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基因剪刀」,為何沒有華人科學家張鋒的名字?

2020-10-07 科技日報

◎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CRISPR/cas 9會獲得諾貝爾獎。

懸念只是,什麼時候獲得,以及除了法國生物化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結構生物學家珍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之外,還有誰會得獎。

2020年10月7日,懸念揭曉。在《科學》雜誌發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論文僅僅八年後,這對女搭檔就斬獲了諾貝爾化學獎。

左側為法國生物化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右側為美國生物化學家珍妮弗·杜德納。

當然,在此之前,她們已經因為這把神奇剪刀,獲得了多個重量級獎項。

八年時間,基因剪刀已經攪動風雲,對整個人類社會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我們剛剛發明出來,人們就開始用了」

杜德納是優秀的結構生物學家,沙爾龐捷研究的是細菌生物學。後者在實驗室研究化膿鏈球菌當中的CRISPR序列時發現,細菌中僅僅需要一種cas蛋白和兩段RNA分子,就可以識別和切割病毒。沙爾龐捷想知道,cas蛋白究竟如何作用。

2011年,在一次學術會議後,沙爾龐捷找到了杜德納,兩人開始了一段跨洋合作,也開啟了基因編輯史的新篇章:她們發現,人工設計的嚮導RNA可以讓Cas9蛋白指哪打哪,切割任意指定的一段DNA序列。

CRISPR橫空出世,風頭很快蓋過了此前的基因編輯技術。

對,它並非第一代基因編輯技術。在此之前,有鋅指蛋白酶和「TALE」蛋白等。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兩代技術都是用蛋白來識別DNA序列, CRISPR則是通過RNA來識別DNA序列,使得基因編輯難度可以大幅下降。可以說,CRISPR更加「平易近人」。

杜德納曾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一技術「我們剛剛發明出來,人們就開始用了」。她指出,CRISPR能輕易地改變任何生物的遺傳信息,甚至包括人類自身。它的準確性和高效性深刻改變了基礎研究,為生物學、農業和醫藥帶來了很多新的研究方向和發現。

為什麼獲得的是化學獎?專家並不感到意外。兩位女科學家其實對CRISPR的生物化學機制進行了闡明,向大家提供了基因編輯的便捷高效的工具。其實,化學獎這些年來本來也是「理綜獎」,很多獎也確實是發給了偏生物醫學領域的成果。

為什麼只有她倆的名字?

諾貝爾化學獎公布後,很多人問道:為什麼沒有張鋒?

張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著名華人科學家,82年出生,CRISPR/cas 9哺乳細胞編輯專利的持有者。

受訪專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沒有張鋒,可以理解;但如果發給張鋒,也可以理解。

張鋒的主要貢獻,是將CRISPR/cas 9技術進行了推廣,將其用到了哺乳動物細胞上。他將這把剪刀和人類健康聯繫了起來。

華裔科學家張鋒。圖片來源:知識分子

「沙爾龐捷和杜德納做的,是捅窗戶紙的工作,是真正的從0到1。」魏文勝說,「當然,張鋒的工作也非常重要。」

一位不願具名的科學家表示,諾貝爾獎的頒發也有一個「套路」。

它看似表彰的是基礎研究,但其實,它發給的並不是所謂最重要的純粹基礎科學發現,而是當基礎科學的應用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之後,再回頭去找當初在基礎研究階段做出最大貢獻的人。

CRISPR技術推廣能如此迅速,其實張鋒也居功至偉。

不過,即使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在基因編輯領域,已經大名鼎鼎的張鋒,依然是繞不開的名字。

還有一位科學家,來自立陶宛,叫 Virginijus Siksnys。他也被認為是CRISPR技術的開創者之一。

相比之下,Siksnys確實比較「倒黴」。他的團隊其實和諾獎獲得者團隊各自獨立地、幾乎同時做出了CRISPR相關研究成果,不同的是,Siksnys第一次投稿時被拒絕了。

「所以,這也說明,你的東西被拒絕,不代表做得不好,可能是遇到了不恰當的審稿人或者編輯。」魏文勝說。耽誤了一段時間後,Siksnys的論文才在PNAS在線發表,晚於沙爾龐捷和杜德納團隊。

