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與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危機到與中國和朝鮮曠日持久的談判,近段時間,美國總統川普的外交政策似乎陷入困境。極限施壓的大棒頻頻揮舞,但撈到的好處卻十分有限。而且無論對手還是盟友,都越來越不買帳。德國《明鏡》周刊網站日前發表題為《大棒的終結》的文章稱,川普一再誤判對手的智慧、計謀和堅定,結果導致混亂和危機升級。
作為《談判的藝術》的作者,並以談判「大師」自詡和為榮的川普,自上任以來,就不斷以鮮明的「特式」行事方式,宣告著自己的前任都是「笨蛋」。他承諾為所有問題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並以「我一個人可以解決」「只有我能解決」為座右銘。但從最近一系列國際事務的處理情況看,談判效果至少沒有他吹噓的那般玄乎。比如信誓旦旦說一滴石油都不準運出伊朗,但伊朗石油出口還在繼續,歐洲大國仍在試圖維護伊核協議,公開對「盟主」指令不屑一顧。朝鮮本該是川普外交的成功案例,但河內會面以談判陷入僵局而告終,朝鮮還發射短程飛彈表達不滿,「恢復會談」眼下幾乎看不到前景。還有再起摩擦的中美貿易戰,在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影響下,美國農民和牧場主很是受傷,而這些人是川普在明年大選中的關鍵票倉。川普滿世界叫嚷一圈,終究是雷聲大雨點小,反倒由於大家的防範應對,使「特式外交」有種「偷雞不成蝕把米」的現實觀感。
談判效果為何不佳?常言道,事不過三。川普自以為是的談判藝術,即無底線地極限施壓、無恥地敲詐勒索,一次兩次,也許可以得逞,再往後就註定失靈了。強權政治和叢林法則是美國外交的處世法則,但任何國家都有尊嚴和底線,都有不可動搖的國家原則和核心利益。商人出身的川普,想將商業談判中「討價還價」的那一套強行施加於國與國之間,指望別國吞下損害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顯然是打錯了算盤。
川普外交騎虎難下,陷入色厲內荏的尷尬,一方面在於過高估計了自身實力。冷戰結束後,在國際事務上美國失去了制約,推翻薩達姆之後甚至出現了美國自認為的「單極時刻」。現在影響和主導川普外交政策的,如前國師班農、國務卿蓬佩奧、國安助理博爾頓等,都是赤裸裸的「鷹派」角色,毫無談判耐心和誠意。另一方面,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美國國力及其國際事務影響力相對下降,尤其川普一系列的退群和棄約,嚴重透支了美國軟實力,更不用提他那套不得人心的極限施壓了。可以說,天下苦美久矣,只是還沒有形成合力。當各國愈發看清摸透這種「談判的藝術」之下的本質,「特式外交」遭致挫敗將是某種必然。
正如有文章指出的,川普擅長隱瞞他的失敗。如果他被困在一端,他會在另一端玩火以轉移注意力。現在戰艦駛向波斯灣,它們在那裡主要捍衛的不是美國安全,而是川普作為強人的名聲。美國既不願面對實力下降的嚴峻現實,又沒有足夠實力擺平對手,而且不加區別地對全世界開火,表明它無法擺脫衰敗前夕陷入瘋狂的規律:為挽救霸權及其帶來的超級紅利,只能孤注一擲。從來沒有長盛不衰的帝國,美國也不能例外,這是歷史的必然規律。事實上,美國霸權地位維持至今,正是二戰後它建立的制度霸權體系發揮了作用。現在川普認定這一制度讓對手佔便宜,自己卻「吃虧」,試圖極力推翻以重建新秩序,這無疑是在對自己釜底抽薪,也終將自食其果。
世界多極化、國際政治民主化、被壓迫國家走向獨立自主的潮流無法阻擋,美國重返單邊主義外交的企圖將註定失敗,而與此伴隨的將是其霸權的加速衰退。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李慶四
流程編輯:洪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