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於奶酪的瑞士人
生活在瑞士的人都會有自己喜愛的奶酪口味。 瑞士各個地區也生產不同口味的奶酪。在八月到了阿爾卑斯山脈的裡森 地區,這裡產的奶酪叫做萊提瓦奶酪,萊提瓦是一款硬質奶酪,僅僅在夏天製作 400 - 430 噸,也就是17,000 - 19,000 塊大大的圓形奶酪。儘管產量不多,但是在瑞士銷售已經足夠了,在瑞士超市都可以買到這一款奶酪。
阿爾卑斯山的農夫生活
生活在本地的牧人從五月底開始趕牛上山,牛兒們就自由的在阿爾卑斯山上吃著新鮮的青草和野花,到九月底,主人和牛兒們就在這片叫奧蒙特的草原生活。這片草地的主人是布萊斯和他的家人。他們從1989年就在這裡經營農場了,現在有50頭成年奶牛和15隻小牛,還有一些雞和豬。青草碧綠,雞犬相聞,是阿爾卑斯山下一個漂亮的農場。不過鄉村人的生活還真是不容易,布萊斯和他的家人每天早上都會早早起床來做萊提瓦奶酪。農場同時也給瑞士出名的克雷莫Cremo工廠提供新鮮牛奶。
夏日正是做奶酪的時候
經過布萊斯的講解,終於了解了瑞士奶酪製作的秘密,看似簡單,卻也是個需要經驗和愛心的工作。
在前一天晚上擠完牛奶後,把牛奶盛放在牛奶桶裡,用裡森的湖水冷卻至20度。經過一晚的成熟期,奶油會浮在牛奶之上。早上人們收集奶油後,在一個大銅鍋裡混合成熟的牛奶和早上新鮮擠的牛奶,加熱至31.5度,然後加入從奶牛胃中取出的天然凝乳酶和成熟的乳清還有新鮮的乳清,再靜止40分鐘,直到牛奶開始凝固。
布萊斯會仔細的檢查牛奶的凝固程度,然後用奶酪線把其不斷地切割成方形,直到小如米粒。之後把乳清和奶酪分離,慢慢的用火加熱,大約50分鐘後,乳清液體升溫至56.5度,再用布淋出水,把固體和液體分離。
固體部分放入模具,然後擠壓成型,這就是奶酪的雛形了。之後要按時翻轉擠壓,直到第二天早上。把成型的奶酪從模具中取出,放入鹽水浴。每隔三天布萊斯都會把奶酪放入鹽水中24小時。在這一操作之後,奶酪就可以被放入奶酪窖中儲藏啦。不過在奶酪窖中也要每天上下翻轉奶酪,這是為了讓鹽分在奶酪中分布的均勻。
奶酪製作的副產品
在製作奶酪的同時,奶酪作坊也開始加工奶酪的副產品,有些時候在乳清中加入酸性溶劑,讓其凝結成塊,成為一種新鮮奶酪,這種質地柔軟的新鮮奶酪,在製作完成後可以直接食用,無論是拌涼菜還是做醬料都新鮮美味。如果不做這種柔軟的新鮮奶酪,乳清會被用來餵小牛或者豬。布萊斯說,乾淨清潔的製作環境,對凝固度的細心觀察,還有對天氣狀況的掌握,都是製作一款好奶酪的關鍵。
萊提瓦奶酪美味的秘密
萊提瓦奶酪之所以出名,因為他有著濃鬱的果香口味,略帶堅果味。 這款奶酪的秘密就在於阿爾卑斯山脈植物的多樣性。奶牛在山上吃著阿爾卑斯的牧草和野花,所以奶的味道也是與眾不同。
在布萊斯的奶酪作坊還有一個大玻璃罐子,裡面盛著在春夏收集來並曬乾的野花。這些小小的野花可以混合在奶酪裡來做瑞士的名菜——奶酪火鍋。
我們的朋友布萊斯
每年夏天都要來這裡徒步,所以已經見過布萊斯幾次了,也成為了朋友。他和大多數瑞士山裡人給人的感覺一樣,基本不說英語,說話也不那麼多,但是勤勞又透著真誠。直到最近我才知道他也是個小有名氣的人物,上過很多本地雜誌。他家的不遠處就是裡森湖。沒錯,就是前面提到的可以冷卻牛奶的裡森湖。這個高山湖泊很少遊客,卻如寶石一般美麗。
我想寫完他家的農場,肯定又多了更多的中國粉絲。如果你夏天來到瑞士,一定來他家美麗的牧場,看看瑞士的田園生活,結識一個土生土長的阿爾卑斯山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