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遊記: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印象

2020-11-29 中國僑網

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印象

未酉寅

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有座著名的美術館——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

巴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1832年—1898年)出生於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家庭,他繼承了大量遺產,並將財富繼續擴大。他在商業、金融業、紡織業等領域取得巨大成功,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他酷愛藝術,醉心於繪畫收藏,特別是對俄羅斯本土繪畫情有獨鍾,年輕時就開始收藏本土畫家的作品,並有創辦公共美術館的想法。1856年,他以自己的收藏建了一個畫廊。1860年,特列季亞科夫給自己的好朋友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我熱切地想創辦一個民族畫廊,對於我這個真誠的藝術品迷戀者來說,沒有比建立一個大眾化的、由精美的藝術品組成的民眾共享的藝術殿堂更美好的願望了。這個藝術殿堂能夠使許多人獲益匪淺,也會給他們帶來無比的精神快樂。」1881年,這座私人畫廊向公眾開放,免費供人參觀。這是俄羅斯第一座向公眾開放的美術館。

19世紀70年代,特列季亞科夫積極支持當時反對俄國專制體制的「巡迴畫派」畫家進行創作,並大量購買「巡迴畫派」的畫作,極大地提高了「巡迴畫派」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他被「巡迴畫派」畫家稱為「知音巴維爾」。特列季亞科夫的弟弟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1834年—1892年),喜歡收藏西歐繪畫,於1877年至1881年出任莫斯科市市長。1892年,在弟弟去世的當年,按弟弟的遺囑,特列季亞科夫將自己和弟弟的所有藝術收藏品以及存放藝術品的建築一起捐贈給了莫斯科市。第二年,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對外開放,特列季亞科夫成為第一任館長。1898年12月6日,特列季亞科夫與世長辭。根據他的遺願,莫斯科市杜馬作出決定,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的領導人代表著莫斯科市的榮譽,應該由該市的第一公民、莫斯科市市長來擔任。

美術館最初是一座建於1851年的住宅性質的俄式建築,坐落在莫斯科河旁,與克裡姆林宮隔河相望。由於藏品不斷增加,美術館於1873年、1882年、1885年、1892年、1902年至1904年進行擴建。美術館外牆上用古俄羅斯連體字書寫著:「巴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和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莫斯科美術館。1856年,巴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創建,並按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的遺囑將其藏品一併由巴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捐贈給莫斯科。」十月革命後,1918年6月3日,列寧籤署了《改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為國家博物館》的法令,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成為國立美術館。

特列季亞科夫兄弟當年捐贈的藏品有3500件左右,美術館成立後,又繼續收藏了很多作品,到現在有5萬多件藏品,是收藏俄羅斯本民族繪畫作品最完整的美術館之一。在收藏俄羅斯本民族繪畫精品方面,該館與聖彼得堡的俄羅斯博物館、莫斯科的俄羅斯歷史博物館並列為三大博物館。

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繪畫精品很多,這裡列舉幾幅有歷史意義的畫作。

一、列賓(1844年—1930年)於1885年畫的《伊凡雷帝殺子》。伊凡四世(1530年—1584年)又被稱為伊凡雷帝、伊凡大帝,3歲時父親伊凡三世去世,即位後由母親等人攝政,後母親被暗殺,由其舅舅攝政。1547年,伊凡四世在克裡姆林宮戴上了羅馬皇帝使用過的王冠,加冕沙皇,成為俄羅斯第一個沙皇,開始執政。從這時起,莫斯科大公國改為俄羅斯沙皇國,又稱俄羅斯;俄羅斯君主不再稱莫斯科大公,改稱沙皇。沙皇這一稱呼是凱撒的俄語發音,在伊凡三世時期已經使用過,但尚未固定下來。在伊凡四世當政後,這一稱謂成為俄國君主的正式稱謂。伊凡四世在位期間,確立了農奴制,強化中央集權,削弱地方領主權勢。為強化專制,1565年至1572年,他屠殺了4000多名大貴族。伊凡四世在領土擴張方面很有作為。1552年吞併了喀山汗國,這一勝利是俄羅斯歷史上重大的轉折點,改變了俄羅斯人與蒙古韃靼人的力量對比,標誌著從此以後俄羅斯力量強於蒙古韃靼人的力量,也為俄羅斯越過烏拉爾山脈吞併地域遼闊的西伯利亞掃平了道路。接著,1556年吞併了阿斯特拉罕汗國,1579年吞併了西伯利亞汗國,俄國的領土向東大幅推進,進入西伯利亞。此外,為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他與波蘭、立陶宛、丹麥、瑞典等國從1558年至1583年徵戰了25年,最終失敗,直至100多年後,這個夙願才由彼得大帝完成。伊凡四世自幼冷酷無情,有很強的猜忌心理,殘忍、嗜殺成性,又有「恐怖的伊凡」之稱。

