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研究螳螂的立體視覺,研究人員給它戴上了世界上最小的3D眼鏡…

2021-01-09 36氪

動物是科學研究的繆斯,這話真沒錯。之前就有研究人員受皮皮蝦能感知16色眼睛的啟發,發明了一款可以「感知偏振光」的超敏感相機。現在,一個來自英國的研究團隊將觀察對象轉向了螳螂。這次,他們給螳螂戴上了世界上最小的3D眼鏡。

圖片來源:Mike Urwin/Newcastle University

近看是這樣:

看完圖片之後,相信你和我一樣會好奇兩個問題:為什麼是螳螂?為什麼要給它戴3D眼鏡?

據這項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介紹,螳螂是目前已知的無脊椎動物中唯一具有立體視覺的昆蟲。只要獵物出現在它的攻擊距離內,這種掠食性昆蟲依靠其立體視覺很快就能探測到獵物的位置。

但眾所周知,螳螂的體型不大,腦部也非常小,所以如果搞清楚螳螂是如何依靠視覺進行深度距離感知的話,就能夠降低目前機器立體視覺研究對複雜計算能力的要求。

「這是一種更簡單的3D 視覺方法。」研究員Jenny Read說,「目前的機器立體視覺算法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減少這種要求意味著更小、更輕的機器人可以使用螳螂的成像方法。」

至於第二個問題3D眼鏡,那就跟立體視覺有關係了。立體視覺指的是能夠根據兩隻眼睛所看到的不同視角來估計物體距離的能力。它是神經科學中一個重要的模式感知系統,也是機器視覺研究的一個主要領域。

人類是如何感知3D物體距離的呢?我們的每隻眼睛會以略微不同的角度看待一個物體,之後大腦會利用兩隻眼睛中對物體亮度感知的差異來繪製圖像,從而計算物體的距離。包括猴子、馬、貓等在內的哺乳動物、鳥類以及幾乎所有的機器立體視覺算法都遵循這個邏輯。

而為了驗證螳螂是否採用了同樣的方法,研究小組製作了不同顏色的3D濾光鏡,並用蜂蠟固定在了20隻成年螳螂的頭上。

螳螂頭上固定了兩個淚滴狀的鏡片

之後,研究人員向它們展示了一系列潛在的"獵物"(其實是研究人員特製了一部3D電影,電影畫面中會出現一些移動的小斑點)。

結果發現,即便這些「獵物」完全與影像背景融為一體且在複雜的視覺場景中活動,螳螂都能準確地識別並試圖捕捉距離它們2.5釐米範圍內的"獵物"。

研究表明,螳螂的立體視覺使用了一種完全不同於人類的算法。論文的作者之一、紐卡斯爾大學的 Vivek Nityananda在一段解釋視頻中說,我們發現螳螂不會為圖像細節而煩惱,而只是尋找圖像中正在移動和改變的部分。

換句話說,與人類直接比較兩隻眼睛中圖像的亮度來判斷物體距離不同,螳螂的立體視覺感知是基於圖像運動區域的差異。更引人注目的是,當兩隻眼睛捕捉到的亮度模式不匹配時, 這些昆蟲在判斷立體距離時勝過人類。

與人類大腦800多億個神經元相比,螳螂的立體視覺計算簡單到只在包含一百萬個神經元的大腦中就能完成。所以如果科學家們能夠複製螳螂立體視覺探測的方式,他們就能創造出更輕量級的機器人,並且讓這些機器人具備更好的3D 視覺效果。

