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不住愛情的我
總是眼睜睜看她溜走
世界上幸福的人到處有
為何不能算我一個
為了愛孤軍奮鬥
早就吃夠了愛情的苦
在愛中失落的人到處有
而我只是其中一個
·····
1999年,林志炫的這首《單身情歌》風靡了大江南北,那時候KTV剛剛在中國大小城市普及,這首歌便是KTV必點歌曲之一。歌裡那種想愛不能愛以及對愛情勇往直前的態度是那時候的少男少女人表達傷感的方式,也成為在不少80後90後的青春記憶。
其實這首歌裡還表達了人在經歷愛情的痛苦之後,產生的那種無奈的情緒,所以歌裡這麼唱「世界上幸福的人到處有,為何不能算我一個」。那種因為經歷過失敗的感情,而對自己會擁有幸福的不願相信的無奈狀態在心理學裡有一個理論叫「習得性無助」。
何為習得性無助?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做了一個有趣的動物實驗:把一條狗關進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對其進行電擊,狗關在籠子裡面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在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還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
習得性無助就是指個體經歷了持續的失敗後,感到自己對一切都無能為力,從而對現實感到無可奈何的心理狀態。相較於動物的低智商,人類還有一種「替代性無助」,不需要自己親身經歷,通過角色共情便可以誘發自身的無助感。
在感情世界裡習得性無助也存在在情侶、夫妻之間。它也是親密關係破壞的主要元兇之一。
有的人在經歷過一兩次不如意的愛情之後,往往很難再投入在愛情中,因為他們覺得「天下的男/女人都一樣」,都不能得到他們想要的那種愛情,最後他們甚至會想,與其最後都是分手的結局,不然現在先不要貿然談戀愛。
就算進入感情之後,也很最容易出現習得性無助,大部分夫妻分手的原因不一定是因為多大的爭吵,爭吵背後其實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複相同的問題導致對方無力解決,比如老公的諾言不能兌現,比如老婆的作鬧,然後覺得這些問題都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解決,最後選擇了放棄。
在感情裡為何會出現習得性無助呢?
塞利格曼發現人們對事件的一貫解釋方法即解釋風格決定了是無助還是樂觀的。所以習得性無助的出現與事件的重複次數、對事件的認知等相關。在情感關係中習得性無助通常會經歷一下這幾個階段。
1、在親密關係中當希望對方達到自己的需求,卻有屢次溝通失敗的經驗,便認為失敗的原因是自己不可控的。
2、當自己溝通之後沒有任何結果,便產生了無能為力的認知。
3、給對方貼上標籤,認為對方不可能改變,未來也無法溝通。
4、當再次面臨類似的情況時,就會產生迴避、焦慮、放棄溝通等等的消極情況
為了更好的說清楚這四個階段,給大家舉個例子。
一對夫妻,老公經常因為要應酬常常會喝酒到很晚,起初老婆都會等著老公回家,和老公說晚上不要再喝酒晚歸了,老公一直都說公司的業務沒辦法,幾次之後老婆就不再和老公對喝酒這件事進行溝通,而是認為老公只拼公司的業務不管家裡,還是「酒鬼」,別人問起,都說沒辦法,管不了,甚至到後來,老公晚歸都不再問起。
那麼如何才能擺脫感情裡的習得性無助呢?
1、學會有效的溝通模式
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人類有語言會溝通交流,因為溝通是我們傳遞情感的方式。習得性無助的根源是長期無效的溝通經驗,所以建立有效的溝通模式對扭轉習得性無助是很有幫助的。
怎麼建立有效溝通呢?著名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的一本書——《非暴力溝通》,這裡介紹了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它可以很好的幫你在親密關係裡表達需求。
觀察:即要仔細觀察身邊發生的事情,清楚的說出觀察結果,具體的而非絕對化概括化的敘述。
感受:我們要善於體會和表達感受,不用抽象的詞語描述感受。
需要:我們要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通過指責或者評論來讓對方猜測我們需要。
請求:表達了需求之後,我們要學會表達自己的請求,要求也要具體而不是模稜兩可。
2、學會正確的歸因方式。
1978年,塞利格曼和他的學生們發現錯誤的歸因方式是習得性無助產生的直接原因。歸因是指,人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過程,作出的解釋和推論。當個體經歷了失敗或挫折時,會有不同的歸因風格:例如,失敗是由於內部的自身原因,還是外在環境造成的等等。
當一個人認為溝通失敗的原因是內在的、穩定的、不可控制的時候,就容易感到內疚、沮喪和自卑,在愛情裡如果一方認為認為無論盡多大努力,都將難以獲得另一個人真誠的愛,從而那麼他就會減少愛的動機,以減少不被愛的傷害。
所以在歸因之前可以想一想:是不是錯誤地提前將對方的行為判了死刑,認為對方不會改變了?或者是將一時的溝通不良誇張成永久的困境?如果我們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可能是自己的動機不足,方法不對,從這些方面努力,或許最終我們真的就能讓對方實現自己的需求了。
3、不給對方亂貼標籤
習得性無助裡為什麼會有貼標籤的行為,因為只有貼上標籤才能讓自己的習得性無助合理化。比如一開始舉的例子裡,只有老公被貼上了不管家裡和「酒鬼」的標籤,妻子之後的迴避老公的行為才能合理,也就是為自己的不作為找藉口。
同時更為糟糕的是,貼標籤之後還會出現心理學上的「標籤效應」:當對方被貼標籤之後,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比如上面舉例的酒鬼標籤,老公會讓位既然都覺得我是酒鬼,那我就放心喝了,越這樣妻子就感覺越無助,習得性無助就更不能改變,最後陷入惡性循環,可能還會導致妻子對老公各個方面都不滿意。
所以我們不要輕易因為對方的行為而給他貼上不好的標籤,不要把一次兩次的行為當做不可能改變的行為,而是要通過有效的溝通方法讓對方慢慢改變,自己也要耐心的朝著積極方向做引導。
網絡裡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遇見愛情之前先要遇見自己!在擁有滿意的愛情婚姻之前要先給自己種下一顆幸福的種子。在親密關係裡要積極勇敢一點,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收穫積極勇敢的愛情。
當然,或許我們的愛情不一定會幸福,但還是希望我們能像《殺死一個知更鳥》裡說的那樣: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
愛情的結局,永遠不在於感情是否失敗這件事本身,而在於看待愛情的態度、看法和信念,希望我們的愛情裡不要有習得性無助的出現。
我是 @佩妮彭 通過故事、熱點、電影、歌曲分享婚姻情感觀點,喜歡我的觀點的朋友請關注我,希望大家多多轉發留言評論,你的鼓勵是我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