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的人,我們希望和他的關係更加親密,但是兩個人變得親密後,對彼此的態度卻會越來越差。
以至於有一種說法,我們總是把最差的一面留給了我們最親密的人。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如此,我們總是不能和父母、愛人好好說話。
人為什麼對越親密的人態度越差?這個問題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
客觀原因
關係越親密的人,待在一起的時間會越長,產生衝突和矛盾的可能性就越大。
從生物學的角度上來講,人雖然是群居動物,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由於每個人成長的環境不同、經歷不同,導致每個人的性格、脾氣都會有所差異。當兩個人相處的時候,這些差異點就是衝突點,相處的時間越長,觸及這些衝突點的可能性越大。
與那些關係不親密的人,我們大多只是泛泛之交,不會有太多的接觸,在一起的時間比較短,觸及衝突點的可能性很小,也就不會有矛盾產生。
正常人不會無緣無故地對一個人態度很差,所以對於那些無關緊要的人,我們態度不會很差。
而關係親密的人,一起相處的時間比較久,觸及矛盾點的可能性就會大很多。
我們常說「小別勝新婚」,夫妻之間分別幾天,兩人再見面的時候感情會好很多,為什麼會這樣?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點是因為分開之後,思念的情緒會累積,再次相見時,這些累積的思念會讓你們更愛對方。
第二點就是因為分開之後,你們分隔一方,觸及衝突點的可能性很小,你們之間的矛盾也會少很多。
平時在家,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分開後你們在一起的時間少了,也不再為這些小事爭吵。矛盾少了,情緒經過積累更濃烈了,感情自然比之前更好了。
與關係親密的人,相處的時間長,觸及衝突點的可能性更大,一旦衝突產生,受到情緒的影響,我們的態度也就會變差。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對親密的人態度更差的客觀原因。
主觀原因
1.內心的安全感
有句話叫做「有恃無恐」,當我們底氣十足的時候,行為和態度也會受到影響。
比如我們剛開始追求女生的時候,會特別小心翼翼,很在意她的感受,說話的時候也比較注意自己的措辭。
因為我們擔心自己的態度不好,惹女生生氣,她會離開我們。
但是結婚以後,大多數人對妻子的態度會有明顯的不同,說話也不再考慮她的感受,我們美其名曰「不見外」,但實際上是因為我們知道她們不會為了幾句話沒說好就離開我們。
有了婚姻,有了孩子,彼此之間的羈絆很多,覺得彼此的關係足夠牢固,足夠安全,所以我們敢把最差的一面留給她。
不僅是夫妻之間,我們與父母之間同樣如此,我們知道父母不會離開自己,會包容自己的壞脾氣,所以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他們。
2.習慣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對方
心理學表明,人對另一半的選擇通常是,選擇一個最接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目標,然後改造她。
在婚姻關係裡,我們經常喜歡對另一半提出要求,如果他沒有按你期望地作出更改,你就會生氣,態度就會變得很差。
比如一對年輕的情侶走在馬路上,女孩低著頭在看手機,這時候一輛車從女孩後側方駛來,男孩看了一眼車,提醒女孩,「別玩手機了,小心看著,後面會有車過來」。
在男生看來,走路應該注意安全,不能玩手機,要注意看著過往的車輛。
但女孩卻沒好氣地說,「有你在我還看什麼車,你幫我看著啊,別人男朋友可都是把女朋友護得好好的」。男孩被女孩懟得啞口無言。
在女孩看來,男孩應該幫她看著,應該保護好她,因為別人家的男朋友就是這樣。
當我們想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對方的時候,必然會引起對方的牴觸,因為人沒有人喜歡被別人改造。
越是親密的人,越喜歡改造對方,因為他們覺得這是為了對方好。
這一點在我們父母身上最為明顯,他們經常喜歡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我們身上。
對於親密的人,我們習慣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對方,遭到對方的牴觸後,矛盾就會發生,我們的態度會變得很差。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客觀因素我們無法改變,如果夫妻之間為了減少矛盾而分居,只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所以要從主觀上作出改變,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對方身上。你所謂的為他好,很多時候不一定對他好。
嘗試去接受對方,而不是改造對方,這樣你們之間的關係會越來越好,你對他的態度也會更好。
-End-
文/唯情唯心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