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附近發現金黃色「紗巾」,像人造結構,比36個月亮還大

2020-09-04 徐德文科學頻道



最近美國宇航局(NASA)分享了一張超美的太空照片,引發了網際網路上的極大關注。這是一張難以置信的照片,在黑暗的太空之中,竟然飄蕩著一條看起來像是真實人造結構的巨大紗巾。不知道你會怎麼看,但我第一眼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不相信,在太空環境中,怎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構呢?

這張照片是由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位於天鵝座2400光年遠的地方,整個結構的尺度從其中心擴展到了60光年外的地方。由於距離地球很近,這個結構的視角達到了滿月的36倍,可以說極為驚人,你能想像36個月亮呈一串排在夜空的壯觀景象嗎?

那麼這個結構究竟是什麼東西,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美國宇航局的解釋是,這是一顆質量達我們太陽20倍的恆星,10000年到20000年前燃盡它的燃料後,發生超新星爆炸形成的。爆炸拋出物質的衝擊波與低密度的星際物質相互作用,形成了這種如輕盈紗巾一樣的結構,這麼多年來已經擴展到了60光年以外的距離,現在還在以350公裡/秒的速度擴散。

那麼這顆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後,命運是什麼呢?NASA並未就此進行說明,不過一顆初始質量為太陽質量20倍的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後,大概率會形成一顆中子星,這是由恆星演化的機制決定的。

小質量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燃料耗盡時,向外膨脹的熱壓力無法抵禦物質的巨大引力,就會坍縮成一顆白矮星而不會發生爆炸,外殼被吹散成為行星狀星雲——準確地說是剩下的殘骸質量在我們太陽質量1.44倍以下時(初始質量在8到10個太陽質量以下)。

質量更大的恆星,即初始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0倍到40倍的恆星,就會發生超新星爆炸,其殘骸質量如果在1.44倍到2.1倍太陽質量,就會坍縮形成中子星。

初始質量超過太陽質量40倍的恆星,到生命末期引力坍縮發生超新星爆炸後,其殘骸如果超過3.2倍太陽質量,就會成為一個黑洞。

當然,恆星演化極為複雜,科學家們還有很多機制尚未弄清,以上數據只能作為大致的參考。根據恆星金屬量及其它條件的不同,中間還有重合、交叉甚至例外的情況,比如高金屬量的恆星,即使初始質量大於40倍太陽質量,也可能只形成中子星而不是坍縮為黑洞;而金屬量較低的恆星,初始質量即使在25倍到到40倍太陽質量之間,也可能先坍縮成中子星,但外殼爆炸後的物質會在引力作用下回落,最終坍縮成一個黑洞。

看看,太空中一條巨大「紗巾」的一小段就能引申出這麼多學問,趕快收藏本文並向小夥伴轉發吧。超新星爆炸實際是宇宙中非常複雜且非常關鍵的現象,因為宇宙中形成行星及生命所需的所有重金屬,包括你手上和脖子上戴著的黃金,都來自於超新星的爆炸;如果說恆星是宇宙中輕元素生產車間的話,超新星就是重元素的超快速製造及物質分發中心,在爆炸中合成大量重金屬元素並將所有元素擴散到太空之中;超新星爆炸也遠遠不止我上面所說的這些情形,還有很多種完全不同的形成機制,當然這些機制都和恆星的質量有關,恆星獲得這些質量的方式不同,也就導致了超新星千奇百怪的爆炸方式。歡迎關注徐德文科學頻道,獲得更多科學方面的知識。

更多精彩文章和視頻:

  1. 電影《八佰》背後真相:一場83年前就全球直播的真實戰鬥!
  2. 人類可能被囚禁在虛擬世界裡,網友:和王思聰換一下就好了
  3. 一個36釐米粗鑽頭引發的罕見慘案,390畝地表被55米漩渦捲入地下
  4. 發現最古老8個人類物品,心疼5500年前的女孩子們5秒鐘

