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親密關係|從工具到情感再到認同

2020-12-0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今年是QQ邁入第20周年,QQ發展至今一直以來都在解決人與人溝通的問題,是一款提供通訊服務的軟體。但隨著生活場景轉變、用戶群體的變遷,特別是從離開校園生活開始,用戶需求的轉變發生得更為明顯,社交需求在不斷地演進。

一、社交需求的遞進:從工具到情感

我們對用戶社交行為及需求變化做了個分析,與傳統網際網路相比,用戶社交的目的有了更多可能與多樣性,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更加強調「社交」和「互動。

以前QQ需要幫助用戶拉近距離,克服寂寞,用戶更多是帶著目的性去找人聊天。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切都是即時的,隨時接收和回覆信息,隨時發布心情動態。我們溝通門檻越來越低,現在是有必要的才去找人聊天,聊在當下。

我們日常所處理的關係遠不只有泛泛之交,我們在社交中想要尋求和保持許多積極人際關係的願望。好友慢慢增多我們的社交圈也開始不斷擴展,所以QQ裡集合著各種強弱關係的好友鏈。

為什麼要做互動標識?

QQ當初上線互動標識的功能,正是鼓勵用戶去社交,把關係鏈高價值的群體給標明出來。往往聊天列表中頻繁出現在頭部的好友都是我們在意的人,我們想要經營好的關係。

在需求層面上,提高社交行為的引導促使社交關係保有活力。社交產品中最重要的是「聯繫」,而互動標識正是對人與人之間聯繫的機制支持。除了在溝通的維度自然地記錄用戶在社交過程中相處頻率,也在引導了用戶社交行為的流向,保有持續進行社交活動的動力。

在精神價值上,社交產品應該洞察的是人性,溫暖人的內心。QQ發展了20年,見證了許多關係的相遇、相熟、相知與相忘,QQ用戶在長大,QQ也在長大。QQ從原來純粹的溝通工具已變成了青春回憶的符號、變成了情懷的象徵,所以QQ需要把這些重要的信息轉變成情感的沉積物,做用戶友誼的見證者。

甚至上升至社會影響力,培養標識成為一種社交貨幣,其實是向年輕人傳播「養火花」青年亞文化和價值觀。相遇本是一種奇妙的緣分,只要細心培育終會收穫美好的友誼。對比其他打著擦邊球的社交產品,QQ發揮著這一代年輕人獨特的社交調性。

二、社交關係的質變:從情感再到認同

隨時間累積,不同時期不同關係鏈產生不同社交關係的需求。那真正社交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在《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提出過一個有趣的理論——鏡中我。

「我們通過想像別人如何感覺我們的行為和外貌來了解我們自己。」

「鏡中我」的概念其實在強調個體社會化中的人際傳播的重要性。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交互動形成的,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通過這面「鏡子」認識和把握自己。

所以社交是人類在定位自我、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一個過程,因為沒有了參照物,萬物將不會產生任何變化,沒有主流也不會有小眾,我們的存在也恰恰因為別人的存在得到了證明。所以認同自我其實是一個必要之物,是在主觀上讓個體確定了自己的狀態本身。

社交關係上也一樣,戀愛的關係需要得到對方的認可,密友的關係需要得到好友的認可。而互動標識並不是社交的參照物,只是社交過程的沉澱物。

火花,只是情感的見證,並非衡量情感的天秤。我們在審視社交關係的過程發現,我們日常QQ聊天頻繁的人並非都是生活中特別關心、特別親密的人。而互動標識的意義只在於記錄日常社交的交集考察互動的密度,但是實際上人際關係不能完全由數字來衡量的。

親密關係不需要任務式維繫。每日一句的早安晚安,看似貼心的對話,實際是為了火花再續而發出的。這更像是功利性的打卡行為,喪失了社交當中的樂趣所在。我們認定的強關係鏈應該是一種牢固的關係,真正的友誼不會因為火花斷了而瞬間殆盡。

關係鏈隨時間累積,部分社交關係越發趨向量到質的轉變,用戶對有價值的關係鏈會追求精神層面需求。所以QQ在用戶親密的關係鏈上,我們嘗試為用戶提供某種見證物,除了滿足記錄之外,其實還要讓在用戶即便不聊天時,也能感受到彼此的特殊存在,滿足人們在社交中的「存在感」,追逐身份的「認同感」。

如何設計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需要雙方在不斷社交中通過身份養成和積累共同記憶點創造真正的現實價值。所以在一段關係裡,如何從關係伊始的「弱關係」有利地發展向關係親密的「強關係」呢?

