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處理太空垃圾的五種方法

2020-11-27 科學網

2008年,美軍在太平洋發射「標準飛彈-3」擊落間諜衛星 

北京時間1月30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報導,近期,科學家提出一個問題:如果通信人造衛星在太空中失控或發生故障,當它們被當作太空垃圾進行處理時會出現什麼後果?試想如果前蘇聯時期的人造衛星攜帶的核反應堆出現洩漏該怎麼辦?當人造衛星在太空中「死亡」之後將發生什麼?

 

以下是科學家分析當人造衛星「死亡」之後出現的幾種可能性。

 

1、進入「軌道墓地」

 

如果任務控制員及時探測到人造衛星存在的故障,他們會點燃其仍處於功能正常狀態的人造衛星發動機,抵達被稱為「軌道墓地」的太空區域,該太空區域位於人造衛星最初飛行平面數百英裡之上,這樣將避免鄰近的太空人造衛星可能遭受的損害。

 

這就是地面太空任務指揮人員如何處理通信衛星「雅特5A」的方法,該衛星在操作12年之後,今年1月15日它出現了無法探知的故障,目前該通信衛星處於太空漂浮狀態,在距離地球表面35888千米(22300英裡)的太空軌道平面移動,沿著其軌道弧度向東漂移。

 

「雅特5A」衛星是由盧森堡SES公司發射的,該公司已十分悲觀地放棄了該衛星的通信通訊功能,現正將它從安全的太空軌道區域內移除,並通知鄰近其他人造衛星所屬國家避免發生碰撞。最終,「雅特5A」的歸宿是進入墓地軌道終結自己的生命。

 

2006年,俄羅斯「快車-AM11」通信衛星進入一個軌道墓地,之後與太空殘骸發生碰撞。

 

2、飛彈擊落人造衛星

 

摧毀出現故障的人造衛星也可採用飛彈擊毀,但並不是所有的情況下,飛彈射擊都會使人造衛星在太空中完全爆炸毀滅。去年,美軍在太平洋發射了一枚飛彈,擊中了廢棄的「USA 193」間諜衛星,雖然這顆間諜衛星絕大部分被摧毀,但是2月20日它的殘骸中有一個完整的有毒聯氨燃料罐落在地球上。

 

3、通常由人造衛星所屬國家進行處理

 

通常研究分析人員發現人造衛星出現故障,一般情況下會首先通知人造衛星所屬國家進行處理,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前蘇聯時期的人造衛星「宇宙1818」,它是前蘇聯1987年發射的,該衛星是太空中用於高級核電站測試的唯一兩顆人造衛星中的第一顆。

 

今年1月份,美國宇航局軌道殘骸計劃署(Orbital Debris Program Office)在發布的最新季度報告中指出,「宇宙1818」衛星於2008年7月4日噴湧出殘骸霧,這可能是由於冷卻劑反應堆遭受太空殘骸撞擊或出現裂縫造成洩漏。近日,據美聯社報導稱,俄羅斯太空部隊亞歷山大·亞庫辛(Alexander Yakushin)將軍證實「宇宙1818」衛星出現了裂縫,但他強調稱,由於這顆人造衛星所處軌道位置非常高,並不會對國際空間站帶來破壞性損害,也不會出現放射性物質殘骸像雨點般地落在地球表面。這顆衛星將在距離地球800千米(500英裡)高空處進行分解,該高度距離國際空間站354千米(220英裡)。

 

雖然「宇宙1818」衛星看上去處於控制之中,但是 「宇宙954」衛星的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它是一顆雷達海洋偵察衛星(RORSAT),於1978年盤旋飛行失控,最終衛星殘骸進入地球大氣層,具有放射線的殘骸散落在加拿大境內。

 

4、送回地球或進行太空修理

 

處理出現故障的人造衛星的另一種方法就是通過美國宇航局的太空梭攜載返回地球進行修理,太空梭艙內完全可以攜載小型人造衛星返回地球。現服役18年之久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就是人造太空儀器成功修復的典型例子,美國宇航局太空人曾四次「拜訪」這顆太空基礎望遠鏡,第一次是糾正了它的呈像模糊問題,之後又添加了新的攝像儀和儀器,進一步延長了它的服役時間。目前,美國宇航局計劃今年5月12日進行第五次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維修任務,同時這也是最後一次維修任務。

 

美國宇航局的太空梭計劃將於2010年退役,今後出現故障的人造衛星所進行的維修任務則由「機械醫生」來完成。2007年,美國五角大樓成功測試了太空飛船的飛行能力,該太空飛船有能力完成對人造衛星機械化燃料補給和維修任務,此外,投資3億美元的「軌道快車」任務使用一個目標人造衛星和機械手臂維修車示範了自動化集合和維修任務。

 

5、「火葬」

 

處理太空飛船和垃圾最常見的一種方法是進行燃燒,之前一些老式太空飛船曾在地球大氣層進行故意操作性燃燒。俄羅斯無人駕駛「進步」號貨運太空飛船在執行完向國際空間站送遞貨物之後,以燃燒火球的形式結束了它的太空旅行生命。2001年,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放棄使用後,也以類似的「火葬」形式結束生命。