相關焦點

  • 地球附近發現不明結構,是月球的36倍,看起來更像是人造物!
    地球附近發現不明結構,是月球的36倍,看起來更像是人造物!在NASA所發布的太空照片當中,其中有一張引起了網友的極大關注,因為它和其他的星體星系不同,這是一個金黃色類似於絲帶狀的物體,在宇宙中這樣結構的結構很少見到,以這樣的形狀存在的。
  • No25:月亮、超級月亮與人造月亮
    月亮、超級月亮、人造月亮: 9301 IGZ』GMOI 9495-930:(母語為漢語):咱們的地球有了第二個月亮 !《W世界通用語》:011-9300-67-9302 !;9302:①第二個月亮;②地衛2;67:①有;②存;③儲;④在什麼之下(形意碼。「7」見阿拉伯數字字符形意歌;「6」(同前。「6」像果子,這裡果子子涵意泛指);9400:①火星;9500:①木星; 9504:①木衛4。
  • 比月亮還亮8倍!原定於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聲了?
    這個「人造月亮」的直徑有20米,投射到地球上的光斑有4000米,這只是初步探測證明了人造月亮是可行的,畢竟人造月亮的軌道還沒有進入地球的同步軌道。 之後,俄羅斯人又開始進行了人造月亮「旗幟2.5」實驗,然而這次實驗卻以失敗告終,本來人造月亮是為俄羅斯照明,但事實上不僅沒有起到效果,反而還讓俄羅斯損耗了數億美金。
  • 比月亮還亮8倍!原定於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聲了?
    這個「人造月亮」的直徑有20米,投射到地球上的光斑有4000米,這只是初步探測證明了人造月亮是可行的,畢竟人造月亮的軌道還沒有進入地球的同步軌道。之後,俄羅斯人又開始進行了人造月亮「旗幟2.5」實驗,然而這次實驗卻以失敗告終,本來人造月亮是為俄羅斯照明,但事實上不僅沒有起到效果,反而還讓俄羅斯損耗了數億美金。
  • 中國「人造月亮」或成現實
    月亮是可以說是人類最熟悉的地外天體,它的直徑為3476公裡,目前正在遠離地球38萬公裡外的深空軌道上運行。月亮是地球夜晚的重要光源,從古至今為不少迷失的人指明了方向。不過,月亮散發的光亮受天氣影響非常大,在一些烏雲密布的夜晚,我們甚至看不到月亮。隨著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人類開始設想向太空發射「人造月亮」,為人類提供照明。
  • 「人造月亮」可行嗎
    中國將首次為月球送上4個「姐妹」——「人造月亮」。在現代生活中,由於科技的不斷發展,一些不可再生能源不斷被消耗,日漸枯竭,為了節約能源,中國才有了發射「人造月亮」這個計劃。其實,「人造月亮」的構想最早源於一位法國藝術家的想法:「在地球上空掛一圈鏡子做成的項鍊,讓它們一年四季把陽光反射到巴黎的大街小巷。」這個想法曾被歐洲航天局譏為「痴人說夢」和「荒唐至極」。
  • 中國要送人造月亮上天,是福還是禍?
    此消息一出,不但引發了英國《衛報》等國際媒體的大範圍關注,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除了為項目的大膽創舉讚嘆外,也有不少人表達了對「人造月亮」可能帶來的生態災害的擔憂。事實上,「人造月亮」的想法由來已久,卻從未實現,而其對地球生態、氣候等系統所可能造成的影響,需要在項目設計和進行過程中審慎周全的考慮。
  • 2020年最大滿月今晚登場,此次「超級月亮」距離地球約36萬千米
    但是,今天我們要講的這種天象,很少會受到這些人造光源的影響,就算是城市裡的人們,也能很好的觀測,那就是「超級月亮」。「今年最大滿月」今晚登場月球是地球的衛星,雖然自身不會發光,但是可以反射太陽輻射,所以我們地球上的人們就能夠看到月球,由於月球距離地球很近,在地球上看起來月球的大小和太陽差不多大,而且月球是地球上除太陽之外看到的最亮的天體
  • 中國「人造月亮」即將升起
    月亮是我們肉眼可見的天體,自古以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他的想像,像家喻戶曉的「嫦娥奔月」,不難發現,從古代開始,中國人就已經開始幻想登上月球了。    這一願望雖然在古代沒有實現,但是隨著1969年人類首次登上月球,在2019年,我國也成功從月球背面登陸,如今更厲害了,繼登上月球後,中國又提出了「人造月亮」的想法。
  • 小說 | 人造月亮
    曾騫科學院的院長,是個野心家,一心想實現人造月亮計劃。而且,一旦當選,那麼就可能為人造月亮的實現奠定基礎。就這樣,一位科學家從政了。由於他本身就是R黨,經過黨內的三輪投票,他獲得競選人資格,儘管險勝。黨內的其他精英政治家都輸給了他,原因在於他們都太老了,比他還老,老得令人擔心。國內的大醫藥公司,全力向他投入資金。因為一旦人造月亮成功,那麼失眠的人數將大量上升,用於失眠的藥物將大賣。
  • 人造月亮是好是壞?成都專家原定2020發射的人造月亮,為何沒動靜
    另外3顆人造月亮,將在我國三大衛星發射基地選其一展開發射工作,屆時 被部署在500公裡以內的低地球軌道上,24小時交替運行,而這顆人造月亮的光照強度最大將是現在月光的8倍。那我們就要問了,俄羅斯需要一顆人造月亮,是受到自身環境影響,那處在中低緯度的中國,又是為了什麼呢?
  • 地球附近發現二個月亮,其中一個爆炸了
