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後青春記憶裡的《單身情歌》,藏著一個破壞親密關係的元兇

2020-12-04 佩妮彭

抓不住愛情的我

總是眼睜睜看她溜走

世界上幸福的人到處有

為何不能算我一個

為了愛孤軍奮鬥

早就吃夠了愛情的苦

在愛中失落的人到處有

而我只是其中一個

·····

1999年,林志炫的這首《單身情歌》風靡了大江南北,那時候KTV剛剛在中國大小城市普及,這首歌便是KTV必點歌曲之一。歌裡那種想愛不能愛以及對愛情勇往直前的態度是那時候的少男少女人表達傷感的方式,也成為在不少80後90後的青春記憶。

其實這首歌裡還表達了人在經歷愛情的痛苦之後,產生的那種無奈的情緒,所以歌裡這麼唱「世界上幸福的人到處有,為何不能算我一個」。那種因為經歷過失敗的感情,而對自己會擁有幸福的不願相信的無奈狀態在心理學裡有一個理論叫「習得性無助」。

何為習得性無助?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做了一個有趣的動物實驗:把一條狗關進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對其進行電擊,狗關在籠子裡面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在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還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

習得性無助就是指個體經歷了持續的失敗後,感到自己對一切都無能為力,從而對現實感到無可奈何的心理狀態。相較於動物的低智商,人類還有一種「替代性無助」,不需要自己親身經歷,通過角色共情便可以誘發自身的無助感。

在感情世界裡習得性無助也存在在情侶、夫妻之間。它也是親密關係破壞的主要元兇之一。

有的人在經歷過一兩次不如意的愛情之後,往往很難再投入在愛情中,因為他們覺得「天下的男/女人都一樣」,都不能得到他們想要的那種愛情,最後他們甚至會想,與其最後都是分手的結局,不然現在先不要貿然談戀愛。

就算進入感情之後,也很最容易出現習得性無助,大部分夫妻分手的原因不一定是因為多大的爭吵,爭吵背後其實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複相同的問題導致對方無力解決,比如老公的諾言不能兌現,比如老婆的作鬧,然後覺得這些問題都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解決,最後選擇了放棄。

在感情裡為何會出現習得性無助呢?

塞利格曼發現人們對事件的一貫解釋方法即解釋風格決定了是無助還是樂觀的。所以習得性無助的出現與事件的重複次數、對事件的認知等相關。在情感關係中習得性無助通常會經歷一下這幾個階段。

1、在親密關係中當希望對方達到自己的需求,卻有屢次溝通失敗的經驗,便認為失敗的原因是自己不可控的。

2、當自己溝通之後沒有任何結果,便產生了無能為力的認知。

3、給對方貼上標籤,認為對方不可能改變,未來也無法溝通。

4、當再次面臨類似的情況時,就會產生迴避、焦慮、放棄溝通等等的消極情況

為了更好的說清楚這四個階段,給大家舉個例子。

一對夫妻,老公經常因為要應酬常常會喝酒到很晚,起初老婆都會等著老公回家,和老公說晚上不要再喝酒晚歸了,老公一直都說公司的業務沒辦法,幾次之後老婆就不再和老公對喝酒這件事進行溝通,而是認為老公只拼公司的業務不管家裡,還是「酒鬼」,別人問起,都說沒辦法,管不了,甚至到後來,老公晚歸都不再問起。

那麼如何才能擺脫感情裡的習得性無助呢?

1、學會有效的溝通模式

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人類有語言會溝通交流,因為溝通是我們傳遞情感的方式。習得性無助的根源是長期無效的溝通經驗,所以建立有效的溝通模式對扭轉習得性無助是很有幫助的。

怎麼建立有效溝通呢?著名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的一本書——《非暴力溝通》,這裡介紹了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它可以很好的幫你在親密關係裡表達需求。

觀察:即要仔細觀察身邊發生的事情,清楚的說出觀察結果,具體的而非絕對化概括化的敘述。

感受:我們要善於體會和表達感受,不用抽象的詞語描述感受。

需要:我們要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通過指責或者評論來讓對方猜測我們需要。

請求:表達了需求之後,我們要學會表達自己的請求,要求也要具體而不是模稜兩可。

2、學會正確的歸因方式。

1978年,塞利格曼和他的學生們發現錯誤的歸因方式是習得性無助產生的直接原因。歸因是指,人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過程,作出的解釋和推論。當個體經歷了失敗或挫折時,會有不同的歸因風格:例如,失敗是由於內部的自身原因,還是外在環境造成的等等。

