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衰老似乎是一個無可避免的事實。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我們長期被灌輸關於衰老的理念是錯誤的,我們甚至還能夠選擇生命的長度,你會想到什麼?你可能就當聽了個笑話或者把他當作瘋子。
然而事實證明,這越來越有可能成為現實。
大衛·辛克萊(David Sinclair)是《紐約時報》暢銷書《 Lifespan:Why We Age——and WhyWe Don't Have To 》(壽命:我們為何衰老,為何不必衰老)的作者。這是一本顛覆我們關於生命認知的書,辛克萊博士在這本突破性的作品中揭示了一個關於我們衰老原因的大膽的全新理論:「衰老是一種疾病,而這種疾病是可治癒的。」
作為抗衰領域的世界知名專(網)家(紅),大衛有資格就衰老這一問題發表如此大膽的言論。他是哈佛醫學院的遺傳學教授,是保羅·格倫(Paul F. Glenn)衰老生物學中心的聯合主任,也是InsideTracker科學顧問委員會的主席。
大衛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論點,即為什麼對於我們這個社會來說,重新構建我們對衰老的看法至關重要:我們的壽命與道德、社會、經濟和生態等方面息息相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InsideTracker,開發InnerAge測試的原因之一,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主張通過簡單的改變來延長壽命。
以下就是本次專訪的內容:
以下是根據訪談內容整理出這位抗衰領域的先驅是如何進行實操的:
David教授每天早上會用1克的NMN (已堅持了4年)和0.5克的白蘆藜醇(已堅持了13年)一起拌入酸奶中食用(註:David教授在訪談中強調,他一般不吃早餐,這混合酸奶可能在他看來不算是早餐)
為何用酸奶?因為酸奶中的脂肪可提升5倍(5-fold)的白藜蘆醇吸收度,酸奶是David自己用牛奶製成的(注:這與我們平日消費的脫脂低脂或加糖了的酸奶不同)。
而到了晚上,David教授不鍛鍊的那天會服用1克的二甲雙胍(已堅持了4年),他表示二甲雙胍是為了預防心臟疾病、癌症、老年痴呆和抗衰老。
然後David教授常常採取間歇性禁食的方法,因人在飢餓時,會激活sirtuins(長壽因子),即激活AMPK。
a.大多數情況下,早上David除了喝1杯咖啡以外,是不吃早餐的,甚至午餐也不吃,平日的一日三餐中他有1~2餐不吃,即每天要有一定的飢餓感。
b.吃儘可能多的、大量的蔬菜,David表示身體大多數微量元素可通過蔬菜攝入。(注:David唯一強調要多吃的)
c.不吃sugar(糖)和carbs(高碳水化合物)(註:訪談時他的用詞是Carbs,但他吃大量的蔬菜,蔬菜也屬於碳水化合物,所以我推測這裡應該是指高碳水化合物,如精米麵等)
d.為了避免衰老細胞的生成,要減少礦物質鐵的攝入:過量的鐵元素,會導致senescent cells(僵死細胞、衰老細胞)增多,平時要注意控制鐵元素的攝入量
可見,David的飲食是低碳水、低蛋白的間歇性禁食的飲食習慣方式。
David 一周3 小時在健身房運動 (並且是在一天內做這3小時) ,他還補充,如果時間多的話,他會做更多健身運動。
a.每周1~2次高強度的HIIT運動
b.每周2~3次拳擊和舉重運動
c.健身完後,會去做桑拿和冷沐浴(桑拿待3分鐘,休息10分鐘,冷浴3分鐘)
其他要注意的日常
1)避免肥胖,肥胖會導致炎症,炎症會消耗NAD。
2)儘量避免X射線,X射線會改變基因組(符合基本觀點的說明),X射線常用在機場安檢、列車安檢中。
3)避免在陽光下暴曬,紫外線會加速皮膚衰老,衰老的肌膚需要消耗NAD來修復,要注意多用防曬霜和穿防曬服。
4)David每晚睡6-7 個小時,並且手上戴著Oura Ring可檢測睡眠質量的戒指,有時候失眠也會服用小劑量的褪黑素。總之睡眠很重要。
總結:
David教授所做的其實就是補充NAD+的同時,減少卡路裡的攝入,同時配合良好的作息,積極鍛鍊身體,注重保養。這樣看起來簡單的事情,他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著,這份執著讓我們不禁想到,或許某天他對於人類長壽的願景或許真的就能夠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