我們覺得當中必不可少的兩個要素:身份的認同感 + 不斷豐富的共同經歷。

(1)身份互相尊重,以達到雙向認可

QQ在親密關係設計上通過雙向的身份認同確認親密關係。親密關係的邀請機制是用戶主動發起的,這個行為是對受邀方的認同。受邀方在接到邀請後需要確認後才能建立起親密關係,這種行為是對邀請方的認同。

(2)放大經歷交集,產生更多共鳴的內容

現實生活中,親密關係都是建立在共同記憶、共同經歷、共同愛好等相同點上。在產品設計上,我們利用、放大這些相同點,能創造更多的話題,讓聊天內容促進關係鏈步步加深:

1)利用象徵物來敘說故事,重構兩人的共同記憶

象徵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人類社會常常使用用具體的媒介物表現某種特殊的意義。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利用兩人現實生活中的意象來做象徵物,這些象徵物是能夠敘說故事的:

對於閨蜜而言,共同記憶是夏日在走廊裡一邊吃著小賣部的雪糕一邊分享著心事和秘密。 因而我們使用「雪糕」作為閨蜜關係的象徵物,來傳達閨蜜間的甜蜜、分享、共同經歷。

對於男生「基友」而言,這種象徵物是代表快樂的遊戲機,對於情侶而言,則是代表永恆的戒指。這三種標識,都是親密關係中的雙方共同記憶的投射。

2)聚焦與放大兩人關係的交集

社交關係之所以成為一張網絡,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交集。這些交集是建立、維繫社交關係的基石。因而在親密關係的設計時,一方面社交行為上,我們外顯出兩人共同群聊、共同好友數、共同獲得的互動標識。另一方面則是在社交背景上,我們抽離出兩人共同的興趣、身份特徵。

這樣設計,一則能強化用戶內心對對方的身份認同,二則促進用戶以這些交集為引子,圍繞這些話題展開討論,激活關係鏈。

如何持續維繫親密感?

我們曾經親密無間的朋友、戀人,儘管我們不舍,但依然會因為種種人際、時間、空間的變遷而逐漸發生變化。那麼,在線上語境中,我們如何去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設定共同目標。在親密關係設計中,我們給兩人設定了一個共同目標——當兩人的聊天、點讚、空間評論等次數與頻率低於一定的數值,親密關係則自動解除,獲得的標識則會隨之熄滅。那麼維持互動數值就是兩人的共同目標,這個目標能為兩人的關係不斷注入能量。

制定差序目標。我們把親密關係的標識設置為三個等級,利用等級差異來提高親密關係中兩人的互動頻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的等級差序設計中,常常利用金銀銅這些材質來表示等級高低,但親密關係重在感情,感情的濃淡是無法用貴重程度來衡量的,我們使用了時間維度來衡量升降級:小時候,和閨蜜一起分享的是學校小賣部裡一塊錢就能買到的冰棒。我們慢慢長大,和閨蜜在走廊一起議論八卦,手裡拿著M記甜筒。再後來,和閨蜜打發工作之餘的午後時光的,則是一杯三球冰淇淋杯。

如何滿足個性化需求?

在個性化需求上,我們給互動標識還提供了額外的圖形裝扮,除了通過差異化彰顯尊貴的會員特權,也讓增值付費用戶選擇空間更大,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

不同身份給予不同的標識裝扮:

各個場景的展示樣式:

結語

QQ發展了20年,作為設計者,我們也嘗試跳出效率溝通、趣味互動這些維度,進入情感聯結、身份符號這些維度,來反思QQ於用戶的意義,思考QQ還能為用戶帶來什麼。從互動標識到親密關係的設計我們都在不斷探索性嘗試,未來QQ還會繼續在社交關係鏈中挖掘更深的訴求,探索未知的領域,希望帶給用戶充滿生機以及思辨精神的QQ。

相關閱讀

QQ極簡與夜間模式設計

社交垂直探索 | QQ截圖全新設計

溝通本源 | QQ8.0有生機的設計

QQ 8.0 語音消息改版設計策劃故事

 

作者: QQ設計團隊,公眾號:騰訊ISUX(ID:tencent_isux)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Uxosg6LLua_rjeWVCJuUBw

