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頭信天翁享受,用喙碰對方的喙,想要和對方交配?真想是這樣

2021-01-15 小清的潮流之家

上一篇文章小林給大家介紹了座頭鯨依靠上升的洋流為它們準備好的大量磷蝦,捕食到它們一整年所需要的食物的情景。那麼今天小林想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另一種生活在南極的動物,它是一種鳥兒,雖然現在南極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全球變暖情況惡化,但是這種鳥兒依舊生活在南極,它就是灰頭信天翁。那請大家今天來跟小林一起看一下這種鳥兒是如何在南極洲生存的吧。

小林覺得灰頭信天翁頭頂的漸變色真是好看,讓小林不由得想到了中國的水墨畫,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呢?而且除了它們的喙比較鮮明的黃色以外,它們全身都是由白和灰組成的,這讓小林尤其喜歡,因為小林覺得這種顏色搭配得好的話會顯得優雅高貴,而信天翁身上的這種顏色就增添了它們這種氣質。

灰頭信天翁跟小林之前給大家介紹的象海豹可不一樣,這種鳥兒一生只會有一個伴侶,所以它們對愛情是很堅貞的。不知道大家羨不羨慕這樣的愛情,小林覺得一生一世一雙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如果兩個人能夠相伴一生,攜手面對困難一起走下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林祝願大家都能夠找到自己專屬的另一半,也期盼著自己能夠像信天翁一樣一生只與一人白頭偕老。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灰頭信天翁夫婦非常享受二人世界,所以很久才孕育一隻雛鳥。反正小林在《動物世界》看到的這一對信天翁夫婦,它們的小寶貝就是它們兩年以來孕育的唯一一隻雛鳥。而這隻幼年信天翁的長相跟成年信天翁的長相略微有所不同,它們身上白色居多,而且喙的顏色也是淺色,並沒有像成年的信天翁的喙的顏色那麼鮮明,不過它依舊是毛絨絨的,超可愛超萌的那種,小林越看越覺得信天翁實在太可愛了。

灰頭信天翁夫婦照顧自己的孩子也是非常的盡心盡力的,它們跟部分鳥類非常的相像,會有一隻鳥兒會留在巢裡守著它們的孩子,另外的一隻鳥兒就會飛飛到外邊去覓食。雖然自然界中很多鳥類都是成年鳥兒都出去覓食,像是企鵝它們就會父母雙方都出去覓食,只留自己的孩子在島上。但是信天翁它們就一定會留下一隻鳥兒守在巢裡,因為這隻鳥兒需要為它們還在巢裡的孩子抵禦寒冷,遮擋寒風,所以也算是在南極洲的一種特殊的生活習性吧。

那有的朋友可能會想在守在巢裡的信天翁和它的孩子會做些什麼呢?它們難道會一直睡覺嗎?其實並不是這樣,就像是我們日常見到的帶著嬰兒的母親和她的寶寶一樣,母親不會只顧著自己,而是會經常會去跟孩子玩鬧,即使是一些簡單的動作都能夠增加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信天翁也不例外,它們表示親密,增添感情的動作就是用喙去觸碰,小林就看到信天翁母親會用自己的喙去輕啄小雛鳥嘴邊的羽毛,而小雛鳥會表現出一副很享受的樣子,想必這樣的動作會讓它覺得很舒服吧。同時,小雛鳥也會用自己的喙去觸碰父母的喙來表示親密,這樣也能夠增加它們之間的感情。

所以說待在巢穴裡可是跟孩子培養感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機呢!不過,當孩子長大之後,這種溫情時刻就不會再出現了,大家想知道為什麼嗎?在小林的下一篇文章中就會介紹在孩子長大之後,灰頭信天翁父母會做出的舉動。

