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一個可能是最怪異的動物混搭事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有6800萬年歷史的早期鳥類頭骨化石——它有著像迅猛龍一樣的頭和巨嘴鳥一樣的喙。
白堊紀晚期,這種烏鴉大小的鳥,生活在馬達加斯加西北部;當時;恐龍在稱霸著地球;而獵鷹鳥奇特的「喙臉」,使其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來自中生代(恐龍時代)的鳥類,或者在任何時候,都沒有過像這樣的臉。」擔任這項研究的俄亥俄大學解剖學教授表示。

2010年,研究人員在一塊泥濘的砂巖中,發現了這隻鳥的部分但「保存完好」的頭骨。然而,他們直到2017年,才對這些頭骨進行了CT掃描。在那一刻,研究人員意識到,這個僅有8.5釐米長的頭骨——如此之小,以至於可以放在你的手掌中——有一個「中生代從未見過的喙」。
研究人員介紹說,在現代鳥類中,喙下的骨骼主要由一根骨頭構成。」你可以把這看作是所有現存鳥類,都遵循的一套規則——從細喙蜂鳥到寬喙靴嘴鸛。」
但這隻新發現的鳥——被命名為「獵鷹鳥」,體型雖然很小,但喙長得像鐮刀一樣。實際上,在此之前,在我們的認知中,還從未出現過這種形態特殊的「喙。包括始祖鳥在內的大多數中生代鳥類,鼻子更像它們的恐龍祖先——喙下有一塊骨頭,上顎骨很大。

「換句話說,『獵鷹鳥』就像是用現代鳥類的喙和類似於『迅猛龍』的頭骨,來組成了它的臉。」研究人員表示,「『獵鷹鳥』進化出的喙的形狀,強烈地讓人聯想到現代鳥類高而長的上喙——類似犀鳥。」
當相似的特徵,在不同的群體中獨立進化時,這種類似巨嘴鳥或犀鳥的喙,就形成了一個「融合進化」的典型例子。
「但你要知道,『獵鷹鳥』的長喙,可比巨嘴鳥和犀鳥等現代鳥類早了幾千萬年——所以,實際上,是巨嘴鳥和犀鳥進化形成了『趨同』的形態。」