1581年11月16日,伊凡四世意外發現自己的兒子、王儲伊萬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兒媳,穿著不符合禮儀規定,不禁勃然大怒,上前對兒媳大打出手。此時兒媳已經懷孕,遭伊凡四世暴打後流產。伊萬趕到,上前保護妻子,結果被伊凡四世用手中的權杖擊中頭部,頭破血流而死。也有的說,是伊凡四世聽信讒言,懷疑兒子要篡位,在爭吵中,用權杖擊中了兒子太陽穴致死。列賓的經典之作《伊凡雷帝殺子》,描繪的就是這個場景。畫中表現的是,伊凡四世殺死兒子後,從狂暴中清醒過來,跪坐在紅地毯上,右手把兒子摟在懷中,左手試圖捂住兒子頭上血如泉湧的傷口,臉上濺上兒子的鮮血,眼中流露出驚懼和無助的神色。而伊萬的眼睛還沒有合上,雙目無光,半躺在伊凡四世的懷中,左手支地,似乎試圖掙扎著站起來。沉重的金屬權杖沾滿鮮血,被遺棄在一旁。

伊萬死後,伊凡四世除了弱智的兒子費奧多爾·伊凡諾維奇以外,再沒有繼承人了。雖然伊凡四世的末任妻子給他生了兒子季米特裡,但很多人認為這個兒子是非法所生,不能立為王儲。伊凡四世無奈,只好將費奧多爾立為王儲。1584年,伊凡四世去世,費奧多爾繼位,由其舅舅攝政。1598年,費奧多爾去世,因其沒有子嗣,政權慢慢轉移到外戚羅曼諾夫家族的手中,這就是伊凡四世殺子的惡果。

俄羅斯於862年由留裡克家族奠基,14世紀建立莫斯科公國,1480年伊凡三世擊敗蒙古人取得獨立,留裡克王朝一直延續到1598年。從此之後,開啟了俄羅斯歷史上的羅曼諾夫王朝階段,俄羅斯走向強大。

二、蘇裡科夫(1848年—1916年)的歷史畫「三部曲」。蘇裡科夫是「巡迴畫派」的重要畫家。他畫的《女貴族莫洛卓娃》《近衛軍臨刑的早晨》《緬希科夫在別留佐夫鎮》,分別反映了俄羅斯歷史上的三大事件。

《女貴族莫洛卓娃》創作於1887年,反映了這樣一個歷史事件:阿列克謝一世(1645年—1676年在位)是彼得大帝的父親,俄羅斯的第10位沙皇,也是羅曼諾夫王朝的第二位沙皇。他當政後,1652年全俄東正教大牧首尼康提出宗教改革,主張按照拜佔庭方式改革宗教制度,統一各地教會宗教儀式,加強教會的集權。這有利於加強沙皇專制,所以獲得沙皇的支持,但相當一部分貴族和宗教人士反對此舉,他們主張維護舊禮法,女貴族莫洛卓娃就是當時一個著名的反對者。她是沙皇的親戚,樂善好施、仗義疏財,經常接濟窮人。她篤信舊教,主張「人民的宗教」,反對宗教專制,受到沙皇和教廷的迫害,被捕流放。《女貴族莫洛卓娃》就反映了她被流放的場景:畫面是莫洛卓娃乘坐的雪橇飛馳而過,她身著黑色的裘皮,手上戴著鐐銬,面頰清瘦、臉色蒼白,但堅毅果敢,右手高舉,伸出兩個手指畫十字,這一動作是舊教與新教區分的標誌,新教以三個手指畫十字。畫面分為兩部分人,一大部分是舊教的信徒,他們大多是得到過莫洛卓娃施捨的流民、窮人,有的人掩面悲哀哭泣,有一個乞丐伸出兩個手指畫十字,與莫洛卓娃相呼應;另一部分人則是興高採烈的新教擁護者。莫洛卓娃後死於流放的監獄中。宗教改革發展到後來,尼康提出,教權高於君權,受到沙皇的打壓,將其流放,因為沙皇絕不允許教權高於君權。

