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機器人的「親密接觸」:是否只有人與人,才有互動和愛?

2020-11-26 澎湃新聞

原創 壹心理 壹心理 來自專輯關起門的那點事

肖璐|作者

歐小宅、蟲子|編輯

如果有一天,性愛機器人成為你們親密關係的「新第三者」:你的伴侶把性愛機器人買回家,並且和它滾床單,在身體上高度依賴它,你會認為那是一種背叛/出軌嗎?

人際關係專家Bobbi Banks曾經預測:「到2050年,人類與機器人形成浪漫和性愛的關係將會很普遍。」

那一天或許並不遙遠。

和機器人上床

男人比女人更大膽

2016年,美國塔夫茨大學對100人開展了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男性表示願意與機器人上床,而三分之二的女性則表示不願意。

這個調查結果很有意思,它顯示男性和女性對性的看法是不同的。

那麼性對於我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僅僅只是肉體上的享樂,還是情感上的交流,關係之間的互動?

其實這個調查表明了我們的性觀念會受到文化的影響,比如如何看待自慰這種行為。

男性在日常生活中比女性自慰的頻率更高。《金賽性學調查報告》就表明:曾經自慰的人群佔比,在男性中是92%,而女性是58%。

顯然,男性對自己的自慰行為更加坦然,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男性更容易接受性愛機器人。

男性在性愛中更重視視覺刺激,性愛機器人的高仿真外形,與真人無異的神情很輕易就能喚起他們的性衝動。

男性更傾向把性愛機器人當成是自慰的另一種形式,對於他們來說,性愛機器人相當於升級版本的「飛機杯」。

獲得豆瓣8.7高分,由騰訊新聞聯合奧斯卡團隊製作,演員曾寶儀主持的紀錄片《明天之前》中,《機器人伴侶》這集就專門記錄了這樣的真實故事:

影片裡,布裡克是性愛機器人的忠實客戶,有5個性愛娃娃。

他曾經有過一段令他心灰意冷的婚姻。離婚後,他就跟這些伴侶娃娃生活在一起。

他說這些沒有「感情」的娃娃讓他感到放鬆,只是用來解決生理需求罷了。

但相比之下,女性對待性愛機器人的看法就複雜得多。

女性在做愛時,更重視精神層面的交流和情感上的互動,而機器人無法滿足這一點。

比起男性靠視覺喚起性衝動,女性更依賴被愛撫和觸摸的快感,而性愛機器人無法做到像真人一樣互動。

最重要的是,女性對自慰的羞恥感比男性更加強烈。

根據網易春風《2018中國80、90後性福報告》,男人仍然是成人用品的主導力量——在成交量佔比中,男人達到了72%,而女性只有28%。

毫無心理負擔地享受身體的快感,對於女性來說更困難。因為在性文化裡,她們的欲望一直都是被壓抑的。

享受純粹的肉體快樂在從前甚至是一種禁忌,就連用情趣玩具對她們來說都不是一件普遍的事,就更別說性愛機器人了。

性,可以只因身體愉悅而存在

從前的男性自慰會對著色情雜誌AV女優意淫,而如今因為科技的發展,他們可以與網路上素未謀面的陌生女性激情裸聊,玩線上性愛。

即使兩個陌生人在現實生活中不會有任何交集,但可以通過網絡與對方發生關係,比如網絡文愛、購買線上性愛服務,花錢視頻裸聊……

同樣,他們也可以購買一個屬於自己的性愛機器人。

性愛機器人,正悄悄地讓性的實質發生變化。

以上行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一種「虛擬性愛」。

而性愛機器人雖然擁有實體,卻沒有靈魂,不是真實具體的人,所以它們也算是虛擬性愛的另一種形式。

那麼,虛擬性愛算不算出軌呢?

這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伴侶和自己的性慾:

有的人會認為,只要兩個人在一起,性慾就必須完全因自己而起,希望自己是對方產生性慾的唯一原因。

有的人認為性幻想也是一種出軌,對性愛機器人產生身體依賴是一種背叛,甚至伴侶背著自己自慰,也算是一種對關係的傷害……

換句話說,伴侶一旦對我們以外的事物產生了性慾,就意味著我們不再完完全全佔有對方。

但如果我們認同伴侶是一個獨立的人,也就意味著大家都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擁有屬於自己的性自由,比如性幻想、通過不傷害任何人的方式獲得身體的愉悅等。

