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AR/VR 技術橫掃新聞業:換個方式講故事,誰會被淘汰出局?
本文由 ARinChina(www.arinchina.com)原創,轉載請聯繫 ARinChina(微信 ID:arinchinaservice)
新聞行業可能是受 AR/VR 技術衝擊最大的領域之一。
2016 年,一款 AR 遊戲席捲全球,讓 AR、VR、MR 等新名詞長期佔據熱搜榜。此輪技術狂熱,讓 AR/VR 技術不再僅僅具有技術上的衝擊力,還延伸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建築、醫療、旅行、家居…… 當然,這股狂風也將吹到新聞行業中。
接下來 10 年,新聞行業將會產生怎樣的變化?新 AR/VR 技術的發展壯大將給新聞行業、新聞從業者以及廣大受眾帶來哪些影響?數據分析公司 Future Today Institute 創始人 Amy Webb 給出了 10 條趨勢預測,同時附上相應建議。
Amy Webb 表示:
10 年之內,新技術將全面應用於新聞演播室,而沉浸式的環境也將改變我們對故事敘述方式的期待。
1、增強新聞(Augmented Journalism)
通過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認知工具輔助新聞報導。
在過去 15 年中,隨著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技術的不斷成熟,計算機輔助系統也變得更強大。雖然技術能夠幫助新聞從業人員分析文檔、聚合數據,但數據需要與故事連接。
在計算機輔助的 2.0 時代,新聞從業人員可以用技術來創造 「增強」 的新聞。舉個例子:
醫療 1.0 時代時,「日本一名女病人被診出患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恢復得異常緩慢。於是,醫生們開始探討,到底是哪出了問題?所有的醫療記錄和數據並沒有問題」;醫療 2.0 時代,「醫生把病人的基因數據拿到全球基因資料庫中比對,10 分鐘之後找到了問題所在:稀有的繼發性白血病。改變治療方法後,病人正在慢慢恢復。」對於新聞從業者來說,技術應用的原理類似:
在計算機輔助 1.0 時代,新聞工作者只能憑經驗和關鍵內容搜索信息,所有的信息是獨立、分離的;而計算機輔助 2.0 時代,新聞從業者可以用計算機輔助功能尋找關鍵概念,而不是搜索關鍵字,從而打通新聞事件的各個節點。而 AR 技術則能夠幫助還原現場,把新聞現場投影到新聞演播室,直觀的描述新聞事件內容。Tip 1:新聞從業者現在可以嘗試新出現的 AR 工具,為新聞演播室增添不一樣的內容,創造完整的新聞情境。
2、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
如果說 AR 是把數字內容疊加到現實場景中,VR 是讓人沉浸於一個新創造的環境中,那麼 MR 就是 360 度圖片+視頻。
曾擔任 Newsweek 記者的 Nonny de la Peña 一直在尋找更好的新聞傳遞方式,直到接觸了 VR 技術。他認為:
VR 新聞能夠真正引起人們的共鳴,它能夠讓你同時存在於現實與虛擬世界中,我稱之為雙重存在感,正是這種雙重存在感讓我們自身情感也融入其中。
在描述戰亂、暴力、環境問題、氣候變化等問題時,VR 新聞比其他媒介的移情作用更強大,因為觀眾們成為深受困苦的一員,而不是旁觀者。但問題仍然存在,像不是每人都有一臺 VR 頭顯,眩暈的問題難以解決,內容匱乏等等。
隨著 AR/VR 技術發展成熟,頭顯價格、技術難題和內容問題必將得到改善,MR 也將廣泛應用到新聞採集、播放中。
Tip 2:鑑於現實技術原因,如果沒有長期規劃,請不要投資 MR 新聞。但可以開始做好戰略計劃,看看如果用 VR、AR、360 度視頻、全息影像和傳統視頻,分別該如何講故事?
除了增強新聞和混合現實與 AR 強相關,還有其它八項趨勢也值得注意:
1、目標識別(Object Recognition)
機器被用來識別對象,猜測目標對象下一步動作、可能發出的聲音等等,為計算機自主生產新聞視頻打下基礎。
Tip 3:開始進行目標識別測試,嘗試生產自動生成視頻。
2、學習眾包(Crowd learning)
過去,我們用想法找操作步驟;現在,我們從海量數據中找想法。數據眾包讓新聞從業者從共性出發,換個角度提問。
Tip 4:列一個數據源清單,想想看,這些數據能為新聞報導和講故事提供哪些內容?
3、對話式計算(Conversational Coputing)
對話代替評論,受眾可以直接和編輯溝通,讓他們更容易理解一些不同的想法和概念。
Tip 5:建立一個新聞對話項目,試著對某一類問題做出解答,並進行實驗,從實驗中學習用戶將如何展開對話。
4、有組織的惡意發布敏感信息(Organizational Doxing)
Doxing 表示挖掘和發布個人信息,未來這種惡意發布將會以公司、機構的規模進行。2016 年夏天,就出現黑客組織大規模攻擊猶太裔新聞從業者社交媒體帳號的行為。
Tip 6:提高信息安全保護機制,進行風險管理規劃。
5、數字新聞前途未卜(Digital Frailty)
現在新聞從業者創造的是前所未有的數字新聞,免費向所有人提供。曾經輝煌的雜誌、報紙已經走向沒落,今天的數字新聞又將走向何方?
Tip 7:拭目以待。
6、核實(verification)
未來,新聞將越來越依靠算法,算法則存在更多的偏見,採用新技術的新聞機構在新聞報導和講故事的時候應該更坦率一些。
Tip 8:從公眾角度出發,創造有價值的故事標籤,說明採用了何種技術。
7、限量版新聞產品(Limited Edition News Products)
新聞產品的生命周期相當短暫,已經有機構開始實驗生產臨時新聞產品。
Tip 9:新聞事件、年度會議、季節性活動等場景更適用。
8、新聞即服務(Journalism as a Service)
回歸本質,新聞是為了給大眾提供訊息:在任何場景中,人們都能接觸到新聞內容。
Tip 10:是時候想想,新聞的未來在哪裡?如何維持?
未來,記者、文字編輯、網站內容編輯等崗位將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 AR 製造者、平臺管理人員、數據科學家……
本文參考了 Amy Webb 在 slideshare 共享的 ppt。
題圖來源:tow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