當一個人認為溝通失敗的原因是內在的、穩定的、不可控制的時候,就容易感到內疚、沮喪和自卑,在愛情裡如果一方認為認為無論盡多大努力,都將難以獲得另一個人真誠的愛,從而那麼他就會減少愛的動機,以減少不被愛的傷害。

所以在歸因之前可以想一想:是不是錯誤地提前將對方的行為判了死刑,認為對方不會改變了?或者是將一時的溝通不良誇張成永久的困境?如果我們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可能是自己的動機不足,方法不對,從這些方面努力,或許最終我們真的就能讓對方實現自己的需求了。

3、不給對方亂貼標籤

習得性無助裡為什麼會有貼標籤的行為,因為只有貼上標籤才能讓自己的習得性無助合理化。比如一開始舉的例子裡,只有老公被貼上了不管家裡和「酒鬼」的標籤,妻子之後的迴避老公的行為才能合理,也就是為自己的不作為找藉口。

同時更為糟糕的是,貼標籤之後還會出現心理學上的「標籤效應」:當對方被貼標籤之後,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比如上面舉例的酒鬼標籤,老公會讓位既然都覺得我是酒鬼,那我就放心喝了,越這樣妻子就感覺越無助,習得性無助就更不能改變,最後陷入惡性循環,可能還會導致妻子對老公各個方面都不滿意。

所以我們不要輕易因為對方的行為而給他貼上不好的標籤,不要把一次兩次的行為當做不可能改變的行為,而是要通過有效的溝通方法讓對方慢慢改變,自己也要耐心的朝著積極方向做引導。

網絡裡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遇見愛情之前先要遇見自己!在擁有滿意的愛情婚姻之前要先給自己種下一顆幸福的種子。在親密關係裡要積極勇敢一點,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收穫積極勇敢的愛情。

當然,或許我們的愛情不一定會幸福,但還是希望我們能像《殺死一個知更鳥》裡說的那樣: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

愛情的結局,永遠不在於感情是否失敗這件事本身,而在於看待愛情的態度、看法和信念,希望我們的愛情裡不要有習得性無助的出現。

我是 @佩妮彭 通過故事、熱點、電影、歌曲分享婚姻情感觀點,喜歡我的觀點的朋友請關注我,希望大家多多轉發留言評論,你的鼓勵是我創作的動力!