 

歐洲第一個自動轉移飛行器——「朱爾斯·維恩號」(Jules Verne)讓科學家觀看到了一次壯觀的景象,它最後以一片火光通明的燃燒形式墜落在太平洋之中。當時兩架飛機被派遣記錄了該太空飛船的「死亡過程」,據悉,「朱爾斯·維恩號」有倫敦雙層巴士一般大。

 

然而,歷史上卻有許多太空殘骸在操作控制下未完全燃燒,2008年11月,一位太空人將電冰箱大小的一桶有毒氨水從國際空間站丟棄,這桶有毒物質在太平洋南部持續燃燒了1年多。美國宇航局並不清楚這桶毒性氨水進入地球大氣層後最終的準確墜落地點,美國太空監控網絡一直成功跟蹤這一目標,確信它殘留的有毒物質不會對地球人類構成危害。

 

或許最具有紀念意義的美國太空垃圾應當是77噸重的空間站太空實驗室,它於1979年7月份再次返回地球大氣層,它的燃燒殘骸遍布印度洋東南部和澳大利亞西部地區。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如何處理太空垃圾?方法已經有,就差行動了
    如何處理太空垃圾?方法已經有,就差行動了 2020-11-29 10:09 來源:科技看天下
  • 航天事業的重要挑戰:如何有效處理「太空垃圾」
    當太空飛行器穿過大氣層進入軌道飛行後,其外部環境就變得相對穩定,但此時太空飛行器仍面臨若干安全風險,其中由航天活動本身產生的「太空垃圾」便是一個重要挑戰。 隨著上世紀50年代人類具備了進入太空的能力,越來越多的衛星、飛船被發射入軌,使得地球附近的太空不再空曠。然而,人類製造的機器設備都有著設計上的使用壽命,各類太空飛行器也不例外。
  • 在太空中也需要垃圾分類?太空垃圾怎樣分類怎麼處理?
    在太空中也需要垃圾分類?太空垃圾怎樣分類怎麼處理?但這仍給我們日益活躍的空間探測敲響了警鐘——來自地球的垃圾可能要先人一步在月球「建立基地」了。事實上,不僅是月球,凡是衛星、探測器能夠到達的地方,也將面臨同樣的風險。人們越來越重視地面垃圾的分類處理,那麼太空垃圾怎樣分類?又該怎麼處理?
  • 3種「太空垃圾」清理方法誰靠譜?太空網,雷射武器,大型平板
    肯定說是衛星最多,其實不以為然,還有一樣東西是威脅比較大也是最多的,並且也是達到了一定規模的,那就是我們的「太空垃圾」。相對來說,太空垃圾多數都是人類自己產生的。例如,衛星碎片,太空自己不會產生,而是人類發射衛星或者其他飛船而留下的。
  • 太空垃圾處理技術新革命
    圖為太空垃圾 自從1969年美國阿波羅號飛船登上月球時,就開啟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時代,截至目前為止,世界各國已經執行了4000多次的發射任務,當衛星不幸發生撞毀或者退役時,會產生許多的太空垃圾,然而就算是其中一個細小的碎片都會對航天飛行器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用魚叉擊中太空垃圾碎片
    據統計,太空中散布著從廢棄的火箭部件、報廢衛星,再到散落的螺母和螺栓等各種太空垃圾。美國國防部現在對地球軌道上堆積的50多萬件人造碎片進行跟蹤。所有這些太空垃圾對經過的太空飛行器,比如說國際空間站以及耗資數十億美元的衛星構成了日益嚴重的碰撞威脅。
  • 發射衛星一時爽,處理殘留淚兩行,各國都在想辦法處理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的危害給航天事業帶來危害:它們不受控制的隨意亂飄,碰撞到在軌運行的衛星或其它太空飛行器造成損失,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碰撞的機率就越來越大——大約10釐米大小的碎片產生的碰撞就可能造成毀滅性的損傷,這都是錢啊。另外,太空垃圾會大大的壓縮軌道空間。嚴重汙染空間:有些太空垃圾會帶有放射性,比如鈾或其它核分離物質等。
  • 太空垃圾的產生、危害與對策
    近地軌道太空垃圾示意圖 近日有一則新聞稱,澳大利亞正在研發一種用雷射處理太空垃圾的新方法,即從地球上發射雷射來分解繞著地球轉的太空垃圾 如何處理廢舊物 太空飛行器壽終正寢或中途夭折後就成為太空垃圾,它有可能影響其它在軌正常運行的太空飛行器,所以妥善處理廢舊太空飛行器很重要。對於廢舊的太空飛行器處理的方式有多種,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因為廢舊的太空飛行器分可控和不可控2大類,而且即使是處理可控的廢舊太空飛行器,也要根據軌道高低、太空飛行器大小等採用不同方式。
  • 太空垃圾竟比你隨手丟棄的垃圾更好清理,是為什麼?
    人類每天隨手丟棄的垃圾雖然不會飄到太空,但也不能避免太空中垃圾的產生,美國的一個工程師團隊目前正在研發一款小型立方體衛星名為OSCaR。立方體衛星將自主清理太空垃圾據小編了解,目前地球軌道附近的碎片竟有1.29億之多,碎片大小不一,其中10釐米寬的就約有3.4萬片。
  • 太空垃圾,終於有人要行動了!
    「太空垃圾」,大概有以下幾種: 1、遺棄的太空飛行器和運載火箭箭體殘骸。目前仍在軌的失效太空飛行器數量超過5000個。 2、太空飛行器發生爆炸和碰撞解體產生的碎片。