《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創作於1881年,反映了這樣一個歷史事件:阿列克謝一世1676年去世後,長子費奧多爾繼位,這是一位疾病纏身的沙皇,於1682年撒手人寰。費奧多爾沒有子嗣,要在他的兄弟姐妹中選擇沙皇。最為活躍的是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婭公主,她希望自己的親弟弟伊凡繼位,因伊凡形同白痴,她可以控制。但東正教大主教堅決不同意,大主教聯合其他勢力,擁戴後來的彼得大帝繼位。妥協的結果是,16歲的伊凡五世和4歲的彼得大帝共同作為沙皇,由索菲婭攝政,索菲婭成為「無冕沙皇」。1689年,彼得大帝發動政變,囚禁了索菲婭,解除了伊凡五世的皇權。彼得大帝親政後,深感俄國落後於西歐,決心進行改革,大力推行西歐化。1697年至1698年,他到西歐進行了一次長途旅行。他以一個下士的身份,用化名率領大約由250人組成的龐大使團出訪西歐。在旅行期間,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當過船長,在英國造船廠造過船,在普魯士學過射擊,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一次會議。回國後,彼得大帝推行了全面歐化措施,但改革遭到守舊勢力的強烈反對。1697年,正在西歐考察的彼得大帝得知國內近衛軍(也稱「火槍手」)企圖發動政變,擁立索菲婭稱帝。這支近衛軍是在16世紀中葉由伊凡四世建立的,用於保衛沙皇和皇室,但逐漸成為一股守舊的貴族勢力。1698年9月至10月,共有1000多名近衛軍被處死,195名近衛軍被處以絞刑,彼得大帝親自監刑。《近衛軍臨刑的早晨》描繪的就是這個場景。畫面裡的幾個近衛軍官兵慷慨赴死,有的在安撫即將永別的親人,有的在怒視遠處監刑的彼得大帝,場面悽楚悲壯。

《緬希科夫在別留佐夫鎮》創作於1881年至1883年,反映了這樣一個歷史事件:緬希科夫(1673年—1729年)曾是莫斯科克裡姆林宮附近街頭上一個賣餡餅的孩子。1686年的一天,年僅14歲的彼得大帝,儘管已經當了4年皇帝,但在街頭見到比他小一歲的緬希科夫,立即玩到一起,互相產生好感。彼得大帝下令將緬希科夫編入軍隊,給自己當勤務兵。從此,緬希科夫一直陪伴著彼得大帝。緬希科夫率軍打仗,取得多次勝利,於1709年被授予陸軍元帥頭銜。緬希科夫主持建設了新的首都聖彼得堡及多個著名建築。彼得大帝的妻子、繼位成為沙皇的葉卡捷琳娜一世,出生於立陶宛的一個農民家庭(當時屬於瑞典),長大後嫁給一個瑞典騎兵。在一次戰鬥中,她被緬希科夫軍隊俘獲,成為軍妓,被緬希科夫寵幸。後彼得大帝在緬希科夫家認識了葉卡捷琳娜,她成為彼得大帝第二任妻子。彼得大帝1725年去世後,在緬希科夫的擁戴下,葉卡捷琳娜一世繼承皇位,緬希科夫也權傾一時。緬希科夫看到葉卡捷琳娜一世病重,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彼得大帝的孫子、未來的沙皇彼得二世。他趁女皇病重,勸說女皇籤署了允許婚配的遺囑。1727年5月23日,女皇去世後10天,彼得二世(1715年—1730年)與緬希科夫的女兒舉行了訂婚大典。這一年,彼得二世12歲,緬希科夫的女兒16歲。緬希科夫想利用婚姻關係,當攝政大臣,但正在這時,緬希科夫病倒了。他的政敵利用這個機會,說服小沙皇,將其軟禁,去除一切職務,沒收所有財產,流放他鄉,婚約也自然解除。1727年9月10日,緬希科夫被趕出首都,流放到西伯利亞的別留佐夫鎮,兩年後死在那裡。在《緬希科夫在別留佐夫鎮》的畫面上,緬希科夫和他的孩子們坐在桌旁,除了小女兒在讀書外,其餘人都在沉思。身軀強壯、神色嚴峻的緬希科夫緊握拳頭,仿佛在回憶以往的輝煌,思考當下困境,籌劃化險為夷的辦法……