相關焦點

  • 90後新生代女神、情歌天后莊心妍蓄勢開唱
    90後情歌天后莊心妍,是內地治癒系歌手的典型代表,更成為了華語樂壇超具影響力的情歌天后。她擁有自成風格又動人心弦的聲音,再搭配上精良的編曲、音樂團隊的製作,為歌迷呈現出一種充滿活力又不失清爽的音樂風格,而她治癒情歌裡,也總會多一些清新和灑脫。
  • 幾張小學語文課本封面,半部青春史,80後、90後網友表示:淚目
    80後、90後的小學已經過去差不多20年了,那時的青春歲月如此短暫,如同白駒過隙。那書聲琅琅的晨讀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中,久久陪伴著我們的人生。語文讓我們了解了母語以及經典文化知識。一本新書發下來,總是用書皮包裹著,生怕弄髒了課本。那一張張課本封面,初識無意,長大後才發覺,那是半部青春史,是我們的童年。
  • 單身四年的感覺如何?探索數據顯示 一半的人在大學裡從未戀愛過
    在Xi一所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幾個男孩舉著橫幅慶祝單身宿舍主管四年。室友說宿舍裡的其他五個人都有女朋友,在畢業典禮上拉橫幅也是對舍監平時照顧的一種「另類感謝」,而舍監本人也「有幸得到一個另類」希望儘快擺脫帳單。大學四年單身是什麼感覺?事實上,像這位同學一樣,在大學裡沒有戀愛經歷的人不在少數。
  • 超憶症接吻可以刺激大腦,喚醒記憶? 不能停的《青春警事》
    從第一集中可以看出案件的發生,只要和唐一修有親密的身體接觸,女主大腦裡就會重現案件相關的人或事或景!女主只有與男主具有親密接觸大腦中的記憶就會被喚醒, 出現短期的記憶——具體來說,就是一次次通過各種意外親在一起,女主的超級記憶力方能被釋放出來。
  • 80後專享童年記憶,粘牙糖,累並甜蜜著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童年記憶都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它代表著美好、快樂、自由。而80後的童年,更是一個年代的代表時期,它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每一個80後孩子的童年記憶裡都藏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沙包、彈珠、大槓自行車、黑白電視機、磁帶錄音機、跳皮筋、翻花繩等等。
  • 珊瑚樹金融:為什麼80後90後都焦慮怎麼賺養老錢了?
    曾經,80後90後是青春年少、朝氣蓬勃的代名詞。現在,89後90後是中產階級、社會中堅的代名詞。  養老,這個暮氣沉沉的字眼和這樣兩個群體搭不上邊掛不上鉤!  然而,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們身邊的80後、90後,除了房車,討論養老、賺錢的話題越來越多了。
  • 張智成走進青春音樂公社 幽默座談被90後贊好萌
    ,參加為期一個半月的專業化培訓。  日前,繼高曉松、葉蓓、水木年華等音樂人之後,素有「R&B情歌王子」美譽的張智成也應邀來到「國際慢城」-高淳,走進了2015中國大學生音樂節「青春音樂公社」訓練營的課堂,與來自全國各地的三十強選手開心互動,分享創作經驗、演唱技巧和堅持音樂夢想的故事。  張智成1996年曾在馬來西亞七星杯歌唱比賽中奪冠,2000年正式踏入華語歌壇。
  • 林小宅一個月內分手兩次背後,愛豆們的愛情為什麼都藏在狹縫裡?
    貴圈的新生愛豆如今流行自燃自爆炸,因為《青春有你2》,才踏入娛樂圈半隻腳的林小宅又開始因為一個月內經歷兩度分手而沸沸揚揚。請注意,不是緋聞,而是自己宣布的分手。這個密度,這個速度,是不是女明星們望而生畏?
  • 80年代情歌第一人,53歲的他零緋聞,翻唱王菲經典歌曲引期待
    因為他的聲音實在太深入人心了,而且張信哲還是趙英俊的兒時偶像,可以說是演唱這首歌的不二人選,在經過溝通之後,張信哲也表示非常喜歡這首歌,相信不久後樂迷們就可以聽到張信哲版本的《清風徐來》。而張信哲本人也如一縷清風,在80、90年代,他的情歌是無數人的最愛,他經典的「哲式情歌」深情款款,又清澈高亮,《信仰》、《愛如潮水》、《過火》一首首經典歌曲令人難忘,對於80後而言,幾乎每個人都聽過他的歌。無論是演唱技巧還是歌曲的傳唱度,張信哲在華語樂壇都有無法超越的地位,而且在演唱情歌的歌手裡,有人是天王,有人是教父,只有他被稱之為溫潤如玉的「王子」。
  • 隱藏在親密關係裡的暴力
    原標題:隱藏在親密關係裡的暴力   現在,親密關係暴力比較多發,但有些在我國法律裡暫時還沒有明確的相關界定。如果你的親密關係裡已經有了暴力行為,要認清楚周圍的風險,保持謹慎和理性。   親密關係中常見的暴力   肢體暴力:有程度之分。我推你一下,推搡就不算肢體暴力。
  • 2019「源式」情歌來襲 情歌王鄭源《夢海》新專輯上線
    2019源式情歌來襲!情歌王鄭源新專輯《夢海》首發。新專輯除了延續「源式」情歌之外,也收錄古典、民謠風格等10首膾炙人口的金曲,讓你過耳不忘。情歌王鄭源暌違三年,正式霸氣歸來!
