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愛的博弈》:從「愛情實驗室」,獲得幸福的親密關係

2020-12-04 索菲菲爾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人終其一生,都在愛中博弈。

在親情的愛中博弈,在友情的愛中博弈,更在愛情之愛中博弈。

那麼請問,你累嗎?

《愛的博弈》

《愛的博弈》以愛情實驗室為主要戰場帶我們走進愛情,了解愛情,認識愛情,更好地追求愛情。

本書分為14個章節,分別各自詳盡地描述了愛情的種種維度,有信任,有爭吵,有分有合。

裡面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將近700組愛的實驗,當然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在這些數據裡面,作者帶我們領略了什麼是愛情的毒藥和解藥,什麼是愛情的衝突,什麼是愛情的調和。

這裡和其它書不太一樣的是,它告訴了我們如何用科學的辦法去看待愛情,處理愛情問題。

一、 書中「愛的科學」

1、 並非所有的婚姻都值得挽救

這是一種世界上婚姻的客觀科學規律,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要挽救的。

我們往往很怕離婚和被離婚,其實無非就是從法律上解除了各自的婚姻關係罷了。

你們的離婚,完全可以秘密進行,不要去聲張,其實也沒什麼太多人會關心這件事情,除了自己的親人。

而且婚姻這東西,也可能是因為衝動而造成的,有些婚姻的基礎就是有問題,你們產生婚姻分歧而離婚也是正常現象,所以沒必要對於一場明顯糟糕的婚姻還患得患失。

2、 身體之外的背叛一樣有害

我們原來總是在強調,自己的另一半絕對不可以出軌,一旦被我們發現我們將無法原諒。

但是其實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就算沒有肉體出軌,難道沒有經歷過精神出軌嗎?

很可能有,但是我們往往認為精神出軌完全正常,是沒必要的擔憂。

但其實,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最簡單的邏輯關係,無數肉體出軌就算由精神出軌演變而來的。

這就叫做見異思遷,我們的婚外戀,不是很多情況就是因為自己突然對另一個人有了好感,然後克制不住自己嗎?

3、 愛情分歧中試圖說服對方是徒勞的

我們喜歡與我們像的人,共同點越多,彼此越喜歡。——羅蘭·米勒 / 丹尼爾·珀爾曼《親密關係》

愛情裡,小兩口吵架是遲早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喜歡爭個高低,一定要想方設法去說服對方,完全不管這件事情是誰對是錯,只是為了出一口氣而已。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們之所以吵架,肯定是因為之前存在一些固有矛盾才這樣的,這些固有矛盾,也就是你們的固有分歧,又怎麼會是你去一較高下就能夠解決的呢?

二、 親密關係的密碼

1、 防止背叛不是解開親密關係的密碼

孫子: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背叛我們只能管住這個人的人,卻管不住這個人的心。

你只防止或者禁止和你有親密關係的一方背叛你,你是永遠解不開親密關係這一謎題的。

我們防止對方背叛,更多的是抓住這個人的身體,限制其自由,壓制其心靈,不讓其和第三者有直接接觸的機會。

但是,僅僅這樣,你就能獲得親密關係的升華嗎?

其實未必,你若是得不到對方的心,即使對方沒有實質上背叛你,你自己也不會從對方身上感到幸福。

2、 信任是破譯親密關係的入門

如果說親密關係程序是一門學問,那麼信任就是這門學問的入門必讀。

只有信任,才可以解開親密關係。

你想想,你和自己關係很好的朋友,和自己的愛人在一起,突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居然對其不再信任了,你不再放心把自己的心裡話告訴對方,你不太敢把自己的秘密告訴對方,你就會感到無形的壓力。

你會感到十分痛苦,是一種吃不下吐不出來的感受。

3、 美的距離是終極愛的密碼

要想完全破譯親密關係和愛的密碼,就需要對美的距離把控。

俗話說得好,距離產生美。

我們很多人理想的親密關係,就是形影不離,時時刻刻在一起,其實這也不一定。

真正厲害的人,是會把控愛中美的距離,不會把控距離的人,就不會把愛打造地爐火純青。

有美的距離,你會感到那種輕鬆舒適的相處模式。

三、 如何獲得幸福的親密關係?