三、馬克西莫夫於1954年創作的《小拖拉機手薩拉》。馬克西莫夫(1913年—1993年)是中國人民最為熟悉的俄羅斯畫家。1955年,他作為莫斯科蘇裡科夫美術學院的教授,受蘇聯政府委託,接受中國文化部的邀請,來到中國,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辦了為期兩年半(1955年—1957年)的全國油畫訓練班,對來自各地的21位青年油畫家進行了系統的培訓。他培養了一批新中國的油畫大家,包括詹建俊、靳尚誼、侯一民、馮法祀等。這些有才華的中國青年畫家,經過馬克西莫夫的培訓,結合中國的繪畫傳統,創作了一批中國美術精品。在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畢業創作展覽上,朱德元帥前去參觀,並與馬克西莫夫和全體訓練班學員合影留念。

馬克西莫夫在中國期間,親身感受到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他經常與學生一起到各地寫生、體驗生活,深入到工廠、農村、學校,深入到街頭巷尾、農家小院、打穀場上、車間工地、漁村港口,了解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狀態和他們的所想所思,也了解了許多不同於蘇聯的中國傳統、風俗、習慣。同時,馬克西莫夫注重學習中國文化藝術,他研究中國繪畫、欣賞中國音樂、觀看中國戲曲、學習中國歷史、體驗中國民俗。他還結識了許多中國藝術大家,並與之成為很好的朋友。他曾拜訪94歲高齡的齊白石,並觀摩了齊白石作畫的全過程。在中國期間,也是馬克西莫夫創作的旺盛期,他創作了許多中國題材的油畫,如《中國的農村》《北京街道》《中國的打穀場》《中國的水稻田》,還有《文學家郭沫若》《畫家吳作人》《畫家齊白石》等。