題圖來自騰訊ISUX官網

相關焦點

  • 中國:從文化認同,到民族認同,再到國家認同
    過去的多重認同,更多的是家庭和社群之內的角色變化。你既是家庭的一員,又是村落中的成員,等等。隨著的發展,人們的交往範圍不斷擴大,人們的社會身份也就越來越多重。對地域文化的認同就是地域認同,例如,你是哪個省的人,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你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 喻國明:從資訊到關係,未來媒體如何構建影響力?
    原本「媒體內容「的含義只有報紙上的文字照片,後來到廣播中的聲音,再到電視裡的畫面,再到現如今數位化的信息,「媒體內容」的含義越來越多樣化與豐富了。在媒體內容的不斷變化下,人們對於內容中價值的聚焦重點也由此發生了遷移。
  • 《與人親密》:從情侶到夫妻,每一種親密關係,都可以更藝術些
    為什麼親密人為瑣屑的事而爭吵不論是情侶還是夫妻之間,兩個人是因為什麼而互相吸引,最終達成了一種親密的關係呢?傳統認知模式下的相處,為什麼是行不通的《與人親密》中詳細分析了阻礙兩個人關係進一步成長的行為習慣,當某一次爭吵發生之後,通常會有以下的解決方式:1.感到後悔,試圖彌補。誰都會有動怒時候,衝動之下的言行往往令人事後感到後悔。
  • 「飯圈」的認同邏輯:從個人到共同體
    【摘要】粉絲為偶像「打投」「控評」「輪博」「反黑」「接機」「探班」等舉動源於認同,「飯圈」權力來自於「認同的力量」。個人由路人轉為粉絲,是在自我投射、自我移情和自我補償三種心理機制下實現了從偶像認同到自我認同;由solo粉到進入飯圈,是在尊重和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下完成了從自我認同到群體認同的過程。
  • 再親密的關係,也要注意「刺蝟效應」,不然容易造成情感霸凌
    感情世界豐富多彩,但一定要記住,再親密的關係,也要注意「刺蝟效應」,不然容易造成「情感霸凌」。 肖銳為了監視黃蓉的一舉一動,在黃蓉家裡安裝了攝像頭,並威脅黃蓉如果分手就把這些視頻散布到網上。黃蓉受不了這樣壓抑的生活,兩個人不歡而散。 感情不是霸道,愛從不是勉強。希望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能有一個好的心態,不要為了自己強求別人。生活順其自然就好,太過刻意,顯得矯情。 霸道的人以自我為中心,總想以一己之力佔據對方的全部。
  • 曾慶香丨「飯圈」的認同邏輯:從個人到共同體
    粉絲為偶像「打投」「控評」「輪博」「反黑」「接機」「探班」等舉動源於認同,「飯圈」權力來自於「認同的力量」。認同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力量?「飯圈」的認同邏輯是怎樣的?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曾慶香教授認為,個人由路人轉為粉絲,是在自我投射、自我移情和自我補償三種心理機制下實現了從偶像認同到自我認同;由solo粉到進入飯圈,是在尊重和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下完成了從自我認同到群體認同的過程。
  • 親密關係的真相,他為什麼選擇了你
    其實無非是"認同"兩個字。不僅男人需要認同,女人也需要認同。認同什麼呢?認同對方的生活方式,認同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彼此在靈魂上是互相肯定的,同時能理解和尊重對方的想法,與對方共情。那麼如何才能達成這種認同的需求呢?在此之前,我先從以下闡述,讓對方持續的愛你,前提是什麼。
  • 從美劇《Billions》看親密關係的處理
    劇中不僅用了很多金融專業術語,同時引用電影、哲學、心理學相關概念非常多,並且還會涉及到搖滾樂、繪畫領域的名人,我只能說編劇真是太秀了。 雖然《Billions》主線一直被類比於《House of Cards》這樣的政治權術類美劇,但從處理親密關係的角度看,它也會給人一些啟發。
  • 互撕的婚姻裡,缺的是心智化的親密關係
    也許這是一個社會學需要研究的問題,但說到《孔雀》中的父親,我想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在那個認知單一且缺乏彈性的年代,父親完全沒有處理這種羞愧和憤怒情感的能力,他甚至都無法意識到自己震驚和憤怒背後的羞愧以及無力感,所以他的行為直接借鑑了自己人生經驗中最長出現的經驗,就是把」壞人」示眾。
  • 當我們失去了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會失去親密關係
