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藍莓」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最北的大興安嶺,過去也就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前一直叫「篤柿」,或「篤柿越橘」, 所有植物的學名,都是根據瑞典植物學家林奈的雙名法,起的拉丁學,我國老植物學家,在翻譯的時候,要和中國的常用名接軌,所以用的都是中國常用名,而「篤柿越橘」就是中國的常用名,這是一個無容置疑現實情況,如果按拉丁學名直譯叫「藍色草莓」,你想怎麼和實物對上號,所以,現在的植物學專著依然是用「篤柿越橘」,也是用「篤柿越橘」這個名,名字很抽象,看不出來任何意義,可能來源於少數民族語言。它屬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是多年生灌木,高約50釐米,長在溼草甸子上,小漿果沒有熟時青白色,熟時藍色玲瓏剔透,酸甜味美。
「藍莓」過去有很多名字,除了在大興安嶺及黑龍江各地叫「篤柿」外;在吉林叫:「地果、龍果、甸果」,蒙古同胞叫「訥日蘇」,鄂倫春叫:「吉厄特、吾格特」,還有的叫「老鴰果」的等等。現在人們都以為因果實呈藍色,故稱為藍莓,其實它能叫這個名字,這裡面還有個故事。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大興安嶺木材資源的越來越少,開始提倡多功能立體開發自然資源,多少「篤柿越橘」根本默默無聞,5分錢一茶杯,3元錢一大盆。 人們看到了這裡的商機,各種品牌的「篤柿果酒」、「篤柿果醬」、「篤柿果乾」、「篤柿飲料」一下子冒了出來,充斥市場。
那時沒有「藍莓」這個詞,而到了上個世紀末,仿佛一夜之間,「篤柿」變成了「藍莓」,名字是怎麼來的呢。現在的全國政協委員杜雨新,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被調到大興安嶺任地委書記,他很奇怪這個藍色的果子為什麼叫「篤柿」,這麼土拉吧唧又抽象的名字,他認為許多人聽到「篤柿」這個名號,會都很生疏,這不不利於產品的開發與推廣,他問當地科委的一個叫郭xx的主任,還有沒有別的名字?郭寶英是東北師大老教授張文仲的學生。郭寶英說;從拉丁名上看,是「藍色草莓」的意思,杜說,那以後就叫,「藍莓」吧!
經地委書記杜雨新的提議,當時的「北奇神保健品廠」,率先把「篤柿」飲料」改名,叫「藍顏知己牌藍莓飲料」,有關廠家也陸續把「篤柿」改叫「藍莓」。
在杜雨新等領導提議,及當地技術推廣人員的宣傳下,俗名叫「篤柿」的野果,迅速有了一個高大尚的名字------「藍莓」。隨著大興安嶺「藍莓」產品的走出大山,這個好聽的名字,被全國人民逐漸接受喜歡。
這是恰好有人發現名字不好聽,改成了直譯,我記錄的就是這個故事。
現代科技認為「藍莓」果實中營養成分豐富,尤其果實中含有的花青素,具有防止腦神經老化、保護視力、強心、抗癌、軟化血管、增強人機體免疫等功能。有這麼好的保健功能,自然受到人們的青睞有加,前景廣闊,現在人們為了開發這種野果,又從北美引進了果粒大,高可達2米以上,「人高馬大」的美國藍莓。
謝謝關注,本人文章一律原創,科學原創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