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互動協作效率超高 新松協作機器人

2020-12-04 中關村在線

為打造全球機器人領域全方位溝通平臺,共建世界機器人產業協同創新發展新生態,共塑世界機器人產業協同創新發展新生態,共塑各國經濟增長新動能,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於2017年8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共同主辦「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本屆大會由「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論壇」、「2017世界機器人博覽會」、「2017世界機器人大賽」三大活動構成。

新松協作機器人能夠在精細化工作中取代傳統工業機器人 ,工程師佩戴HoloLens AR眼鏡進行指令操控,與機器人進行更精細的操作。機械與AR的功能融合能夠幫助工程師更直觀的讓自己的想法被機器人所理解,讓二者合作融洽。

相關焦點

  • 人機協作機器人又稱協作機器人
    人機協作機器人又稱協作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當中新成員。人機協作機器人主要工作在需要與工人配合的生產線中從事一些枯燥的、重複性且有危險性的工作,比如拾取和放置、設備看護、加工作業、質量檢測等。人機協作機器人工作的生產線介於全手動和全自動生產線之間。
  • 四大機器人家族為首,人機協作將給製造業帶來了什麼?
    其中,協作機器人以輕便靈活,使用簡單快捷,並適用於複雜多樣的生產環境等優勢,逐漸成為工業機器人的「新寵」。而協作機器人的到來,不僅使得生產在短時間就能切換到不同生產線,也使得人機協作的力度逐步加強,讓生產效率得以更大程度地提升。
  • 盤點各大名企的人機協作機器人及技術
    2.ABB首款人機協作機器人YuMi   abb首款人機協作機器人14軸機器人YuMi在2015年9月22日被UL(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宣告獲得UL安全認證,突顯其具備人機協作能力的關鍵安全設計。
  • 新松協作機器人榮獲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首位!
    近日,中科院旗下《網際網路周刊》、eNet研究院共同評選的「2020機器人創新排行榜」新鮮出爐,新松協作機器人排行榜首。 (圖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機器人成為了繼汽車和計算機之後的又一種大型基礎產業。
  • MiR自主移動機器人:人機協作是未來趨勢
    圖片來源:MiR自主移動機器人MiR在充分發揮協作機器人技術本身的優勢的條件下,結合自身的優勢,專注協作這個特點進行了深挖。協作這個概念其實並只僅僅體現在產品的人機互動的安全性上。人機互動包含的內容非常多,比如人機互動的軟體界面設計如何體現人性化,機器人在進行任務執行時對周圍員工的情緒的影響上,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細節。因此MiR在目前產品中,在安全性,靈活性,易用性上都做出了很大研發投入,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市面上最安全,最靈活,以及最好用的移動機器人。
  • 人機協作迎新時代 七自由度機器人亮相工博會
    舞蹈演員與機器人同步表演>>>點擊進入專題:2015第17屆上海工博會 本次工博會以「創新、智能、綠色」為主題,人工智慧機器人成為展會最大「主角「。在本次工博會上,新松公司推出了相應的新產品柔性多關節機器人。  此次展會上發布的新鬆柔性多關節機器人是國內首臺7自由度協作機器人,具備快速配置、牽引示教、視覺引導、碰撞檢測等功能,具備高負載及低成本的有力優勢,滿足用戶對於投資回報周期短及機器人產品安全性、靈活性及人機協作性方面的需求。
  • 新松公司「松果Pro」商務機器人全球首發
    「松果Pro」商務機器人集智能雷射導航、智能圖像、智能語音交互、移動媒介專業界面、遠程視訊、雲平臺大數據等行業頂尖技術於一身,是人工智慧應用於商務領域的最新成果。  「松果Pro」商務機器人有三大亮點。一是人工智慧與企業訴求無縫銜接。
  • 詳解協作機器人伺服、傳感器核心器件
    UR5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臺協作機器人,2009年就已經面世。僅通過聲音、手勢、圖形就能夠理解人類指令;人機協作不需要遮擋物也能安全生產,具備超強的人類感知性能;模塊化插頭和生產部件,三天就可部署的集成機器人系統。
  • ABB成功安裝了全球第一款真正實現人機協作的雙臂機器人YuMi
    打開APP ABB成功安裝了全球第一款真正實現人機協作的雙臂機器人YuMi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2 11:17:23
  • 人機協作秘訣:機器人的準確性+人的靈活性
