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氣的生物學效應,1975年《科學》雜誌就有報導,但是一直沒有受到學術界的關注。2007年,日本學者太田教授發現呼吸微量氫氣治療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顯著作用。氫氣的安全性和實用性才吸引了國際上大量學者從事氫氣醫學這一新的研究方向。眾多學者先後發現,氫氣可通過抗氧化、抗炎症等途徑,對多種急性和慢性疾病的治療作用。作為國際上最早參與該研究方向的小組之一,我們自從2007年一直從事該研究領域,並致力於在中國宣傳氫氣醫學這一新理念,在學術上和科普宣傳方面分別取得了一定成績。
資訊時代,各種信息日新月異,但最終仍然是大浪淘沙,真正有價值的信息,不僅傳播範圍會比較大,也更有生命力。今天查找到這個視頻,是2013年本人在北京錄製,目前在騰訊視頻被觀超過40000次以上,在優酷上被播放的次數也達到12000次。
我相信這不是我講課的水平高,而是氫氣醫學巨大生命力的重要體現。這個視頻內容分別從氫氣醫學研究的歷史、氫氣的選擇性抗氧化原理和氫氣容液相關研究等角度進行了系統介紹。是所有希望最短時間系統了解氫氣醫學不可多得的入門學習材料。視頻中含有孫學軍本人聯繫方式,有學術問題歡迎直接聯繫本人交流,但拒絕交流商業合作事宜。
中央電視臺2016年2月3日發現之旅《健康大本營》播放了《抗氧化的利劍--氫》的科普記錄片。該片圍繞氫氣醫學概念進行了介紹,節目中北京工業大學馬教授和我都接受了採訪,採訪我是一次成功,沒有任何導演和排練過程,內容也符合客觀。當時記得後期審核內容的時候專門對接受採訪的人的身份進行了核對,因為我不希望以所在單位身份,就以醫促會氫分子生物醫學分會主任的身份接受的採訪。
科學技術所以能成為當今時代影響最大的力量,肯定有其內在道理。這樣說並不是說科學的都是理想的,科學的都是美好的,科學的都是正確的。科學是我們走近正確的最理想手段,對於氫氣醫學這個新概念,作為從事這一領域的學者之一,我們謹慎地描述和宣傳,保守地看待氫氣治療疾病的潛力和效應,儘可能地用科學的手段研究氫氣效應,儘量用科學的語言描述氫氣的醫學效應,儘量用客觀準確的態度認識氫氣醫學。
氫元素排在化學元素周期表的第一位,是宇宙中最小、最輕、最多的元素。宇宙中90%、人體中63%的元素都是氫。大自然中的水就是氫的倉庫,氫氧結合成為水,孕育了成千上萬的生命。水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算含有11%的氫,可見氫對於地球萬物生命的重要性。氫不僅是一種清潔的能源,還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最基本的抗氧化物質,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極少數沒有任何毒副作用的最優越的抗氧化劑。
讓我們一起宣傳氫氣醫學,讓更多人認識氫氣醫學獲得健康。
宣傳氫氣醫學,造福人類健康!
文章來源:氫思語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