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 | 一名吃貨的學術追求——Reason的人因錯誤理論和他的瑞士奶酪

2021-02-28 風險災害危機多學科研究

對於錯誤的本質問題,作者認為在概念上與潛在的(非產生錯誤的)認知階段或機制相關的錯誤類型是有限的, Reason著重考察了錯誤出現的原因,他認為這一問題可以從個人(person)因素系統(system)因素兩種分析路徑來看待。每種路徑都有其錯誤原因模型,並且每種模型都產生了不同的錯誤管理哲學。了解這些差異對於應對臨床實踐中經常出現的事故風險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對於個人因素的路徑來說,作者首先回顧了早期關於錯誤的心理學研究和認知的自然科學研究傳統,介紹了一些核心認知的本質內容,包括:圖式理論、有限理性與滿意決策方法的區別、在問題空間中搜索問題的解決方法、Rasmussen的技能規則知識框架等。這是一種長期和廣泛的傳統,它側重於分析前線人員的不安全行為、錯誤和程序違反,涉及到的主體包括護士、內科醫生、外科醫生、麻醉師、藥劑師等。它認為這些不安全的行為主要是由於異常的心理過程造成的,如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動力、粗心、疏忽和魯莽。

相關的對策主要針對減少人類行為中不必要的可變性。這些方法包括海報宣傳,喚起人們的恐懼,編寫另一個程序(或增加現有的程序),紀律措施,訴訟的威脅,再培訓,點名,指責和羞辱。這些方法的追隨者傾向於將錯誤視為道德問題,認為壞事會發生在壞人身上,心理學家稱之為「公正世界假說(just-world hypothesis)」。

系統路徑的基本假設前提是,即使在最好的組織中,人們也會犯錯誤。錯誤被視為結果而非原因,其根源與其說是人性的反常,不如說是上遊的系統性因素。這包括工作場所中反覆出現的錯誤陷阱以及導致錯誤的組織過程。我們不能改變人類的認知狀況,但我們可以改變人類工作的環境。其核心思想是系統防禦,所有危險技術都有針對的障礙和保障措施。當不利事件發生時,重要的問題不是誰犯了錯誤,而是防禦失敗的原因。

和其他研究一樣,以人為本的路徑仍然是主流傳統(從醫學角度上說,作者是心理學研究者)。從某些角度來說,它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在情感上,指責個人比指責機構更令人滿意。人們被視為能夠在安全與不安全行為模式之間做出選擇的自由行為人。如果出了問題,一定是一個人(或一群人)有責任。儘可能地將一個人的不安全行為與任何機構責任脫鉤,顯然符合管理者的利益,在法律上也更方便。

然而,個人路徑存在嚴重的缺陷,不適合醫學領域,繼續堅持這一路徑很可能阻礙更安全的保健機構的發展。在航空維修領域,一項與醫療實踐在許多方面類似的實際操作活動中,約90%的失誤被認為是無可指摘的。有效的風險管理關鍵在於建立報告文化。如果沒有對事故、事故、可能出現的失誤和常規經驗的詳細分析,我們就無法發現反覆出現的錯誤陷阱,也無法知道錯誤的邊緣在哪裡,直到我們深陷其中。蘇聯內部就完全沒有這種報導,然而文化是車諾比災難的關鍵原因。信任是一種報導文化的關鍵要素,而這反過來又要求存在一種公正的文化,一種對應該在無可指責的行為和應受譴責的行為之間劃清界線有集體理解的文化。營造公正的文化是創造安全文化的一個必要的早期步驟。個人路經過的另一個嚴重缺點是,通過關注錯誤的個別根源,它將不安全行為與系統的背景隔離開來。因此,人類錯誤的兩個重要特徵往往被忽視。首先,往往是最優秀的人犯了最嚴重的錯誤,錯誤並不是少數不幸的人的專利。其次,災難遠非隨機的,往往會反覆出現。同樣的情況會引發類似的錯誤,不管涉及的是什麼人。

