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醫學報導都是錯誤的?

2020-10-28 解螺旋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雜誌之前有份研究將改變人們對醫學報導的看法。他們調查了1979年至1983年期間世界頂級醫學期刊雜誌發表的101份研究論文,這些文章均聲稱自己所發現的藥物或醫學技術是「人類福音」、「前途無量」的。但是實際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101項研究中只有5項真正做到了在十年內成功上市,而僅僅只有一種降壓藥(ACE抑制劑)在文章發表後被真正應用到人們的實際生活中。

可見即便在美國,「醫學突破類」文章的可信度不足1%。但是這一點你卻永遠不會從醫學報導中得知。

舉個慄子,2009年,義大利研究者Paolo Zamboni聲稱,可通過「疏通」(unblocking)靜脈治癒了他妻子的多發性硬化症(MS),並提出一種MS是血管性疾病而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理論。這種顛覆人們常識的理論以及背後悽美愛情故事讓聞風而來的報導者紛紛以為這是一場愛情推動醫學的勝利之舉。

但可悲的是,Paolo博士的研究更多是一種炒作,其小範圍樣本量及糟糕的實驗設計是實驗重複失敗的主要原因,因而這份不靠譜的醫學論文遠沒有他與他妻子間的愛情故事吸睛。另外,現有的研究已證實了,MS確實是一種可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致使患者肌肉痙攣抽搐、失明、大小便失禁,甚至在痛苦中死亡。因而,他妻子病情的好轉和他的「疏通」醫療沒有半毛錢關係……

但這種現象並不是個例,醫學研究似乎陷入了一種炒作怪圈之中:某種單項研究在發表後自帶「奇蹟」光環,並在新聞媒體的大肆炒作下風頭無兩,最終在其他研究者的驗明正身下跌落神壇。而這些行為無疑會錯誤地引導公眾對科研工作的認識,使人們低估獲得有效療法的難度和需要的時間,並走上一條無益而甚至有害的道路;更甚者會造成醫學投入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浪費。


多數醫學報導都是錯誤的

那麼為了最大程度弱化科學研究炒作的這種趨勢,需要謹記絕大多數的醫學研究都是失敗的。畢竟,突破性的發現罕見而珍貴,絕非日常可見。

但荷蘭研究者在量化Pubmed資料庫中1974年到2014年發表的論文中,發現文章中「史無前例」和「令人驚嘆」等詞的出現頻率增加了9倍,而這許是因為科研者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突破」之類的詞語卻有助於文章發表和獲取基金支持。

另外,記者和讀者總會被研究中一些亮點發現抓住全部心神並感到興奮不已,因而,他們沒有等待科學界的重複驗證,而過早對其進行報導;有時甚至會過度誇大這些科研成果,比如即便某種藥物還處於小鼠動物實驗甚至細胞培養階段,報導中就已經將之稱為「奇蹟」或「治癒良藥」了。

其實,所有的研究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偏見和缺陷,對某一科學問題的正確解讀通常隱藏於一系列相關研究之中。這便意味著真理並不是通過單個神奇的研究結果來實現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期的反覆測試審查以及同行間的相互討論,才能確保研究成果是正確的,而非單個實驗的偶然誤差,又或是個別研究者的偏見。

通常單個研究之間會出現彼此矛盾的結果,這點在有關食物「防癌」或「致癌」研究中特別明顯。也許這一幕你已經相當熟悉:今天有報導說紅酒有利於身體健康,明天你就看到另一則新聞裡進行反轉說酒是奪命殺手,類似的報導還有維生素D、咖啡、紅肉等等。其實,某個單項新研究根本無法反映研究的全貌,只有匯總了所有研究才有可能一窺真相。

而這也再次說明,早期的醫學研究多數可能是錯誤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新科學」於人類而言才是真正有效的。


醫學炒作怎麼破?

現階段我們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科學爆炸的時代,每年發表的隨機對照實驗和系統性綜述數量比以往任何時間都多。而面對網際網路上漫天亂飛的醫學科研報導,人們需要擦亮眼睛,對其抱有一種審慎的態度。

一般而言,學術期刊發表的新論文往往更適合同行交流,而不是大眾消費。而為了讓公眾更好的認識科學,引導他們以科學為基礎作出自身的決策,選擇是否擁護某項公共政策,而不是依賴道聽途說與迷信。醫學媒體者應該提高自身專業知識,並致力於將醫學知識轉化為大眾能夠理解的形式,幫助人們在個人健康問題上做出正確的決策,擁護自己真正理解認同的政策。

同時醫學媒體者在報導某項科學研究成果時,應要儘量摸清某個特定健康問題的全貌:科學家們有哪些意見相同,又有哪些分歧,研究領域裡還有哪些未解的謎題或局限等,並需要將這些在報導中展現出來,因為這些故事對於那些想要弄清重要健康問題、希望求得確切答案的讀者來說非常重要。

