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距離車諾比事件已經有33年的時間了,作為當時舉世震驚的核爆炸事故,就算已經過去了這麼長的時間,也仍然被很多人關注著。
這一次事件發生在1986年的4月26日,在當時的蘇聯,也是現在的烏克蘭北部的基輔市。車諾比核電站曾經被不少人認為是最安全的核電站,但是1986年一切都改變了。車諾比核電站四號反應堆在1986年發生爆炸,當時的核輻射釋放量是曾經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產生輻射量的400多倍,爆炸發生後周圍可以說是寸草不生。
而在事故發生後,政府部門迅速在事件發生地的周圍布置了隔離區,同時疏散了35萬多的人從這裡撤離出去,而當時被核輻射所影響到的人們,直到今天也飽受著核輻射造成的生理損傷的折磨。
在當時遭受輻射最嚴重的地區被稱為「紅林」,因為那裡的樹木在輻射發生後立即就死亡了,它們的葉子也都變成了紅色,同時也很少有動物能在這種輻射中存活下來,即使存活下來也會終生遭受著核輻射後遺症的折磨。所以在事件發生的當時,考慮到放射性物質需要在幾百年後才能徹底分解,專家們都認為這裡將會在幾百年的時間內都會成為一片不毛之地。
不過生命的力量是頑強的,即使是在這樣一片荒蕪之地上,也總會有生命綻放的痕跡。最近有不少在車諾比參與研究的學者們發現,現在的車諾比已經有200多種動物生存在其中,這裡的生態環境早已經符合了多樣性的發展,而當年的核輻射對動物們的影響看起來也不是很大。
當年在車諾比生存的動物們,比如野牛、狼、山貓、棕熊等的動物們,現在也仍然在這片土地上活躍著。現在的車諾比已經開始被科學家們比喻作「大自然都實驗室」,因為對於不少學者們來說,這裡的一切都像是奇蹟一般,生命在面對極端環境下作出的反應讓人為之震驚。
而現在的車諾比也有部分區域開始開放,並恢復了人類活動的跡象,甚至當地已經開始在此發展旅遊業了,僅僅在去年的2018年,車諾比的遊客就已經達到了7萬人。曾經被人看作地獄一般的災難地區,在短短30多年後,終於漸漸的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