    近日消息,地球驚現兩個月亮,科學家解釋有一個被爆了!相關科學家們表示,地球億萬年之前,曾經存在兩個月亮,後來由於某種不知名原因,兩個月亮的運轉軌道發生碰撞,最後合二為一,形成現在的月亮,不過也有科學家猜測,另外一個月亮很可能是被后羿給射了,你相信哪種說法呢?
  • 比月球還亮8倍,計劃在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聲了?
    眾所周知,地球只有一個天然的衛星,而這顆衛星就是古代文人心中的&34;,以及承載著諸多神話故事的月球。那麼,你是否想過未來的某天夜空中突然出現兩個月亮,呈現出&34;的場景呢?開篇中也提到了,地球只有月球這麼一個天然的衛星,那另一個&34;又從何而來呢?相信大家也都猜到了,不錯,多出來的這顆&34;是人造的。事實上,人造月亮並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大膽構想,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俄羅斯就曾提出了該構想,並且還在空間站上進行了一次實驗。
  • 地球物理學家:在地球核心附近發現意外的廣泛結構
    他們的分析揭示了南太平洋火山口馬克斯薩斯群島下面一個以前未知的結構,並表明夏威夷群島下面的結構比以前已知的要大得多。研究人員表示:「通過一次查看數千個地幔邊界回波,而不是像通常那樣一次只關注幾個回波,我們有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這向我們表明,芯幔邊界區域具有許多可以產生這些回波的結構,而這是我們以前從未意識到的只有狹窄的視野。」
  • 如果我們想造一顆「人造月亮」衛星,它要多大才能像滿月一樣亮
    如果人類計劃發射一顆人造月亮,以幫助在夜間照亮一座城市。需要多大的一顆衛星才能提供像滿月一樣亮的照明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月亮的光強,所以讓我們先估計一下滿月的光強吧。月亮是靠反射太陽的光線來照射地球的。滿月的光強將等於太陽的光強乘以月球的反射率(其反照率),再乘以一個幾何縮減因子。
  • 原定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下文了?
    從海底熱泉附近的原始生命到今天遍布全球的人類文明,可以說月球見證並參與了所有地球生命的演化歷程。」項目,並且打算在202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月亮,2022年再發射三顆人造月亮,它們將被部署在500公裡以內的低地球軌道上,24小時交替運行。
  • 哈勃看到一條60光年長的「紗巾」,產生於1萬年前,仍在快速變長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夜晚看星空的時候,除了一些閃爍的星辰之外只是漆黑一片,其實宇宙中的景象相當絢麗,不同的電磁波段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象,有很多的宇宙天體都是我們人類的眼睛無法看到的。比如美國宇航局(NASA)9月1日公布的一張照片就十分的絢麗,哈勃望遠鏡在2400光年外的天鵝座附近拍到了一條橙黃色的細長條狀的「紗巾」,輕若浮雲飄飄欲動,十分的絢麗美觀。
  • 哈勃看到一條60光年長的「紗巾」,產生於1萬年前,仍在快速變長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夜晚看星空的時候,除了一些閃爍的星辰之外只是漆黑一片,其實宇宙中的景象相當絢麗,不同的電磁波段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象,有很多的宇宙天體都是我們人類的眼睛無法看到的。
  • 「人造月亮」可以實現嗎?地球上再無黑夜嗎?
    在古代,經濟與科學技術比較落後,人們缺乏對於月亮的探索。所以只能通過肉眼的方式來觀察月亮,同時也在幻想著月亮裡邊有著一座座宮殿。嫦娥奔月的故事就很好地詮釋著人們對於星空有著無限的遐想與寄託。在當時對於人類來說,人類能夠登月是無法想像的事情。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與科學技術的成熟,人們研究發現月亮其實是一顆地球的衛星。它基本上是和地球同時誕生的。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 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月亮,沒有在天上,而是在山上
    大家都知道月亮,就是月球,是距離我們地球最近的行星,它是我們晚上見到最亮、也是最大的星球,像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和中國的春節、清明、端午節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祭月節,這一天晚上,月亮會變得特別圓,半月補全,家人團聚,好似在告訴那些出門在外打拼的人們,不要忘了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