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需要知道的醫學常識

2020-11-29 瀟湘晨報

《學會看病》 徐昊 著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既然是人,就免不了頭疼腦熱的。你在看病就醫的過程中,一定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困惑。比如,生病去醫院究竟該掛什麼科?普通號、專家號、專家門診應該如何選擇?傳染病來襲應該怎麼做?做手術、住院的流程是怎樣的?應該怎麼選擇體檢項目?這些醫生經常被患者問道的問題,都會在《學會看病》中一一得到解答。這到底是本什麼書呢?

看病就醫基本流程大解析

科普是一個技術活,把複雜的事情講清楚、講明白並不容易。《學會看病》是一本優質的醫學科普書,既有醫學故事,又有科學知識,關鍵還挺有趣。作者面對很多有爭議的話題都沒有走極端,而是從事實出發,嘗試與讀者溝通和交流。

讓醫學知識寓教於樂

醫院都是怎麼命名的?醫生真的能邊做手術邊聽歌嗎?遺傳病是怎樣按照性別來遺傳的?篇篇「爆款」文章,將複雜的醫學知識講得清晰、易懂。

除了看病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你還可以從書中了解到醫學發展史中有趣的小故事、冷知識,更加全面地了解醫院、醫生,並從中學到很多醫學常識。眾多的醫學故事穿插在書中,或新奇,或曲折,或顛覆,始終滿足著你的好奇心。這些故事不僅把醫學的發展脈絡和作者對醫學的認識串了起來,還將看病的具體知識融合了進去,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既了解了醫學常識,也知道了怎麼去看病。

作者徐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治醫師,華中科技大學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聯合培養醫學博士。 曾在國內外多家知名院校交流學習,發表多篇英文學術文章,積極科普醫學知識。

精彩書摘

哪些體檢項目應該避開

1.腫瘤標誌物檢測

大多數腫瘤標誌物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夠高。指標異常不代表一定有腫瘤,指標正常也不能肯定地說沒有腫瘤。

腫瘤標誌物檢測通常是疑似癌症患者的檢查項目之一,或者用來監測癌症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對於常規體檢來說,這項檢測基本上沒有什麼意義。

2.基因篩查癌症

市場上有一種針對普通人的基因檢測,宣稱「一滴唾液就能篩查出癌症」。強烈建議不把它作為常規體檢項目。基因檢測只能提示一個人是否具有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但目前我們能夠清晰確定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還不多。有,患癌風險不一定明確;沒有,也不能排除患癌的可能。

有家族遺傳史的癌症高危人群,如美國著名演員安吉麗娜·朱莉,可以通過檢測特定基因來判斷患癌風險,從而請醫生提供預防方案。但對於並不存在家族遺傳史的朋友來說,這樣的檢測就純粹是白花錢了。

3.微量元素檢測

這項檢測並不能準確地反映體內的微量元素水平。另外,只要飲食均衡、出現生病等特殊情況後注意補充,孩子一般也不會缺乏微量元素。

早在2013年,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已經明確規定: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對違規開展兒童微量元素檢測的醫療機構,依法依規處理。

4.用X線胸片排查癌症

發熱、咳嗽、懷疑肺部感染炎症時,X線胸片是一種簡單、實用的檢查方式。但如果把X線胸片作為常規體檢項目,用來排查癌症就不那麼明智了。實際上,胸片對早期肺癌的漏診率比較高。這是因為在正位胸片上有很大一部分,肺部和心臟、縱隔等組織重合在一起,導致醫生不太容易看到早期病灶。

5.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

「一個檢查看到你全身的病灶」是體檢機構在推薦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時經常使用的宣傳語。

PET-CT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端的醫學影像診斷設備之一,對癌症分期、轉移復發的鑑別,腫瘤預後評估和治療方案指導等意義重大。但是,它在常規體檢中的作用並不是很大。

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的統計,PET-CT在健康人群中篩查出惡性腫瘤的比例僅為1.3%,概率很低。因此,專家普遍認為,PET-CT並不適合作為普通的體檢項目。至於為什麼有很多機構會推薦這項檢查,是因為做一次PET-CT常常要花費近萬元。

