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豔
詹納給兒童進行了疫苗接種。(資料圖片)
對疫苗,我們每個人並不陌生。從大多數人手臂上留下的那個印記,到每個寶寶出生即需注射B肝疫苗和卡介苗開始,我們都知道,那些被注入體內的少量藥劑,將為此後我們的一生築起一道安全的屏障,對某些病毒和傳染病進行攔截,從而保護我們個體乃至整個社會群體的生命健康。
疫苗的誕生,是一個歷經艱辛而跌宕起伏的過程,它的發現、生產和不斷推進,可謂一部史詩。這部史詩的書寫,對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對我們每一個人乃至全人類,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庚子年伊始暴發的這場疫情,讓很多人在關注、配合疫情防控的同時,意外接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醫學科普。3月下旬,當我國第一批新冠疫苗志願者成功進行接種的消息通過各大媒體傳播開來,人們紛紛稱讚志願者們是人民和人類的探路者,疫苗、抗體、免疫這些詞更是成為日常輿論的高頻詞。但其間並不意外的是,我們這才猛然發現:關於流行病、關於病毒、關於疫苗,普羅大眾還是知之甚少。
那麼,疫苗是如何產生的?它的原理如何?人類在發明和使用疫苗的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漫長曆程,又曾付出過怎樣的代價?在知名病毒學專家讓-佛朗索瓦·薩呂佐的經典著作《疫苗的史詩——從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殤》一書中,我們跟隨作者,通過9個篇章,了解到了人類至今的疫苗科學史。從而知曉,人類與病毒的每一次「交鋒」,都不是一個稱得上容易的過程。疫苗的發明,更是有著極盡曲折的誕生歷程及傳奇歷史,加之諸多前赴後繼的科學家嘔心瀝血的努力。
翻開《疫苗的史詩》這本書,可能很多人會詫異,疫苗、病毒這些似乎每個人耳熟能詳的詞,其誕生歷史並不久遠。因為一直到19世紀末,微生物們才被分為兩大「陣營」:細菌和病毒。(相信直至今日,也並非每個人都能說出這兩者的差別。)而在細菌、病毒被區分和了解之後,其克敵——疫苗才有了被研發的基礎。直到20世紀30年代,也就是僅僅90年前,只有兩種抗病毒疫苗可供使用:天花疫苗和狂犬疫苗。而一直到1980年底,疫苗研發還是藥學的邊緣行業。此後,得益於人們逐漸釐清健康水平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也在於經濟利益的驅動,疫苗產業才最終興起。
在關乎人類健康的疫苗研究領域,雖然其發展不足200年,但科學家們已將上述科學發展的跌宕起伏、倒退中前行演繹得淋漓盡致。《疫苗的史詩》一書中,作者選取六種影響甚巨的病毒疫苗,從不同側面為讀者展示了疫苗的發展歷程。
書中展示了狂犬疫苗研發中科學家的競爭、黃熱病疫苗研發的精誠合作、流感病毒對疫苗研發的不斷挑釁、用口服疫苗根除脊灰病毒的荊棘滿布、B肝疫苗研究的大膽實驗,以及全球關注的愛滋病疫苗的難產與曙光。最後,還就與疫苗研發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和諧音符進行了記錄,也沒有迴避疫苗引起的爭議。可以說,書中提及的疫苗均是幾代科學家持續努力的結果,在失敗中修改方案,數次反覆才得到今天疫苗成就。
讓-佛朗索瓦·薩呂佐是法國知名病毒學專家,作為世衛組織顧問,負責向新興國家傳播疫苗研發技術。在講述疫苗的科學史時,科學家的嚴謹毋庸置疑,但其講述方式是生動而扣人心弦的,他用一個個人物、事件相串聯,展示疫苗發展歷程上的每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
如在談到很久以前,人類就有了保護自己免受傳染病侵害的想法時,他寫道:11世紀時,中國人就會從天花感染者身上提取結痂組織,在常溫條件下貯存一個月,在研碎並與植物混合後,用鼻子吸入所得粉末。其目的是以毒攻毒,使自己輕度感染,以期能夠對令人生畏的天花免疫。這種法子俗稱「種痘」,有人懷疑它比較危險。然而,種痘還是獲得了毋庸置疑的成功,在18世紀還被引入歐洲。
在談疫苗之前,他幫助我們了解疫苗之父——愛德華·詹納。詹納發明了疫苗接種,並將之命名為「疫苗(Vaccine)」。詹納帶領由孩子們組成的疫苗探險隊,輾轉多個國家,由此拉開了人類與天花的正面對決,這一舉措堪稱疫苗史上最輝煌的一頁。而1977年,世衛組織宣告天花根除。詹納和這支疫苗探險隊也被永久銘刻於醫學史之上。
回顧疫苗發展的科學史,無疑驗證著:在20世紀人類平均壽命的巨大增長中,疫苗起到重大的作用,疫苗的研製與改進是一部人類的史詩,也是科學與工業的傳奇。但作者在本書的結語中,也憂心忡忡地提醒:我們的疫苗研發之路依然漫長,因為當愛滋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肆虐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後,當地居民的平均壽命下降了整整20年。而直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研製出愛滋病的相關疫苗;如若人類在防禦行動中有絲毫懈怠,放下疫苗這一盾牌,必然會導致難以估量的後果;而現代化交通方式更是讓病毒的傳播有機可乘,全世界都應該對免疫接種的戰鬥常備不懈……
現在,因疫情而影響到每一個人的當下,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來閱讀和思考,此刻沉下心來,讀一讀科普類著作,會讓我們對自身、對身處的世界,有另一個維度的認知。
就好比在讀完《疫苗的史詩》這本書後,我所想到的是,病毒、細胞、疾病都是悄無聲息卻可以在全人類社會激起軒然大波和引發劇烈動蕩的。這個無聲的世界背後,有著一部驚心動魄的疫苗史詩,其間有無數人的努力,曾付出過令人心碎的代價。而這無一不提醒著我們,敬畏自然、尊重科學,才是推動生命前行必須堅守的準則。
原創:李豔
本文來源:福建日報2020年04月20日 星期一 第11版:讀書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