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快和喜歡的人產生關係,有一種愛情叫假性親密

2020-12-04 說愛

宮崎駿說:「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那個並不完美的人,因為愛你,只要你一個肯定,我就足夠勇敢。」

在愛情關係裡存在著很多複雜的哲理,並不是表淺的用言語所能夠形容的,必定需要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去感知和踐行。

面對喜歡的人,我們內心充滿了好奇,大腦裡分泌的多巴胺促使著我們總想要和對方黏在一起,它可以令人心跳加速,可以令人面紅耳赤。

愛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他總是能夠讓兩個人不知不覺的靠近,且無時無刻的黏在一起。

尤其在愛情初期的時候,心理學家認為,兩個互為心動的對象,他們此刻的注意力和精力全部都會投入到對方身上,他們會沉浸在兩個人的世界中無法自拔。

在這個階段他們所構想的愛情是比較理想化的,甚至是相對完美的,所以在這個時候兩個人也很少爭吵,而是總處於一個甜蜜的階段。

然而在三個月之後,隨著兩個人深入的交往,彼此真實的性格已經會暴露出來,兩個人之間的矛盾點也就會升級,如果我們能夠在這個時候去解決問題,那麼對於未來的關係會起到一個正向的作用,相反我們在初期就迫不及待的湊在一起,最後只會成為一種假性的關係。

心理學家認為不要太快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甚至產生關係,否則你們兩個會進入一段假性親密的愛情中。

什麼叫做假性親密?

假性親密關係指的是很多人在情感裡的連接處於很淺層的狀態,然後又處於不作為的狀態。

在電影《完美陌生人》中,其中幾對夫妻都存在著一種「假性親密關係」。

他們在外人面前扮演著幸福的夫妻,但是私底下卻很少交流,甚至一方早已經選擇移情別戀。

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一個是著名的整形醫生,一個是著名的心理醫生。

但是透過一場簡單的心理遊戲,妻子才得知原來自己的丈夫一直在看心理醫生,而丈夫才發現自己的妻子一直想要做整形手術。

很多時候在一段關係內出現了問題,我們所想的並不是去積極的解決這些矛盾,也不是兩個人能夠坦誠的去面對心理上的問題,而是將「完美」當做一塊遮羞布,他們壓抑著各自內心的想法,看似親密卻相互又不了解。

心理學家認為「兩個人在一起,最理想的狀態是依附理論,裡面描述的安全型依附關係,就是兩個人對彼此感到安心,信任,安全,不會有焦慮或者不信任的感覺,然後互動過程和情緒流動都很順暢。」

張小嫻說過:「時間,可以了解愛情,可以證明愛情,也可以推翻愛情。」

如果你在做一些決定的時候,不知道如何去抉擇,那麼就讓這一切交給時間,時間往往會揭示出最真實的現實和真理。

我們經過一系列的社會調查發現,兩個相互喜歡的人,如果前期他們並不是相互了解,而因為情感的衝動過早的在一起,那麼在後期,如果他們的心理年齡不夠成熟,這段感情會過早的瓦解。

揭開內心的傷疤,不要讓假性的親密關係來控制你們兩個人。

韓寒曾經在書中寫到這樣一句話:「我們知道很多的道理,但是終究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哲學家認為導致這樣結果的原因在於我們只是停留在一些表象中,但是從來沒有付出時間,而實踐則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了解才是相愛的前提

在戀愛前期無論你多麼喜歡對方,無論你此刻有多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都要學會理智,我們也要明白一句話,了解才是相愛的前提。

你不妨多花些時間去了解對方的喜好,了解對方的交際圈,了解他的性格以及他的原生家庭。

這一系列的因素才是決定你們兩個是否能夠走向更加親密的關鍵點。

成長才是愛情的目的

不要總試圖去勾勒那個看似完美的關係,不要將兩個人的關係假想成一種童話。

我們要明白,愛情本身就是一個苦樂交織的其中必定要甜蜜,也必定要經歷難過。

不要固守在那個虛幻的關係內,而是應該兩個人共同的去面對差異面,對那些無聊而又艱澀的難題。

在假性關係內,你們兩個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遙遠,唯有相互攙扶的愛情才會讓兩個人共同成長,那才是愛情的真正目的。