    但即使是那些有大量操作依賴機器人的企業也發現,機器的靈活性不足以致難以適應不同的生產作業以及意外情況。目前工廠裡的機器人都需要針對不同的任務或要求話費昂貴的離線時間進行重新設置。「這個項目背後的理念是把機器人和人放在一起工作,這既保證了就業,有提高了生產效率,並使得生產系統更強大更靈活,」他說。         結合機器人安全操作的新標準,人與機器人必將能肩並肩地協同工作,在一個王教授稱之為「沒有圍欄環境」的地方,他們能感受到他們的人類同事的存在,並避免事故的發生。瑞典皇家理工學院也將參與制定新的ISO安全標準。
  • 協作機器人與傳統機器人有何區別?
    現有的機器人很難在成本可控的情況下給出性能滿意的解決方案,那怎麼辦? 機器人不行的,人來補充嘛,我們搞人機結合。 比如組裝鍵盤,可以由機器人把鍵帽放置到位,人來進行卡扣的工作;再比如組裝手機/電腦,機器人負責把主要零配件、螺絲放到合適的位置,人來負責排線安裝,卡扣,擰螺絲的工作。 但是如果二者要合作,中間還要隔一個柵欄就太不方便了,人和機器人之間要進行交互,還要先通過安全門,整體效率還不如單獨使用人來得高。
  • 協作機器人真實的市場需求在哪?多大才是大負載?
    畢竟協作機器人的主要目標還是替代人工工作,而20kg負載以上的工作,人工作業較少,因此不是協作機器人主要的工作範圍,孫愷強調道。 即使如此,市場上超過16kg的協作機器人並不少見。越疆科技研發總經理劉主福表示,通過與眾多集成商、終端客戶的交流及市場調查,越疆科技發現某些大負載機器人在應用過程中,也需要與人交互、協作等;而傳統工業機器人不僅存在無法與人安全交互協作的問題,其使用體驗也較差,無法適應小批量多品種的快速柔性化生產需求。 這正是協作機器人的優勢所在,同時也是大負載協作機器人逐漸變多的原因。
  • 工博會丨助力先進位造業從「機器換人」到「人機協作」 工博會機器...
    仍然不變的是,機器人「軍團」仍是本屆展會上最搶眼的一道風景線,300多家全球知名機器人品牌廠商將攜近千套機器人最新技術產品亮相展會現場,大中小型各類機器人忙著揮舞手臂工作,人機協作機器人成為亮點。對於當下的中國製造業整體來說,他們亟需提高生產線的柔性和效率,以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的製造需求。今年的工博會上,協作機器人這一新興領域依舊是本屆熱點之一。當人類介入生產時,協作機器人能夠自動結束作業,「讓位」人類,該產品可用於需要機器人和人類協同工作的場景。
  • 貼身肉搏 FANUC在華首發協作機器人
    繼ABB推出的YuMi雙臂機器人之後,FANUC(發那科)也於近日在中國地區正式推出全球負載最大的協作機器人CR-35iA,創立了協作機器人領域的新標杆。  目前,工業機器人普遍有個弊端,從安全角度,機器人作業時,人必須遠離,即機器人只能獨立作業。
  • 柔性機器人是否是協作機器人的發展趨向?
    協作機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指被設計成可以在協作區域內與人直接進行交互的機器人,中小企業(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是協作機器人的非常重要的客戶群,而協作機器人的興起也與SMEs密不可分。
  • 工業與協作共融艾利特機器人助力企業自動化升級
    作為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領先企業,艾利特在發布會上同時上新兩款產品,分別是全新大負載協作機器人EC612和工業機器人EI67。艾利特CEO曹宇男博士在發布會上表示,這次的雙產品線上新,意味著艾利特機器人公司在「工業+協作共融」之路上又向前邁出了一步。
  • 協作機械臂的設計解析及應用介紹|珞石機器人系統工程師任賾宇
    柔性協作機器人技術,即是在機器人的應用過程中,解決機器人與環境接觸交互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而在和人類頻繁交互的應用場合,為了提高機器人使用的安全性與智能性,柔性協作機器人應運而生。隨著機器人向更深更廣方向的發展以及機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機器人的應用範周在不斷地擴大,近些年更是隨著人力資源的短缺,在餐飲、養老和醫療康復等新興領域對機器人應用的需求也迅速提高。
  • 艾利特機器人開挖掘機了!協作PK藍翔,哪家更強?
    其三,編程簡單,機械臂需要對搖杆和推桿的位置進行辨識,從而確保人員遠程操作時機器人能夠實時對搖杆做出全方位響應。最終,協作機器人給出了滿意的答覆。解決方案艾利特參與了這個項目的開發和設計,2臺EC63(3kg)協作機器人,分別替代人的左右手 操作搖杆和推桿。
  • 製造變遷史:從手工到機器人 | 人機協作新變曲
    Edward Colgate和Michael Peshkin提出的協作機器人概念,即機器人可以感知周圍環境變化,更易使用與交互。2008 年,丹麥公司發明了第一臺協作機器人UR5,可以實現碰撞停止,圖形化編程等功能,實現了協作機器人的普及。
  • 艾利特平臺級協作機器人全新發布
    作為有著17年技術積累的協作機器人廠商,ELITE艾利特機器人計劃在2020年上海工博會對外亮相新一代協作機器人產品CS系列,這將標誌著艾利特繼2019年聚焦協作機器人賽道後在協作機器人技術和產品力上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