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而你是自由的;你愛我,而我依然是自由的。
最近在人際關係中感悟了許多,真切的覺得有一個可以溝通的來、三觀不會差太多的人做朋友、做戀人是多麼重要。
因為就是會有一些人總是不能和你好好說話,總是不能把握玩笑的度,用對方的弱點和秘密來攻擊對方,把對方惹生氣了卻不自知。所以,我漸漸地明白,包容TA,只是因為珍惜彼此之間的友誼或者戀情,而TA卻不懂。當數次警告無效之後,我也只能黯然的接受這種差異,接受這種無法溝通的窘境,然後單方面宣布關係的終結。
放到愛情上來也是一樣的,如果你們之間沒有發自內心的互相尊重,也沒有真切的關懷,那麼這種關係註定無法持久。
我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我只希望將來的另一半是個正常人」。這裡的正常,是指心智成熟且健全,可以對自己負責,有著基本的情緒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愛情
愛情是什麼?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話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騰伯格在1988年對這個問題提出了新的見解。他的「愛情三元論」認為,人類的愛情雖複雜多變,但基本上是由動機、情緒、認知三種成分所組成。
動機成分:愛情行為背後的動機,對人類而言極其複雜。其中,性動機或性驅力,以及相應的誘因,如異性之間身體容貌等特徵是重要原因之一;
情緒成分:屬於愛情的情緒,除了愛與欲之外,肯定還夾雜著其他的成分,所謂酸甜苦辣的愛情滋味;
認知成分:愛情中的認知作用,對情緒與動機兩種成分而言,是一種控制因素。
如果將動機與情緒分別視為電流與火花,認知就是開關或調節器,它可斟酌愛情之火的熱度予以適度調節。按照他的觀點,雖然兩性間的愛情形式因人而異,其實都是由這三種成分以某種方式的混合所演繹的。他進一步將動機、情緒和認知各自在兩性間發生的愛情關係,稱為熱情、親密與承諾,即以動機為主的兩性關係是熱情的,以情緒為主的兩性關係是親密的,以認知為主的兩性關係是承諾的、守約的。而完美的愛情應該是三者俱備,且合而為一。
不健康的愛情是怎樣的?
我們在愛情中容易犯的一點錯誤就是,總想著要改變對方,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對方。這種要求一旦達不到自己心中預想的,就會出現爭吵、冷戰等等。心理學家根據戀愛中對愛情的追求,進一步把愛情分為健康和不健康的兩大類。
不健康的愛情:
1、過高地評價對方,將對方的人格理想化
情人眼裡出西施,當一個人陷入愛情時,腦中的多巴胺分泌過剩,會覺得自己的伴侶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好看的人。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光環效應(暈輪效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暈輪效應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提出。他認為,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像日暈一樣,由一個中心點逐步向外擴散成越來越大的圓圈,並由此得出整體印象。據此,桑代克為這一心理現象起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稱———「暈輪效應」,其特點就是以偏概全。在你眼裡,對方是獨一無二的,甚至是沒有缺點的。就容易忽視TA人格上的一些問題。對於其缺點視而不見。
2、過於痴情,一味地要求對方表露愛的情懷,這種愛情常有病態的誇張
陷入愛情中的人,表現痴情的一方,將愛情視為全部,也要求對方時刻表現出愛自己的行為和跡象,包括一些言語上的表白。如果對方不表達,就會認為不愛自己,到了近乎病態的地步。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還各種猜忌。
3、缺乏體貼憐愛之心,只表現自己強烈的佔有欲
強烈的自我意識和佔有欲,把對方視為自己的附屬物。不問對方的感受,也沒有什麼體貼憐愛之心。
4、偏重於外表的追求
對於自己,包括對對方,都有一種外貌的極度追求。關注外在而忽略內在。是一種膚淺的、短暫的愛。
小說、電視劇和電影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我們從小幻想自己是童話中的灰姑娘,有一天會有一個王子來發現我們,然後一起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或者把自己想成韓劇裡的女主,霸道總裁、富家公子為了自己爭風吃醋。這種幻想本就是不現實的,但因為從小的這種憧憬,反而當長大後看到了真實的相遇、真實的柴米油鹽時倍感失望。
只有5%的愛情才是轟轟烈烈的,剩下的95%都是平平淡淡的,並不是讓你心痛的才叫愛情。
什麼才是健康而正常的愛情?
健康的愛情表現為:
1、不痴情過分,不咄咄逼人,不顯示自己的愛情佔有欲,能夠充分尊重對方
朋友之間需要尊重,愛人之間更需要尊重。這是第一前提,沒有這個前提,這種關係就是不對等的,終會出現問題。健康而正常的愛情一定是互相尊重,互相扶持的,有著自己獨立而獨特的性格,不會將自己完全依附於對方身上,也不會要求對方對自己言聽計從。不會有強烈的佔有欲,是一種真誠的、彼此欣賞的關係。
2、將愛情給予對方比向對方索取愛情更使自己感到歡欣,並以對方的幸福為自己的滿足
健康的愛情不代表不付出,而是一種心甘情願的付出,不是總想著從對方那裡索取什麼。是發自內心的想讓對方好,看到對方幸福自己就會很開心,以對方的幸福為自己的滿足。
3、是彼此獨立的個性的結合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包括朋友,包括戀人,都會產生衝突。兩個人不可能完全一樣,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一份健康的愛情不是否定對方,而是互相融合,是彼此獨立個性的結合。
如何擁有一段健康而正常的戀愛關係?