相關焦點

  • 他們花了1000萬…終於給螳螂戴上了3D眼鏡…
    他們研究的課題.就是螳螂究竟有沒有三維立體視覺....好吧,為了解釋他們的研究.. 還要先解釋一下3D立體視覺開始。人為什麼會有立體視覺呢? 因為人左右眼看到的景象有微小的位移差異... 看近的東西位置差的比較大,遠的東西比較小...  這種視差可以被腦子組合起來,形成立體感。
  • 螳螂哭了 科學家打造世界上最小3D眼鏡
    目前,英國科學家製造世界上最小的一副3D眼鏡,適用於螳螂佩戴。這副眼鏡僅有5毫米寬,與人們在電影院佩戴的3D眼鏡製造材料是一樣的,使其賦予3D視覺能力。在眼鏡上附著蜂蠟,從而使螳螂樂意接受。    英國紐卡索大學科學家製造這種微型眼鏡用於觀察分析螳螂的3D視覺,據悉,螳螂是昆蟲世界中唯一具有3D視覺能力的昆蟲。在一項實驗中,螳螂佩戴3D眼鏡觀看電影,在3D計算機顯示屏可視範圍內觀看視頻文件。    如果螳螂觀看3D電影時真實出現猛撲動作,這將證實雖然它具有簡單的神經系統,卻能像人類一樣處理圖像。
  • 科學家打造世界上最小的3D眼鏡:螳螂用的
    目前,英國科學家製造世界上最小的一副3D眼鏡,適用於螳螂佩戴。這副眼鏡僅有5毫米寬,與人們在電影院佩戴的3D眼鏡製造材料是一樣的,使其賦予3D視覺能力。在眼鏡上附著蜂蠟,從而使螳螂樂意接受。
  • 為了給蟑螂帶上3D眼鏡,美國花了1000萬
    這不是科幻螳螂。這是來自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一組科學家的研究對象,他們的研究課題是螳螂是否有3D立體視覺。要解釋他們的研究,我們必須首先解釋3D立體視覺。你可以自己盯著某樣東西,分別閉上你的左眼和右眼。)因此,只需使用紅藍眼鏡,或者高端影院中的一些偏光鏡,向左眼和右眼顯示不同的東西,然後你就可以在平板屏幕上呈現3D圖像。
  • 烏賊和人類一樣擁有立體視覺!戴3D眼鏡的烏賊準確捕捉虛擬蝦
    戴上微型 3D 眼鏡的烏賊是不是看上去很滑稽?但是不要以為科學家給它們戴 3D 眼鏡是讓它們看 3D 電影,實際上,這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神經學家 Rachael Feord 和其同事為了研究動物的 3D 視覺是如何工作的而進行的一項科學實驗。
  • 我國民用最高清衛星圖發布 戴上立體眼鏡就能看到立體視覺效果
    本報訊(記者 雷嘉)國家航天局昨天發布高分七號首批22幅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包括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雁棲湖,安徽涇縣,山東菏澤等多個地區的正射影像圖、立體核線影像、數字表面模型產品等。首批影像成果圖紋理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立體感強,體現了高分七號衛星特有的立體測繪性能。
  • 戴上這款眼鏡,開啟超越常人的四色視覺
    雷鋒網按: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顏色是人類肉眼所無法看到的,如果你想擁有一雙超越常人的眼睛,想要洞察身邊那些看不見的色彩,只要佩戴上本文介紹的這副眼鏡你就會發現整個世界瞬間不同了。理論上,常人的肉眼是三色視覺(Trichromacy),通過三種視錐細胞(也可以說感光色素)來生成藍色、綠色和紅色的波長。但是,肉眼的不足之處是存在同色異譜色(metamers),也就是說儘管色彩看起來相同,但實際上是由不同光譜組成的。
  • 螳螂蝦視覺系統仿生研究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稱,螳螂蝦的視覺系統可能成為下一代DVD和CD播放器的仿生研究對象,為新設計帶來啟發。
  • 3D電影與立體視覺的關係
    3D電影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想體驗一下震撼的視覺效果,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看3D電影,雙眼立體視覺功能差的患者戴上3D眼鏡也看不到立體效果,或者立體感很差,而且時間長了還容易出現眼睛疲勞、頭痛等症狀。那什麼是雙眼立體視覺呢?
  • 戴上SCP-178立體眼鏡你將看到不可思議的東西!
    3D眼鏡也叫立體眼鏡,這可能是我們在看電影和玩遊戲的時候才需要的,其目的是讓兩隻眼睛看到不用的圖像從而在大腦生成一副立體圖像。但是我們今天提到的這個立體眼睛可不是這樣的,戴上它你看到的可不是立體圖像,而是真實的「立體怪物」!
  • 3D立體眼鏡的成像原理