另外,公眾在評論某項醫學研究結論時,也需要考慮以下事情:儘管某項研究在動物身上或在試管中檢驗了某種療法的效果,但它對人類是否能產生同樣效果仍需在心裡打個問號;對於人類參與的相關臨床研究,研究人員使用的實驗技術、檢測方法、樣本量等因素也都是需要密切關注的;研究中在檢測某種醫療技術或醫學藥物的效益的同時是否也檢測了其危害性,這一點也是需要了解;還需對研究人員所謂的X導致或引起了Y的「因果聲明」做出基本評估等。只有如此,才能從不完美的研究中提煉出一些有價值的結論。

參考文獻:

1. This is why you shouldn’t believe that exciting new medical study

2. Researcher's labourof love leads to MS breakthrough

3. Translation of highlypromising basic science research into clinical applications.


後臺私信領取福利

—END—

相關焦點

  • SCI醫學論文翻譯,都有哪些技巧?
    由於英文水平不高,醫學工作者在翻譯過程中常常遇到困境,為了幫助廣大醫學工作者,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醫學論文都有哪些翻譯技巧呢?  2、表達方法和結果所用的時態  在研究性論文中,在描述所使用的實驗方法、技術時通常使用過去時,以表達相關的實驗方法步驟發生在過去;對結果的報導也使用過去時,以表示已經得出了結果
  • 氫氣醫學入門央視報導——神奇的氫氣
    氫氣的生物學效應,1975年《科學》雜誌就有報導,但是一直沒有受到學術界的關注。2007年,日本學者太田教授發現呼吸微量氫氣治療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顯著作用。氫氣的安全性和實用性才吸引了國際上大量學者從事氫氣醫學這一新的研究方向。眾多學者先後發現,氫氣可通過抗氧化、抗炎症等途徑,對多種急性和慢性疾病的治療作用。
  • 使用爽膚水時,多數女人都用錯了!難怪皮膚幹,要謹記這3個錯誤
    很多人在平時都感覺不出來,但是如果你在卸妝的時候覺得皮膚乾燥,塗上一點護膚水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有很多人經常使用爽膚水,皮膚還會幹燥,這是什麼問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使用爽膚水時,多數女人都用錯了!難怪皮膚幹,要謹記這3個錯誤1、長期使用同一款爽膚水不同的爽膚水對於護膚的效果是不同的。如果長期使用同一款爽膚水的話。皮膚就會一直保持在那個狀態。爽膚水不僅可以補水,還可以很好的調理皮膚狀態。所以在平時使用仿佛水的話,應該根據自己皮膚的狀態來選擇爽膚水。
  • 絕大部分人看到的世界都是錯誤的!
    作者:水木然世界上99%的人都活在一個錯誤的世界裡,他們看到的都是各種假象,而且樂此不疲。《孫子兵法》裡說: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意思是:你看到的是虛的,往往是實的;你看到的實的,往往是虛的,也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表象和事實往往是相反的。
  • 電影裡常見的錯誤醫學知識,騙了你多少年?
    今天,我們就從醫學的角度,來給大家講講——電影裡面都有哪些「不科學的場景」。我們今天列舉的場景或許離大家的生活比較遠,但影視劇裡一些錯誤的用藥、急救等知識或許還被部分觀眾相信著。我們知道影視劇的出發點並不是做科普,一些「不科學」的場景實際上是為了推進劇情的發展。不過,我們還是期待多一點更加考究、更加真實的影視作品。
  • 《美國醫學會雜誌》這篇論文太嚇人,醫學專家看完都急了
    《美國醫學會雜誌》這篇論文太嚇人,醫學專家看完都急了 2020-04-26 1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醫學論文發表條件及投稿技巧
    1、醫學論文的基本要求1.1思想性 醫學論文是醫學研究結果的文字表達載體,內容與形式具有時代特點,其思想性主要體現在:1,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遵守國家著作權、保密、專利及傳染病防治等法令,無政治錯誤;2,選題要面向經濟建設,為國民經濟服務;3,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反對弄虛作假,反對抄襲剽竊,講究科學道德;4,在學術上
  • 醫學論文標題及摘要英譯中的問題解析
    達晉編譯通過工作實踐中發現,醫學論文標題翻譯錯誤的情況有:欠譯、過譯、名詞術語翻譯不一致、句式混亂、定語錯譯、缺譯冠詞、詞義誤用、漏譯介詞、名詞單複數誤用、名詞誤用為其他詞類、形容詞誤用為名詞、缺譯名詞、動詞誤用為其他詞性、動詞非謂語形式錯用、專有名詞大小寫用錯、單詞拼寫錯誤等。標題翻譯中錯誤的主要原因如下:1.語法知識薄弱,翻譯理論欠缺。
  • 醫學論文中統計圖的設計與繪製要求及常見錯誤
    在醫學論文中,統計圖作為形象化語言,大多能形象、直觀、簡明地表達變量與變量之間的關係,展示某一區域內不同量的分布、某一變量的發展趨勢,產生直觀的效果,既可減少繁瑣的文字敘述,節省版面,也更能說明問題,同時增加讀者閱讀興趣,便於理解和記憶。
  • 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都看不下去了:直言拋棄川普,另選一...