「戀愛應該是雙方扶持對方共同完成自己的目標,而不是虛幻的思想、膚淺的物質、和紙醉金迷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假性親密與依賴共生(Codependency)
    在一段狹義的Codependency的關係中,兩個人都具有這樣的特點,需要一方有生理或精神上的成癮(嗜賭、性成癮、物質成癮等),造成這個人功能低下,極端對自己不負責任;而另一個人則高度依賴這個人的「社會生活功能低下」和「不負責任」,在過分地、強制地、照顧另一方中獲得自己的價值感。這是一種病態的共生關係。在依賴共生關係中扮演「助人者」角色的一方,往往「依賴別人對自己的依賴」。
  • 深度解讀《愛的博弈》:從「愛情實驗室」,獲得幸福的親密關係
    3、 愛情分歧中試圖說服對方是徒勞的我們喜歡與我們像的人,共同點越多,彼此越喜歡。——羅蘭·米勒 / 丹尼爾·珀爾曼《親密關係》愛情裡,小兩口吵架是遲早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喜歡爭個高低,一定要想方設法去說服對方,完全不管這件事情是誰對是錯,只是為了出一口氣而已。
  • 人類圖|親密關係|浪漫愛情、婚姻和親密關係的區分「房鼎容原創」
    這些天受邀坐客一個兩性關係的論壇,這一期主要是關於離婚人士。大家眾說紛紜,呈現出婚姻及兩性關係的面面觀,我稍稍為大家做了梳理和區分、做個分享。兩性關係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大家常常沒有搞清楚,就是浪漫愛情不等於親密關係,也不等於婚姻。
  • 心理學筆記-畢生發展(6)成年早期 親密關係 孤獨感和愛情
    而女性在這一時期更希望「兩全其美」,婚姻和事業同樣重要,她們希望通過與他人的關係來界定自我。如果在整個成年早期個體都未能建立起親密關係或達成職業成就,三十歲的過渡期很可能演化成一場危機,個體開始質疑自己是否能創造一個有意義的生活。魏蘭特的適應生活理論也證實了萊文森的觀點。
  • 愛情是一個故事丨學會用看故事的方式理解和伴侶之間的親密關係
    他是著名愛情心理學大師、也是愛情三角論提出者,他認為愛情是一個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愛情故事,人們基於自己的故事去建構親密關係,並在此過程中塑造、調整故事。在《愛情是一個故事》一書中,作者羅伯特從如何理解愛情故事、愛情故事的分類及思考、我們如何改善自己的愛情關係三部分帶領讀者以全新的視角剖析愛情。
  • 愛情三元論:激情、親密和承諾、相守十五年—我們繼續!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的愛情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激情是愛情中的性慾成分,是情緒上的著迷;親密是指在愛情關係中能夠引起的溫暖體驗;承諾指維持關係的決定期許或擔保。這三種成分構成了喜歡式愛情、迷戀式愛情、空洞式愛情、浪漫式愛情、伴侶式愛情、愚蠢式愛情、完美式愛情等七種類型。
  • 愛情三元理論: 親密、激情、承諾,你與完美愛情之間缺什麼?
    愛情=親密+激情+承諾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構成兩個人的戀愛關係。「親密」是愛情關係裡的溫暖體驗,即所謂的情感。  6.學會給女生投資【包括時間,精力,金錢,情感,關係,物質等】只有這樣,兩個人才能不斷地深入彼此,關係才能更牢靠。 一個男生,早上跑出去兩條街,去買女生喜歡的早餐。 女生:你不用這樣,直接叫個外賣就行。
  • 明明是喜歡的人,卻要刻意保持距離,你的親密關係裡,隱藏著什麼
    明明是自己喜歡的人,卻刻意保持著很遠的距離。明明自己一個人孤單寂寞,卻不願開始一段美妙的戀情。在一段親密關係中,他們會把別人拒之千裡之外,即便這個人,是他們喜歡的類型。這在道理上講不通,但這種現象,卻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
  • 愛情三角理論:愛情有七種類型,你是哪一種?
    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不相愛的愛情都不算愛情,對嗎?我回答:愛情的形式有很多,相愛只是其中最完美的一種。這並不是空口無憑,有一個「愛情三角理論」,我一直都想介紹給大家。這個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的。他認為,愛情由三個元素組成,分別是激情、親密和承諾。激情,是人類原始的衝動,它並不一定是性衝動,而是包括一切超過了理智控制的行為。
  • 我只希望另一半是個正常人|什麼樣的愛情才是健康的|親密關係
    按照他的觀點,雖然兩性間的愛情形式因人而異,其實都是由這三種成分以某種方式的混合所演繹的。他進一步將動機、情緒和認知各自在兩性間發生的愛情關係,稱為熱情、親密與承諾,即以動機為主的兩性關係是熱情的,以情緒為主的兩性關係是親密的,以認知為主的兩性關係是承諾的、守約的。而完美的愛情應該是三者俱備,且合而為一。不健康的愛情是怎樣的?