那麼,和性愛機器人滾床單這樣的事對於我們來說,就不屬於「出軌」的範疇,僅僅是一種純粹滿足肉體愉悅的虛幻存在。

最重要的是,這種想像是否被允許。

滿足自己所有期待的真實伴侶不存在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性被認為必須要有目的才能存在:要麼為了繁殖,要麼是為了婚姻。

在這兩種前提下,性才是道德和被允許的。

節育和口服避孕藥出現後,性的目的不再局限於生育,性的內涵因此變得更加豐富而自由。

性愛機器人的出現,則徹底把性和愛分開了,證明性也可以只是因為身體的愉悅而存在。

性愛機器人的出現,可以解決一些問題:

a. 生理髮洩。對於那些找不到或者不願意進入一段現實關係的人來說,這是風險更低的生理髮洩的途徑,甚至可以寄託精神依賴;

b. 緩解焦慮。尤其是女性,機器人可以同時解決生育焦慮,又能緩解性需求;

c. 安全健康。相比起其他形式的性愛,性愛機器人安全、乾淨,某種程上減少了性疾病的傳播和泛濫。

但性愛機器人同時也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

性愛機器人確實不像真實人類那樣不可控和不斷變化,更加忠誠,更容易控制。

但是與此同時,人與性愛機器人的關係,是支配與服從的關係,缺乏真實人類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紀錄片《明天之前》中,另一個性愛機器人資深用戶戴夫,向周圍的人公開宣布伴侶娃娃謝朵奈是他的妻子。

戴夫對「謝朵奈」一見鍾情,並在「她」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感情。戴夫覺得謝朵奈給自己帶來了安全感,他說:「我可以活在我自己構建的世界裡,像虛構一樣的現實生活。」

對於性愛機器人的存在,我們會有這樣的擔憂:

戴夫和謝朵奈的關係是虛構出來的,但如果這種一廂情願發生在真實伴侶之間,就是一種單向的控制和操縱。

可是,這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可以完全滿足我們所有期待的人。

當我們對一段關係只有「一廂情願」,不考慮對方的感受時,我們就不會再為真實的關係作出努力,徹底放棄溝通和交流。

這種自我中心的傾向,非常不利於人際之間的親密合作。

寫在最後

真實的兩性關係,需要不斷地從對方的角度考慮,磨合彼此的需求,學會合作。

如果我們愛一個人,會願意從ta的世界出發,了解ta的真實需要,並且互相滿足。

但人與性愛機器人的戀愛,更像是把自己的幻想投射在一個沒有思想、也沒有靈魂的機器人身上。

這樣的關係無論如何聽起來都更加自我,也更加乏味。

李銀河說:「機器人沒有靈魂。因為戀愛不只是肉體的內容,它主要是靈魂和靈魂之間的碰撞。所以性愛機器人它再發達,佔得比重再大,哪怕到了90%,人還是要去跟真人戀愛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迷人之處也恰恰就在於「不可控」。因為每個人會都有不可束縛的情感和衝動。每個人都擁有獨立的思想和靈魂。

點個在看,有靈魂的愛情才夠滋味。

世界和我愛著你。

參考文獻:

1、Matthias Scheutz and Thomas Arnold Human-Robot Interaction Laboratory Tufts University, Medford, MA 02155, USA