  • 明明是喜歡的人,卻要刻意保持距離,你的親密關係裡,隱藏著什麼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他們會把別人拒之千裡之外,即便這個人,是他們喜歡的類型。這在道理上講不通,但這種現象,卻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在親密關係裡的,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親近的人解決麻煩,是一種情感的付出,會拉近與對方的親密距離。姐姐聯繫不到瑞恩,只能通過公司的電話,而瑞恩不跟姐姐、妹妹聯繫,慢慢地游離在自己的大家庭之外。親近的人,互相不麻煩,就缺少了這份人際互動,人和人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即便是父母和兄弟姐妹也難免。
  • 青春記憶——小虎隊
    「把你的心 我的心串一串 串一株幸運草 串一個同心圓 讓所有期待未來的呼喚 趁青春做個伴」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由三個俊美陽光朝氣的男生組成的小虎隊在兩岸三地紅到發紫。他們被媒體稱為華人娛樂圈偶像組合的鼻祖。無論是專輯銷售量還是演唱會,都創造過多項傲人的記錄。
  • 2013備受關注電影盤點 《致青春》開啟青春記憶
    》海報   《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  《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再一次把集體懷舊推向了一個高潮。《致青春》作為趙薇的電影導演處女作,擁有很高的完成度,算是交出了一張優秀的電影學院導演系的畢業答卷。青春的記憶沒有時間的界限,只有有細節的差異,所以,你可以說《致青春》是給70後的回憶,同時80後90後也可以從中找到自己青春時候的影子。有時候,你甚至不需要還原真實的場景,只需要開啟觀眾懷舊的閘門,無論你演的是什麼,觀眾看著大熒幕就被自己的記憶感動了。
  • 80後那麼多單身,90後急啥|不買房不結婚,等著等著就急了
    然後我和老公(前夫)相戀,感情很好,半年後結婚了。後來才體會到,我選擇了一個最差的結了婚,只能說是命吧。以前是為愛情分手,現在為錢離婚,生活不能只有愛情,那不太現實。我還有夢想去追求,90後還算年輕吧,再不珍惜就沒了……據我觀察,女人大概30歲以內,典型的90後。後來得知,她是91年的。
  • QQ親密關係|從工具到情感再到認同
    如何設計親密關係?親密關係需要雙方在不斷社交中通過身份養成和積累共同記憶點創造真正的現實價值。所以在一段關係裡,如何從關係伊始的「弱關係」有利地發展向關係親密的「強關係」呢?我們覺得當中必不可少的兩個要素:身份的認同感 + 不斷豐富的共同經歷。
  • 那些藏在周杰倫歌詞裡的風景,在重慶也能找到!
    說起青春時期的歌曲,有一個人必定會被提及,他的音樂承載了無數80、90後的青春記憶。一字一句,一弦一律,聽的是青春,回憶的是過往,讓人不自覺沉醉其中。 其實那些年,藏在周杰倫歌詞裡的風景,在重慶也能找到。那些經典的周氏歌詞和重慶風景放在一起,一幀一幀如電影般浮現,美得讓人心醉。
  • 第一批00後開始上班,90後感嘆已不再年輕,80後最小已經30了
    今年公司招聘了一批實習生竟然都是00後,第一批00後已經開始上班了,讓人有點經不住感嘆時間過得太快了,作為90後的我們仿佛已經不再年輕,是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一轉眼我們就成了社會勞動力的中流砥柱,而最後一批80後都30了,大多都已經身為父母。
  • 90後男生越來越難找女朋友的根本原因是,可替代選擇變多了
    而現實中,很多90後男生依舊是單身,他們每日嚷著要脫單,但實際上好像離脫單之路更加遙遠,這是為什麼呢?愛情的可替代選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更加開放。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人。相反,如果在一段感情中,有一方認為拋棄目前的親密關係,可以獲得更好的選擇,那麼這樣的親密關係是很容易被替換的。很多人被指用情不專,很大部分原因是他們在處理親密關係的過程中,隨時都按照人際交往的互換原則,當生活中遇到了更能讓自己滿意的人便容易產生替代行為。
  • 互撕的婚姻裡,缺的是心智化的親密關係
    這是我們的一個古老的宗族系統中的傳統行為嗎?還是有樣學樣,代際傳遞?祖父母這樣,父母這樣,孩子成年後也這樣,孩子的孩子成年後也這樣? 如果一個家庭中各成員之間不能彼此擔待,為關係擔當,承擔自己該承擔的部分,這個家庭終歸會破碎的。 親密關係也是如此。慶渝的關係和很多撕破臉互相指責的婚姻關係最大的共同點是,沒有一方為兩人不走到今天去承擔自己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