那麼大家還知道什麼有關於灰頭信天翁的小知識嗎?可以在下方的評論區告訴小林哦。

相關焦點

  • 信天翁,南大洋的精靈
    像信天翁這樣不喜歡風平浪靜日子的鳥估計很少,因為海上沒有上升氣流供它們滑翔,不能乘風翱翔,因此,讓風暴來得更猛烈些吧!2017年11月的那次南極航行中,德雷克海峽上,第一次與黑眉信天翁同時出現在鏡頭下的是一種模樣很特別的信天翁,深咖與淺咖相間的身體,白色新月形眼紋和喙上的條紋是它的標誌,這就是灰背信天翁(Light-mantled Albatross),信天翁科的烏信天翁屬。
  • 小灰頭信天翁難過,爸爸媽媽,為什麼我掉出了巢穴你們就不認識我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林給大家介紹了在面對暴風雨時,小灰頭信天翁所做出的一系列所面對的困難以及它做出的舉措。事實上,一場暴風雨對灰頭信天翁的種群的損害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在如此劇烈的暴風雨下,存活率最大的其實也就只有那些沒有跌出巢又沒有被冷死的小灰頭信天翁。
  • 信天翁習慣漂泊,但無論多遠都會回家等伴侶
    信天翁一生愛漂泊,可以在海上飛行幾個月不落地,在海濤洶湧時覓食,累了就浮在海面上睡覺。但不管飛得多遠,都會記得回家的路,一旦有了伴侶就會相伴幾十年直到死亡,終生不換配偶。在信天翁身上有很多標籤,最能飛、最愛漂泊、最忠貞、最令人心疼等,雖然很多人沒有見過信天翁真容,但還是想用「最」來形容它,你真的了解信天翁嗎?信天翁是一種大型海鳥,屬於鸌形目信天翁科,南北半球均有分布。
  • 它長著迅猛龍的頭和巨嘴鳥的喙
    一幅插圖,顯示了晚白堊世的獵鷹鳥,在古馬達加斯加飛行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一個可能是最怪異的動物混搭事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有6800萬年歷史的早期鳥類頭骨化石——它有著像迅猛龍一樣的頭和巨嘴鳥一樣的喙
  • 迅猛龍的頭和巨嘴鳥的喙——這種怪鳥,有一個奇特的「混搭」長相
    一幅插圖,顯示了晚白堊世的獵鷹鳥,在古馬達加斯加飛行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一個可能是最怪異的動物混搭事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有6800萬年歷史的早期鳥類頭骨化石——它有著像迅猛龍一樣的頭和巨嘴鳥一樣的喙
  • 神秘喙鯨現身南海
    李松海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深海所)研究員李松海團隊在《整合動物學》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稱,該團隊於2019年4~5月在南海北部海域開展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任務,目擊到3頭神秘喙鯨,初步判斷可能是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此次發現是全世界對海上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活體個體的首次清晰目擊。
  • 信天翁:沒有人比我更懂搞對象
    信天翁媽媽和寶寶它們需要飛行數千公裡尋找食物,或許正是為了支撐這種長途旅行,信天翁才進化出了世界上最大的翅膀,它的翼展可達3到4米,在合適的氣流環境下,甚至可以連續幾個小時不拍翅膀,卻保持飛行,有數據顯示,信天翁12天能飛行
  • 長這樣!中國研究團隊在南海首次發現神秘喙鯨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發布消息,中科院深海所李松海研究團隊於2019年4至5月在南海北部海域開展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任務中,目擊到三頭神秘喙鯨,初步判斷認為是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不管是銀杏齒中喙鯨還是德氏中喙鯨,此前人類在海上從未確切看到過它們的活體個體,對這些動物的了解僅來源於對少數幾頭擱淺死亡個體的認識。此次發現是全世界對海上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活體個體的首次清晰目擊。喙鯨喙鯨是鯨目齒鯨亞目喙鯨科動物的統稱,目前認為共計6屬22種,約佔已知現存鯨類物種的25%,是所有海洋哺乳動物中最鮮為人知的動物。
  • 金斑喙鳳蝶全球第五號標本[圖]
    後來晚唐詩人李商隱還用莊周夢蝶的哲學典故,寫出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絕唱。  蝴蝶千百年來被吟唱,在於它們本身就是一個色彩絢爛、旖旎美麗的物種。在江西境內就有著近500種不同的蝴蝶,其中還包括大名鼎鼎的「國蝶」金斑喙鳳蝶、中華虎鳳蝶等一大串珍稀品種,它們被發現的過程也都帶著傳奇色彩。蝴蝶的斑斕世界裡究竟有怎樣的生命奧秘呢?