2、《金賽性學調查報告》

3、中國機器人網,《性愛機器人的普及將在2050年實現?》

4、網易春風《2018中國80、90後性福報告》

- The End -

作者簡介:肖璐,醫學專業畢業,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多家媒體心理專欄籤約作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和關係親密的人身體接觸 能實現腦電波同步?
    最新研究顯示,和關係親密的人身體接觸,能讓人們的腦電波同步。而且關係越親密(男女朋友、或者心動關係的),這種神奇的效應就越明顯 。 上述研究來自以色列海法大學,研究團隊的西蒙妮教授還表示:這項研究首次展示了在握手過程中雙方腦電波是同步的。
  • 和大自然做一次親密接觸
    有一天,我和我的閨蜜們一起三家綠色出行小遠行。我們總喜歡在空閒時間約在一起,去外面看看,和大自然做一次親密接觸。因為大自然充滿了生機,並且能夠喚醒我們身體的各種感受,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放鬆。早晨四點二十分,媽媽把我從睡夢中叫醒。我揉著惺忪的雙眼,望著窗外,外面一片黑乎乎的,只聽到遠處偶爾傳來的狗叫聲,還有我閨蜜們在陽臺興奮地討論聲。我趕緊起床,也投入到觀日出的隊伍中。天還是黑黑的,上空只有一輪小小的圓月和旁邊點綴的一顆小星星。
  • 不要太快和喜歡的人產生關係,有一種愛情叫假性親密
    宮崎駿說:「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那個並不完美的人,因為愛你,只要你一個肯定,我就足夠勇敢。」在愛情關係裡存在著很多複雜的哲理,並不是表淺的用言語所能夠形容的,必定需要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去感知和踐行。
  • 推薦|和大自然親密接觸 與萌寵溫馨互動
    大青山野生動物園擺脫工作日的煩悶,當然要在閒暇的時候來一次郊遊,最好能和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聽說呼和浩特市大青山野生動物園來了一些「新朋友」,最近還蠻熱鬧的,快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大青山野生動物園共有動物12大類,83個品種,種群數量已達936頭/只;其中不乏極具觀賞性的大型猛獸、珍稀物種和具有地區代表性的物種。如:老虎、非洲獅、黑熊、浣熊、松鼠猴、大鴇等。現園區建有大型館舍6處,各類小、中型館舍19處;館舍均有保暖、通風等設施,下水、上水、採光等飼養條件一應具備。
  • 海蒂和爺爺這部高分電影再次證明: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有多重要!
    這部小說被改編成了多部同名電影,有日本版、美國版、英國版和德國版,可謂被全世界的觀眾所熟知。一部兒童小說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我覺得其中一點是因為它講述了一條恆久不變的真理:人類應該增加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因為大自然的天然哲理在不斷教導著我們的人生。
  • 「人為什麼對越親密的人態度越差」有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原因
    對於喜歡的人,我們希望和他的關係更加親密,但是兩個人變得親密後,對彼此的態度卻會越來越差。 以至於有一種說法,我們總是把最差的一面留給了我們最親密的人。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如此,我們總是不能和父母、愛人好好說話。 人為什麼對越親密的人態度越差?
  • 性,愛,機器人
    但可惜的是,她只有頭裡裝了人工智慧,脖子以下只是高仿真的性愛娃娃,所以在我看來,她頂多算得上一個初級的原型。不過她在性上的表現的確已經相當出色了。你可以摸摸她的臉——鉑固化矽膠的皮膚,是否和你的差不多?她這次的瞳孔顏色、睫毛長短、嘴唇薄厚,你是否喜歡?
  • 和機器人做愛做的事情,你準備好了嗎?
    一場新冠疫情,更加放大了我們原有的孤獨、親密渴望和恐慌。一件出人意料的技術發明再次浮出水面:疫情期間,全球性愛機器人的銷售量上升了75%,我們真的要開始和機器人談戀愛了麼?亨利身高1米8,五官深邃,膚色黝黑,有結實的胸肌和八塊腹肌,然而他並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是麥克馬倫創立的Realbotix公司研發的新一代性愛機器人,售價12000美元。
  • 東營黃河口「明星天鵝」與人親密互動 被拍成電影!
    由於保護區實際上也是鳥類的救助站,有群眾發現受傷的鳥,基本上都會送到這裡來。李建推測,這隻天鵝應該是在南遷過程中,因體力不支撞在建築物上受的傷。在此後兩個月的救護過程中,李建把天鵝安置在自己的宿舍,進行無微不至的救治和呵護,終於把它成功救回,並取名為「小雪」。
  • 溫碧霞和養子親密互動被吐槽,無邊界感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劫難
