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研究人員發布建議措施,幫助人們避免在室內感染COVID-19
據外媒BGR報導,德國研究人員分析了新冠病毒通過呼吸道飛沫和氣溶膠傳播的風險,並提出了簡單的手段,幫助人們在室內避免感染COVID-19。德國已經在幾個月前發布了指導方針,建議人們對家中和其他室內空間進行通風,以減少感染的風險。安東尼-福奇博士幾周前也表達了這些觀點,他告訴人們,如果在可能被感染的人面前,要在家戴上口罩,並經常給家裡通風。德國科學家在論文中解釋了為什麼室內的感染風險如此之大,為什麼通風很重要。
-
17年前,非典感染人數並沒有新冠肺炎多,為何人們反而更害怕?
其實,只要是傳染病,人們都會害怕,更不要說致死率那麼高的非典了。如果不是202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相信沒有人願意去回憶17年前的那場非典。有人問:為何非典只感染了8000人,卻讓人如此害怕?雖然這次新冠疫情感染人數更多,但是,人們似乎還沒有17年前非典的時候那樣緊張。為什麼人們會有這種感覺呢?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簡單的回顧一下,當年的非典是如何發生的。
-
Science期刊發文指出一篇聲稱無症狀感染者可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
中國研究人員此前曾建議無症狀的感染者可能傳播這種病毒,但沒有提供明確的證據。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所長Anthony Fauci表示,「在閱讀指出無症狀傳播出現了的這篇[NEJM]論文後,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這項研究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如今,事實證明這一信息是錯誤的。
-
法國大革命時期人們衛生的有多差
18世紀,相比現在的人,人們對個人衛生的態度比較隨便,原因很多。如今我們隨便可以買到各種清潔用品,在那個缺乏清潔用品的世界,要保持個人衛生昂貴且複雜,除此之外,當時專家認為太乾淨反而不健康,18世紀末,醫學和科學方面的進步表明清潔有益,人們逐漸意識到衛生的好處,即便如此,清潔仍然只是屬於精英階層的奢侈享受。
-
無症狀感染者猛增,你身邊有多少?
感染病毒大約 14 天后,會有約 70% 的人出現咳嗽等不同程度的症狀,在這些出現症狀的人中,大多數都是輕症患者,只有少部分會發展成危重症,當然,最不幸的會導致死亡,死亡率全球各地差別很大。 除了出現症狀的患者,還有大約佔感染者 30% 的人在 14 天后依然不會出現症狀。
-
COVID-19疫苗可能會導致人們更容易感染愛滋病病毒?
對STEP的中期分析發現,未接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男性在接種疫苗之前自然感染了Ad5,尤其容易感染愛滋病病毒。默克公司生產的這種疫苗一直是人們的主要希望,然後才進行了為期20年的尋找可以阻止愛滋病毒的疫苗的搜索。但是,在STEP結果出現之後,該領域陷入了混亂。《 柳葉刀》通訊的合著者之一,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的勞倫斯·科裡說:「康復花了十年時間。」
-
世界愛滋病日:是什麼阻礙人們跨入HIV檢測室的門?
「自己身邊沒有人去做檢測,加上(檢測機構)傳播效果不是很好,導致我不知道要去哪裡做檢測。另外,雖然介紹裡面寫的挺友善的,但還是會擔心去了以後會不會尷尬和窘迫。」身為性少數群體的譚峰一直想要約「圈內好友」同去檢測,但遲遲未動身。「對於這種疾病的恐懼,讓我和我身邊很多想去做檢測的人都還沒有付諸行動。」
-
新的研究發現:在人們感染新冠後,免疫可能只持續幾個月
英國衛生和社會福利部表示,這表明抗體在感染者感染後的幾周或幾個月內會逐漸減少。英國衛生部門負責人貝塞爾勳爵說,這項研究清楚地表明,不能僅僅因為人們的抗體測試呈陽性,就認為他們對冠狀病毒免疫了。總之,上述研究表明,抗體反應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這取決於一個人的年齡和症狀。這項研究表明,沒有出現Covid-19症狀的人可能比有該病症狀的人更早失去可檢測到的抗體。研究結果還顯示,與75歲及以上的人相比,18至24歲的人體內抗體的流失速度要更慢一些。
-
感染者崩潰:美國新冠疫情到底有多嚴重?結果細思恐極-病毒,美國...
