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強大」的量子水、量子襪、量子眼鏡,「包治百病」的量子醫療儀器,「一本萬利」的量子投資機會……
近年來,隨著我國的量子通信科學衛星上天、量子通信京滬幹線落地,越來越多貼著「量子」標籤的商品、商機不斷湧現。床墊、杯子、護腰等最常見的生活用品,在量子、磁療等「高大上」的包裝下都變成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儘管價格不菲,但不少消費者仍然樂此不疲。這些「量子」商品真的那麼神奇嗎?
量子產品數量眾多,貼上標籤矇騙公眾在某電商平臺上,有一些店鋪專門經營打著科學旗號的產品,僅床墊就有玉石養生、中藥理療、量子磁療等多種功能的分類,這類床墊的價格比電商平臺中一般的床墊高出五六倍。據賣家介紹,這類床墊在專賣店的售價比網上還要高3倍,相較於普通電熱毯,這類床墊一年四季都可以鋪,而床墊擁有的磁療功能是指「利用磁場作用原理,通過人體的經絡和穴位來改善人體的亞健康狀況」,床墊內嵌的玉石還可以「養人」。
據《法制日報》記者觀察,店鋪中「量子能量健康」這一分類下的產品,除了床墊,還有保溫杯、餐具、平衡手環、內褲、皮帶等。這些門類各異的產品全部來自於同一品牌,搜索這一品牌的名稱,會出現不少分銷店鋪。除了具有「量子能量」功能的產品,護膚品、廚衛清潔、衛生紙等日用品也在此品牌經營範圍內。
北京市民潘功(化名)的母親就是這類產品的忠實「粉絲」。按照潘功的話說,母親歲數大了,「被忽悠買了一堆沒用但名字很高大上的東西」。例如,「能量被,蓋了這個被子身體就有能量」「量子杯,喝了對身體有好處」「玉石床墊,可以增加人體能量」……
潘功母親對於自己熱衷購買這類產品的說法是:「我們現在年紀大了,只能有病亂投醫了。」
在潘功母親的介紹下,《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了一款正在網上售賣的「量子手鍊」。這款量子光波能量手鍊號稱有託瑪琳遠紅外負離子珠子,採用光量子技術,通過高科技,在量子倉經48小時純物理的光波量子能源共振方式處理而成。同時附圖片,號稱「帶上量子手鍊者可輕鬆抬起一人,腰腿間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撐」,並稱「量子高頻能量波可帶動人體細胞每秒鐘上億次的震動,擊碎血管中的毒垢,還原微循環常態」。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也曾舉例說,他有一個親戚掛了一個「量子掛墜」在胸前,認為它每天能輻射出一些東西,可以防癌。還有人說,將「量子波」打到油桃上面,長出來的油桃會對身體好。「聯想到當年有人炒作所謂的『納米水』,讓人哭笑不得。」
「量子概念很受關注,當各種機構在排著隊等投資份額時,如果有個資管計劃或理財產品請您投資一個前途遠大的量子公司,門檻也不高,幾十萬元就可以,請一定要當心。投資需謹慎,別把騙子當量子。」一位量子領域知名科學家在微信朋友圈裡說。
量子力學用途廣泛,謹防曲解濫用概念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所謂的量子水、量子藥、量子肥料等都是忽悠大眾的名詞,將本應純潔的學術領域炒作得烏煙瘴氣。可以說,所有的這些宣傳都是假的,與量子沒有一點關係。
一件產品量子不量子,看什麼?郭光燦院士給出了說法:「判斷一件商品是不是量子的,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用到量子的相干性、疊加性,如果沒有用上,它就不是量子。」
「量子力學的確用途廣泛,可是完全和這些『節能』『省油』『增強力量』沾不上一點關係。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在它之上的確孕育出很多新的技術,比如手機的晶片和屏幕,都是基於這一基礎科學所完善起來的學科而創造出來的,這才是名副其實的靠譜量子產品。」從事物理學研究的趙先生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但一些騙子借著「量子通信」的東風,強行把很多非專業人士聽過卻又不甚了解的科學詞彙,放入虛假產品的宣傳中,某種意義上起到了「矇騙」的作用。
「學過物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問題,可他們的目標群體原本就不是你啊。尤其是我們父母那一代人,很多人接受到的科學教育就很少。偶爾從新聞中了解到了『量子通信』這個詞。不巧,剛好有個人給他推銷量子手鍊、量子磁力床,可不就一下子中招了。」趙先生說。
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稱,一方面,公眾對概念的崇尚產生崇拜感;另一方面,科普不到位,一些商家就「蹭概念」,欺騙公眾。
據了解,目前量子科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
專家指出,量子技術的前景應用非常好,但真正應用到百姓生活可能還要數年。這些不科學的炒作,擾亂了市場,使這個領域失去民心。依託中科大等高校的量子科研成果轉化,我國已成立了科大國盾量子技術公司等一批量子信息企業。量子通信目前已經可以解決信息傳輸的安全問題,在保障信息完整性、認證和籤名等方面的應用前景廣闊,目前正處在市場化的初級階段。如果將來在手機上增加量子傳輸密鑰的晶片,量子技術進入千家萬戶並非不可能。
「假冒產品多了,將來大家對好的、壞的量子產品都會反感。」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量子概念的濫用對市場和產業的發展都是負面的。
專家認為,對於這種蹭概念的行為,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強監管,通過整治虛假廣告等手段予以規制。同時還要加強科普,讓科學的概念在權威平臺一錘定音,讓概念無法被不良商家所利用。消費者也要擦亮眼睛,涉及科學概念,應從正規平臺獲取信息。
●來源:法制日報
轉自:平安肥東
原標題:《【謹防詐騙】量子水、量子襪、量子眼鏡...還有多少「量子商品」在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