相關焦點

  • 來自阿爾卑斯山小木屋的瑞士原產奶酪
    痴迷於奶酪的瑞士人生活在瑞士的人都會有自己喜愛的奶酪口味。 瑞士各個地區也生產不同口味的奶酪。在八月到了阿爾卑斯山脈的裡森 地區,這裡產的奶酪叫做萊提瓦奶酪,萊提瓦是一款硬質奶酪,僅僅在夏天製作 400 - 430 噸,也就是17,000 - 19,000 塊大大的圓形奶酪。
  • 德國人為了防疫,連瑞士奶酪模型都搬出來了
    Schweizer-Käse-Modell auf der Internetseite von ZDF瑞士奶酪模型
  • 給瑞士人民1噸奶,他們還你1個世界最大的奶酪
    許多人對奶酪的第一印象,恐怕來自於動畫《貓和老鼠》裡,Jerry最愛的那種黃黃的「大孔奶酪」,它的原型就是著名的「埃門塔爾奶酪」(Emmentalk se),這種奶酪也成了瑞士奶酪的經典代表,人們有時候索性就直接管它叫「瑞士奶酪(Swiss Cheese)」。
  • 一文說清,奶酪到底怎麼分類
    奶酪,也就是芝士,這可是個大家族,品種簡直不要太多。既然類型如此之多,那麼分類肯定也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奶酪的起源奶酪是食品史上最快樂的事故之一。它的出現,很可能是當一位進取的牧民決定將一些新鮮的牛奶,儲存在由羊腸製成的小袋中開始的。當他再次打開袋子的時候,發現液體轉化成脂肪豐富的凝乳(連同一些乳清)。
  • The reason why和the reason that的區別,可以很簡單
    首先,要知道名詞後面跟修飾它的從句可能有兩種情況:定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同位語從句用來對抽象名詞進行解釋說明,一般用that引導:1、 同位語從句怎麼判斷是不是同位語,這是個難點,因為要理解名詞和後面從句的關係。
  • 經典物理學才是最偉大的科學理論
    然而,有很多人說推翻了一個錯誤理論,應該創立一個新理論取而代之,我說,是愛因斯坦要推翻經典物理,建立相對論,現在我們發現相對論錯了,經典物理沒錯,必須為經典物理正名,我們批判相對論,如給孩子洗澡,洗完澡還要把髒水連同孩子一起倒掉嗎?
  • 嘻哈音樂能讓奶酪變得更好吃
    研究人員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向成熟過程中的奶酪不停循環播放搖滾樂、嘻哈音樂、古典音樂和電子樂等,以此了解音樂是否會影響奶酪的味道。令人驚奇的是,音樂似乎真的對奶酪產生了影響,特別是嘻哈音樂,它能夠讓奶酪產生更強的水果味道。大多數人都喜愛美味的奶酪,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口味或許更加挑剔。
  •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學術地位與理論貢獻
    雖然這些重大理論問題在學術史上已經被多次討論,但至今仍然存在很多分歧。因此,在新形勢下進一步討論這些問題,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  一、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概念界定  雖然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是一個經常被提及的概念,但從不同角度或在不同的語境中,這個概念不僅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甚至有時這個概念還會受到質疑。
  • 奶酪趣史:好吃的奶酪是僧侶研製出來的,因為太火爆還引發了戰爭
    這些結塊,或稱凝乳,能用來做奶酪,而奶酪經過陳化、壓榨、成熟和攪拌等加工處理後,便能製成各種各樣的乳製品。 奶酪的發現給了新石器時代人類巨大的生存優勢。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與礦物質,但同時也含有大量的乳糖——而乳糖不耐症是過去到現代很多人的通病。然而,奶酪不但能提供所有奶中含有的營養,且乳糖含量較低。
  • 瑞士鐵力士山:被天使吻過的山峰
    在此過程中,將目光投向腳下壯麗的冰川世界,掠過純淨的雪原和冰藍色的深淵,你會看到一些裂縫深達二十米的冰川,只有在鐵力士山上空才可以如此感受冰川的魅力。背靠沉積著萬年積雪和冰河的鐵力士山,簇擁著溫情脈脈的特裡布湖,這裡能帶給你的,是純粹極致的冰上體驗!
  • 英語reason 與 cause 和 excuse 的區別
    英語中, reason, cause 和 excuse 都有「原因」的意思,但它們的用法並不相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下它們的用法區別。1. reason:主要指從邏輯推理中得出的結論性的「原因」。例句1:The reason for my absence was that I was ill.我沒來的原因是我生病了。例句2: Give me one good reason why I should help you.我為什麼要幫你?