1、 戈特曼-拉波波特藍圖

此藍圖構建了一種親密關係的人之間說話溝通的技巧。

1)、給對方說話的機會

你首先不要因為你和對方關係親密,就覺得對方沒有說話的權利,你就可以為了自己的開心而一直佔據說話溝通的主導權。

你要意識到,這樣是做不成事情的。

你必須給對方說話的機會,你要讓對方先說,讓對方說完,這是一種有普適性的溝通談話的基本禮貌。

即使對你最愛的人,最親的人也不例外。

2)、不要試圖改變對方的立場

就算是我們最親最愛的人,我們也不可能去改變對方的立場。

每個人都有天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世界觀和原則體系,究其一生都不可能輕易改變。

人要改變這一切,只可能遭到巨大的挫折才有機會。

我們作為其朋友,愛人,家人,要改變這點是幾乎不可能的。

但是不改變又有什麼壞處呢?

我們完全可以求同存異,不要一直要求對方和你一樣。

2、 建立真愛矩陣

1)、不要自以為自己是愛的寵兒

你要建立真愛矩陣,首先就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那就是你並不是愛的天之驕子,並不是真愛的寵兒,你不可能時時刻刻都碰到真愛,你在親密關係裡對方對你暫時失去了真愛也是正常的。

每個人都是普通人,命運對待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特別是在愛情方面。

你自己如果投入一段感情,並不是因為自己多努力多優秀,而是因為自己很幸運,而你再要求別人對你必須是真愛就有點過分了。

2)、檢測你值得真愛的能力

你的下一步,就是檢測你值不值得真愛。

很簡單,一個人值不值得真愛只能看綜合素質。

這裡的綜合素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品和性格,因為其他物質的東西都可能因為時間或者變故而消失殆盡。

只有一個人的品性才是永久的東西。

3、 學會對愛放手

1)、對不可多得的關係學會放手

對所有的人以誠相待,同多數人和睦相處,和少數人常來常往,只跟一個親密無間。——富蘭克林

的確,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和你親密無間的。

我們很多時候,特別喜歡強行拉進我們和別人的關係,比如我們就往往很想把朋友變成男女朋友,把不熟的人變成男女朋友。

其實這些人之所以和你關係一般,是因為你們真的不適合產生親密關係的聯繫。

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關係,你有什麼必要辛苦自己去強行建立聯繫呢?

2)、對失去希望的親密關係放手

傷過,愛過,恨過才知道有多深刻。——三毛

很多時候,我們的親密關係也會一夜之間崩塌。

比如離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離婚就是代表你的婚姻已經失去了可能性,失去了希望,你們已經完全難以忍受對方,完全難以接納對方了,所以你們才離的婚,當然這不包括那些閃婚不考慮清楚的情況。

其實,我們要這樣想,對於親密關係來說,經歷過一次失敗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成長,才更能知道親密關係的深刻含義。