    而左眼與右眼圖像的差異稱為視差,人類的大腦很巧妙地將兩眼的圖像融合,產生出有空間感的立體視覺效果在大腦中。由於計算機屏幕只有一個,而我們卻有兩個眼睛,又必須要讓左、右眼所看的圖像各自獨立分開,才能有立體視覺。這時,就可以通過3D立體眼鏡,讓這個視差持續在屏幕上表現出來。
  • 螳螂蝦是視覺和控制光線的大師
    螳螂蝦的致命錘擊是動物界中最快的攻擊,這項技能與它們非凡的視力息息相關。他們可以使用偏振光達到看見現實的無形層面的水平。鑑於螳螂蝦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視力,一群研究人員正在合作製造偏振光攝像機,用於幫助識別早期癌症。這種攝像機可以通過探測到普通情況無法察覺的癌症組織的偏振光特性來識別癌症,這在病變組織和健康組織之間是不同的。
  • 全彩LED顯示屏適合於哪種3D方案?主動式3D還是偏光3D立體
    全彩LED顯示屏由一個一個模塊RGB燈板拼裝而成的,原理上是可以實現3D的,但由於LED屏屬於大屏如做做成偏光立體就得在LED燈板前貼一片柵格式的偏光片,為了區分左右眼鏡圖像,只能把用個兩個點當一個點使用,從而會使像素減半,這就是類式於偏光3D電視的做法.我們建議採用主動立體3D方案比較好
  • 給它們戴上3D眼鏡,會看見另一個世界
    在如今的動物之中,如果說長得最像人類的,那便是猩猩了。那如果說長得最不像人類的動物是什麼呢?相信大家對這一動物並不陌生,它就是章魚。說到章魚,人們想到的可能是它那八個觸手。一顆碩大的腦袋下居然有著八個觸手,而且還可以像人類那樣直立行走,實在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 烏賊眼睛和人眼最接近,給它們戴上3D眼睛,會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筆者-小文 如果問起地球上有哪種生物的長相和外星人最接近,人們自然而然會聯想到章魚,章魚屬於生活在海裡的無脊椎動物,它們腦袋碩大,有著八根觸手卻可以像人類那樣利用觸手直立行走,而最神奇的是,這種生物被認為是地球上與人類差別最大的生物。
  • 研究人員開發了世界上最小的超聲波探測器
    晶片表面上的黑色細刻痕是使檢測器互連的光子電路(肉眼看不見)。在背景中,在矽晶片上有較大規模的光子電路。圖片來源:Helmholtz Zentrum Muenchen / Roman ShnaidermanHelmholtz ZentrumMünchen和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世界上最小的超聲波探測器。
  • 骨傳導黑科技眼鏡,戴上它耳機、手環、導航就都不需要了
    大家好,感謝大家收看新一期的卷貓科技,我是卷貓說起眼鏡,大家都知道,眼鏡是鑲嵌在框架內的透鏡鏡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視力、保護眼睛或者作裝飾用途。眼鏡可矯正多種視力問題,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老花或者斜視等。
  • 多視圖立體視覺: CVPR 2019 與 AAAI 2020 上的ACMH、ACMM及ACMP...
    多視圖立體視覺(MVS)一直是計算機視覺研究的一個熱點。它的目的是從多個已知相機姿態的圖像中建立密集的對應關係,從而產生稠密的三維點雲重建結果。在過去的幾年裡,人們在提高稠密三維重建的質量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一些算法如PMVS、GIPUMA以及COLMAP等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樂高是兒童最喜歡的玩具。lego是一家丹麥玩具公司,從丹麥的leggodt翻譯,意思是玩的開心。 2020年7月27日,白令三維從外國媒體獲悉,受這種樂高玩具的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類似樂高木製玩具的生物支持,能夠更好地修復骨折和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 不健康立體視覺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htm1、左右圖像不一致立體方式引起的不一致:當前世界上立體視頻的方式主要是時分式(開關眼鏡)與光分式(偏振光眼鏡)兩種。它們之間每一幀圖像中物體大小與位置都有明顯改變時分式(快門式眼鏡)的立體方式原理是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特徵,將左右圖順序先後進入左右眼,以達成立體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