1、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志同道合很重要
在戀人的選擇上最重要的條件應該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業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體一致。應該是理想、道德、義務、事業和的有機結合。
一般情況下,異性感情的發展是沿著熟人-朋友-好朋友-知己-戀人這一線索發展的,當一個男性成為一個女生心中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角色時,愛情就可能降臨。在分享快樂和痛苦、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愛情就會產生和發展。
擺正愛情與事業的關係
把事業放在首位,擺正愛情與事業的關係,不能把寶貴的時間都用於談情說愛而放鬆了學習和工作。當把愛情視為生命的唯一時,愛情就是一株溫室中的花朵,嬌弱美麗卻經不起任何的打擊。當愛情成為女性唯一的存在價值時,她本人就會失去人格的獨立和魅力,也很容易失去被愛的理由。
懂得愛情是一種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責任和奉獻
理解對方是為個人和對方營造一種輕鬆和快樂的氛圍,沒有人追逐愛情只是為了被約束;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現,自己都不想信自己值得別人去愛的人,別人會全心全意愛他嗎?責任和奉獻則意味著個人道德的修養,它是獲得崇高的愛情的基礎。
2、發展健康的戀愛行為
戀愛言談要文雅,講究語言美
交談中要誠懇坦率自然,不要為了顯示自己而裝腔作勢,矯揉造作;不能出言不遜,汙言穢語,舉止粗魯;相互了解,不要無休止地盤問對方,使對方自尊心受損。否則只會使之厭惡,傷害感情。
戀愛行為要大方
一般來說,男女雙方初次戀愛,在開始時常感到羞澀與緊張,隨著交往的增加會逐漸自然與大方。這個時期要注意行為舉止的檢點。有的人感情衝動,過早地做出親暱動作,使對方反感,影響感情的正常發展。
親暱動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
高雅的親暱動作發揮愛情的愉悅感和心理效應,而粗俗的親暱動作往往引起情感分離的消極心理效果,有損於愛情的純潔與尊嚴,有損於形象,同時對旁人也是一種不良的心理刺激。
戀愛過程中要平等相待,相敬如賓
不要拿自身的優點去比較對方的不足,以此炫耀抬高自己,戲弄貶低對方。也不宜想方設法考驗對方或擺架子,這些都可能挫傷對方的自尊心,影響雙方的感情。
善於控制感情,理智行事
戀愛中引起的性衝動,一方面要注意克制和調節,另一方面要注意轉移和升華,參加各種文娛活動,與戀人多談談學習和工作,把戀愛行為限制在社會規範內,不致越軌,要使愛情沿著健康的道路發展。
3、培養愛的能力與責任
迎接愛的能力
包括施愛的能力和接受愛的能力。一個人心中有了愛,在理智分析之後,要敢於表達、善於表達,這是一種愛的能力。一個沒有愛心的人是個自私自利的人。一個人面對別人的施愛,能及時準確地對愛作出判斷,並作出接受、謝絕或再觀察的選擇,這也是一種愛的能力。缺乏這種能力的人,或是匆忙行事,或是無從把握。要具有迎接愛的能力,就應懂得愛是什麼,有健康的戀愛價值觀,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需要什麼,適合什麼。就應對自己對他人對萬事保持敏感和熱情,就應主動關心他人,熱愛他人。當別人向你表達愛時,能及時準確地對愛的信息作出判斷,坦然地作出選擇。能承受求愛拒絕或拒絕求愛所引起的心理擾亂。
拒絕愛的能力
自己不願或不值得接受的愛應有勇氣加以拒絕。拒絕愛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在並不希望得到的愛情到來時,要果斷,勇敢地說「不」,因為愛情來不得半點勉強和將就。如果優柔寡斷或屈服於對方的窮追不捨,發展下去對雙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當的拒絕方式,雖然每個人都有拒絕愛的權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摯的感情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種自珍,同時是對一個人道德情操的檢驗。不顧情面,處理方法簡單輕率,甚至惡語相加,結果使對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傷害,這些做法是很不妥當的。
發展愛的能力,培養愛的責任
發展愛的能力,並不是非要具體到對某一異性的愛,可以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愛。我們的親人、同學、朋友、祖國和人民,都值得我們去熱愛。發展愛的能力,就是要培養無私的品格和奉獻精神,要培養善於處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消除戀愛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糾紛,為戀人負責,為社會負責,才能創造出幸福美滿的婚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