綜上,親密關係的密碼在於信任,距離的把控以及對對方內心的了解。為此,我們要從拉波波特藍圖,真愛矩陣,還有學會放手三個層次來進行考量,打造幸福。

結語

親密關係並不是那麼好獲得的,你和世界上的很多人也許一輩子不會有親密關係,無論你怎麼努力。

這就是一種緣分,緣分來了,請你且行且珍惜。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情感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幸福實驗室》解析建立親密關係第一步
    國內首檔大型心理學真人實驗體驗類節目茶媽媽小青柑《幸福實驗室》自8月26日在優酷播出以來,以對親密關係的深入剖析、獨到見解贏得無數觀眾的追捧熱議。節目以真人實驗的形式,與都市中追求幸福的男男女女共同探討如何用「積極心理學」的科學方法,緩解焦慮,獲得幸福感。
  • 人類圖|親密關係|浪漫愛情、婚姻和親密關係的區分「房鼎容原創」
    這些天受邀坐客一個兩性關係的論壇,這一期主要是關於離婚人士。大家眾說紛紜,呈現出婚姻及兩性關係的面面觀,我稍稍為大家做了梳理和區分、做個分享。兩性關係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大家常常沒有搞清楚,就是浪漫愛情不等於親密關係,也不等於婚姻。
  • 我為什麼總是對親密關係感到恐懼?記錄我和我的阿卡西解讀師的一次...
    第一次和我的解讀師見面是在她舉辦的讀書會活動上,其實在此之前,就已經有朋友想介紹我們認識,但一直沒找到機緣。因為都是從事靈性層面的工作,我們相談甚歡。由於我們工作方式的不同,我也對阿卡西解讀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於是決定讓她幫我做個案。在那一場個案中,我提出的問題是「我一直都害怕自己會嫁不出去,為什麼我會對親密關係充滿恐懼?」
  • 我只希望另一半是個正常人|什麼樣的愛情才是健康的|親密關係
    按照他的觀點,雖然兩性間的愛情形式因人而異,其實都是由這三種成分以某種方式的混合所演繹的。他進一步將動機、情緒和認知各自在兩性間發生的愛情關係,稱為熱情、親密與承諾,即以動機為主的兩性關係是熱情的,以情緒為主的兩性關係是親密的,以認知為主的兩性關係是承諾的、守約的。而完美的愛情應該是三者俱備,且合而為一。不健康的愛情是怎樣的?
  • 親密關係:真正的愛情,建立在「我基本上是好的」感覺上
    1.因為你,我找到了真實的自己 知名親密關係專家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強調:"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完全與任何情境和情勢無關,無法從他人那兒獲取,也非由他人的行為而觸發,而是因為你就是你!
  • 不要太快和喜歡的人產生關係,有一種愛情叫假性親密
    宮崎駿說:「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那個並不完美的人,因為愛你,只要你一個肯定,我就足夠勇敢。」在愛情關係裡存在著很多複雜的哲理,並不是表淺的用言語所能夠形容的,必定需要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去感知和踐行。
  • 愛醬中,你最羨慕哪種親密關係?
    愛的迫降,這部劇中有幾對couple呈現了不一樣的親密關係。1.二哥和二嫂二哥和二嫂在劇中就是反派的擔當,看二嫂的面相和衣著,就想起了韓國的一個演員。妻子的誘惑的小三+sky castle裡的老師,總有種讓人毛骨悚然的感覺。
  • 羅志祥周揚青分手,時間管理解釋兩性關係,醜人不配擁有愛情?
    2015年11月,第四任負責此項目的主管、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Robert Waldinger在TED上介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良好的社會關係才是人生幸福的關鍵。愛情的本質是兩性之間良好的親密關係,親密關係也是社會關係的一種,結合哈佛的研究結論『良好的社會關係才是人生幸福的關鍵』,真愛是對良好親密關係的追求進而獲得人生的幸福。
  • 愛情三元理論: 親密、激情、承諾,你與完美愛情之間缺什麼?
    愛情=親密+激情+承諾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構成兩個人的戀愛關係。「親密」是愛情關係裡的溫暖體驗,即所謂的情感。想要跟一個女生構成戀愛關係,就按照這個公式:愛情=親密+激情+承諾,進行分析,缺啥補啥,三者都具備了,你們就能在一起!A同學問:老師,我女朋友不理我了,我該怎麼辦?
  • 相似和互補,哪一種愛情更容易幸福?
    (愛)所以,要做到從喜歡過渡到愛,我們就要由廣而深地建立彼此的相似性,尤其是以下三方面:共同的興趣愛好在關係的初始階段,我們可以在「興趣愛好」話題的廣度上進行拓展,從電影音樂聊到美食旅行。而隨著關係的深入,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在「興趣愛好」的話題中拓展深度,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