《小拖拉機手薩拉》描繪的是一個農村青年拖拉機手在勞動間隙的情景,他面龐黝黑,衣衫浸透著汗水,臉上洋溢著樸實的笑容,背後是他駕駛的拖拉機。這幅畫於1955年一經展出,立即受到高度評價,奠定了馬克西莫夫在蘇聯畫壇的地位。這幅畫被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永久收藏,並長期陳列。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遊記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俄羅斯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遊記的歷史往事。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風光俄羅斯一位人士,在對該國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旅遊觀光後,寫出了遊記,以下為具體內容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是俄羅斯的一個海洋城市。所以,該城市的紀念設施和雕塑,大部分涉及海洋主題。五、史蒂芬·奧西波維奇·馬卡羅夫海軍上將的紀念碑。六、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海港基地。
  • 俄羅斯國立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借區塊鏈技術開創公眾參與藝術新形式
    日前,俄羅斯國立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以下簡稱「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館長澤爾菲拉·特列古洛娃在第七屆聖彼得堡國際文化論壇上公布了一則重磅消息——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將委託RDI數字集團、區塊鏈解決方案公司Riddle&Code共同推出一個名為「我的特列季亞科夫」的應用程式,利用區塊鏈技術讓「全世界」成為美術館數位化建設的贊助者和畫廊藝術品的收藏者
  • 遊記:讓人印象深刻的倫敦塔!
    倫敦國家美術館。倫敦標準天氣,這張很英倫哦。特拉法爾加廣場,英國倫敦著名廣場,坐落在倫敦市中心,東面是倫敦城,北接倫敦的鬧市索荷區,南鄰白廳大街,西南不遠是王宮,適中的地理位置和美麗的廣場建築,使它成為倫敦的名勝之一。
  • 大都美術館再推俄羅斯油畫展「伏爾加河之歌」
    19世紀,隨著國內革命民主主義運動的興起,俄羅斯文化藝術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面貌。藝術家們關注俄羅斯底層的社會生活,批判社會醜惡現象,歌頌社會光明;藝術思想空前活躍,藝術理論家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提出藝術與現實生活的關係,以及批判現實主義文藝創作思想。
  • 年終巨獻:《山水遊記》資深旅行家的推薦,2018最佳旅遊目的地
    年終巨獻:《山水遊記》資深旅行家的推薦,2018最佳旅遊目的地2018年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一年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收穫,百家號《山水遊記》的資深旅遊家們奉獻了這篇特別文章。我們利用專業的眼光,為大家分享2018年發現的,我們最喜歡,也是最佳的旅遊目的地,並且殷切的期待2019年的到來。
  • 去北京最美的美術館數飛機,松美術館小記
    中國油畫院、紅磚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北京好玩的美術館是逛不完的。近半年心念念的,就是松美術館了——純白色的外形,一直有著「京城最美美術館」的稱號。可惜每次想要前往,都被小夥伴拒絕,理由無外乎兩個——坐落在京郊首都機場附近,地鐵要轉公交還要步行;門票小200價格不菲。
  • 對於雕塑,公共空間才是最好的美術館
    ■許鴻飛作品《吻》在古巴哈瓦那展出■許鴻飛肥女系列雕塑作品在清遠英德連江口鎮連樟村展出許鴻飛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雕塑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許鴻飛:在舉辦世界巡展期間,我到過很多國家,也看了不同國家的美術館,儘管不同國家的美術館在建築上有不一樣的特點
  • 20天俄羅斯深度自助行遊記之一:從北京飛往離貝加爾湖最近的城市
    【20天俄羅斯深度自助行遊記之一】從北京飛往離貝加爾湖最近的城市——西伯利亞的心臟伊爾庫茨克圖/文:登圍牆在北京呆了兩天,去了清華北大798和老舍茶館。8月1日05:35 在北京T3航站樓乘坐西伯利亞航空(S7 Airlines) S7510航班(1992元人民幣,提前幾個月訂),開啟了我們20天穿越西伯利亞的俄羅斯火車自助深度遊的序曲。飛越蒙古國,飛行三小時後到達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S7航空現時是俄羅斯發展最快的航空公司,成為當地主要的國內線航空公司。