  •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 C4 經典精神分析各理論的比較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阿德勒認為弗洛伊德過於狹隘地強調生物本能的決定論。他認為人類行為是受到社會驅力的激勵,而非性驅力,行為是有目標導引的,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識而非潛意識。阿德勒重視選擇、責任、生命的意義,以及追求成功與完美。
  • 量子力學大師狄拉克的卓越人生:物理追求美就足夠了
    他的父親是瑞士人, 就在該城的一所貿易高級職業學校教法語, 其母是英國人。在父親的影響下, 狄拉克從小就學法語, 酷愛數學, 並表現出非凡的數學才能。念中學時就自學了許多數學書, 甚至學了非歐幾何。但少年時代的狄拉克, 卻對法語不甚感興趣。每當發現自己不能很好地用法語表意時, 就保持沉默。這一早年教育無疑促進了他沉靜、內向性格的形成。
  • 因發現C肝病毒肝炎而獲諾獎的阿爾特爾:猶太經典《塔木德》對他的影響
    2013年10月,他在《肝病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未竟之路與我是怎樣愛上肝臟的——個人視角的肝炎歷史》的學術自傳,記錄了他自己成長的道路。按照他的敘述,有兩個人在他的學術生涯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第一個是他的父親。老阿爾特爾自幼的夢想是成為醫生。作為一名猶太人,有這樣的夢想並不奇怪。
  • 最會過冬的瑞士人,教你解鎖雪季新體驗!
    而瑞士人依舊活力滿滿,堅持著獨特的生活方式,比如:追日、滑雪、冰潛、逛洞穴;乘狗拉雪橇、月光下滑翔;從阿爾卑斯山脈疾馳而下;泡著溫泉,面朝雪山,奶酪火鍋配上玲瓏雪景,冬暖心躍然......>弗朗什山脈海拔1000多米,位於瑞士汝拉州。這裡有未被破壞的高原景觀、開闊的牧場和松樹林,同時也是瑞士最富盛名的戶外運動天堂之一。
  • 文案不帶貨,可能是落入了「奶昔錯誤」陷阱
    這些現象,看似是文案創作者表達上的問題,而深究其內在緣由,卻是視角和營銷邏輯問題,用一個經典的營銷概念來描述,就是犯了「奶昔錯誤」。 01/ 什麼是「奶昔錯誤」 「奶昔錯誤」這一概念源自麥當勞。
  • 奶酪的正確打開方式(圖)
    再制奶酪含天然奶酪 口味更易接受  目前市面上的奶酪主要分為兩大類: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網上流傳著一種說法:再制奶酪是進行再加工的「合成」奶酪,營養比天然奶酪差很多。  對於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優劣對比這一問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馬冠生教授表示,天然奶酪是以牛奶為原料,添加凝乳酶凝乳劑等,經過凝乳、排乳清、成熟的過程而製成的奶酪。
  • 為什麼說追求永生是一個錯誤?——《未來簡史》讀書筆記(一)
    人類對永生的追求早期人類的命運是多舛的,不僅面對天災,還要不斷與周圍的野獸搏鬥,與瘟疫搏鬥,與饑荒搏鬥,更別說部落、種族因各種原因爆發的武力衝突。這些因素造成了人類的早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讓人口數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且不管當時的社會貧富差距大不大,在死亡面前,死神從來不會偏袒任何一個人。
  • 李永樂老師與郭威博士的學術風波持續上演
    關於李永樂老師和郭威博士的學術風波持續中,上期郭威博士視頻結束時彩蛋,講述學術性問題時故意埋了硬傷,給李永樂老師24小時的準備時間,如果李永樂發現錯誤並指出,郭威博士承諾以後再不對李永樂進行言論攻擊。這兩天關於李永樂老師反擊回復郭威博士的話題層出不窮,可能是李永樂老師教學任務繁重,沒時間回應,還有言論說李永樂老師發現不出博士的伏筆,更有言論說郭威不應該質疑李永樂老師,說做了那麼多科普視頻,讓大家豐富了知識視野,關於學術質疑,應該有一種在包容中創新的心態,當年年輕的伽利略就是備受質疑,但他依然堅定地推翻一個又一個人們認為經典的亞里斯多德理論,開創了近代實驗物理
  • 人的成長過程其實是追求以身合道,人道合一的過程
    人成長的各個方面都體現了人向環境統一的努力人成長中的各種表現,其實都體現了我們在努力的協調自身與環境的關係一、智力的發展規律,體現了人們融入社會的努力在人的早年兒童時期,人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在這時,他們把世界看作是個體的延伸,因此無法很好的區分自我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