    關於母親和孩子之間親近的距離,每個人 有每個人的見解,但是適當的"度"還是要保持的,否則就會變成毫無邊界感的母愛,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刻的影響。 溫碧霞和養子親密互動被吐槽 溫碧霞我們都非常熟悉,她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是萬千男性的夢中情人,優雅知性的樣子讓人印象深刻。 如今,她也找到了另一半何祖光,但是她和何祖光結婚之後一直沒有生養孩子,就領養了現在這個孩子——何國倫。
  • 德雲社高峰秀親密愛豆,李沁的名字出現,讓粉絲們大吃一驚
    許多人在夜間活動,如凌晨曬菜吃夜宵,或睡不著開始「騷擾」師兄弟,總體而言,凌晨的德雲社仍能給大家帶來歡樂,即便如此,許多粉絲也是以秒贊、秒評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一月十一日,高峰來到黑龍江德雲社小劇場,開始為為期一周的演出做準備。傍晚11點半左右,高峰老師發表了一篇文章,展示了這個月的「親密無間的愛豆」,高峰老師還不太適應哈爾濱這樣寒冷的天氣,這麼晚還沒有休息。
  • 鶴唳華亭,太子先愛上陸家女,後又愛了太子妃,人一生可以愛幾次
    從此我和你是路人,我有我需要走的路。太子娶了太子妃。這時候的愛有了成熟和穩重,以及責任。細想生活裡大多數人的感情都沒能如:「我愛的也愛我」這般的完美。帶著這種看別人的故事以慰藉填補自己的遺憾,怎願意被不完美?為什麼太子在愛過陸文昔後,又能對太子妃也深情款款的樣子呢?一個人一生可以愛幾回?
  • 想和貓「主子」互動,你就眨眨眼
    這裡有一份「馴貓攻略」,請查收! 比起活潑黏人的狗狗,大多數貓「主子」們的性情可能顯得高冷得多。有些貓甚至時常端著一副睥睨眾生的神情,簡直讓人類鏟屎官們又愛又恨。這種行為雖然會使貓主子覺得既熟悉又有點兒奇怪,但確實能讓它們主動接近並認同人類。 論文作者之一、英國蘇塞克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ussex)心理學家 Karen McComb 說:「我作為一個研究動物行為的鏟屎官,能夠證明貓和人類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親密交流,這真是太棒了!」
  • 和有腳氣的人接觸,就會得腳氣?別傻了,是因為你做錯了6點
    親人的皮膚癬菌存在於患淺部真菌病的患者、以及密切接觸患處的物品中,因此如果密切接觸患者,或者使用患者的拖鞋、腳盆等用品,或者使用洗浴中心拖鞋、毛巾等共用物品,或者赤足走在遊泳池、桑拿房等潮溼環境時,都有可能親密接觸到親人皮膚癬菌。
  • 《與人親密》:從情侶到夫妻,每一種親密關係,都可以更藝術些
    在舊的思維之下,沒有人意識到,當兩個人走到一起時,有一個更高的目標,那是一同通過愛去覺醒更加耐心,更加溫柔,更加善意的自己。那才是愛應該體現出的本質。關於「愛」事實上,我們對於自己的伴侶,無形之中有一種過分的要求。
  • 從小缺愛的人長大後會怎樣?著名的猴子實驗給出答案,讓人警醒
    就在我每天都在焦慮自己做得夠不夠,是不是個合格媽媽時,我的一位心理諮詢師朋友發話了。她說這些事只能算育兒裡的「術」,真正的育兒是在孩子6歲前甚至12歲前,用愛將孩子的心填滿。只要孩子得到了足夠的愛,心理健康成長,將來的他不管成績好壞、是否優秀,總會過上讓自己舒服滿意的一生。
  • 神和人的互動模式——神的善待和人的回應的責任
    他們是神的形象,他們享受了神的各個層面的恩典和呼召,他們就有責任對神的話像撒母耳一樣迅速做出回應。而不是說有一頭牛要去地裡試一試或者有一個妻子,要去娶。或者有父母要去贍養直到埋葬。他們的責任像馬太和彼得一樣,在耶穌呼召他們的時候,他們立刻響應了呼召,跟隨了耶穌。雖然他們是罪人,他們也被賦予了響應呼召的責任,就像他們是一個無罪的人一樣被賦予了回應的責任。神在尋求一種互動,與人的互動。
  • 小哀與柯南的五次「親密接觸」,流淚的小哀讓人心痛
    和柯南身邊那些單純的夥伴不同,成功逃離出黑衣組織的小哀總是不自覺掩飾自己真實的情感,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而開始越來越親近周圍人的小哀也變得越來越放得開了,尤其是她和柯南間的互動越發的有趣,今天,就看一下小哀和柯南的五次親密接觸吧~柯南說這大概是小哀第一次在他面前哭
  • 金斯瑞解讀|七夕來臨,基因型告訴你,你愛對人了麼?
    親密關係與我們的心理及身體健康密不可分,以往研究顯示親密關係甚至還與死亡率之間還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社會關係簡單的人更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而頻繁與他人互動或者被人長期關注,關愛的人都可以滿足自身的「歸屬感」,從而減低死亡率。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中,有一種激素與這種親密關係休戚與共,這就是催產素。催產素(Oxytocin)是一種肽類激素,由垂體後葉分泌。
  • 與機器人的愛與性——人機關係革命
    大會上,演講者和觀眾提出了令人激動的問題。對於生活非常忙碌的人來說,性愛機器人是否偶爾會有助於使婚姻更容易?我們怎麼看最近機器人克隆的電影女演員斯嘉麗·詹森,誰在電影中提供了作業系統的溫暖和誘人的聲音?我們是否應該關注倫理問題,比如瑞士教授 Oliver Bendel 博士提出的關於性愛機器人是否有權對某些極端要求說「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