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又名絲連皮、扯絲皮、絲棉皮、玉絲皮、思仲等,屬落葉喬木。杜仲是我國特有樹種,經濟價值很高,資源稀少,被我國有關部門定為國家二級珍貴保護樹種。同時,杜仲還作為一味珍貴的中藥,活躍在中醫界。
杜仲名字由來
古時候,有位叫杜仲的大夫,一天他進山採藥,偶爾看見一棵樹的樹皮裡像「筋」一樣的多條白絲「筋骨」。他想人若吃了這「筋骨」,會像樹一樣筋骨強健嗎?於是,下決心嘗試。幾天後,不僅無不良反應,反而自覺精神抖擻,腰、腿也輕鬆了,他又服用一段時間後,結果奇蹟出現了,不僅身輕體健,頭髮烏黑,而且得道成了仙人。
人們知道了這種植物後,把它叫「思仙」、「思仲」,後來就乾脆將它喚作「杜仲」。
相關記載
關於杜仲的作用,醫書上也有記載,喜歡中藥的朋友可以看看:
①《本經》:"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溼,小便餘瀝。"
②《別錄》:"主腳中酸痛,不欲踐地
③《藥性論》:"治腎冷臀腰痛,腰病人虛而身強直,風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④《日華子本草》:"治腎勞,腰脊攣。入藥炙用。"
⑤王好古:"潤肝燥,補肝經風虛。"
⑥《本草正》:"止小水夢遺,暖子宮,安胎氣。"
⑦《玉楸藥解》:"益肝腎,養筋骨,去關節溼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攣。"
⑧《本草再新》:"充筋力,強陽道。"
產地
主產產於四川、湖北、貴州及河南等省。多為栽培。
採收加工
4~6月剝取,趁新鮮刮去粗皮,將樹皮內表面相對層層疊放,堆積「發汗」至內皮呈紫褐色時,取出曬乾。
性狀鑑別
藥材
呈板片狀或兩邊稍向內卷,大小不一,厚 3~7m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顯的皺紋或縱裂槽紋,有的樹皮較薄,未去粗皮,可見明顯的皮孔。內表面暗紫色,光滑。質脆,易折斷,斷面有細密、銀白色、富彈性的橡膠絲相連。氣微,味稍苦。
飲片
杜仲:是小方塊或絲狀。外表面淺棕色或灰褐色,有明顯的皺紋。內表露暗紫色,光滑。斷面有細密、銀白色、富彈性橡膠絲相連。氣微,味稍苦。
鹽杜仲
形如杜仲塊或絲,表面黑褐色,內表面褐色,折斷時膠絲彈性較差。味微鹹。
功效作用
現代研究表明,杜仲具有清除體內垃圾,加強人體細胞物質代謝,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體血壓,分解體內膽固醇,降低體內脂肪,恢復血管彈性,利尿清熱,廣譜抗菌,興奮中樞神經,提高白血球的藥理作用。
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