【來源:廣州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生命只有一次,為了自己和孩子,這些人體醫學常識要知道!
    同時,還科普了大量人體呼吸系統的知識,很多都是我們和孩子不了解的。 你知道嗎?人每天大概需要呼吸2萬次,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如果沒有氧氣,人只能存活幾分鐘。
  • 直言三段論:一種幾乎人人都用,卻不一定人人都知道的表達方式
    直言三段論:一種幾乎人人都用,卻不一定人人都知道的表達方式日常生活尤其是工作我們總是需要在各種時候表達自己的觀點並爭取別人的認同,你是否也用類似的句式表達過自己的觀點呢?有前提,有結論,其有理有據的表達很容易贏得人們的認同,但不是所有的三段論的結論都是真實或者對的,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三段論表達都是有效的。
  • 醫學常識知多少?淺談冬蟲夏草
    隨著人為的挖掘,野生蟲草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常需要,繼而市面上出現很多人工的蟲草製劑,常見的有:■Hirsutella hepiali chen et shen,sp.nov 中國被毛孢菌孫樂易啟明青年醫生公益發展中心會員醫生孫樂易個人簡歷上海中醫藥大學 中醫學系普陀區中心醫院 綜合病區主治醫師2008年大學期間校刊《橘井坊》古代中藥趣談,編輯2015年參與撰寫《你應該知道的醫學常識
  • 你必須知道的45個醫學常識及30個生活醫學常識|常識|醫學|生活|...
    千萬不要因為夫妻二人都不是O型,卻生出一個O型寶寶,而覺得奇怪哦!注意:雙方若有一人為AB型,寶寶就不可能是O型雙方若都是O型,寶寶只能是O型12.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18.5~23.9屬正常體重指數<18.5為體重過低,體重指數24.0~27.9為超重,體重指數28.0為肥胖提醒:如果你的體重指數超過24,說明你已經偏胖,需要減肥了
  • 從三件違反現代醫學常識的事情,看待人體生命科學
    關於全世界各國的特殊機構掌握的高科技,人類常識的知識資料以及技術,很多,時常有坊間的人議論起,就是一種茶語飯後的談資。我們就開始來侃侃這個大山,第一件,據說全球的特工機構,基本都知道一個事情,就是人體在催眠的情況先,人體的骨折等骨骼損傷處,可以快速對正,快速恢復,康復時間短暫。
  • 關於雷電人人都應該知道防雷電的常識
    【雞蛋羹】我們需要準備的食材有接著倒入適量的溫開水,比例還是比較重要的,如果喜歡吃更嫩一點的雞蛋羹,我們需要用到的雞蛋和溫水的比例為1:2,想要吃到更厚一些的雞蛋羹,我們需要用到的雞蛋和溫水的比例為1:1.5,大家記得一定不要用生水,因為生水中氧含量比較高,蒸出來的雞蛋羹就會有蜂窩狀。
  • 人人都知道,但又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
    人人都知道,但又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34;!在物理學領域,普遍認為時間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東西,它是宇宙的第一個組成要素。但大部分人都不相信,因為這是愛因斯坦從理論上推導出來的。但後來經過無數次的實驗證實愛因斯坦說的是對的,時間是可以改變的。
  • 衛生專業知識——醫學常識一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一定的醫學常識積累不僅對考試有所裨益,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不可或缺的知識財富。因此,中公教育團隊總結整理出必要的醫學常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1. 正常心率:每分鐘75次健康成年人安靜狀態下,心率平均為每分鐘75次。正常範圍為每分鐘60-100次。
  • 在PCB行業,你需要知道的5個重要常識
    在電子行業,幾乎每種電子設備,小到電子手錶、計算器,大到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軍用武器系統,只要有集成電路等電子元件,為了使各個元件之間的電氣互連,都要使用到PCB。 接下來,板兒妹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在PCB行業我們需要知道的5個重要常識。
  • 對醫學術語感興趣?那這些你可能需要知道
    以SNOMED CT(醫學系統命名法-臨床術語)為例,這套術語集涵蓋了大量的醫學術語,因為同一個醫學術語會有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如「肺癌」可以表述為「lung cancer」,也可表述為「cancer of lung」,在臨床環境中,這兩種表述也都在使用,SNOMED CT便將「Neoplasm of lung」和「Tumour of lung」都納為「肺癌」這一概念的同義詞,