其實,如果CRISPR是一出樂章,演奏它的人,當然不止一組。只不過,獎項發給沙爾龐捷和杜德納,確實最無可爭議。

僅僅八年,基因編輯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人們正努力讓基因編輯技術變得更加精準高效。

魏文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從論文發出到獲得諾獎,時間並不長,這也說明CRISPR技術過於強大,已經被認可,是毫無爭議的革命性技術。

基因編輯技術門檻降低後,它也給一些重要的延伸技術提供了舞臺。「基因編輯領域現在生機勃勃,還有很多應用空間,還有很多發展的可能。未來再在這一領域誕生諾貝爾獎,也毫不奇怪。」魏文勝感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過,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還是有禁區的。

科學共同體對基因編輯技術的相關應用達成基本共識,即現階段嚴格禁止人類生殖系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同時鼓勵基因編輯的基礎研究和在成體細胞層面的基因治療。

魏文勝覺得,劃定紅線是好事。「有一個安全區,反而能讓科學家更加自由地探索,這是一種保護,也給了更大的空間。」否則,若技術的應用出現負面影響,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反而會讓原本中性的技術遭到非議,影響其發展前景。

(科技日報記者操秀英對此文亦有貢獻)


編輯:張琦琪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2020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基因剪刀」,張鋒錯失諾獎,CRISPR三巨頭「恩怨」落幕?
    Doudna博士因發現了CRISPR / Cas9基因剪刀這一基因技術中最犀利的工具之一而斬獲該獎項。在為兩位女科學家祝賀的同時,不少人對於另一位基因編輯巨頭張鋒「落選」諾獎感到惋惜。事實上,一直以來對於這位最早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哺乳動物和人類細胞的華人科學家是否該獲諾獎的爭議不斷。
  • 2020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基因剪刀」,張鋒錯失諾獎,CRISPR三巨頭...
    關於CRISPR / Cas9基因剪刀2003年開始,西班牙微生物學家Francisco Mojica的一篇文章接連被Nature、PNAS等期刊拒稿,因為在普遍認為單細胞的細菌、古菌沒有「高端」免疫系統的節點上,這篇文章實在太過「離奇」。
  • 諾貝爾化學獎為何沒有華人科學家張鋒的名字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據果殼網官方微博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兩位女性科學家卡彭蒂耶和杜德納,在各種相關微博的評論區,你一定還能看到另一個名字——張鋒。#諾貝爾化學獎沒有張鋒# 這一標籤已經獲得了超過7700萬多 的觀看次數和幾乎3千的討論。他是誰?他和今天的兩位獲獎者有過怎樣的較量?
  • 「基因剪刀」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竟然缺了張鋒
    10月7日,諾貝爾化學獎給了「基因剪刀」,法、美科學家卡彭蒂耶、杜德納獲此殊榮。本來,獲獎名單中應該還有一人,那就是張鋒。遺憾的是,張鋒的名字沒有出現。張鋒有基因編輯第一人之稱,張鋒沒有與卡彭蒂耶、杜德納一同獲獎,很多人感到不公平。
  • 因「基因剪刀」,兩位女科學家斬獲2020諾貝爾化學獎,張鋒呢?
    利用CRISPR/Cas9基因剪刀,現在可以在幾周時間內改變生命密碼。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Claes Gustafsson說:「基因剪刀有著巨大的力量,它影響著我們所有人。它不僅徹底改變了基礎科學,而且導致了創新的作物,並將帶來突破性的新醫學療法。」在科學界,這些基因剪刀的發現是出乎意料的。
  • 基因編輯獲2020諾貝爾化學獎,張峰為何不在名單內?ICG-15專家眾議
    基因編輯獲2020諾貝爾化學獎,張峰為何不在名單內?這兩位女科學家在調查鏈球菌細菌的免疫系統時,2012年發現了被稱為「基因剪刀」的CRISPR Cas9,它可對基因進行定點編輯。這種基因工具易於使用,可以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名單揭曉的當天,第一財經曾以《基因編輯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華人科學家失之交臂》發文。
  • 與諾貝爾化學獎失之交臂的華人張鋒,卻因為專利已坐擁百萬
    這個人叫做張鋒,在1981年出生於河北石家莊,現在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可是為什麼說他落榜了呢?又有哪些故事呢?我們今天看一下張鋒和諾貝爾化學獎為什麼失之交臂了。要知道,雖然這兩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實至名歸,但是也有一些人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諾貝爾化學獎。當然,與這次諾貝爾獎遺憾擦肩而過的人不止一個,總共三個。
  •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基因編輯技術!「基因剪刀」專利如何重寫生命密碼?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法國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這一技術被稱為「基因剪刀」技術。研究人員利用這項技術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它不僅徹底改變了基礎科學,可以創造新型作物,還開創了新的醫療方法。」
  • 「基因剪刀」拿下化學諾獎,一位華人先驅與榮耀失之交臂