  • 《與人親密》:從情侶到夫妻,每一種親密關係,都可以更藝術些
    小王的內心好像有一個點被引燃了,連帶著在單位受的氣,在這一瞬間爆發了。接著,就是兩個人的互相指責……。為什麼親密人為瑣屑的事而爭吵不論是情侶還是夫妻之間,兩個人是因為什麼而互相吸引,最終達成了一種親密的關係呢?
  • 你的過度付出,才是你親密關係的「元兇」
    付出分為兩種: 一種是健康正面的付出,對於親密關係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種是過度消極的付出,容易讓付出者抱屈,讓被付出者苦悶,是親密關係的「隱形殺手」。
  • 三角形的愛情,情侶們,你們屬於哪一種三角形?
    在愛情裡,不是所有情侶,都會有結果,期間的路,跌跌撞撞,崎嶇坎坷。結婚也不一定是因為愛情,因為愛情和婚姻,不能混為一談。情侶間的激情清晨,睜開雙眼看著懷裡喜歡的人,整個人都是開心地,回想起兩個人激情的生活,我想這輩子都難以忘記吧,曾經一起慶生,把蛋糕弄的全身都是,你抹在我身上,我抹在你身上,抹著抹著就抱在一塊,最後親吻在一起;曾經一起吃飯,第一次吃芥末,卻裝著很好吃,騙對方吃一大口,看著對方的表情,不厚道的開懷大笑;曾經一起旅遊,站在名山大川的巔峰
  • 愛情心理學:「零元愛情」和「一元愛情」,你聽過嗎?
    當然,這些內容不在「愛情三角理論」範疇中,陌路只是覺得「無愛」不等於「關係不好」。還有一種情況,可能比較符合「無愛」的定義,就是比較符合中國特色的——包辦婚姻/形婚,或者一些因為利益等原因而形成的婚姻關係。在有些包辦婚姻/形婚中,兩個人雖然有了婚姻關係,但是對彼此沒有任何感覺,在一起只是因為迫於壓力或利益。
  • 親密關係:真正的愛情,建立在「我基本上是好的」感覺上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遇到好的愛情,不應該是因為對方好嗎?怎麼是「覺得自己很好」呢? 回答這個疑問,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要內容。 1.因為你,我找到了真實的自己 知名親密關係專家克裡斯多福·孟在
  • 你的愛情屬於哪一種?過了熱戀期怎麼讓感情穩定?心理學乾貨必看
    可愛情這東西是有保鮮期的,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哈贊在臨床心理學家多羅瑟的協助下,經過兩年時間調查了37種不同文化層次的5000對夫妻,進行醫學測試後得出的結論指出:「愛情是大腦中的一種『化學雞尾酒』激發出來的,這些化學物質是多巴胺、苯乙胺等,但時間久了,即使是最容易對異性產生衝動情緒的人也會對這三種化學物質產生抗體,兩年以後,它們的作用便失效了。」
  • 愛情心理學:什麼是「二元愛情」和「三元愛情」,你知道嗎
    前面給大家介紹了愛情三角理論和根據這一理論而分出的「零元愛情」和「一元愛情」,這一期繼續為大家介紹另外幾種代表性的愛情。浪漫的愛浪漫的愛情有著強烈的親密感和激情,可以看做是喜歡和迷戀的結合。這樣的愛情能給人很強烈的情緒體驗,但往往很難持久。就好像旅行中的一場豔遇,旅行結束也就走到了盡頭。
  • 80、90後青春記憶裡的《單身情歌》,藏著一個破壞親密關係的元兇
    歌裡那種想愛不能愛以及對愛情勇往直前的態度是那時候的少男少女人表達傷感的方式,也成為在不少80後90後的青春記憶。其實這首歌裡還表達了人在經歷愛情的痛苦之後,產生的那種無奈的情緒,所以歌裡這麼唱「世界上幸福的人到處有,為何不能算我一個」。那種因為經歷過失敗的感情,而對自己會擁有幸福的不願相信的無奈狀態在心理學裡有一個理論叫「習得性無助」。
  • 不一樣的心理學:刺蝟效應,最好的關係,是親密有間,和意猶未盡
    刺蝟效應又被稱為人際關係中的心理距離效應,好的長久的關係,要做到親密有間。既要在空間距離上給對方留有一席之地,還要在時間距離上給對方騰出時間。如果一款遊戲很容易且很輕鬆的就被打通關,這款遊戲就很難暢銷,玩它的人也會越來越少,因為沒有挑戰性,打贏了也沒有成就感。我們平時的工作,登過的山,遊過的水,挑戰的項目和極限運動通通如此,無一例外。距離能產生神秘感,我們要善於利用這段時間和空間不斷提升自己。
  • 有個星座極其考驗人的智商,關係越親密距離感越強|水瓶篇
    其實在親密關係中,當一方對另一方的喜歡跟在乎特別濃烈又特別無私無畏的時候,其就會被另一方慢慢同化。當兩者的思維邏輯,認知角度等逐漸平行的時候,兩個人就會產生極強的默契感,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雙方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交流被放在了意識中進行。只是這種靈魂伴侶的創造太耗時間,也太耗緣分了,且兩個人也不一定能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