  • 醫學心理學資料:馬斯洛需要的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理論是醫學心理學重點內容,也是事業單位常見考題。其主要的考點在於對每個層次的理解和記憶。首先,讓我們先來做幾道題:1.【單選題】以下關於馬斯洛理論不正確的是:A.馬斯洛理論的需求呈金字塔形B.滿足低層次的需求才會出現高層次的C.滿足需要的方式因人而異D.更高一層次的需要滿足之後,低層次的需要會消失E.更高一層次的需要滿足之後,低層次的需要不會消失3.【答案】D。解析: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消失。
  •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生物醫學常識——細菌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生物醫學常識——細菌 2020-05-10 14:04:38| 來源:中公教育 2020山東事業單位招聘公告職位表陸續發布,為了幫助大家提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網特整理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生物醫學常識——細菌。
  • 這些歷史常識你需要知道
    這些歷史常識你需要知道 《琅琊榜》的故事雖為虛構,背景也是架空的,但是被設定為「南梁大通年間」,而這個南梁朝代,卻是歷史上貨真價實存在的。如此熱愛《琅琊榜》的你,怎麼能不來了解一些這背後的歷史知識呢。何為琅琊?
  • 人人都有癌細胞?癌細胞是如何被激活的?
    有人說,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的存在,只是未被激活而已。這種說法對嗎?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嗎?人人都有癌細胞,這說法正確嗎?其實,「人人都有癌細胞」,這種說法是不怎麼嚴謹的,嚴謹的說法應該是「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性」。為什麼我們說「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性」呢?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身體中的細胞,都有「叛變」的可能。
  • 還有哪些不被大眾所知道的「常識」?
    2、試用期離職提前 3 天通知公司就可以了,不需要什麼申請,更不需要神馬煞筆領導審批通過。 3、同上,正式員工提前 30 天通知公司就可以離職,注意,是「通知」而不是「申請」。
  • 人民時報「力薦」:223個「世界之最」地理常識,你都知道幾個?
    人民時報「力薦」:223個「世界之最」地理常識,你都知道幾個?其實地理知識在我們小學階段就有接觸過,比如學習一些地址、地貌、氣候等等地理常識。初中地理的學習一直是不被大家重視的一個學科,要知道雖然初中不用參加升學考試,但是升到高中地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科,如果在初中階段沒有將基礎打好,沒有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升到高中學習起來就會很困難。
  • 多數醫學報導都是錯誤的?
    這種顛覆人們常識的理論以及背後悽美愛情故事讓聞風而來的報導者紛紛以為這是一場愛情推動醫學的勝利之舉。 但可悲的是,Paolo博士的研究更多是一種炒作,其小範圍樣本量及糟糕的實驗設計是實驗重複失敗的主要原因,因而這份不靠譜的醫學論文遠沒有他與他妻子間的愛情故事吸睛。
  • 吳軍:投資科技股需要懂得一些科學常識
    近期他又推出了新作《信息傳》,吳軍寫作這本書的初衷是,他認為每個人都必須具備一些關於信息科學的常識,尤其是那些試圖投資於科技公司的投資者們,否則他們很可能會去追逐一些從科學原理上來說就是錯誤的方向,徒勞無功。
  • 不為人知(系列)人人都能擁有超能力?CIA披露「星門計劃」文件,內容讓人難以置信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星門計劃」的首要任務,就是為「超能力」進行科學上的定義。根據斯坦福研究所專業心理學家的說法,他們著重研究的遠程透視能力是一種不需要五感、外界資料、邏輯推理或電子設備,都可以遠距離獲得資訊的能力。
  • 人人都知道貝克漢姆沒幾個人知道狄拉克
    可就是在這個受惠於此的矽谷,他卻發現,「人人知道都貝克漢姆,沒幾個人知道狄拉克」。    「在過去曾有一段時間,像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是我們的大明星。可是現在,我們太重視娛樂和體育,卻把基礎科學晾在一邊。」他說。「仔細算算我們現在的生活,不少都得益於科學發現,但是有誰去紀念科學家呢?」    大富翁米爾納從2012年起創立了這個「科學突破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