    北京時間 10 月 7 日下午,諾貝爾委員會將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兩位女性科學家,分別是來自法國的埃馬紐爾·夏彭蒂(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的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研發出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 2020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基因剪刀」,基因編輯原來是這樣的
    這幾天,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陸續出爐,小時候曾經做過科學家夢的童媽免不了還是會關注一下的。今年最引人關注的是諾貝爾化學獎,一是頒給了兩位女科學家,二是背後的故事也很精彩。一起來看看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CRISPR/cas 9會獲得諾貝爾獎。
  • 「基因魔剪」原創者獲諾貝爾化學獎,華人學者張鋒與之無緣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法國科學家埃馬紐爾·夏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因「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而共同獲得這一獎項。這兩位科學家發現了基因技術最鋒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基因剪刀」
    作者:時代財經 石恩澤諾貝爾獎自然科學類中被譽為「理科綜合獎」的化學獎正式揭曉!10月7日,諾貝爾委員會官方網站公布,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因「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而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這是史上第一次諾貝爾化學獎由兩位女性科學家獲得。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基因編輯」,華裔科學家張鋒未能一同加冕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兩位基因編輯技術科學家。要知道她們在去年,可是諾獎生理學\醫學獎的熱門候選,並且支持者非常堅定,認為是時候輪到她們了。沒想到一年之後,該方向研究在「理綜」獎——諾貝爾化學獎實現加冕。
  • 「基因剪刀」獲諾貝爾化學獎,革新與爭議同行
    兩位女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發現高效基因編輯工具。 新京報「動新聞」出品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女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和法國女科學家艾曼紐爾·夏彭蒂耶,以表彰她們發明基因編輯方法CRISPR/Cas9。
  • 兩學者獲諾貝爾化學獎 這位華裔科學家卻成遺珠
    Charpentier)及美國科學家杜德納(Jennifer Doudna)憑開發」CRISPR / Cas9″基因剪刀(一般簡稱CRISPR剪刀)獲獎。多間媒體報導,美籍華人生物工程學家張鋒(Feng Zhang)成為遺珠。
  • 頂級華人科學家張鋒錯失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饒毅有感
    諾貝爾化學獎這次頒給了杜德納和夏彭蒂耶,名至實歸,至於張鋒錯失諾獎,饒毅在其公眾號「饒議科學」中表達了以上觀點,值得我們思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45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Doudna,表彰他們闡述和發展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貝爾化學獎,華人科學家張峰無緣獲獎
    此外,已有動物臨床試驗證明,經過特殊設計的病毒可以將「基因剪刀」傳遞給特定細胞,從而治療致命性遺傳疾病的模型,比如肌肉營養不良、脊髓性肌肉萎縮和亨廷頓舞蹈病。但該技術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才能在人體上進行測試。 目前基因編輯技術是基因治療藥物的核心。
  • 「基因剪刀」發明者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華裔科學家張鋒無緣該獎項
    今年兩位獲獎者,也是歷史上第 6、7 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她們的發明,意義有多重大?也許你沒有聽說過兩位科學家,但你一定聽過這一常年引起巨大爭議的科學領域 —— 基因編輯。卡彭蒂耶和杜德納正是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強大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 基因剪刀。
  • 特稿|追問諾獎:張鋒因何錯失化學獎?
    10 月 7 日,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德國馬克斯 - 普朗克病原體科學研究所主任埃曼紐爾 · 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霍華德 · 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詹妮弗 · 杜德納(Jennifer Doudna),獲獎理由是開發了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Cas9。CRISPR/Cas9 又稱基因魔剪。
  • 這把獲諾貝爾化學獎的基因剪刀將把人類帶到何處?
    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女科學家伊曼紐爾·夏彭蒂耶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杜德納,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兩名科學家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2萬美元)獎金。在諾獎的加持下,基因編輯將走向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