  • 藝術展|A4國際藝術家駐留基地&蛇形美術館A4展亭雙開幕!
    2019年10月26日,A4國際藝術家駐留基地正式揭幕,策展人蔡麗媛主持開幕式,駐留基地新呈現了4位藝術家的作品,吉野もも(日本)、Kris Salmanis(拉脫維亞)、Pascal Brateau(法國)、Vladimir Abikh(俄羅斯)來到現場,與觀眾互動交流,分享在創作作品過程中的體驗心得。同日下午,蛇形美術館A4展亭正式亮相麓湖。
  • 大同文化新地標——大同美術館,建築形如「火山噴發」
    效果圖 山西大同美術館作為「一座21世紀的美術館」,自2011年11月開建以來,廣受關注。在近日各大建築類媒體的年度展望中,大同美術館多次入選「2021年值得期待的新建築」名單。據悉,美術館目前正在做最後的裝修衝刺。
  • 評展|從「拉斐爾前派」的純粹到俄羅斯繪畫的廣闊與鋪陳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評展欄目,以親身的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熱展,本期評點展覽有上海博物館和劉海粟美術館的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和「莫伊謝延科作品展」,兩個展覽如同一部現實主義俄羅斯近現代美術簡史;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以開啟新技術對文物的再研究;英國國家美術館的「揚·凡·艾克和拉斐爾前派」以《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 著名畫家何水法美術館「抱華樓」開館[2012-05-29]
    同期舉行「百花迎春—2012抱華樓國際花卉畫邀請展」,來自中國、日本、俄羅斯、烏克蘭、波蘭等國家數十位參展畫家,借花立意,為花傳神,同襄開館盛事。何水法是當代著名花鳥畫大家,他精研古法、博採新知,不僅成功延續了傳統花鳥畫精神,而且融合現代構成與用色理念對花鳥畫進行新探索,促成了花鳥畫在當代的轉型,是當今花鳥畫壇的領軍人物。
  • 俄羅斯的氣候
    俄羅斯的氣候如果感覺這些微課還挺有趣,何不轉發給家有小學生的朋友,讓他們提前學地理?
  • 「萬物有靈 -- 唐寅油畫展」亮相蘇州金雞湖美術館
    蘇州2017年3月20日電 /美通社/ -- 3月18日,探索屬於中國人油畫氣質的「萬物有靈 -- 唐寅油畫展」在蘇州金雞湖美術館拉開帷幕。作為中國當代知名油畫藝術家,此次唐寅將用純熟的油畫語言和厚重的文人情懷,為蘇城呈現自然萬千景象的生生不息、表達對自然深邃力量的敬畏與探究。
  • 民國時期國人遊記中的新疆邊疆危機
    諸多遊人及其遊記中,重要者當首推謝彬(謝曉鍾)於1916-1917年以財政部委員身份赴新疆勘查財務所書《新疆遊記》。謝彬遍歷天山南北,走過當時新疆43個縣級單位中的38個,足跡幾遍及新疆全境,記錄新疆之地理風貌、風土人情、物產貿易、戶籍墾殖、金融貨幣等內容極為豐富,又將所感所思匯集為「新疆計劃書」。
  • 澳大利亞旅遊:藝術的殿堂,充滿藝術氣息的墨爾本維多利亞美術館
    澳大利亞旅遊:藝術的殿堂,充滿藝術氣息的墨爾本維多利亞美術館!雪梨歌劇院在未來是眾所周知的。墨爾本人為了避免延誤,費盡心思建造歌劇院和音樂廳。墨爾本人也不是在雪梨歌劇院廣為人知,但墨爾本美術館也為此感到自豪,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美術館之一。
  • 錢塘江遊記述論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遊歷於錢塘江畔,他們或發登山臨水之妙言,或抒觀江泛舟之情懷,所成遊記不僅為錢塘江注入文化底蘊,更具有很高的文獻與文學價值。這些賦、序、書信等遊記文本甚夥,但卻散落於各類書籍中,缺乏系統專門的整理與研究。且目前學界對地方性遊記的研究處於相對缺失狀態。
  • 中國·日本印象——旅日華人攝影家馮學敏攝影展重慶開幕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吳穎 張麗婭)12月1日,由重慶美術館主辦,重慶市對外友好協會、重慶市攝影家協會支持,中國東方航空公司(日本)、中國國家旅遊局(日本)、日本堀內圖片公司、日本ADK公司、香港置地協辦的「中國·日本印象——旅日華人攝影家馮學敏攝影展」在重慶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展出馮學敏先生的44幅優秀攝影作品。
  • 和美術館5年終竣工 安藤忠雄雙螺旋樓梯全球唯一
    相信很多人,會在休息時間去美術館逛一逛,除了裡面的作品,美術館的建築風格、周圍景色都值得去細細體會一番。最近,在廣東順德新開放了一家美術館——和美術館。這個美術館可是79歲的安藤忠雄親自操刀設計的!和美術館,光影的新詩篇和美術館是由安藤忠雄設計的非營利民營美術館,可以說是濃縮了嶺南文化的新地標建築!
  • 去俄羅斯擼熊?我覺得不太OK
    原創: 花落成蝕 最近,到俄羅斯擼熊的話題似乎火了起來:一開始只是個段子,後來真有人寫了擼熊的遊記,乃至於介紹了怎麼花錢的方法。一時間,很多人動心了。我有幾個朋友都有了去俄羅斯擼熊拍照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