  • 結婚真能促進愛情嗎?愛情與持久婚姻居然還有這個關係
    #愛情#婚姻中的愛是什麼?它如何發展,改變和影響關係?毫不奇怪,愛情是人們結婚並促進婚姻幸福長久的關鍵因素。婚姻並不總是僅憑愛情就可以生存。友誼,信任,忠誠,團結,妥協的意願以及相互尊重也很重要。在某些婚姻中,可能不需要愛情就可以發起或支持婚姻,例如包辦婚姻或便利婚姻。
  • 親密關係四象限:收穫幸福的前提
    提到親密關係的時候,很容易就想到情侶/夫妻這類伴侶關係,但是因為今天談論的是廣義親密關係,所以先聲明一下,與父母/朋友/師長/同事……也可以算進來。可能因人而異,比如同一種親密關係對不同的人來說定位不同(不同質量的伴侶);也可能因時間遷移,比如同一段親密關係在不同的時間階段所處位置不同(感情變化和身份變化)。
  • 心理學筆記-畢生發展(6)成年早期 親密關係 孤獨感和愛情
    本章我們將會介紹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成人心理社會性發展理論以及成人早期的一項重要發展任務-親密關係的建立。1. 成人的心理社會性發展1.1 埃裡克森:親密對孤獨個體的自我同一性從青春期開始發展。直至成年早期,大部分年輕人仍未解決同一性的問題。與此同時年輕人在思想和情感上總是希望擁有親密的伴侶。
  • 《如何提升愛的能力》:擁有愛的能力,和誰結婚都幸福
    文/學乃身之寶美國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埃利希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指出,現在很多人對愛有誤解:他們認為,愛不需要學習,只要找到一個愛的對象,就可以輕而易舉獲得幸福;他們覺得愛就是如何得到別人的愛的問題。
  • 從美劇《Billions》看親密關係的處理
    親密關係中的幾個類型在劇中都有比較細緻的闡述: 愛情和婚姻 劇中最重要的愛情和婚姻關係應該就是Chuck和Wendy,所有觀眾都見證了他們的婚姻逐漸終結的過程。
  • 愛亦有道:n種鏡頭下的情侶親密關係寫真
    不知何時起,房子,車子,票子成為了衡量愛情的三大標準,浪漫離物質越來越近,離心靈越來越遠。這個情人節,讓愛情回歸到愛情吧。在我看來,都市單身族尋求真愛的過程,大約也可以借用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說。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為尋而未遇時的彷徨等待;「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這是進入到愛情磨合期,愛得辛苦而無悔;「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時達到靈魂的深度契合,「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也就水到渠成了。
  •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約翰·格雷的親密關係修煉法
    愛情和婚姻的相處之道是所有人際關係中最玄妙的存在。在愛情和婚姻裡,付出和回報不成比例,自以為的愛很可能是枷鎖,期待被滿足的喜悅永遠不及期待落空的失望,對最愛自己的人,往往無法以愛回饋。如何在婚姻關係中獲得知足常樂的平和呢?01 經營婚姻的大前提:減少期待,保持進步說來簡單的八個字,但每一次實踐都需要克服感性的衝動,用理性來指導行動。而恰恰婚姻是最不容易保持理性的一種關係。
  • 男女親密關係的真相:婚姻裡,要臉還是要錢
    ……這是《幸福實驗室》裡提出的問題。本是偶然在網上看到有人推薦這檔節目,只當作消遣來看,卻沒想到看著看著感觸頗深。節目裡沒有什麼明星大咖,也沒有多少煽情催淚,而是用理性的實驗方式,將那些男女親密關係裡的潛規則,一一揭示。/01/匹配原則,是愛情和婚姻的普遍原則。
  • 健玲:NLP幸福心理學,愛自己從滿足五種深度需求開始
    生命的本質就是愛,內在需求與愛的關係和意義又是什麼呢?有部電影《內在美》——純粹的人生和愛的深度需求故事講的是一個男的每天睡覺都會他每天一覺醒來都會變成年齡、國籍、性別與前一天截然不同的人,起初我在抖音上看到這個安利,以為會是一個搞笑劇。
  • 80、90後青春記憶裡的《單身情歌》,藏著一個破壞親密關係的元兇
    抓不住愛情的我總是眼睜睜看她溜走世界上幸福的人到處有為何不能算我一個為了愛孤軍奮鬥早就吃夠了愛情的苦在愛中失落的人到處有歌裡那種想愛不能愛以及對愛情勇往直前的態度是那時候的少男少女人表達傷感的方式,也成為在不少80後90後的青春記憶。其實這首歌裡還表達了人在經歷愛情的痛苦之後,產生的那種無奈的情緒,所以歌裡這麼唱「世界上幸福的人到處有,為何不能算我一個」。那種因為經歷過失敗的感情,而對自己會擁有幸福的不願相信的無奈狀態在心理學裡有一個理論叫「習得性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