  • 清理太空垃圾又有新招數
    太空垃圾問題日趨嚴重  對於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垃圾,我們會將它們收集後投入垃圾桶,由市政部門統一進行回收和處理。而自人類開始航天活動以來,對於太空中產生的廢棄物,則多採取就地拋棄的方式,將它們遺留在太空之中。這些廢棄在太空中的無功能人造物體,被航天科技人員稱之為「空間碎片」,而它們更為人所知的名稱,則是「太空垃圾」。
  • 法媒:科學家發現在白天觀測太空垃圾的方法
    據法新社巴黎8月4日報導,科學家4日稱,他們發現了即便在白天也能探測到太空垃圾的方法,這可能有助於衛星避開不斷增加的環繞地球的垃圾。報導稱,報廢的火箭、衛星和太空飛行器部件在被丟棄後會繼續環繞地球飛行。環繞地球運動的約50萬件物體的大小從一顆螺絲釘到一整個火箭燃料艙不等。這些物體以每小時數千英裡的速度飛行,與衛星相撞的風險越來越大。
  • 太空垃圾如何"俄式"處理:用高能雷射炮讓它蒸發
    ,藉助一架3米長的雷射「加農炮」摧毀低地球軌道中的太空垃圾。如果測試成功的話,這種方法將能夠確保太空探索的安全性。這項技術是由俄羅斯太空總署下屬單位的科學家研發的。美國宇航局警告稱,即使是相對較小的軌道垃圾也能夠給太空船和衛星造成損傷。在大約50萬塊太空垃圾中,有2萬塊的大小超過了壘球。
  • 150萬太空垃圾包圍地球:再不治就毀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稱,人類在太空中留下的50多萬塊垃圾正在繞地球飛行,歐空局(ESA)給出的數字則是150萬,其中不到1釐米大小的就有100萬。這些物體被稱作軌道碎片,以區分它們和流星體及人造粒子,通俗點說就是太空垃圾。太空垃圾包括廢舊衛星、廢棄火箭部件和從原本就繞地球公轉的天體上切下的碎石。
  • 科學家找到能在白天追蹤太空垃圾的新方法
    據外媒報導,當仰望夜空時你可能看不到太空垃圾,但現在確它們正在繞著地球旋轉。報廢的衛星碎片、廢棄的火箭級和其他人造碎片像一個巨大的垃圾泡沫一樣環繞著我們生活的這顆星球。追蹤這些物體的位置對於工作衛星的安全以及人員任務甚至對於它們對國際空間站構成的危險都是必要的。
  • 科學網—雷射大戰太空垃圾
    「澳大利亞用雷射回收垃圾的做法,應該就是通過雷射讓太空垃圾減速,最終讓它跌入大氣層。」 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研究員都亨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分析道,「目前人類回收太空垃圾的方法幾乎都是先令其減速,然後重新墜入大氣層。這樣太空垃圾會在墜落過程中燒毀,不會對地面產生太大的影響。」
  • 關於太空垃圾的10個令人大開眼界的事實
    如果我們不與在地球軌道上漂浮的越來越多的垃圾作鬥爭,那就如汽車碰撞一樣,基本上就是時間問題,今天,小編列出有關太空垃圾的10個令人震驚的事實。處理太空垃圾的一種方法是將其送回地球WT1190F的著陸還使研究人員能夠觀察到空間碎片重新進入大氣層的影響,並測試他們的應急計劃,以應對突然出現的巨大的太空垃圾。
  • 醫療垃圾的處置方法
    醫療廢物共分五類: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理性廢物和化學性廢物,目前均已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因醫療廢物本身具有特殊屬性,也就需要特殊的處理方式來消除其危害性和危險性。目前國內外常用的醫療垃圾處理方式有以下幾種:一、衛生填埋法衛生填埋法是將垃圾埋入地下,通過微生物長期的分解作用,使之分解為無害的物質
  • 我國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方法探究
    我國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方法探究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城鎮建設》  作者:李增輝  2020/9/4 15:50:48  我要投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及人口數量的增長另外,在生活垃圾處理中,相關人員要對垃圾進行回收處理,減少對我國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 我在太空撿垃圾
    ,第一個太空垃圾便已誕生。因此太空垃圾若與運作中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或國際空間站相撞,會危及到設備甚至太空人的生命。據計算,一塊直徑為10釐米的太空垃圾就可以將太空飛行器完全摧毀,數毫米大小的太空垃圾就有可能使它們無法繼續工作。而太空垃圾也因此成為了國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