換句話說,按照阿克頓的推測,僅俄亥俄一州就有11.7萬名感染者。阿克頓是怎麼知道這些的呢?理論上講,她並不知道。她只能從科學家目前已經掌握的關於這次大流行病的有限數據進行推斷。官方數據顯示,全球確診病例共計13萬例。所以,俄亥俄州潛在的6位數病例,著實駭人聽聞,更不用說美國其他州的潛在病例數。這個數據到底正確與否,也是公共衛生工作人員迫切想知道的。誰生病了?病情多嚴重?
-
人們說:房價降低之後人們自然會要二胎?答案出乎意料!
因為人們要生孩子,就要結婚,結婚就要有房子。這基本上是一個標配。而且房子也不能買得、供得太困難,否則也會影響生娃的積極性,就在今天,一條新聞也開始刷屏,那就是:一邊是結婚率再創新低,一邊是老齡人口佔比不斷新高。根據民政部8月2日發布的《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去年,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63.1萬對,比上年下降7.0%。
-
美英韓等出現醫院等機構聚集性感染 或致人手短缺
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在多國擴散。由於易感人群密集,韓國、美國等國的護理機構和醫院出現了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美國一家護理中心多名老人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聯邦機構已經介入調查。
-
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盤點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的區別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日益重視,以及對於環境汙染等方面也有了階段性的進展,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這類新興學科也日趨成熟。大家對於環境科學專業和環境工程這兩個專業,有了很多新的認識,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這兩個專業的區別。
-
患「恐艾症」者越來越多 這是一種神經症
原標題:患「恐艾症」者越來越多 這是一種神經症 一次不潔性行為後 檢查20來次 仍擔心染上愛滋病 一次高危性行為後,一直不能擺脫「愛滋病」三個字折磨的人到底有多少?這類人即使多次檢查,證實排除染病,仍然無法徹底從恐懼中擺脫出來,這是怎麼回事?
-
街拍:人們對美的定義隨著時間不斷變化著
人們對於美的定義總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時尚潮流的興起而不斷改變,也許一件普通的T恤就能成為一段時期內最流行、最前衛的裝扮單品。人們對於美的定義是一種感覺,每個人的審美觀不同,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感覺,因此,對於美,也產生不同的定義。
-
加拿大華人機構90人感染11死!令人脊背發涼,疫情已超出想像
接下來,人們發現,這家華人老人院已成疫情炸點——截至昨天,該機構已有46個居民感染新冠,11人死亡。目前還不知道今天通告中的3人是否在這11人名單裡。此外,該機構還有44名員工也確診。有時候送飯的時間會晚一點,但並非沒有送飯。」唐人街老人院其實只是阿省疫情中的一個小小的縮影。不只是他們缺人手,現在加拿大全國都急缺醫護人員,甚至,隨著疫情的進一步惡化,ICU重症監護室也開始告缺。這是一個華人醫護的朋友圈,看完後令所有人感到緊張。
-
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的心理自助與疏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
為了緩解人們的心理壓力,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指導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專家,配合國家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中有關公眾心理社會支持內容,撰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為你的心理重築防疫的堤壩。
-
無症狀感染者定義是什麼意思 全國無症狀感染者有多少人
無症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採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
吃肉會不會感染?德國大型肉食企業300員工確診新冠引發恐慌
作者:瀟瀟5月1日,德國媒體爆料,巴符州Enzkreise縣Birkenfeld市一家肉食品生產商「Müller Fleisch」超過300名員工被檢測出感染新冠肺炎,震驚德國。根據當地衛生局的消息,4月9日,該公司第一位員工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另外,這批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員工大都居住在合租房中。德國食品餐飲工會(NGG)曾批評該公司沒有很好的給員工提供健康安全保護,這一點被公司的否認。公司表示,他們有很嚴格的衛生清潔措施,也遵守保持距離的規定。隔離區標識然而事實情況究竟如何呢?
-
3次感染出現,新冠還會讓人變蠢,康復者痛苦發聲
隨著新冠疫情影響的範圍越來越大,感染人數越來越多,新冠後遺症也不斷湧現。,那邊,第三次感染新冠的病例已經出現...人們也會反覆感染新冠,身體更虛弱,發燒、身體疼痛和咳嗽等症狀比第一次感染時更明顯。
-
多地現無症狀感染者,公開透明才能穩人心
但今天仍有兩則新聞引發關注:河南漯河市新增1例新冠肺炎本地確診病例,患者曾與有武漢出行史的無症狀感染者同桌就餐;同日,湖北荊門市報告一例無症狀感染者。任何一個「1」都不能大意!來源:人民日報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發熱、咳嗽、咽痛等臨床症狀,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或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檢測陽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