範園區採摘鮮花  參觀社區科普館  公民科學素質的提升內蒙古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從2010年的3.04%到2016年的5.14%,再到2018年的7.63%,2020年末預計將達到10%。這一組鮮活的數據反映出了內蒙古公民科學素質的逐年提升。為展現我區公民科學素質的變化,11月9~13日,內蒙古科協組織開展了「展現公民科學素質推動新時代文明建設」媒體走基層採訪活動。
  • 科學素質 | 關於公民科學素質的十個問題
    近日,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已正式啟動,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是為開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實施成效的終期評估,監測全國及各地區「十三五」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
  • 2020年順義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總決賽落幕,年度「腦王」來啦!
    你愛好科學嗎?你喜歡答題長知識嗎?11月28日下午,為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豐富群眾科學文化生活,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廣泛普及科學知識, 2020年順義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在順義區數字科普展示館舉辦。
  • 2016-2017年度「未來之城」大賽中國區總決賽在中國兒童中心舉行
    光明教育訊 12月11日,由中國兒童中心和青少年國際競賽與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2016-2017年度未來之城(Future City)中國區總決賽在中國兒童中心舉行。經過初賽的選拔,來自全國10餘個省市,37支隊伍的200多名中小學生參加了本次決賽。
  • 上海公民科學素養知識競賽開賽
    東方網通訊員耿挺6月23日報導:引力波、上帝粒子、阿爾法狗,這些網絡熱詞的背後是什麼樣的科學知識?大眾對於科學常識又有多少了解?日前,旨在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激發公眾科技興趣和創新熱情,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2016上海公民科學素養知識競賽正式開賽。  該項競賽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和上海市科協主辦。
  • 第42屆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將在北京大學舉行
    央廣網北京3月27日消息(記者安紅麗)3月26日上午,方正集團贊助北京大學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簡稱ACM-ICPC
  • 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
    對這些問題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每個人的科學素質。  近日,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啟動。那麼,判斷公民科學素質的標準是什麼?6月22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科普中心主任張新華。  「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是衡量個人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 中國公民需要什麼樣的科學素質基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溫新紅 李芸 4月18日,科技部、中宣部聯合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下文簡稱《基準》),不曾想一石激起千層浪。 4月23日,陳學雷等8位學者在科學網上發表署名文章,提出《基準》存在一些不妥之處。隨後,對《基準》的討論愈加熱烈。 「陰陽五行」等進入《基準》是否合適?《基準》存在哪些概念上的混亂?學者提出的科學上的錯誤是真的錯誤還是表述問題?中國需要不需要全民科學素質調查?這樣一場爭論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 2020年鄂爾多斯市公民科學素質電視大賽成功舉辦
    2020年鄂爾多斯市公民科學素質電視大賽成功舉辦 2020-10-26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銅川市公民科學素質與科普文化傳播研究中心成立
    11月25日,銅川市公民科學素質與科普文化傳播研究中心成立揭牌儀式在銅川職業技術學院舉行。省科協黨組副書記丁德科、銅川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楊建波共同為研究中心揭牌並分別講話。他強調,科學素質是衡量一個民族整體素質和未來發展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省科協將全力支持研究中心發揮平臺作用,創新開展工作。同時,他希望共建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開展科學普及研究、科普文化傳播等工作,努力為公民科學知識普及、科學素質提升提供更大助力。
  • ACM/ICPC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域賽舉行 清華大學折桂
    ACM/ICPC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域賽舉行 清華大學折桂 2015-11-22 19:00:37(房樹芬 張婷)第40屆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域賽22日在華東理工大學落下帷幕,經過5個小時的奮戰,來自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以及朝鮮、蒙古等國家和地區的120所大學的197支參賽隊,最終決出了勝負。
  • 今年重慶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9.02% 來看看哪些人群「水平」較高
    今(19)日,在第二屆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總決賽暨頒獎儀式上,重慶市科協公布2019年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測評結果,2019年我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了9.02%,比去年提高1.01%。公民科學素質指標由了解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方法、理解科技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三部分構成。公民科學素質指標是通過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獲得的。抽樣調查問卷依據公民科學素質指標系設計,其中「公民對科學的理解程度」內容來源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系列讀本》,涵蓋數學與信息、物質與能量、生物與健康、地球與環境、工程與技術、科技與社會六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