  • 神密喙鯨亮相南海
    前不久,中科院海底科學研究與工程項目研究室(下稱海底所)研究者李松海精英團隊在《整合動物學》上線上發布科學研究畢業論文稱,該精英團隊於2019年4~5月在南海東北部水域進行自由潛水及遠海鯨類科學考察每日任務,目擊到3頭神密喙鯨,分析判斷可能是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
  • 第十四屆國際頭喙亞目會議暨第八屆經濟重要性葉蟬和蠟蟬國際學術...
    第十四屆國際頭喙亞目會議暨第八屆經濟重要性葉蟬和蠟蟬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國際頭喙亞目學會創立  我校張雅林教授當選該學會常務理事  7月8日——10日,第十四屆國際頭喙亞目會議暨第八屆經濟重要性葉蟬和蠟蟬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
  • 為什麼我的寵物鳥咬我並「喙」我?
    當寵物鳥用手捂住嘴時,您可能只是在被「喙」而不是被咬。鳥類就像用腳一樣使用喙,以抓住物品並保持平衡。「喙」是此行為的正確術語。區分喙和咬人很重要,這樣當寵物鳥給您真正的叮咬時,您可以提供適當的響應。為什麼鳥「喙」你有幾種原因會導致鳥喙而不是真正咬你。首先,鳥類通常用喙作為第三隻手來測試棲息地的強度,以大致檢查所有爬升結構的物理剛度,包括在爬升之前其所有者的手。新鳥飼養者經常將這種探索性喙的用法與被咬相混淆。另外,鳥的舌頭含有無數的神經末梢,用於感知味道和質地。
  • 攪動中秋節的原來是它:長喙天蛾
    正在採蜜……」 這幾天,微信群裡不斷有人提到它——模樣很像蜂鳥的小精靈,在花朵前懸停,用長長的嘴巴伸進花心吸取花蜜。 然而,蜂鳥只分布在美洲熱帶地區,中國並沒有蜂鳥。這些「蜂鳥」其實是一些身體強壯、色彩豔麗、飛行靈活、長著長長喙管的大型鱗翅目蛾類昆蟲:「長喙天蛾」。
  • 熾熱鳥喙
    《熾熱鳥喙》Steam最低配置介紹 《熾熱鳥喙》什麼配置能玩?搶先體驗版已經正式上線,有不少玩家已經體驗了遊戲,有些同學對配置還不是很清楚,小編這裡給整理了熾熱鳥喙Steam最低配置介紹,一起來看下吧。
  • 柯氏喙鯨能憋氣3個多小時
    即便你使出渾身解數,柯氏喙鯨憋氣超能力也讓你望塵莫及。這些鯨魚潛水的深度和時間都超過其他哺乳類動物,但新研究表明它們的漫長潛水甚至比之前認知的還要久。當科學家在近日研究數千頭鯨魚潛水的數據時,他們發現其中的潛水健將之一能屏息超過3小時,打破了此前報導的超1小時的屏息紀錄——此前的紀錄也是由柯氏喙鯨(Ziphius cavirostris)保持的。
  • 後備雞斷喙、修喙技術
    其次在6~8周齡時對第一次沒斷好的雞進行修喙1  雞喙的作用主要是啄食、飲水、爭鬥。不斷喙的後果是刨料、互啄。斷喙的難處是既要減少飼料的刨出又要儘量不影響飼料的攝入和飲水。斷喙不好的負面影響:不但影響雞群的死淘和均勻度,而且與日後的生產性能密切相關。
  • 長喙天蛾
    長喙天蛾,Macroglossum corythus luteata (Butler),為鱗翅目天蛾科長喙天蛾屬的一種昆蟲。蜂鳥蛾首先像蝶,長長的喙管,尖端膨大的觸角;它又像蜜蜂,能發出清晰可聞的嗡嗡聲;它還像南美洲的蜂鳥,夜伏晝出,很少休息,在取食時,和蜂鳥一樣,時而在花間急駛,時而在花前盤旋。但其實它是蛾類,為蝶類的同族"近親",分布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
  • 鳥類為什麼喜歡用喙梳理羽毛?科學家:把特殊的氣味抹在身上
    人們一直認為鳥類的嗅覺不靈敏,由於風的作用,氣味很容易消散,所以鳥不經常使用嗅覺來確定獵物以及獵食者的位置,而是調動身體的其他感官,比如利用視覺和聽覺作出精準的判斷。但是一項發表於《實驗生物學》雜誌上的論文提出了新的見解,鳥類的嗅覺可能有特殊的作用。
  • 擁有最長翅膀的鳥——漂泊信天翁
    漂泊信天翁擁有一個長長的喙,在上面有兩個鼻孔,不要小瞧了這對鼻孔,通過它們管道內部的神經,漂泊信天翁可以靈敏地察覺氣壓和風向的變化,從而讓大腦及時調整飛行姿態。漂泊信天翁在飛翔時並不需要思考複雜的空氣動力學,巨大的翼展賦予了漂泊信天翁良好的滑翔能力,它們可以在空中停留幾個小時而不用揮動翅膀。
  • 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團隊在南海發現神秘喙鯨
    文章分析了該研究團隊於2019年4月—5月在南海北部海域開展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任務中,目擊到三頭神秘喙鯨,初步判斷認為可能是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據了解,不論是銀杏齒中喙鯨還是德氏中喙鯨,此前人類在海上從未確切看到過它們的活體個體,對這些動物的了解僅來源於對少數幾頭擱淺死亡個體的認識。李松海團隊表示,此次發現可以確定是全球首次對海上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活體個體的清晰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