    大多數情況下,如果養育者滿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會因此發展出積極的關係模式,而在需要沒有被滿足的時候,就會發展出消極的關係模式。如果兒童在早期和養育者的關係中,在情感中感受到更多的是滿足而不是挫折,他們就會學著信任他人,並對未來的關係形成健康的預期。如果孩子不斷地感受到情感的挫折,他們就會變得難以信任他人,並有可能對未來的關係形成有問題的預期。
  • 警惕月海相位:親密關係中的隱形操控者
    因為太陽在個人出生盤中象徵的是個體的意志,will;而冥王星則是死亡,轉化與重生,以及絕對權力的象徵;但是考察心理學角度對控制型人格的描述,你會發現,「權力」並不是親密關係中的控制型人格的主要特徵,分不清「想像的他者」和「真實的對方」,才是親密關係中的操控欲的主要來源。
  • 心理學:親密關係的六個特點,看看你們的親密程度!
    我們同這些人的關係大體上可以分為泛泛之交和親密關係,雖然沒有嚴格的標準界定,但是我們很自然的就能區分哪些是泛泛之交,那些是親密關係。雖然人際關係很複雜,包含了很多的成分,但是不管研究者還是普通人都認可,與泛泛之交相比,親密關係至少具備以下六個特點:1、了解我們不會對關係一般的人表露太多自己的私密信息,包括經歷、愛好、情感等,同時也不會在意他的這些情況。
  • 親密關係:動物如何影響了人類歷史?
    自從人類文明誕生以來,動物以及它們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就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自古至今,動物既是人類的威脅和敵人,也是朋友和助手,人類與動物之間不斷變化的關係甚至關乎到文明的興衰。
  • 親密關係四象限:收穫幸福的前提
    提到親密關係的時候,很容易就想到情侶/夫妻這類伴侶關係,但是因為今天談論的是廣義親密關係,所以先聲明一下,與父母/朋友/師長/同事……也可以算進來。可能因人而異,比如同一種親密關係對不同的人來說定位不同(不同質量的伴侶);也可能因時間遷移,比如同一段親密關係在不同的時間階段所處位置不同(感情變化和身份變化)。
  • 智慧樹知到app戀愛心理與自我成長
    知到網課知到app戀愛心理與自我成長單元測試答案緒論 單元測試1、單選題: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18-25歲要解決的核心任務是A:自卑對勤奮B:同一性角色混亂C:親密對孤獨的衝突D:自我整合對失望答案: 【親密對孤獨的衝突】2、判斷題:明朝劇作家湯顯祖在《牡丹亭》
  • 《騰訊數字生活報告2019》:親密關係從一見鍾情到一「鍵」鍾情
    這樣幾個例子,大家應有共鳴:在線支付、O2O、智慧零售的推動下,我們的衣食住行方式與從前大不相同每個人的社會關係網絡,在社交平臺、通訊工具中複製並得以延伸;社群組織、親密、親子等核心關係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重塑豐裕而繁雜的信息資訊
  • 研究者拍攝到日本獼猴與梅花鹿的親密關係
    一隻日本獼猴被拍到騎在一隻雌性梅花鹿身上,並嘗試與其交配。日本猿猴中心的研究者試圖揭開這種奇特關係背後的秘密。
  • 手機「炸」出親密關係的脆弱性
    不同的是,《完美陌生人》被歸類為「喜劇」,但不少觀眾看後表示,從如今最常見的通訊工具——手機,來揭示出親密關係的脆弱,其實這是一部「恐怖片」,或者「可怕片」。揚子晚報記者孔小平故事背景為月食來的那夜隱喻「月之暗面,即人之暗面」《完美陌生人》和馮小剛2003年的電影《手機》有一點像,也是拿手機大做文章,揭露夫妻、情侶、朋友等親密關係的脆弱性,體現比較多的是人性的複雜,或者是灰暗的那一面,更多的是欺騙與背叛。
  • 男女有親密關係後的心理差異
    今天推薦一位我的朋友火養,資深兩性關係和婚姻關係研究者。出版暢銷情感書籍《時間裡的愛與憂傷》。讀者稱其為:情感界的李宗盛。火養說,未來五十年都會是中國婚戀的劇烈變革時期。然後再來認真分析感情發生的原因,如何讓自己更好地成長。懂得克制,懂得欣賞,懂得慈悲。▲關注火養 進入另類的情感世界火養寫得最多的案例是男女婚外情。火養說,他大概是收藏女性婚外情案例最多的寫作者了。
  • 天秤座超級新月 || 讓你的親密關係成為通向靈魂的橋梁
    而這一次的新月,會更多地將我們的關注點聚焦在親密關係層面。有人說親密關係是通往靈魂的橋梁,因為當你出發去尋找愛的時候,你就踏上了自我尋找的旅程。 這一次的新月無疑親密關係的主題是非常突出的,因為太陽、月亮、金星、水星均落入代表關係的天秤座,同時金星四分土星且金星四分冥王星更增添了親密關係中的各種議題,無論是某種不滿還是無奈,還是關係中的不平等和失衡,都會被暴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