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最新趨勢是什麼?從科研成果到治病藥品最關鍵是什麼?「一氧化氮」可能是關鍵詞。
5月9日,(2019)第二屆天府國際生物醫藥商業化高端對話會在成都召開。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多位哈佛大學教授等專家學者匯聚成都,暢談生物醫藥行業趨勢。
現場,醫藥界諾獎得主費裡德·穆拉德在成都分享最新研究,在他看來,一氧化氮為新藥研發提供「信號」,已經成為生物學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市場上很多新藥物與一氧化氮的研究成果有關。
↑費裡德·穆拉德(左一)、卡瑞瑪·沙巴(左二)
諾獎得主費裡德·穆拉德:
一氧化氮為新藥研發提供「信號」
因為發現一氧化氮能促使心血管擴張,費裡德·穆拉德獲得1998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這一發現也促成新藥「偉哥」的發明,他也成為「偉哥」」理論發明人。
弗裡德·穆拉德來說,「我在一兩年前來過成都,這是非常棒的一座城市。」兩年前,費裡德·穆拉德籤約成都市郫都區,將擔任菁蓉國際天然藥物研究中心項目顧問導師。
今天,他帶來自己關於細胞通性的畢生研究,「看到成都生物醫藥資源十分豐富,感到十分驚喜。」
「人體內不同細胞會發出不同信號,不同信號會對應不同受體,這些細胞在傳遞過程中和激素、其他配體發送信號,在主體和受體之間進行生物信號傳播,就像我們發送電子郵件一樣。」費裡德·穆拉德介紹,一氧化氮會產生各種各樣作用,包括激素、神經毒素,最後合成硝酸鹽、亞硝酸鹽,過渡性金屬亞硝酸基,最終參與肌體生化作用,產生複雜的肌體細胞反應和作用。
「比如氧化硝基和過氧化硝基等等。一氧化氮與這些細胞,這些物質的作用,會在機體內傳遞一種生物信號,這些生物信號會對機體功能進行調節,接下來會產生一種氧化硝基,這種元素的毒性非常高。」
「不同的信號通道會傳遞不同的信號,我覺得複雜性特別重要,因為有多個信號作為活動行為的調節,你就可以利用這些通道,針對不同的信號來使用不同的藥物來進行疾病的治癒。」費裡德·穆拉德談及趨勢,針對不同信號通道的方式來研發藥物。
如何搭建可持續生態?
需要科研、人才、資金、市場、文化等要素
2017年,原加拿大國家藥物研發中心(CDRD)總裁、加拿大生命科學產業領域的領導者卡瑞瑪·沙巴,將全球藥物商業化中心(GDCC)帶入中國,並將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作為海外拓展的第一站。
現場,作為GDCC執行長,卡瑞瑪·沙巴談及創新生態。
「如何搭建可持續生態?」卡瑞瑪·沙巴提到了諸多要素,包括科研、人才、資金、市場、文化等,「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創新文化,創新成果就無法轉化為動力,也沒有辦法實現規模化產生。政府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來鼓勵創新工作。」
記者獲悉,目前GDCC為中國生物醫藥界引入了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以色列理工學院等全球一流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涵蓋新型抗生素、基因藥物、放射性同位素、腫瘤免疫治療、膀胱癌靶向藥、無瓣膜心臟分流器、植入式智能晶片等多個產品。
這些產品在海外已經獲得了資本方的投資,部分已經同國際一流藥企、器械製造商等展開了合作。這些項目通過GDCC首次進入中國,並在GDCC、廣發證券的幫助下受到了國內資本界、醫藥界的廣泛關注,截至目前已落地6個項目,今年內還將落地4-5個項目。
卡瑞瑪·沙巴尤其看好成都機遇。「我們為什麼會選擇來到天府之國、來到四川、來到成都,因為在這裡有接受能力,有非常好的創新環境、創新文化以及人才。」在卡瑞瑪·沙巴看來,成都人才優勢尤為關鍵,「非常多的高校在培養一批又一批人才。」
「創新文化也在這裡長存已久。」卡瑞瑪·沙巴提到,成都一直鼓勵雙創,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源,「創新需要全球性努力,GDCC承諾會帶更多的偉大的科學家和企業來成都。」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