    據美國媒體5月16日報導,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建議美國選民拋棄川普,並選擇一位將公共衛生置於政治之上的總統。
  • 醫學期刊論文文題英譯問題與修正建議
    醫學期刊論文是科技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題目是論文內容與要旨的集中反映,通常使用簡單明了的詞語或短句來高度概括論文的內容與醫學信息。目前國內多數醫學期刊論文都要求有英文題目和英文摘要,而英文題目是否準確、簡潔、規範,直接關係到論文收錄、檢索與被讀者認可的程度。
  • 醫學寫作中數據的統計方法及結果常見問題及分析
    在醫學科研寫作中,實驗設計的方法直接決定了數據採取何種統計學方法,因為每種統計方法都要求數據滿足一定的前提和假定,所以論文在實驗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到以後將採取哪種數據統計方法更可靠。醫學統計方法的錯誤千差萬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統計方法和實驗設計不符,造成數據統計結果不可靠。
  • 恐艾的九大錯誤必看 愛滋病症狀都是嚇出來的
    然而作為愛滋病恐懼症的恐友們,卻長期被網絡上的錯誤的知識和方法誤導愚弄,產生很多偏執的思維,很多並沒有強迫意識的人就是在恐艾過程中不斷被暗示和誘發,最終成為強迫症患者。另外,錯誤的結論觀點也讓很多小白恐友失去了最佳脫恐幹預階段,最終變成了一名頑固不化的老恐友,反覆在網上研究愛滋病症狀,愛滋病窗口期等等。希望被網絡愚弄了很久的恐友們,能夠堂堂正正的挺起身板,在愚人節做一個聰明的捕「愚」者。
  • 科學報導如何更科學?
    朋友圈裡的一些媒體人也表示,作者把比較深奧的科技醫學新聞寫得通俗易懂,值得學習。    但此事引發的爭論也始料未及。一些新媒體平臺在轉發此消息時,簡單地冠以「喝蘇打水可以抗癌防癌」的噱頭,誤導公眾;諸如「菠蘿因子」等科普類微信公眾號則提出,記者初衷是宣傳我國先進的研究成果,但可惜文中很多重要事實沒說清楚,表揚和捧殺就在毫釐之間。
  • 中鋼協:鐵礦石談判未停止 不實報導系翻譯錯誤
    據上海證券報報導昨日,有媒體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聲明稱已暫停與力拓、必和必拓等礦山巨頭的鐵礦石談判。對此,中鋼協負責人表示,協會未發表任何聲明,談判仍在繼續。據記者了解,該報導引用自國內一家鋼鐵信息機構的報告,而報告則引述了因翻譯而導致錯誤的外電報導。
  • ...援引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報導,2020...
    當地時間10月12日,美國媒體《今日美國》援引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報導,2020年3月至7月期間,美國因新冠疫情持續暴發而死亡的實際人數比官方統計的要多出7.5萬。該研究報告由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撰寫。
  • 專科、本科、碩士都要滿足什麼條件才能報考醫學在職研究生?
    報考醫學在職研究生的人群多數是從事醫學相關工作的在職人員,因為工作的原因無法全日制考研,所以,選擇報考醫學在職研究生。那麼,報考醫學在職研究生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按照國家規定,報考醫學在職研究生以同等學力申碩、非全日制研究生這兩種方式報考,其報考條件是不同的。小編按照學歷來為大家分別介紹一下:一、專科學歷:同等學力申碩:專科學歷可以報名學習,獲得課程結業證書。
  • 我對20年替代醫學研究的總結
    他們認為:CAM領域涉及精神與肉體方面的練習、整體療法、還包括其他諸多方面形式複雜的治療手段。而如此種種是無法完全用臨床對照試驗等常規研究手段來囊括的。但是我用之後的幾年時間證明了這種想法的錯誤。雖然很多CAM研究者非常糾結猶豫、但是漸漸地——開始只是一小部分——後來慢慢地、常常也帶著幾分不情願、大家似乎認同了我的觀點、當然肯定不是所有人。
  • 經典 | 一名吃貨的學術追求——Reason的人因錯誤理論和他的瑞士奶酪
    對於錯誤的本質問題,作者認為在概念上與潛在的(非產生錯誤的)認知階段或機制相關的錯誤類型是有限的, Reason著重考察了錯誤出現的原因,他認為這一問題可以從個人(person)因素和系統(system)因素兩種分析路徑來看待。每種路徑都有其錯誤原因模型,並且每種模型都產生了不同的錯誤管理哲學。
  • 美國知名醫學期刊這篇論文引發外界強烈關注,眾多西方媒體報導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數據攀升的特殊時刻,美國知名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則刊登了一篇十分嚇人的論文。據環球時報4月26日報導, 該篇研究了美國紐約市5700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論文宣稱,他們統計發現,使用呼吸機的患者,其中死亡率竟然高達88%?也正是因為《美國醫學會雜誌》的這篇論文數據太過嚇人了,眾多西方媒體紛紛對此進行報導,引發外界強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